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

第4章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第4章

小说: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中医治病,也不能简单地见热治热、见湿治湿啊。”这位患者颇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这位中医爱好者更好地理解,我便打了个生动的比喻:中药就像一个人一样,偏于幽默则不会给人权威的印象;偏于倜傥则不会给人稳重的感觉。但是,有3种“药食同源”的祛湿良药——荠菜、鲤鱼、薏米,却有着异乎寻常的优良禀性:能够去湿而又不会生燥;能够清热而又不会生寒,就像是万里挑一、人人喜爱的完美“大众情人”一样。

有了这3种食材,我便推荐给这位患者两张每天轮流更换的食疗药膳,让他能在喝汤剂的同时,换换口味。

第一种药膳是《本草纲目》上提到的“荠菜鸡蛋汤”,从菜市场购买新鲜荠菜,洗干净后切段,按照半斤荠菜、1个鲜鸡蛋的比例,加清水煮荠菜鸡蛋汤。请注意,盐可要少放,放多了就会影响利水消肿的效果。

别小瞧平日我们用来尝鲜的荠菜,《名医别录》中说它“主利肝气,和中”,《滇南本草》称其“除小肠经邪热,利小便”,可以说荠菜是素食中最美味可口的祛湿良药了。

还有一张药膳是来自唐代医书《外台秘要》里的“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俗称红豆,菜市场或超市都能买到。《本草纲目》说鲤鱼“下气,利小便”,《药性论》说赤小豆“治水肿皮肤胀满”。这个食疗菜谱不仅效果一流,而且味道异常鲜美,不妨一试。

先将赤小豆洗干净,加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将鲤鱼留鳞去腮和肠脏,用水冲洗干净。起油锅,煎鲤鱼,加清水中量,再放进赤小豆,加入生姜、料酒等调味品。先用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焖到赤小豆熟,加进少量的盐和味精,一道热气腾腾的美味药膳就大功告成了。

一素一荤,每天变花样,药膳何尝不能实现美味和治病的完美统一呢?

这位患者很高兴地把食疗方子收了起来。3个星期后,他兴冲冲地告诉我,双腿的浮肿消失了一大半,尿急尿频的老毛病也好多了。他还问我,听说薏米也是治湿的良药,是不是煮点山药薏米粥、薏米红豆粥什么的喝喝更好?

薏米当然是公认的除湿良药,是中医最常见的入药食品。我给他开的药方“三仁汤”中,就是薏苡仁(即薏米)、白蔻仁、杏仁为君药,三仁合用,三焦通畅,诸症自除。既然汤药中已经有了薏米,就没有必要再喝薏米粥了。如果不开汤药,可以自己用薏米、荷叶煮汤,自制“薏米荷叶茶”,像喝茶一样每天饮上3杯。

现代人的“通病”是湿病,绝大多数人都有湿邪在身,湿在上则头昏脑沉,头重如裹;湿在中则没有胃口、腹胀恶心;湿在下则双腿浮肿、尿急尿频。所以,古人有云:万病从湿生。湿邪就像阴雨连绵、不见阳光的天气,会让人的“精气神”都萎靡不振。如果湿邪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并发气郁、血淤,形成一系列棘手的病症,临床上长期缠绵难愈的各类疾病,必有湿邪的因素潜伏。

好在,我们有“一物降万物”的荠菜汤、鲤鱼汤、薏米荷叶茶,能够像灿烂的阳光驱走阴雨连绵的阴霾,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当我们喝着美味祛湿药膳的时候,真的该始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三章 如何使用饮食来补精气神 千古提精名方—一味薯蓣饮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进补也如一柄双刃剑,当人体津精虚亏、形成燥病时,进补能起到滋润、补益的功效,但大多数时候,进补还会产生湿腻的弊端。不过,药性平和的山药是不会让大家产生后顾之忧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爆出的最大轰炸性话题,莫过于“百米飞人”博尔特为什么跑得那么快?

对于这个全球观众最关心的谜题,博尔特的父亲居然做出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博尔特一直爱吃山药,绝对是山药的功劳。”他解释说,博尔特从小就爱吃具有药用价值的山药,是家乡盛产的山药造就了博尔特今天的超人力量。

山药,同样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药食同源的餐桌佳品。《日华子本草》说其能“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神农本草经》则把山药列为上品,“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不过,有人会怀疑,山药和白菜、萝卜一样普通,怎么能够给“百米飞人”以超人的力量呢?这个我们暂且不表,可能全世界的体育专家会集中力量来研究这个课题。但山药作为一味中药,却在中医里面得到非常广泛而神奇的运用。

被誉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著名中医大家张锡纯,平生最推崇山药的神奇疗效。他专门用一味山药创立了一张被后世千万医家广泛使用的名方——“一味薯蓣饮”,薯蓣是山药的学名,该方只用山药一味药物,“生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张锡纯在其医著中列举了大量单用一味山药治病救人、药到病除的案例,最后总结道:“山药之性,能滋阴而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

