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庑枰母鋈撕屯盘寰杩钍敲扛龉裨诹λ芗暗那榭鱿掠Ω米龅氖虑椤
女儿在捐款信函中写道:“记得四年前在申请进入PMF项目的面试中,我曾经提议,被录取的学生毕业后应该回报PMF项目的栽培。现在,我就用自己拿到的第一笔奖金来实现这一提议。我在PMF项目里度过的时光是永远难以忘怀的。PMF教授、导师和客户委员会的成员无私地奉献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教导我、培养我。没有PMF项目,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此,我由衷感谢PMF项目给我提供的对我一生的事业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专业培训。虽然我现在的捐款额度不大,但我希望即使是这张小额支票,也能表达我对PMF项目的感谢、关心和支持。”
PMF项目负责教授收到女儿的捐款后,立即给她寄来了感谢信。信中说:“收到你的捐款,我当然很高兴。然而,使我更高兴的是你能够用行动实现自己当年的提议。如你所知,在金融投资业言而有信、履行诺言是十分重要的职业道德。我祝贺你能够达到这一境界。”
应该说,PMF负责教授回信中的这种反应也出乎我的意料。他把女儿履行承诺看得比捐款本身更重要,强调人生能够达到诚信是一种境界。这种提法,使我这个高校教师汗颜。谁说西方国家不重视思想教育?女儿都毕业了,她的教授还在抓机会对她进行职业操守教育。这个例子难道没有说服力吗?
母亲的感慨之一:西方大学与人才培养
综观女儿的成长过程,使我对西方大学与人才培养产生了许多感慨。
第一,西方高等院校不拘一格挑选人才。以PMF项目为例,该项目对所有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放,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本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不管是穷学生,还是富学生,都可以报名,都有可能入选。
笔试和面试都是由学校的主管教授和金融界的专家共同承担的。通过笔试的学生要参加两次淘汰率高达75%以上的面试。第一次面试由3名主管教授主持;第二次面试是由已经成为金融投资专家的PMF项目以前的毕业生主持。教授面试在学校举行,金融专家面试在市中心的投资银行举行。
录取结果由教授们和金融界的专家们共同决定。外国学生和本国学生的录取标准并没有差别。和女儿一起被选中进入PMF项目的就有一名从德国来的留学生。PMF项目还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这些奖学金都是由著名的投资公司捐赠给PMF项目的。
像PMF投资组合管理基金这样的项目,据我所知在国内是没有的。就是有,像这样机会均等、由大学教授和行业专家共同决定的择优录取,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第二,西方高校在开掘学生潜能方面,出手不凡。PMF项目要求入选者把大学三、四年级两年的金融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的八个月内学完,其他四个月去投资银行工作。学生们在修学位课程的同时,还必须以在互联网上自学的方式,通过加拿大证券机构主持的加拿大证券课程的考试,获得在加拿大买卖证券的有关执照。大学四年级时,学生们在学习更深一级的金融投资专业课程(其中大部分是MBA课程)的同时,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操作PMF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基金上面。
学生们每天都要观察全球资本市场的行情,分析手中持有的股票和债券的走势,及时写出研究报告发送给PMF项目的其他基金经理,以便大家共同讨论,做出买卖抉择,并定期向由投资专家组成的客户委员会汇报投资取向和投资结果。
与此同时,学生们每周都要去市中心的各大投资公司拜会他们的导师,向他们请教投资方略。他们还要经常穿着西服革履,参加金融投资界的许多酒会、餐会和专题研讨会。他们还被邀请列席UBC大学教师退休基金的投资听证会议和审计会议。当然,他们也要为自己毕业后的求职做调研和申请的准备工作。
PMF学生时间安排的紧凑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PMF教授认为,在青年学生身上有挖不尽的潜力。关键在于引导他们确立成为投资精英的努力方向。只要有了这一志向,学生们自己就会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这一点儿都没错。自从女儿进入PMF项目以后,她就没有停止对自身潜力的开掘。这种开掘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许多我认为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她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出色。她可以在长期睡眠少于六个小时的情况下,保持旺盛的精力。她可以穿梭在课堂、PMF办公室和市中心的投资公司之间,扮演着商学院学生、PMF基金经理和道明银行暑期金融分析师三重角色。这三重角色使她随时都有机会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挖掘新潜力,也使她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北美金融投资业。国内的大学在选拔优秀考生上,下的功夫很大。名校更是以招到了多少高考状元为荣。扪心自问,我们的教授在学生入学后,在培养青年精英方面,又下了多少功夫呢?PMF项目挖掘学生潜力的实践,是否能够给国内的高校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呢?
