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47章

025-本草求真-第47章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麻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凉。须当兼补剂收功。)以其气皆纯阴。为凉血要药。 
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也。至书所云能疏肝经风热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则 
疏实。因热除而风自息之意。凡书所着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去单 
子及五子者。铜槌捶碎。牛乳拌蒸。(十月上已采。渍牛胆中。干百日。食后吞一枚。明目 
补脑。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槐花味苦独胜。其凉大肠血分更甚。凡大小便血 
。及目赤肿痛舌衄。并皆用之。(舌衄炒研渗之。)若虚寒无火切忌。陈者良。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香木)凉血止血 
侧柏叶(专入肺肝)。苦涩微寒。书言养阴滋肺燥土。然禀受西金。坚劲不凋。(魏子才 
六书 
精蕴云。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故字从白。白者西方也。陆佃埤雅云。柏之指西。犹针 
之指南也。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寇宗 曰。予官陕西。登高望柏 
千万树。皆一一西指。盖此木至坚。不畏霜雪。得木之正气。他木不及。所以受金之正气。 
所制一一西指也。)服此大能伐胃。虽有止血凉血之功。而气味与血分无情。不过仗金气以 
制木。借炒黑以止血耳。(汪昂曰。肢节大痛。昼静夜剧。名白虎历节风。亦风寒湿所致。) 
别录称为补益。似属未是。但涂汤火伤损。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染须发最佳。酒浸或炒 
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元旦饮椒柏酒以辟邪。)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石)清心热镇惊安神 
辰砂(专入心)。即书所云丹砂朱砂者是也。因砂出于辰州。故以辰名。体阳性阴。外 
显丹色 
。内含真汞。不热而寒。离中有坎也。不苦而甘。火中有土也。婴儿 女。交会于中。故能 
入心解热。而神安魄定。(杲曰。丹砂统阴。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凡心热者。非此不能除 
。)是以同滑石甘草。则清暑。同远志龙骨。则养心气。同丹参则养心血。同地黄枸杞则养 
肾。同浓朴川椒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且以人参茯神浓煎。调入丹砂。则治离魂 
病。(夏子益奇疾方云。凡人自觉本形作两人。并行并卧。不辨真假者。离魂病也。类编云 
。钱丕少卿夜多恶梦。通宵不寐。自虑非吉。遇邓州推官胡用之。曰。昔常如此。有道土教 
戴辰砂如箭簇者。涉旬即验。四五年不复有梦。因解髻中一绛囊遗之。即夕无梦。神魂安静 
。)以丹砂末一钱。和生鸡子黄三枚。搅匀顿服。则妊娠胎动即安。胎死即出。慎勿经火。 
及一切烹炼。则毒等于砒 。况此纯阴重滞。即未烹炼。久服 闷。以其虚灵之气被其镇坠 
也。辰砂明如箭簇者良。恶磁石。畏盐水。忌一切血。(颂曰。郑康成注周礼。以丹砂石胆 
雄黄矾石磁石为五毒。古人惟以攻疮疡。而本经以丹砂为无毒。故多炼治。服食鲜有不为药 
患者。岂五毒之说胜乎?当以为戒。)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石)解热活血 
