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86-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

第69章

686-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第69章

小说: 686-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医云:为什么前用西药,并配合安宫牛黄丸近百丸而不效?答曰:热入营血而以瘀血为主者应主以活血逐瘀治之,今先医重用凉血而轻活血则心血涩滞不通,此其所以无效者一也。神情呆痴为窍闭为主,应以开窍为主治之,今先医反重用清凉,此其所以无效者二也。
2。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法同药异,疗效相同
和××,男,39岁。
煤气中毒抢救脱险后,10个多月来,神识一直呆痴,不知二便,不知饥渴,时或自吃其二便,或将锅盆作便盆用,或将其妻子作父母,或将子女作妻子,走路不稳。医诊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先予西药治疗7个月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安宫牛黄丸,每日3丸,治疗3个多月亦无效。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其四肢僵硬屈伸不利,舌质红绛,舌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舌质红绛者,热人血分也;舌苔黄白厚腻者,痰热阻滞也。脉弦者,肝火也;滑数者,痰火阻滞也。脉舌相参,痰热内阻,血络瘀滞也。治宜活血通络,清热化痰。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防己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丹参15克。
服药6剂,神情呆痴之状明显好转,能分清部分朋友、同事及家属,且能自动去厕所大小便,饥饿时已知索要食物,继服40剂,诸证消失。
某医问:何不用安宫牛黄、至宝丹?答曰:其一实践证明不效者一也,其二舌苔黄白厚腻者,二也。其所以舌苔黄白厚腻不过用安宫牛黄者,因其过凉不利于化痰开窍而有碍开窍也,故减寒凉而增化痰之力,以助开窍也。
3.谨察其脉,审其病因,随证加减,病始得治黑××,男,50岁。在昼夜连续开会3天,并煤气中毒以后,突然精神失常7个多月。医诊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不效。后又用中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针灸相配合治疗3个多月,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两眼瞪目直视,不断的自言自语,问其所苦时概不回答,若予饮水则饮之不止,不予水喝从不索要,与其饭吃即一直张口,不与饭吃从不索要,有时主动要求去厕所大小便而却不便,有时拒绝大小便而却经常排便于衣被之中,舌苔黄白,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病发于开会激烈争论之后,脉且见沉弦,沉脉者,郁证也;弦者,肝脉也;滑脉者,痰热也,且病已人血分。因拟活血化瘀,理气疏肝,化痰泻火。处方:南星10克,防己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青皮10克,郁金10克,丹参15克。
服药6剂,精神、智力均明显改善,已知饥渴二便,且能辨认出妻子儿女及部分亲友。继服上方58剂,智力、精神基本恢复,并开始处理工作中的部分问题。
某医云:先生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有重用活血泻火开窍者;有重用活血化痰除湿泻火者;有重用活血化痰,理气泻火者;其治如何鉴别?答曰:重点在审其脉、舌耳。若脉弦者必理肝,脉滑者必化痰,脉数者必泻火,舌红者必凉血,苔腻者必除湿,脉沉者必理气,不可本末倒置,乱施药物。
老年性和早老性痴呆
谨遵脉舌,不从症论,处方用药,坚持一贯
周××,男,59岁。
性格改变,健忘失眠,烦躁易怒2年。医诊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先予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益气补肾宁心之剂1年多仍无效。细审其证,两眼有时凝视如呆痴状,有时无神,性格异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勃然大怒,与人吵闹不已,夜不能眠,昼则嗜睡,记忆力极差,常常前说后忘,丢东忘西,有时没有吃饭而偏说已经吃过,有时已经吃饭而反说没有进食,有时称其妻为姐姐,有时称其儿子为爸爸,当别人纠正其言语差误时即大笑不已,有时又勃然大怒。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滑。推拉其上、下肢时均僵硬不变。综合脉证,思之:舌苔黄白而腻者,湿热蕴郁也。四肢僵硬者,瘀血阻滞脉络也。脉弦滑者,痰热蕴结也。合而论之,乃痰热、瘀血相结于心肝二经也。治宜化痰除湿,活血开窍。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3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白芷3克,郁金10克,桑枝30克。服药4剂,两眼凝视,对周围事物反应的能力较前好转,记忆力亦稍见恢复。继服上药近2个月,诸证明显好转,至服药5个月时,诸证基本恢复正常,但握笔写字仍有点不太灵活。
某医云:《实用内科学》云:“中药益气补肾宁心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附桂八味丸等,或能有所裨益。”然本例久用此类方剂无效者何也?答曰:中医治病的主要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今脉证既然表现为痰热与瘀血相结,那么自当给予化痰除湿,活血开窍进行治疗。至于此证为什么用益气补肾宁心之剂无效,恐亦在于此耳。
精神分裂症
审其脉沉,知其为郁,予疏肝理气,化痰泻火始安
阎××,女,25岁。
