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一课经济学 >

第4章

一课经济学-第4章

小说: 一课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因赋税而损失的工作是看不见的,那些无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无法提供的服
务也是看不见的。每次看到那些房子,看到那些住在里面的幸福快乐的人,我们
都需要重新集中精力,才能想象出那些没有被创造出来的财富。主张兴建廉租房


的人指着矗立在眼前的楼房反驳说,你说的那些只是想象出来的、不存在的事
物,是纯理论的东西。他们的言行令人惊讶吗?就像萧伯纳的剧作《圣女贞德》中
的那个家伙,当被告知毕达哥拉斯的理论说地球是圆的、而且绕着太阳转时,他
驳斥道: “十足的白痴!他不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吗?” 
对于像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这样的宏伟工程,我们仍需进行同样的推理。
这项工程十分浩大,其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你看,这是一座巨大的
拦水坝,这是一座令人震撼的弧形钢筋混凝土建筑。它“比私人资本能够建造的任
何东西都伟大”,它是摄影师的圣殿,也是最常被引述的公共建设、公共所有权、
公共设施运营奇迹的象征。这里有巨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和电站厂房。单靠这项工程
就带动了更多的新工厂和新产业,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得以提高。拥护者对此推
崇备至,说这里创造了没有负面效应的经济净收益。 
对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或者类似的公共建设的功绩,我们不必在这里讨
论。然而,我们必须看一看这本账的负债部分,这需要加倍努力去运用想象力,
因此似乎很少人能够做到。如果政府把从个人和企业那里征收来的钱集中花在某
个地方,使当地变得相对富裕,那有什么好令人惊叹的?凭什么应该视之为奇
迹?请不要忘了,其他地方会因此变得相对贫穷。所谓“私人资本建造不出来”的伟
大建设,实际上正是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即利用从民间征来的税来筹集建造工程
的资本(如果是发行国债借钱的话,最后也要靠征税去偿还)。我们必须再次借助
想象力,才看得到那些不存在的民间发电厂、民宅、打字机和电视机。这些事物
得不到建设或生产,是因为全国各地人民身上的钱都被拿去建设了特别上镜的诺
里斯大坝。 
3 
我特意选了几个形象工程做例子,这些公共支出计划都是主张政府支出的人
推崇备至的,也是公众最认可的。这类不讲求效用的投资计划不胜枚举。政府推行
这类计划的主要目的无一例外都是“提供工作机会”和“让人们有工作可做”。至于计
划本身的效用如何,反而成了次要问题。况且,工程越是铺张浪费,耗用的人力
成本越高,就越能达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这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官僚构


思的公共建设计划,每花一块钱所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净增幅,都极有可能不如
纳税人自行花掉这笔钱更值。 

 

 

 

 

 

 

 

 

 

 

 

 

 

 

 

 

 

 

 

 

 

 

 

 

 

 

 


第5章 税负抑制生产 

 

政府支出必定需要首先从某甲那里拿走征收来一笔钱,然后才有资源给某乙,
整个过程势必会挫伤某甲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支出所创造的财富也就不可能
完全补偿其征税所破坏的财富。人们常常这样比喻政府支出:把国家的钱从右边的
口袋掏出来,再放进左边的口袋。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例如,主张扩大政府支出
的人告诉我们,如果国民所得一年是1。5万亿美元,联邦税收是3 600亿美元,那么
就只有24%的国民所得从私人用途转到公共用途。这种说法就好像把整个国家当成
资源汇聚在一处的大公司,资源转移只是账面上的调整而已。他们或许十分清楚这
件事给某甲带来的伤害,却避而不谈。他们只谈这个过程给某乙带来的利益,以及
由此给他带来的其他美好前景,说什么如果没有把钱转移给他,这些美好前景就不
会发生。某乙作为政府支出的政绩被频频曝光,而为政府支出所牺牲掉的某甲则注
定被遗忘。 

 

所得税负的重担往往会落在部分人身上。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
所承受的所得税比例不尽相同。为了弥补公共开支,政府还必须开征其他名目繁多
的赋税,从而进一步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没有人情愿自己的钱被政府拿走,税
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纳税人的行为和动机。如果一家公司发生亏损,每赔一块钱,
就得足足损失一块钱;要是没有适当的税务会计法规,允许拿数年来的亏损去冲抵
数年来的利润的话,当这家公司赚钱的时候,每赚一块钱,却只能留下税后的部分
(例如52美分)。于是,公司的经营政策就会受到影响,它将丧失扩张业务的冲
动,或者只扩张那些风险最低的业务。觉察到这种状况的人甚至会打消开创新事业
的念头。现有的雇主将不再增加员工,甚至会设法减员;其他人则根本不打算成为
雇主。长期下来,与本来可以达到的水准相比,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应用放慢,消费
者买不到更好更便宜的产品,实际工资不升反降。 

 

把个人所得税率调升至50%、60%或70%,会更严重地挫伤生产积极性。人们
将开始扪心自问: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为什么有6个月、8个月甚至9个月全是在


