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

第48章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48章

小说: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的精神力以抵御无聊。正如上面所说的,通过经验、认识、 



实践和反思,人们对事物有了更加精确的见解。他们的判断力 



更加敏锐,事物的相互间的连接变得更加清晰;对事情人们有 



了越发全面的总体概览。我们不断地重新组合我们累积了的知 



识,不失时机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这种在各个方面进行的内 



在自我修养和陶冶持续不断,占据了我们的精神,给予了我们 



满足和奖赏。由于这些活动,上文谈论的老人的精神力衰退在 



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补偿。另外,像我所说的,在老年期时间过 



得更加迅速,这也就消灭了无聊。老人身体力量的衰退并不是 



一件特别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如果老人并不需要运用身体力 


… Page 246…

  236                            人生的智慧 



量去赚钱生活的话。贫穷之于老年却是一大不幸。假如能够驱 



除了这种不幸,而我们又能够保持身体健康,那我们的老年期 



就算得上是一段相当不错、很可忍受和将就的生活了。生活的 



舒适和安定是人们的首要需求:'235'因此,老人们比起年轻的 



时候更加喜爱金钱,因为金钱是失去了的体力的代替品。被维 



纳斯爱神舍弃以后,人们就会转而从酒神巴吉斯那里寻求愉 



快。观看、旅游、学习的需求没有了,取而代之的需要是发表 



意见和教诲别人。如果老人保持着探索、研究的乐趣,或者热 



衷于音乐、戏剧,尤其是对外在事物保留一定的敏感和接受— 



—不少老人直到晚年对上述事物仍然乐此不疲——这不啻是 



一种幸运。一个人的 “自身拥有”在老年期给人所带来的好处 



是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当然,大多数人本来就是呆笨的, 



到了高龄以后,他们就越发变得像机械人了。他们的所想、所 



说和所做永远都是同一件事情,外在事物的印象无法引起他们 



丝毫的改变,或者在他们身上引发出某些新的东西。跟这种老 



者谈话,就像在沙地上写字,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几乎马上就消 



失无遗。当然,这种老年人就是生活中的 “余烬”。在一些绝 



无仅有的情况下,老人第三次长出了牙齿,大自然似乎想通过 



这第三副牙齿象征这些老人开始的第二度童年。随着岁数的增 



加,我们所有的活力都在消失,这情形确实够悲惨的;但这又 



是势所必然,甚至是有好处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老年人就 



会很难作好准备迎接死亡。因此,如果一个人活至高龄,最终 



能够无疾而终,那他就是二个极大的受惠者。得尽天年的死亡 



                                                             '1' 

没有伴随着病痛、抽搐,它甚至不被感觉得到。 



      不管我们能够生活多长时间,我们都只享有那不可分的现 



在此刻,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每天,我们记忆的内容由于忘 


… Page 247…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37 



记而有所损失,这超过了由于人们岁数的增加而获得的新的记 



忆内容。人们年纪越老,人生世事越发显得微不足道,在青年 



时期看来是固定不变的生活,现在看来不过是短暂现象'236'的 



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我们感到了生活的毫无意义。 



      青年期和老年期的根本区别永远在于前者以生活为前景, 



而后者的前景却是死亡;另外,青年期拥有短暂的过去和长远 



的将来,但老年期却刚好与此相反,老年期就类似于一部悲剧 



的第五幕:人们知道结局已经临近,但却不清楚这结局会是什 



么。不管怎么样,人老了以后,面对的只是死亡,但在年轻的 



时候,前面却是生活。尽管如此,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这两 



者之中,何者令人心忧?从总体看来,何为更好,生命在前, 



抑或生命在后?《传道书》已经说过,“死亡之日比诞生之日 



为好”,因为追求太长的寿命,无论如何都是冒失的,因为一 



句西班牙谚语就说过:“活得越长,经受的祸害就越多。” 



      具体的个人的一生并不如占星术所说的那样已经预显示 



在行星上面,但如果把人生中的各个时期与相应的一系列行星 



联系起来,那人类的一生也就大概显示在行星的上面了。人的 



一生也就因此依次受着那些行星的控制。在 10 岁的时候,人 

           '2'掌管着。像信使神那样,人们在狭窄的圈子里轻松、 

由信使星 



快速地转动,被微不足道的小枝节所左右,但在机智、伶俐的 



信使神的指挥下,轻而易举地学习了许多东西。到了  20 岁, 

维纳斯星'3'掌管了人生:爱情和女人完全地控制着一个人。在 



30 岁的时候,战神星'4'取得了统治地位,人们这时候变得强壮、 



大胆、好斗暴怒和倔强。人到40 岁,四小行星接过了指挥棒, 



人生由此变得更加宽广。他变得节俭了,也就是说,为了实用 



 目的而生活——这是谷神星发挥作用的原因;他有了他的安乐 


… Page 248…

  238                           人生的智慧 



窝——这得之于灶神星;由于智慧女神星的作用,他知道了他 



需要知道的东西,而他家中的女主人——妻子——则作为天后 

星'5'                                          '6' 

