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

第14章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第14章

小说: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这缘故,作善业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爱自己的。

 

(十七)业报的教育性

 

众生受苦报或受乐报的时候,他能否知道为什么他要受如是的苦或乐呢?

 

善男子,知晓佛法的众生,在他受苦的时候,当知他曾造能导致苦的业;又在他受乐的时候,也当知他曾造能导致乐的业。

 

但是,不懂佛法的人,在受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受苦;在受乐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受乐。

 

他不懂得造什么业能生苦,也不懂得造什么业能生乐。

 

愚昧的众生,只是心随物转,恒受外缘所动而作种种业。碰巧造了些能生苦的业,他便于未来受苦报;碰巧造了些能生乐的业,他便于未来受乐报。

 

他为了偶然随意的行为而机械地生死受报,不懂趋吉避凶,更不知悔改。因此常重蹈覆辙,不能自主自己的命运,不得不恒受业力与因果律的煎熬逼迫了。

 

这样浑噩地生死受报,不由自主,不是很无助可悲的吗?

 

善男子,不懂佛法的众生,确是如此。但是熟稔如来圣教的弟子,却能从现世的业报,推度前生所种下的因;也能根据今生的做作,预测未来生的果报。

 

他从佛法,知道何种业能生苦,也知道何种业能生乐。

 

他知道紧守佛陀的戒律便能离苦,也知道依佛法修行便能得乐。

 

未闻佛法、未亲近佛弟子的众生,岂不是虽轮转恶道不息,仍不能得断苦解脱之道吗?

 

善男子,众生在苦中,必求解脱之道;于烦恼之际,易起求道息苦之心;由受苦故,易开入佛的门;常亲近诸佛菩萨之因缘,从而得开悟解脱之道。

 

在苦中的众生,于同受苦恼者,以同病相怜故,易生怜悯慈悲之心。由是能成修道之根基,使慧命增长。

 

因此,无情的业力与因果律,实是令众生提升智慧慈悲、止恶行善之利器。

 

善男子,不舍世间的菩萨,能以种种形态,恒常随众生之因缘秉性,指点迷途;为其苦恼求救之时,以大慈悲力,起种种感应,令得安稳,以补因果法之无私情。

 

(十八)业报与进取

 

善男子,对业力了解不透彻的众生,往往有些错谬的想法,把现世—切的际遇,—切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事情,委于前生的业力。

 

他对—切大小的事情,都摆出无可奈何的样子。不去努力改善环境,不去检讨得失的因由,却以业力为借口,颓废放任,不知进取。

 

他的懒惰与消极,悉足以建立新的业力,使他于未来,遇到更多的窒碍与苦恼。

 

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每天的行为,都建立了业力。若先有恶业要受苦报,还不知要持戒行善,那么受苦报之后,也难得福;若再作恶业,若报之再临,便绵绵无绝了。

 

善男子,业力相续、无一定结果之时,果虽能通于三世,但是在同一世结果的也多的是。因此,众生对身语意的活动,定要处处留神,不能一错再错,却要时常警醒,不入恶业的网罗。

 

怎样才知道哪些业果是缘于前生,哪些业果是缘于今世的呢?

 

善男子,善因结善果,不善因结不善果,同类因结同类果。若于现世,找不到如是的因,能结如是的果,那么,业报之因,便是种于前生了。

 

但是,无论业力起于今生或前世,只有彻底的负责、忍耐、忏悔与力谋改善,才可以减弱恶报的苦恼,使它能较易接受,及早点消逝。

 

也只有不断的善行,才能使现在享有的善果,得以持续和增长。

 

善男子,众生的时间与精力,应用于现在,随缘消去旧业,为未来的幸福与解脱努力,却不应花费光阴,苦苦追寻业力的缘起,而忘记了持戒修行,积德行善。

 

(十九)业力与自我的创造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业力因果网中,依各业力的强弱,决定他生存的境地,和所要经历的际遇。只在业力不及的地方,才有真正的自由。

 

众生的命运,基本上是操于他自己手上的。对他唯一的限制,只是他一手所造的业力。

 

业造成他的再生,也是他生存的累积,一个不能随意扔掉的包袱。

 

业使他处于许多他不显见到的掣肘之中,使他不得事事自主,不能处处自由。

 

业使他进入一些他所憎恨和恐惧的境地,令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

 

但是,究竟是谁使他丧失自由与自主,令他必要无助地受无情业力的逼迫呢?

 

善男子,除了他以外,还有谁呢?

 

一切的果报,皆是他从前行为的结果,是他自己的选择。那么,他可以责怪谁呢?

 

他不能怨天尤人,咒骂命运的拨弄,或者委过于一个恶毒的、处处与他为难的造物者。因为,除他自己以外,再没有人能编排他的命运,也没有人能替他营造他的身与心及轮转之所。

 

他若要咒骂,就咒骂自己好了。因为他就是自己命运的塑造者,他就是自己的造物主。

 

那么,面对苦报的众生,要采取什么态度呢?

 

善男子,恐惧是没有用的,厌恶是没有用的,咒骂是没有用的,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

 

因为,自己作了恶业,还不诚心忏悔及尽力作出补偿,以求重业可以轻受,轻业可以不生果报。如今苦报现前,却怨天尤人,这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他怎么办呢?