第三,西方高等院校和相关行业紧密结合,呕心沥血地共同培养投资人才。大学方面,有专门的教授负责PMF项目;学校为PMF学生制定了特殊的课程安排;有特定预算承担PMF项目的专项开支;PMF学生被全权授权,独立运作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基金;商学院有专门出版物——《PMF年度报告》,在欧美和全球范围内发行,宣传PMF项目学生的投资理念和业绩。
而相关行业方面,金融业的投资专家,自愿担任PMF学生的义务导师和客户委员会的成员;加拿大和欧美著名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都争先恐后地为PMF学生提供暑期带薪工作的机会;有些投资公司还慷慨解囊,向经济困难的PMF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业界的著名人士向PMF学生义务提供专题讲座,把自己宝贵的投资经验传授给他们。金融行业为PMF项目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愿的,不计报酬的。这种大学与相关行业密切结合,为业界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即使在欧美也并不多见,在国内可能就更是稀奇了。
第四,大学和新闻媒体配合默契。事实上,加拿大主流媒体的报道,一直都在追踪着PMF项目的社会认可度。PMF项目的许多活动都有新闻界的参与。我在前面提到,加拿大极具权威的《全国邮报》曾多次对PMF项目进行过报道,称赞这种大学和相关行业紧密结合培养人才的大学本科项目,其教学效果可以与北美最好的工商管理硕士(MBA)相媲美。报道还呼吁加拿大的银行和投资公司雇佣UBC大学PMF项目的毕业生,不要让他们全部被欧美的金融机构抢走。
第五,大学对校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使双方共同受益。PMF项目之得以存在是因为当初3个在金融投资业卓有成就的校友的捐款。PMF项目的运作模式,也是当年捐款的校友设计的。现在20多年过去了,这种模式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没有改变过。这在当今千变万化的信息世界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UBC大学一直都十分珍爱其校友资源,尊重并采纳校友的建议,给校友创造许多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回报母校的机会。校友们也同样珍爱母校资源,通过母校与新老校友建立和保持联系,当他们想回报社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会是母校。
女儿告诉我,无论是在温哥华或多伦多,还是在纽约或伦敦,PMF的校友们都很抱团儿。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抵制和战胜外界的竞争。在多伦多和纽约,校友们请女儿吃饭时告诉她,他们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像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尔顿金融学院那些名校的毕业生。但是他们从未畏惧过。因为PMF项目给他们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校友们在业界所开创的投资业绩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有实力战胜来自哈佛和沃尔顿等名校的竞争者。
女儿能感觉到,校友们和她有多亲,对她有多么关爱。当她还是一个大学二年级学生,到多伦多实习,到纽约访问的时候,在华尔街和贝尔街工作的校友们,虽然已经成为毕业多年的投资老将,工作很忙,还特意抽出时间请她吃饭,告诫她在大学时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在找工作时,应如何击败竞争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应如何抓住每个时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校友们的热情,使女儿感到PMF大家庭的温暖;校友们的指点,使女儿懂得在大学时代应该做出的准备;校友们的关爱,使女儿勇于挑战从事金融业将要面临的竞争;校友们的成功,激励着女儿义无反顾地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打拼。
正是由于西方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以上优点,女儿进入PMF项目以后,我发现她的生活充实而有序,进步也是日新月异。这使我认识到,当孩子志向高远地敞开心胸,汲纳知识,拥抱理想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去自我发展了。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会把女儿如何具备了PMF项目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她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以讲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奉献给读者。
没有吃上麦当劳
连续7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温哥华,美丽无比。整座城市被太平洋蔚蓝的海水、翠绿的原始森林和落基山脉连绵不断的雪山环绕。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长年气温大都在摄氏15—25度,而且既不潮湿,又不干燥。
我喜欢它的海洋,因为它的海风是温和的,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海滩上散步、玩耍、遛狗、钓鱼、抓螃蟹、晒太阳、堆沙丘或打沙滩排球。
我喜欢它的森林,因为林中的翠鸟、松鼠和浣熊等小动物与小溪、野花和野果组成的画面,是上天最美的写生;而林中的小径,又是跑步或骑脚踏车的人们越野锻炼身体的天然场所。
我喜欢它的群山,因为那山的顶端,是长年都不融化的皑皑白雪,年轻人可以登高回转,尽情地享受豪放的滑雪快感;那山的腰间,是青得不能再青的树林,生活在林中小屋中的家庭可以忘记城市喧嚣,流连在大自然的怀抱;那山的脚下,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设计独特的各种桥梁,飞速运行的空中列车,方便快捷的海洋渡船和准时到达的公共汽车,使人们即便不用私家车,也可以前往他们的目的地。
自从女儿10岁从北京来到温哥华以后,她就同数百万当地居民和观光者一样,享受着这座城市全年温和的气候和花园般漂亮的环境。但是,由于那时我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我们家没有财力尽情地享受温哥华世界级的娱乐、购物与美食。
女儿很懂事,她几乎很少要求我们给她买东西,因为她知道妈妈上学需要钱。有一次我晚上有课,她爸爸带着她去学校接我。那是一个阴雨濛濛的冬天的夜晚。当时她爸爸和她刚从国内来加拿大定居,我家还没有买汽车。女儿在车站等车,十几分钟过去了,二十几分钟过去了,女儿冻得直打冷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