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48章

025-本草求真-第48章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如人参者是。(时珍曰。此药近时出自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有节非。研 
用良。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蔓草)入心包肝行血 茜根可染 
茜草(专入心包肝)。味酸咸寒。色赤。功用略有似于紫草。但紫草则止入肝凉血。使 
血自为 
通活。此则能入肝与心包。使血必为走泄也。故凡经闭风痹黄胆。(疸有黄胆谷疸酒疸黄汗 
女劳疸。皆有寒湿热湿之别。此则专就蓄血以论。大抵寒湿宜用茵陈附子茵陈四逆。热湿宜 
用栀子大黄。血瘀宜用桃仁承气之类。)因于瘀血内阻者。服之固能使瘀下行。如值吐崩尿 
血。因于血滞而见艰涩不快者。服之更能逐瘀血止。总皆除瘀去血之品。与于紫草血热则凉 
之意。貌同实异。不可混也。但血虚发热者忌用。根可染绛。忌铁。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山草)泻肝血瘀 
紫参(专入肝。兼入胃膀胱。又名牡蒙)。味苦而辛。气寒无毒。功专入肝逐瘀破血。 
兼入胃 
腑膀胱。使血自为通利。故凡寒热血痢。痈肿积块。心腹积聚。因于血瘀阻滞而成者。无不 
可 
以调治。以其味苦则泄。味辛入肝。寒则胜热。而使血从二便出矣!仲景治下痢腹痛。而用 
紫参汤以除。亦取散其积血之意。(圣惠方治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乌 
梅汤服一钱。一方。去人参。加甘草。以糯米汤服。普济用五参丸。治面上酒刺。用紫参丹 
参人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仁杵和为丸。茶下。)但市人罕识其真。用以紫菀为代 
。虽其寒热不同。而其疏利则一。反藜芦。(古方治妇人肠覃病乌啄丸。所用牡蒙。即此物 
也。)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芳草)入心散瘀通滞 
郁金(专入心)。辛苦而平。诸书论断不一。有言此属纯阴。其论所治。皆属破气下血 
之说。 
有言性温不寒。其论所治。则有疗寒除冷之谓。究之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 
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 
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震亨曰。郁金属火与土。其性轻扬上行。 
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消。痰中带血 
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服之。)如败血冲心。加以姜汁童便。去心疯 
癫。明矾为丸。朱砂为衣。与受蛊毒。加以升麻之类。(经验方治失心癫狂。用真郁金七两 
。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白汤下。又妇人癫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 
神 
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又范 
石湖文集云。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行厌胜法。鱼肉能反生于人腹中。而人以死。则阴 
役 
其家。初得觉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则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 
膈下痛。即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若使恶 
血恶痰恶瘀恶淋恶痔。在于下部而难消者。俟其辛气既散。苦气下行。即为疏泄。而无郁滞 
难留之弊矣!此药本属入心散瘀。(庞安常伤寒论方云。斑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无 
脓。用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水半杯。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末。入冰片五分。每 
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因瘀去而金得泄。故命其名曰郁金。书云此药纯阴 
而寒者。因性主下而言也。有云是药性温而言者。因气味辛香主上而言也。各有论说不同。 
以致理难画一耳。因为辨论正之。出川广。圆如蝉肚。外黄内赤。色鲜微香带甘者真。市人 
多以姜黄伪充。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芳草)泻肝气分之血 
莪术(专入肝)。辛苦气温。大破肝经气分之血。盖人血气安和。则气与血通。血与气 
附。 
一有所偏。非气盛而血碍。即血壅而气滞。三棱气味苦平。既于肝经血分逐气。莪术气味辛 
温。复于气分逐血。故凡气因血窒而见积痛不解。吐酸奔豚。痞癖症瘕等症者。须当用此调 
治。(按之应手为症。是因伤食所得。假物成形为瘕。是因伤血所得。见于肌肤。可见为痞 
。是因伤气所得。结于隐癖。不见为癖。是因积聚所得。五积。肝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形如 
覆杯。有头有足。如龟鳖状。心积曰伏梁。起于脐上。大如手臂。上至心下。脾积曰痞气。 
在胃脘。覆大如盘。肺积曰息奔。在右胁下。覆如大杯。肾积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 
。如豚奔走之象。或上或下。亦无定时。经曰。大积大聚。毒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 
死。故去积。须以甘温调养。又曰。壮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成病。洁古云。壮人无积。 
惟虚人则有之。故养正则邪自除。)俾气自血而顺。而不致闭结不解矣!但蓬术虽属磨积之 
味。(血积宜用桃仁山甲干漆大黄虻虫蓬术瓦楞子。痰积宜用半夏南星白术枳实礞石硝石风 
化硝白芥子海石蛤粉。水积宜用大戟甘遂荛花芫花。酒积宜用干葛神曲砂仁豆蔻黄连干 
姜甘遂牵牛。茶积宜用姜黄茱萸椒姜。癖积宜用三棱莪术巴霜大黄。肉积宜用山楂阿魏硝石 
。 
蛊积宜用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荑使君子鹤虱。疟积宜用桃仁鳖甲草果。)若虚人服之。最属 
可危。须得参术补助为妙。大者为广术。(颂曰。此物极坚硬难捣。)灰火煨透。乘热捣之。 