为政府做贡献,只剩下6个月、4个月甚至3个月的所得供自己和家人使用?赔钱
的时候,自己必须承担全部损失,赚钱的时候却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利润,他们会认
为,拿自己的钱去冒这种风险未免愚不可及。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钱拿去冒险,因为
资本还没有累积就已经被征收走了。主张扩大政府支出的人,宣称他们的用意是要
解决失业问题,然而到头来,税负反而制造出了失业问题。因为可以用来创造私人
部门的新就业机会的资本,一开始就无法形成、无法存在,能够投入的资本又缺乏
创业的激励。 

 

税负占国民所得的比率越高,民间生产和就业受到的威胁就越大。当然,为了
执行基本的政府职能,一定数量的税收必不可少,围绕这个目的的合理税收对生产
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能保护生产,能为生产者提供便
利。相反,过分沉重的税负则会抑制生产。等到总税负大到超过能够忍受的限度
时,才回过头来考虑重新设计税制,损失程度已经非常惨重了。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 

 

有时,政府拿钱出来“扶持”企业,这其实和政府征敛民财一样可怕。扶持的形
式通常表现为政府直接贷款,以及政府担保的民间贷款等。 

政府信贷往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使问题的讨论变得更加复杂。为了简化起
见,本章先假设我们讨论的政府信用扩张不具有通货膨胀的特性。对于通货膨胀造
成的各种影响,我们留待后面的章节再去分析。那时我们将了解到,通货膨胀虽然
会使问题的分析过程复杂化,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信贷政策的实施结果。 

国会中最常见的政府信贷提案是增加对农民的贷款。大多数国会议员对农民取
得的贷款永远都嫌少,在他们眼中,私营抵押贷款公司、保险公司或乡村银行提供
的贷款从来谈不上“充足”。不管人们已经替农民找到了多少贷款,国会总是能不断
挖掘出现有的贷款机构还没有填补的新缺口。农民获得的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已经
够多了,而议员们又发现,“中期”贷款还不够多。他们要么指责利率太高,要么抱
怨私人贷款只贷给了家道殷实的农民。国会通过立法给农民安排的新的贷款机构和
新的贷款类别因此越来越多。 

 

不难发现,有两类短视行为导致人们还在指望这些政策。一类是只从借钱的农
民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另一类则是只关心交易的前半部分。 

国会提高信用额度的提案不过是加重债务负担的提案的代称。因为在诚信的借
款人看来,所有的贷款最终都是要偿还的,所有的信用都是债务。要是我们习惯使
用第二个名称,而不用第一个名称,那些提案就不会再那么受欢迎。 

我们不必在这里讨论私营机构提供给农民的常规贷款,其中包括抵押贷款,让
农民用于购买汽车、电冰箱、电视机、拖拉机和其他农用机械的分期付款贷款,以
及供农民在收获和销售谷物前用于资金周转的银行贷款。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只是政
府机构提供给农民的直接贷款,以及由政府担保的贷款。 

这些政府贷款往往有两类用途。一类用以帮助农民把谷物囤积下来,暂不上市
销售。这是一类特别有害的贷款,让我们留待后面讨论政府实施商品管制问题时再
做具体分析。另一类贷款是为农民立业提供资金——让他们买得起农场、骡子或拖


拉机。 

乍一看,这类政府贷款似乎很有必要。有人会站出来说,这里有个贫困家庭,
缺乏谋生手段。让他们靠领取救济金生活是一种冷酷和浪费的解决办法。如果政府
帮扶他们买座农场,使他们靠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他们就能反过来为国家的
GDP尽一分力,并用自己的产出来偿还贷款。或者有的人会说,那里有位农民,
买不起拖拉机,还在使用原始落后的方式耕种土地。政府借钱给他买部拖拉机吧,
帮助他提高生产力,他能够靠增产所赚来的钱还本付息。这样一来,既能让他靠劳
动致富,又能增加产出,使整个社会更加富有。况且,这类贷款是“自偿性”的贷
款,根本不需要政府和纳税人来负担成本。 

实际上,这正是私营信贷机构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倘若某人想买农场,手头的
积蓄只够农场售价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储蓄银行或邻居们会以抵押贷款的方式借钱
给他凑够买价。倘若某人想买拖拉机,农机公司或融资公司可以允许他首付三分之
一的货款,其余的尾款分期偿还即可。 

但是,私人提供贷款与政府提供贷款这二者有根本的不同。每个私营放贷者都
是在用自己的资金承担风险。银行家虽然是利用别人委托给他的钱去冒险,但一旦
有损失,也必须拿自己的钱去赔付,否则只有破产出局。当人们拿自己的钱去冒险
时,通常会严格审查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资产做抵押,审查其经营能力和诚信如
何。 

倘若政府依照同样严格的标准去办理贷款业务,那政府根本没有必要涉足这一
行,去做私营机构已经在做的事。不过,政府一向是以不同的标准行事。政府之所
以涉足贷款业,就是要向那些从私营机构借不到钱的人提供资金。换句话说,私营
放贷者不肯拿自己的钱去冒的风险,政府却愿意拿纳税人的钱去冒险。这种措施的
支持者也承认政府放贷的坏帐率高于民间放贷,但他们坚持认为,那些有借有还的
人所增加的产出,加上大部分有借无还的人所增加的产出,在抵消坏账损失后仍有
剩余。 

这样的辩护正是基于我们在前面指出的第一类短视行为。只有当我们将关注点
锁定在政府资金的借款人,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