婚姻破裂后突然精神失常2个多月。医诊精神分裂症。先以西药治疗狂躁不安之状似有好转,但痴呆不语之状反见增加,后又以中药安宫牛黄丸与泻下逐痰之剂治疗1个月,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行为被动,不言不动,不吃不喝,不眠不便,对任何外界事物均缺乏反应,但有时自言自语,口唇周围大量疱疹,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肝郁也。心神呆痴者,痰火蒙蔽心窍也。治宜疏肝理气,化痰开窍,醒神。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郁金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瓜蒌15克,菖蒲10克,苏叶6克,栀子10克。
针:中脘。
服药2剂,针中脘2次,精神、食欲均好转,并能回答医生所提出的问题,继服20剂,诸证消失愈。
神经官能症
1.谨遵其脉,勿胶于方,坚持下去,自然效宏
彭××,女,35岁
易惊易恐1年多,医诊焦虑症。先以西药治之半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疏肝理气、安神镇静等治之亦无功。细审其证,有时突然感到马上要死亡,有时突然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时心悸气短,有时胸满胸痛,头晕手麻,有时突然昏厥而人事不知,舌苔薄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病久而脉濡缓者,气阴俱虚,痰气郁结之证也。治宜补气养阴以扶正,理气化痰以除邪。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4剂,1周内易惊易恐之状未作,心悸气短,胸满胸痛好转。继服4剂,易惊易恐40多天未作,其他诸证消失。又服12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既见脉濡缓,何不用归脾汤治之?答曰:易惊易恐之症为胆之病,自应以温胆汤,而不可主治心脾也。归脾汤者,心脾药也,故不与之。
2。脉变药变,随证用药,病始得愈
商××,女,35岁。
恐惧不安,如将被捕之状3年多。医诊焦虑症。先以西药治疗1年无甚效果,继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之剂亦无明显改善。细询其证,整日惊恐不安,如人将捕之,心悸频作,每日3~5次不等,头昏失眠,疲乏无力,阵阵烦热上冲,一谈工作即心烦意乱,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此气阴俱虚,痰郁气结之症耳。治宜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6剂,诸证突然全部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40剂,但服至40剂时,上证又突然发作,但较服药之始症状要轻。舌苔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此病乃肝胆之证,非补气养阴之剂所能治,宜疏肝理气,化饮降冲。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剂,诸证全失,继服20剂,观察2年,愈。
某医云:何转方而治之?答曰:《伤寒论》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今脉已变,故治法亦应改变也。
3.证情繁杂,尤宜和调,调其肝胆,理其枢机
席××,女,29岁。人工流产后,心情慌恐7个多月。医诊神经官能症。先以西药治疗4个多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血安神、安神镇惊之剂3个多月亦无功。细审其证,心悸不安,腹中空虚,脘腹悸动灼热,逆气上冲,冲则寒热往来,时或抽搐,四肢厥冷,易惊易恐,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弦紧之脉者,少阳枢机不利,寒饮内郁,郁而化风也。治宜和解少阳,化饮熄风。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4片,大枣5枚,桂枝15克,茯苓15克,酒军2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4剂,寒热搐搦,心悸,易惊易恐,逆气上冲大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
某医云:如此复杂之疾,竟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数剂而愈,其故何也?答曰:《内经》论治病,一者攻邪,一者调和,并称调和之法为促进阴平阳密之最神圣之法。而调和之法,在于调气,在于调气之升降,今本病诸证俱见,非调之不得以除诸疾,非调之不得以助气之升降,而促病得愈也。
4.胶于成方,泥于镇静,不审脉证,久治不效
苏××,女,50岁。
阵发性连续昼夜哭泣20多年。医诊癔证。先以西药治疗十几年不效,后又配合中药甘麦大枣汤加减数年亦不效。细审其证,自从22岁分娩一女婴时,因心情不愉快而发本病以来,每至冬季即必发生本病,轻则连续昼夜哭泣十几天,重则1个多月,有时因哭泣不止而连续昏厥,至夏则全然不作,此次发病既重且长,已连续哭泣75天未止,并曾哭泣昏厥4次,每次少则3秒,多则10分钟才清醒,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思之:涩脉者,寒也,滞也,瘀也。冬季发而夏季瘥者,阳气闭郁于外也。喜悲而不喜笑者,肺强而心弱也,痰浊内郁也。治宜清化热痰,通阳散结。处方:竹茹20克,生石膏20克,桂枝10克,甘草20克,白薇10克。
服药6剂,悲伤哭泣之状顿止。继服20剂,追访6年.未见复发。
某医云:本病前后住院达6年,除中、西药外,还遍请巫者以神灵法治之,然均无效,而老师仅用竹皮大丸法数十剂而愈,其故何也?答曰:竹皮大丸者,《金匮要略》之方也。其原为“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而设,因其有“安中益气,,之效耳。今本病虚者有之,热者有之,寒者有之,急需安中益气,故以此方治之。今本方有石膏之清肺热,桂枝、甘草之养心阳,竹茹、甘草、白薇之和肝胆。故以此方治之而获效如神也。
5。不审病因,不察其脉,胶于验方,久治延宕
贺××,男,成。
生气后完全失语3个多月。医诊癔病。先以针灸治疗3天病情一度好转,但其后又完全说话不能,又以西药、理疗治疗2个月,中药养阴开窍之剂治疗1月,至今仍然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完全不能说话外,并见其面色呈忧郁状,舌苔白,脉沉滑。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郁证也;脉滑者,痰热也。合而论之,乃肝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