 

善男子,业果已经出现,不能逃避。那么,他就只好平静地面对—切,不要激动,不要埋怨,不要妒恨,也不要自怨,却要诚心诚意地接受果报带来的教训,从痛苦中参透苦恼的根由。不但要避免重蹈覆辙,更要从中增长智慧。

 

他不但要耐心忍受果报,还要积极地持戒行善,尽力改变环境,使现有的恶业可以轻受,又令未生的恶业不会生起,更要为果报消除了旧业而满心欢喜,对未来充满盼望。

 

善男子,愚蠢短视、不信业力、不知因果的众生,生生世世为业力所牵引,生死轮转,不能自主,不能逃脱,苦乐祸福,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为何而去。

 

但是,睿智的如来弟子,深信佛法,深知业力与因果,能依法持戒,精进修行,禁恶业于未发,又能行善积德,增长福慧。因此,便能渐次摆脱业力的系缚,成就更大的自由与自主,使命运由他塑造、环境:受他摆布。

 

善男子,依佛法修行的圣教弟子,就能如是地创造自己的将来,主宰自己的生命,常住于解脱之中了。

 

(二十)业与他力的救度

 

若是众生必要依业受报,那么,救助苦恼的众生不是很多余的事吗?众生若真的要依业受报,就是要救也救不来了。若是救得来的话,岂不是又破坏了业力因果的运行,令业报不能成立吗?

 

善男子,众生的确要依业受报,但是,业报能受作业者日后行为和外缘的影响,出现较轻或较重的果,或令同样的果轻受重受不定。因此,慈悲的救度,虽会因众生业力的深重,不能解其苦困于一时,但仍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假善巧开导,可为众生撒下未来解脱的种子,令他们在苦海之中,尚见明灯一盏,指引迷途,仍有所依怙,不致濒于绝望。

 

善男子,若行者看到苦恼众生而不生怜悯,不思救助,那么,便是自断慈悲之种,自盖佛性,有违救世的本愿,再不配称为佛子了。

 

因此,真正的佛子,终不会以众生该受如是业报为借口,舍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冷漠地袖手旁观,却只会以大无畏、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尽一切方法施以援手。

 

善男子,慈悲的救度,即使不能令众生受惠分毫,也会壮大行者本身慈悲之心,令他能进—步显现佛性,得到更大的灵力智慧,住于更大的解脱之中。因此,他的努力,其实是没有白费的。

 

第九章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

 

(一)三界

 

善男子,众生的生命,能以其有欲无欲、有色相无色相,分别存于三处性质迥然不同的境界,这就是三界了。

 

是哪三界呢?

 

善男子,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以贪欲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皆穷于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欲的满足,永不厌离,尤以淫食二欲,更为炽盛。此界领域上至天(欲界天)之底部,中至人间,下至地狱,纳最多众生于其中。

 

色界以色相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已离淫食二欲,但仍执持色界形相不舍。故于此处,恒见美妙殊胜的宫殿楼阁。非笔墨可形容的美景,犹若置身于一幅极美丽璀璨的图画之中。此界属天,处于欲界天之上。

 

无色界以无欲无色相为性。处于此界的众生,已远离物欲色相的执著,能使心识安住于极深的禅定之中,得至高的禅悦安乐,不再为物质与欲念所困扰,全无挂碍。此界属天,处于色界天之上。

 

善男子,六道的生死轮转就是出现于这三界之中了。

 

(二)六道—有情投生的六个境界

 

善男子,众生所造的一切善业、恶业、不善不恶的业,全部贮藏于心识之中,成为种子,互相熏习强化,形成一股具有强大摄受性的业力。使众生的生命延续,令种下了的因、能得到圆满的果报。

 

由业所生的强大摄受力,并没有因众生一期生命的死亡而消灭。

 

唯一消除这力量的方法,就是让它带引众生轮回生死,直至业力消耗殆尽,众生才能得到解放。

 

就是这缘故,众生只凭自己的业,往生到业力所指向的地方,其间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力量,能为他安排生死,或操纵他的命运。

 

因此,业力重的众生,自由选择未来生命形态的机会就较小。

 

反之,则有更大的选择自由了。

 

众生若是梵行清净,只作无贪、无嗔、无痴的业,那么,他便没有业力的包袱,能从轮回中解放出来,再没有生死的必要,却可自由地乘愿往返六道。

 

这时,他的生死神变,已是随心所欲丁。

 

善男子,法界之内,凡夫辗转生死,轮回于六道之中。只要业力尚存,贪嗔痴未去,那凡夫便在六道的囚笼里,永不能出。

 

六道究竟是什么呢?

 

善男子,六道就是六种性质迥然不同的生存境界,优劣各有不同,其中众生的形态亦大异,各各与众生独有的业力相应。

 

这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和地狱了。

 

天、人、阿修罗三道的生存条件较优胜,是善业较多的众生投生之所,于此能受福报,因此,便叫做三善道。

 

饿鬼、畜生、地狱三道,是恶业较多的众生投生之所,于此多受苦报,因此,也叫做三恶道。

 

善男子,若众生依佛法修行,随缘消旧业,不再作新恶,那么,他便终有—天,能摆脱六道轮转的枷锁。就是一时不能跳出这生死海,也能凭善业,多生于善道,能得较多的自由与福报,免堕恶道受苦。

 

善男子,佛法是解脱的明灯,就是未了生死的凡夫,也能从佛法,得著善生六道之良方,于苦中得乐,渐至无限的解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