无名异(专入肝)。即俗所名干子者是也。味甘而咸。微寒无毒。诸书皆言能治痈肿损 
伤接骨 
。金疮合口。其义何居。以其咸有入血之能。甘有补血之力。寒能胜热之义者故耳。是以人 
于受杖时。每服三五钱。其于伤处。不甚觉痛。用醋磨涂肿处即消。要皆外治之品。非内服 
之味也。生川广。小黑石子也。一包数百枚。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畜)凉血活血 
血燥不活。用以辛温 
以为搜 
剔。则血益燥而不活矣。按猪本属阴物。血亦更属阴味。以至阴之物。而治至阴之血。则热 
自得阴化而热以解。然必得一活动以为疏剔。则血不为热凝。惟猪通身皆窒。食饱即卧。其 
活止在一尾。而尾尖则又活中之至活者也。故吴费建中(着有救偏琐言。)治痘凡逢毒盛而 
见 
干 
红晦滞。紫艳干燥之象。轻则用以桃仁地丁红花赤芍。重则用以猪尾尖血。取一盏二盏入药 
同投。兼佐冰片。开泄腠理。通达内外。诚发千古未发之奇秘也。(冀建中治痘血瘀气滞。 
用大黄一两。青皮一钱半。桃仁四钱。红花钱半。赤芍钱半。木通八分。荆芥钱半。葛根钱 
半。生地两半。牛蒡二钱。白项地龙二十一条。紫花地丁一两五钱。蝉蜕六分。山楂一两五 
钱。芦根三两。名必胜汤。此是势急之际。用以大剂。若毒势未急。或分作三剂以投。若血 
瘀之极。必加猪尾血。大渴不已。加石膏。总在相症酌治耳。)瘀血一活。则一身之血与之 
俱 
活。凡治痘而见干红晦滞。内症具备。其可不借此血以为通活之具乎?但血因虚而燥。因寒 
而凝。而不用以辛温辛热以为通活。则血愈见其有碍者矣!取雄猪尾血者佳。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兽)凉血解热 
兔肉(专入肝。兼入大肠)。人言可治虚痨。人多食而不忌。不知兔肉性寒。久食绝人 
血脉。 
损元气阳事。令人痿黄。故时珍载之以为凉血解热利肠之剂。(藏器曰。大抵久食绝人血脉 
。损元气阳事。令人痿黄。八月至十月可食。余月伤人神气。兔死而眼合者杀人。)况虚痨 
一症。脾肾两虚。即在医者用药挽救。亦难两全无弊。若复加兔肉甘寒。又安能力补脾肾。 
而为虚痨要药乎?今人不察。动用兔肉治疗。以致阳气日虚。而阴气日竭。余因先慈曾患虚 
痨。服药将愈。后食兔肉而病复发。故特拈出。以为妄食兔肉者戒。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鱼)凉肝血开目翳 
鱼胆(专入肝胆)。本属苦寒。可以点目去障。以胆入胆故也。至于青鱼之胆。气味亦 
同。且 
色青入肝。开窍于目。故胆有点目治鲠之功。目睛生汁注眼。能黑夜视物。以其好啖螺蚬。 
螺蚬能明目也。又味苦气寒。能凉血热。故又主涂痔疮。擦火疮。吹喉痹。功与熊胆相同。 
腊月收。阴干。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鼠)入肝活血明目 
夜明沙(专入肝)。即名天鼠屎也。其屎因食蚊虫而化。蚊虫善食人血。是即蚊虫之眼。 
故能 
入肝经血分活血。为治目盲障翳之圣药。(肝之窍在目。)凡人目生障翳。多缘肝有血积。以 
致上攻于目。其或见为惊疳疟 。血气腹痛。得此辛以散邪。寒以胜热。则血自活。而病 
无 
不可愈。(本草称下死胎。)以其蚊善食血。(吴鹤皋曰。古人每用虻虫水蛭治血积。以其善 
吃人血故耳。)故即可以食血者。治其血耳。(加石决明猪肝煎。名决明夜灵散。治鸡盲眼。 
)并能烧烟辟蚊。(同鳖甲烧。)是即以蚊治蚊之意。淘净焙用。恶白薇白蔹。 

上编卷五血剂
凉血
内容:(人)凉血逐瘀 
血余(专入肝心。兼入肾)。味苦微温。据书载能补肾壮气。然总不如地茱参耆为补精 
补气之 
最耳。(素问曰。肾之华在发。王冰注云。肾主髓。脑者髓之海。发者脑之华。脑减则发素 
。滑寿注云。水出高源。故肾华在发。发者血之余。血者水之类也。今方家叫发为血余。盖 
本此也。叶世杰草木子云。精之荣以须。气之荣以眉。血之荣以发。类苑云。发属心。禀火 
气而上生。须属肾。禀水气而下生。眉属肝。禀木气而侧生。故男子肾气外行而有须。女子 
宦人则无须。而眉发不异也。)又载功能疗惊痫。理咳嗽。固崩带。止血晕血痢血淋。舌血 
鼻血。暨转胞不通。及涂疮疥。入膏敷毒。治皆有效。(时珍曰。发者血之余。埋之土中。 
千年不朽。煎之至枯。复有液出。误食入腹。变为瘕虫。 治服饵。令发不白。此正神化之 