或醋磨酒磨。或煮熟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芳草)破脾中气血下行 
姜黄(专入脾)。味辛而苦。气温色黄。功用颇类郁金(苦寒。色赤。)三棱(苦平。皮 
黑肉白 
。)蓬术(味苦。色黑。)延胡索。(辛苦。色黄。)但郁金入心。专泻心包之血。莪术入肝。 
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脾。既 
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陈藏器曰。此药辛少苦多。(藏器曰。性热不冷。)性气过于 
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症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 
兼理耳!(时珍曰。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 
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若血虚腹痛臂痛。而非瘀血凝滞者。用之反剧。 
蜀川产者。色黄质嫩。有须。折之中空有眼。切之分为两片者。为片子姜黄。(和剂方治胎 
寒腹痛。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若惊搐。出冷汗。姜黄一钱。没药二钱。乳香二钱。为末 
。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汤下。经验方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为末。醋汤 
服一钱。立效。)广生者。质粗形扁如干姜。仅可染色。不可入药。服之有损无益。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水草)生用宣瘀通滞炒用止血 
蒲黄(专入肝)。味甘气平。功用无他。但以生用熟用炒黑。分其治法耳。以生而论。 
则凡瘀 
血 
停滞。肿毒积块。跌仆伤损。风肿痈疮。溺闭不解。服之立能宣泄解除。(时珍曰。一妇舌 
胀满口。以蒲黄频渗。比晓乃愈。宋度宗舌肿满口。御医用蒲黄干姜末。等分。搽之愈。观 
此。则蒲黄之凉血可知矣!盖舌为心苗。心包相火。乃其臣使。得干姜是阴阳相济也。失 
笑散用此同五灵脂。治血气滞痛。)以熟焦黑。则凡吐血下血肠风血尿血痢。服之立能止血 
。然此止属外因。可建奇功。若内伤不足之吐衄。则非此所能治者矣! 
丹参(山草)破心包血瘀安神志。四物汤亦有产前产后不得妄用为医者勿拘死法可耳 
丹参(专入心包络。兼入肝)。味苦色赤。性平而降。(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 
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参。丹参入心。曰赤 
参。其苦参则右肾命门药也。古人舍紫参而称苦参。未达此义。)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 
。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 
。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时珍曰。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 
。经水多少。皆可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 
落死 
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 芍药故也。)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 
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凡妊娠无故大便不实者。切忌。畏盐水。忌醋。反藜 
芦。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隰草)入心包肝逐瘀 
益母草(专入心包肝)。一名茺蔚。辛微苦寒。功能入肝心包络。消水行血。去瘀生新。 
调经 
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下血痛。(带下者。因病生于带脉之 
意也。带脉横于腰间。凡病患下白。则为白带。属气虚。宜补中益气。下赤则为赤带。属血 
虚。宜养血滋阴而兼调气。)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难产。已产而见血晕。疔肿乳痈等症 
。服此皆能去瘀生新。(时珍曰。益母草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若治肝经风热。明目益精 
调经。则用子。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盖因根茎花叶专 
于 
行血。而子则行中有补也。)盖味辛则于风可散。血可活。味苦则于瘀可消。结可除。加以 
气寒。则于热可疗。并能临症酌施。则于母自有益耳。外此番痧腹痛呕之用此浓煎恣饮。亦 
取能散恶血。(若其病非恶血。则非所宜。)然气味辛散。瞳子散大者。其切忌之。益母子主 
治略同。但行中有补。非若益母草。徒以消水行血为事也。小暑端午及或六月六日采取良。 
(济阴返魂丹。六月六日采花叶实。为末蜜丸。治胎产百病。近效方捣汁熬膏良。)忌铁。 
子 
微炒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隰草)活血通瘀 
刘寄奴(专入肝)。因何而有是名。据书载是刘裕小字寄奴。曾射一蛇。目见童子捣药。 
问之 
。答为寄奴所伤。被裕骂而收药。每遇金疮敷之。即愈。故以寄奴是名。但此虽非属真。而 
药味苦微温。多能破瘀通经。除症下胀。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缘血之在 
人 
身。本贵通活。滞而不行。则血益滞而不出。而症瘕胀满愈甚。行而不止。则血亦滞而不收 
。而使血出益甚。寄奴总为破血之品。故能使滞者破而即通。而通者破而即收也!(抉尽破 
血止血实义。)古书止言治功。而不详绎其义。殊觉疏漏。但性多走泄。不可过服。令人吐 
利不止。茎叶花子皆可用。 

上编卷五血剂
下血
内容:(乔木)凉血破瘀 
苏木(专入心胃)。甘咸辛凉。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 
性微温 
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血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死。及血痛血 
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如疏风则与防风同用。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