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

第13章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13章

小说: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因得如是果,是亘古不变、超越善恶观念的定律。

 

无论众生称它是恶或善,因果报应,始终维持不变。业力也忠实地随顺著因果律,使众生受报不爽。

 

善男子,

端正者从忍辱中来,

富贵者从布施中来,

贫穷者从悭贪中来,

高位者从礼敬中来,

下贱者从骄慢中来,

暗哑者从诽谤中来,

长寿者从慈悲中来,

短命者从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

六根具足者从持戒中来。

 

善男子,这就是同类相应,如是因生如是果的意义了。不论世人称它为善为恶,都不能使这些因果关系有丝毫更变的。

 

因此,众生要知什么因能导致什么果,才能避免种下苦因,建立恶的业力,而能改种善因,建立善的业力,使自己能远离苦恼,得快乐解脱。

 

(十)业果轻受重受不定

 

善男子,众生所作的业,错综复杂,有善有恶,轻重不一。

 

但是,有些业能相辅相成,使个别业果,较诸单独出现时,对众生的影响力显得更为丰硕。这样,便会导致轻业重受了。

 

同样的道理,果报的影响力,会为同时并起、与它互相排斥与抑制的业所削弱,较诸单独出现时,对众生的影响力便显得较为逊色。这样,便会导致重业轻受了。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众生虽心要依业受报,但是却因千差万别的业,于同样的果报,能轻受重受不定。

 

(十一)业果本身的不定性

 

善男子,有些业只能起极微弱的业力,单靠本身的力量是不能结果的。但是,若遇到极强的外缘,这些弱种便会受强缘所牵引,因而能够结出果报。

 

又有些业,本身专为对抗某些业果而作。因此,视它业力的强弱,能对它所要对抗的业生起破坏的作用,令他结出较弱的果报。若是它要对抗的业本身业力微弱,那么,更能令它不能结出果报。

 

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业虽必生业力,但若非极重的业,业果多是不定,能为其他业力影响,因而结出轻重不一的果报,甚至不生果报。命运之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就是基于这原理了。这样,业便因果报的定与不定,而被称作定业与不定业。

 

(十二)忏悔对业力的影响

 

若是业力无私,有因必报,那么,作了恶业后而忏悔的众生,不是没有得到宽恕的机会吗?

 

善男子,一切已作之业,皆起业力,贮于心识之中。若遇处缘,便随缘现报,忏悔与否实难消已生之业力。

 

已作之事,已成所作,无人能注销。业力之必生,已是无可挽回之事。

 

善男子,谁能宽恕作恶的人呢?

 

叫他自己宽恕自己呢?

 

还是叫受害者宽恕他呢?

 

或是,叫业力去宽恕他呢?

 

善男子,他能否宽恕自己,是他自己的事,无人能过问。

 

受害者能否宽恕他,是受害者本身的自由,无人能替他作主。

 

至于法界的原理,自然规律的业力,是无亲无私的,不因个别自我或他人私下的宽容,而停止运动,或作改变,去迎合渺小个体心意的变动。

 

因此,要因果律与业力原理去为已忏悔恶行的众生作宽恕式的停止运行,是绝不可能的事,除非众生仗殊胜的缘,得到无边佛力随顺更高的法则,给予慈悲救度的恩赐。

 

善男子,火的性质是炽热的、能燃物的。

 

若有人强置他人之手于火中,此手必遭炙伤无疑。没有任何程度的事后忏悔、自我或受害者的宽恕,能令火焰因而失去它焚烧的功能,使至于火上烧烤之物,不受丝毫损伤,起不相称的因果。

 

法界的原理超越了是非对错,是不会为了个人的错误与忏悔而作基本的改变的。

 

宇宙的规律既是如此,众生不去随顺它,却偏要去违逆它,那么,就只好白吃苦果。怨天尤人,事后追悔,实无济于事。

 

那么,忏悔不是完全没有用处吗?

 

善男子,忏悔真诚,后不再犯,能止息更多恶业恶报的生起,可令重报轻受。但是作恶与忏悔是两回事,各有果报,基本上是不能互相抵消的,除非有极强的相对善业出现。

 

善男子,重报轻受,不是说忏悔减轻了业报,只是说,由忏悔与善行而起的业力,能使恶业同样的果报,可于受报者在较易接受的情况下出现,令苦恼因而减轻而已。

 

(十三)业力、轮回与公义

 

是什么缘故,众生与生俱来,便有著那么悬殊的差异呢?

 

为什么有些人生而长寿,有些人却夭折早死?

 

为什么有些人健康活泼,有些人却孱弱痴呆呢?

 

为什么有些人美丽高贵,有些人却丑陋卑贱呢?

 

为什么有些人聪明富有,有些人却蠢钝赤贫呢?

 

善男子,为什么世间的果子,有著不同的味道呢?

 

为什么有的是酸,有的是甜,有的是苦,有的是辛的呢?

 

善男子,这都是种子不同的缘故吧!

 

同样的道理,各人有不同的际遇,皆缘于他们会种下不同的种子,具有不同业力之故。

 

业是众生从自己行为所承继的遗产。

 

他们从业而生,也从业力而定他们的寿夭穷通、苦乐顺逆。

 

善男子,业导致了生死轮回。

 

轮回是什么呢?