应验也。)然总皆属通关开窍。凉血散瘀生新之品。(子母秘录治小儿斑疹。用发灰饮。服二 
钱。治小儿两角生疮。用发灰三钱。饮汁服。)若胃虚用之。多有吐泻之弊。皂荚洗。 用 
。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血为人身之宝。安可言下。然有血瘀之极。积而为块。温之徒以增热。凉之或以增滞。 
惟取 
疏动走泄。苦咸烈毒之品。以为驱逐。则血自尔不凝。按书所载破血下血。药类甚众。要在 
审症明确。则于治方不谬。如症兼寒兼热。内结不解。则宜用以莪术桃仁郁金母草以为之破 
。取其辛以散热。苦以降结之意也。瘀气结甚。则宜用以斑蝥干漆以为之降。取其气味猛烈 
。得以骤解之意也。寒气既除。内结滋甚。则宜用以丹参郁李没药姜黄三七紫菀柴参贯众以 
为之下。取其苦以善降。不令内滞之意也!寒气既除。瘀滞不化。则宜用以蒲黄苏木以为之 
疏。取其气味宣泄。不令郁滞之意也至有借食人血以治血。则有虻虫水蛭可用。借其咸味引 
血下走。则有茜草血竭瓦楞紫贝 虫鳖甲可取。借其质轻灵活不滞。则有莲藕花蕊石可投。 
借其阴气偏布可解。则有螃蟹蚯蚓可啖。借其酸涩咸臭以解。则有皂矾五灵脂可入。惟有苦 
温而 
破。则又更有刘寄奴等味。但刘寄奴自然铜古文钱三七血竭没药 虫。则于跌仆损伤而用。 
蚯蚓则于解毒而用。丹参则于血瘀神志不安而用。水蛭虻虫桃仁。则于蓄血而用。花蕊石则 
于金疮血出而用。五灵脂益母草蒲黄。则于妇人血滞而用。茜草则于妇人经闭不解而用。瓦 
楞子则为妇人块积而用。斑蝥则为恶疮恶毒而用。郁金则为血瘀胞络痰气积聚而用。莪术则 
为 
血瘀积痛不解而用。郁李仁则为下气行水破血而用。干漆则为铲除老血蛊积而用。紫贝则为 
血蛊水积而用。贯众则为时行不正而用。鳖甲则为劳热骨蒸而用。紫参则为血痢痈肿而用。 
姜黄则为脾中血滞而用。苏木则为表里风起而用。皂矾则为收痰杀虫除湿而用。生藕则为通 
调津液而用也。至于斑蝥干漆三七水蛭虻虫 虫螃蟹瓦楞子花蕊石。尤为诸剂中下血败血之 
最。用之须当审顾。不可稍有忽略。以致损人元气于不测中也!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山草)入肠明厥阴血分化而为水 
三七(专入肝胃。兼入心大肠。又名山漆。时珍曰。或云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甘 
苦微寒 
而温。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 
能于血分化其血瘀。试以诸血之中入以三七。则血旋化为水矣。此非红花紫草类也。故凡金 
刃刀剪所作。及跌仆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渗其血。即止。(时珍曰。受杖时。 
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杖后尤宜服之。)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 
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并虎咬蛇伤血出可治。(与血竭同。)此为阳 
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一种庭砌栽植者。以苗捣敷。肿毒即消。亦取散血之意 
。(一种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浓有岐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 
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絮如苦英絮。根叶味甘。治金疮跌伤出血。及上下血病 
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与南中来者不类。恐是刘寄奴之属。甚易繁衍。)广产 
形如人参者是。(时珍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