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学死了吗:又一本献给多萝西的书 >

第7章

文学死了吗:又一本献给多萝西的书-第7章

小说: 文学死了吗:又一本献给多萝西的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的了,但答案却是无法得到的。它无法得到,是因为在两种情况下,文字看起来会完全一样。最近几十年,文学常常被定义为自我反映(self?reflexivity)或自我指称(self?referentiality)。据说,文学独特,是因为它指向自己,指向自己的运作方式。比如,伟大的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把文学语言与语言的其他用途区别开来时说,文学表示的是“一套指向自己的语言”。我认为文学的这一特征是被过分夸大了。这种说法诉诸一种隐含的性别歧视的区别,误导读者,使他们因文学枯燥的、女性化的、无聊的“自我反映”而摈弃文学。文学被认为好比凯特?罗伊看着镜中的自己,而悖于男性化的语言应用(即在真实世界中指称真实的事物)。说文学是“自我反映的”,就是说它是软弱无力的。
  相反,大多数文学作品都只是在很小程度上承认自己是作者编造、操控之物。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小时候觉得《瑞士人罗宾逊一家》指的是某个真实的地方。大多数文学作品一上来就开始说下去,仿佛它们描绘的虚拟现实,以及其中的全部内容和事件,都有独立的存在,只不过是被描绘出来而已,而不是发明出来的。谁能说不是如此呢?谁能说那些其他的世界,不是在某处等待着某个作家找到词语来描述它们?果真如此,那些世界将继续存在着、等待着,即便记录它们的作家永不会出现。
  我想到了据说已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心中的所有那些小说,无疑它们都会是杰作。他只是没时间把它们都写下来。不能说那些没写的小说不存在。但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极为特殊的。真被写下的作品中的词语,无论它们的指称物是否先于词语而存在,词语都是一样的。因此,文学可以定义为一种奇特的词语运用,来指向一些人、物或事件,而关于它们,永远无法知道是否在某地有一个隐性存在。这种隐性是一种无言的现实,只有作者知道它。它们等待着被变成言语。
       秦立彦 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