 

就是在这里死了,然后在他处投生,即在彼处出生、彼处死亡,然后又凭业力,投生他处。如是依业往生,生死不息,就是轮回了。

 

轮回再生好比一颗成熟的种子,掉在地上,遇到适当的阳光水份的滋润,便会长出幼苗、枝叶,更且开花结子。虽然自己的母体已经死亡,它却承继了母体的生命力。

 

待它自己快要衰老死亡的时候,自身成熟了的种子,又承继了它的生命力,在他处繁衍后代不辍。

 

这株植物的生命力,将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直至没有新的种子为止。

 

善男子,同样的原理,众生将会凭自己业力的种子,轮回生死不息,直至再没有新的业力种子为止。

 

而在每次的生命里,众生就凭从前作业的好坏,得差别极大的际遇,—一皆合乎因果律无私的公义。

 

(十四)前生业力报于下生的需要

 

若要一个已经轮转新生的众生,接受前生业力的果报,对他来说,是否有点无辜呢?

 

他既是新生的众生,就不应对他未生之前的事情负责啊!

 

善男子,若有人带了火种在房子照明吃饭,一不小心,把房子烧著了,更波及邻近的房屋,继而把整个村庄也烧著了。他能否说火灾与他无关,因为他用来照明吃饭的火种,并不是烧掉整个村庄的火呢?

 

他能否说,烧掉村庄的火与他火种的火不同,因此,他是无辜的,是不须对火灾负起任何责任的呢?

 

善男子,不管他怎样说,火灾是由他的火种引起的,他必要负全责,绝不能抵赖。

 

同样的道理,虽然死了的前生的身与心,和新生的身与心不一样,但后者却是从前者而生,是前者的延续与蜕变。因此果报就落在他的身上了。

 

事实上,新生者,就是果报的显现、果报的本身。

 

善男子,说今生新生的生命体、不应对前生负责、而为他感到无辜的人,是不了解生命延续道理的愚人,错误地假设前一生的众生与下一生的众生是两个截然不同、毫无关连的生命体。

 

若真的如此,—生的业,不能在同一生受报,便永不能受报了。因为自己的业,是绝不能受于他人的身上。这样,轮回也没有需要了,而世上便会有因而无果,或有果而无因,—切合乎情理的因果关系也无法建立了。

 

—生的业能报于下一生,是因为生命体从没有—时绝灭,却只在不断地变易,作合乎业力需要的分段轮回生死。

 

生命体始终如一,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已。

 

因此,生命体要接受自己从前种下的业力果报,是公平合理、当然与自然的事。

 

善男子,若有一个负债的人,对上门追讨欠款的债主说:‘欠你们债的不是我,因为今天我没有向你们借贷。向你们借贷的,是从前的我。而从前的我,今天再不存在了,我可不要负担从前的我的债务啊!’你会表示同意吗?

 

善男子,认为今生不应为前生业力负责的人,与那人赖债的人,毫无分别。

 

(十五)思想与业报

 

思想重要还是行为重要呢?

 

善男子,思想比行为重要得多了。因为它能导致行为的生起,是一切做作之主,一切善恶之源头。

 

行为受思想驾御推动,因此,思想才是真正的行为者;而行为本身,只不过是思想的行动化而已。

 

以此之故,以思想作恶的众生,虽然他未能或尚未以行动表现出来,尚未为他人所觉察,他已经造下恶业。

 

同样的道理,心想行善的众生,虽然力有不逮,也没有为他人觉察,他已经造下善业。

 

善男子,一切使众生堕下无间地狱的恶业,皆从意起。

 

一切涅槃解脱之圣果,也从意生。

 

因此,要有清净无污之行,要摆脱恶业的枷锁,就必要从净化自己的思惟著手了。

 

善男子,恶的思想能带来恶的果报,善的思想能带来善的果报。因此,睿智的众生,善制自己的思惟,令恶意不生,却勤使善念持续增长。

 

心力越强的众生,以思想作恶的能力就越大。虽不以身口行恶,却能以思想念力害人。所作恶业,能倍于身口能行之恶。

 

同样的道理,心力强大的众生,以思想行善的能力也较大。虽不以身口行善,却能以思想念力助人,行大功德。所作善业,也能倍于身口能行之善。

 

善男子,以此之故,佛子必要自净其意,始得入诸佛神秘之境,能以心造物。否则玄机在手,只足作下地狱之资。千年道行,丧于一念之恶。

 

(十六)业与自爱

 

爱自己的是什么人呢?

 

不爱自己的又是什么人呢?

 

善男子,所有以身作恶业,以口作恶业的,以意作恶业的,都是不爱自己的人。

 

他们虽然口中说、心中想:‘我很爱自己,因为我的一切身口意业,都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作’。然而,他们毕竟是不爱自己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所作的一切恶业,其实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要亲身领受由这些恶业带来的苦报。

 

为了这缘故,作恶业的人,其实并不爱自己。

 

善男子,那些以身作善业、以口作善业、以意作善业的人,却是真正爱自己的人。

 

虽然他们心中想;‘我并非为爱自己而作善业,因为我所作的事,只在利益别人,没有想过要利益自己’,然而,他们毕竟达成了自爱的目的。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所作的一切善业,其实都是作于自己的身上,他日必会亲身领受由这些善业带来的福报。

 

为了这缘故,作善业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爱自己的。

 

(十七)业报的教育性

 

众生受苦报或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