     主宰着家里。在 50 岁,朱庇特星  登'237'上了王位,50 岁 



的人已经比大多数的人多活了些时候,他觉得比他同时代的人 



拥有更多的优势。他充分享受着自己的力量,富于阅历和知识, 



他(这视他的个性和情形而定)对于自己周围的人们拥有权威, 



因此,他不再接受他人的命令。相反,现在是由他发号施令了。 



现在,他成为自己周围的指导者和统治者是最适合不过的事 



情。到了 50  岁的人就像朱庇特天神达到了他的光辉顶点。但 

随后在人生的60 岁,农神星'7'来到了,伴随而至的还有铅一样 



的笨重、迟缓和坚韧。 



           老人们啊,他们很多人就像已经死亡  



           僵直、缓慢、沉重和灰白,就像铅一样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四幕第五景  



      最后是天王星。这时候,就像人们所说的,人们往往天上 



去了。我在这里不考虑海王星 (人们由于粗心大意而不幸把它 

                                                                 '8'。否则, 

错误命名),因为我无法称呼它的真正名字“厄洛斯” 



我就会指出生命的终结和开始是以何种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也 



就是说,厄洛斯如何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和死亡连接起来——正 



是由于这一结合的关系,埃及人所说的奥克斯或者阿门特斯 



  (根据普卢塔克所言)也就不仅仅是接受者,而且还是给予者; 



死亡就是生命的巨大源泉。因此—切源自奥克斯,具有生命的 



一切东西都经过奥克斯这—阶段。如果我们真的可以明了生命 



所赖以发生的神奇奥妙,那么,一切事情也就会真相大白了。 


… Page 249…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39 



注释 



'1'  读者可在我的《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二卷第四十一章找'238' 

     到我对这种情形的描述。 

          真正说来,人的一生既说不上漫长,也难称得上短暂,毕竟人的 

     生命从根本上而言只是我们衡量其他时间长度的标准——印度 《吠陀》 

     中的《奥义书》认为,人的自然寿命是 100  年。我相信这是对的,因 

     为我发现只有活过了90 高龄的人才可安详地死亡,亦即没有患病、中 

     风、抽搐,甚至有时候脸色都不曾转白;他们通常都坐着,在用餐以 

     后。他们不是死去的,而只是停止活着。在这岁数之前,人们只是死 

     于疾病,因此这是过早的死亡。《旧约》(诗篇90.10)把人的寿命定 

     为70 岁,或者可高达 80 岁。另外,希里多德也持同样的看法,但是, 

     这都是错的,这只不过是对日常生活经验所作的粗糙、表面的理解的 

     结果。因为如果人的寿命是 70 至 80 岁的话,那么,人们就在70~80 

     岁之间寿终而亡,但实际发生的情形却不是这样:达到这些年数的老 

     人和早夭的年轻人一样,是死于各种疾病。因病而导致死亡本就是不 

     正常的事情,所以,这种死亡并不是生命自然的终结。按照一般的规 

     律,人只有卒于90~100 岁之间,才是死于寿元巳尽。他们没有疾病, 

     没有与死亡作一番挣扎搏斗,也没有呼吸所发出的呼噜声或者抽搐。 

     有时候他们的脸色也不曾转白。这种死亡可被称之为寿终正寝。因此, 

     印度的《吠陀》把人的寿命定为100 岁 

'2'  即水星。——译者 

'3'  即金星,维纳斯为爱神。——译者 

'4'  即火星。——译者 

'5'  后来发现的六十多个小行星是我没有兴趣知道的新创造。因此,我对待 

     它们的态度就像哲学教授看待我的态度,我忽视它们,因为它们不适合 

     我的目的的需要。 

'6'  即木星。——译者 

'7'  即土星。——译者 

'8'  即性爱之神。——译者'239' 


… Page 250…

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阿图尔·叔本华,1788 年2 月22  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 



格旦斯克)的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 



      阿图尔·叔本华名字的拼写是Arthur,这名字不光在德国 



是常用名,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也是常用名;拼写在以上国 



家的语言里一模一样,只是发音略有差别。从事国际贸易、谨 



守家族格言“没有自由就没有幸福”的叔本华父亲(海因里 



希·弗洛里斯·叔本华)给儿子起了这一多国通用的名字,极 



有可能有其寓意。虽然长大后叔本华没有作为巨商跨国家贸易 



和赚钱——就像他父亲所希望的那样,但叔本华的思想遗产却 



跨国家流传开来。这种结局绝对不是叔本华父亲当初所预料到 



的。 



      自叔本华以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