学用中医贵在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我有一个“美容秘方”,最受女孩子们的青睐。而这个秘方也是偶然所得:一次,有位漂亮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我讨教:长时间在聚光灯下主持节目,自己的脸部皮肤变得有些干燥枯黄,只能靠化妆品来维护,效果还不太好。她问我能不能给她开个秘方什么的,让脸部重新恢复少女一样的鲜润。

这可难坏了我,我一个大男人毕竟很少研究美容。但我灵机一闪,想到了张锡纯先生滋阴滑润的名方“一味薯蓣饮”。生山药的汁液晶莹透彻,黏而且滑,不但能补充脸部的水分,还能深层补充面部营养。特别神奇的功效是,生山药“能滑润又能收涩”,还会让滋润的皮肤紧绷起来呢。不过,多数人的皮肤会对生山药过敏,我就让女主持人外病内治,将生山药洗净切片,加水煮汁。把煮烂的山药片倒掉,滤出煮好的山药汁,放温之后,就像水果汁一样饮用,还可以加点草莓、红枣等来改善口味。这位主持人拿出做节目采访的劲头,详细问我:“山药是到药店买还是到菜市场去买?买什么类型的效果最好?”我告诉她,生山药一定要到菜市场买新鲜多汁的才好,山药以河南(怀庆府)所产品质最佳,俗称“怀山药”,而怀山药中,又以铁棍山药为最佳。”

两个星期后,这位女主持人告诉我,这个秘方的效果反而比她用各种进口的高级面膜还要好,干燥的皮肤变得水灵白皙、富有弹性。这就是中医所讲的“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啊。

为什么山药有如此大的功效呢?《黄帝内经》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以津液的形态藏于脏腑之中,也可简称为“津精”。如果人体的津精虚亏,那么,就会形成燥病,元精大耗、失去润泽。而山药具有滋润、补益的特性,而且还不会因为滋补津精而产生湿腻之病(实际上,大多数滋补药品都会产生湿腻弊端)。这样疗效卓著而且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的药膳,真是百里挑一、值得每一个人珍惜。

明白了这些医理,相信你也会用山药“举一反三”来养生了吧。许多女性朋友或老年朋友都有便秘之苦,很多人就服泻药来治,往往开始有效,后来效果就越来越差。这是“治标不治本”造成的,因为便秘是体内津亏而成的燥病,单用泻药排出燥便,大补津精却没有跟上,病根儿就难以根除。我曾推荐不少便秘患者多吃生山药为主的饭菜(炒生山药做菜吃,或煮粥时加入生山药),很多人反应,效果比多吃香蕉好多了。因为香蕉虽然润滑肠道,但补益之力却远远逊色于山药。

山药还有一个备受欢迎的功效,一般人都不会想到,那就是减肥!你可能会发出疑问:山药能美容、能治便秘,还能减肥,岂不成为通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了?我告诉您: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物。山药的功能再多,也只是围绕着山药“大补津精而不生湿邪”的主线。下面请您听我细细道来:

中医认为湿盛则多胖。有很多处于减肥中的朋友不敢多吃补益之品,生怕补品带来腻湿而更增其胖。我在临床上时常碰到这样的女性,虽然减肥颇有成效,但看起来体虚乏力。我让她们一定要多吃生山药,炒着吃、炖着吃、蒸着吃、煲汤喝……尽可以变换花样。至于是清炒、熘肉片、煮米粥,那就看你的饮食习惯了。餐桌上小小的山药,会给减肥的朋友带来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人坚持了一两个月后,会发现不但体重下降了,而且精神头儿更足了。奥秘就在于山药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殊功效,既补津精又能利湿,湿去则肥胖减,补津则精力旺。如此健康减肥,岂不快哉!

第三章 如何使用饮食来补精气神 来自于宫廷的秘方—“平肝清热茶”

    现代人肝火偏旺经常导致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胁部疼痛等症状,这时候如果可以亲手为自己泡杯“平肝清热茶”,这些症状就会在袅袅茶香中悄然远遁。

很多人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时常会对医生说:“上火了”、“最近火气大”、“得清清火了”……,如果有个喉咙疼痛、口腔溃疡、脸上痤疮的小毛病,更是直接建议医生开“清热解毒”的药品,有时候似乎显得比我们医生还熟练和自信。

这不,这两天就有位年轻小伙子一走进诊室就对我说:“医生,我最近‘火’太大了,脸上的痤疮越来越多,你给我多开点清火药吧。我自己吃了点清火的药片,量太小了,不顶事。”

我心想:既然吃过清火的药片,要是没有效果的话,那说明这个病恐怕不是简单的热性病(“上火”)那么简单。于是,我开始“望闻问切”:小伙子的脸上长了很多粉刺,舌红苔黄,确是一片热像。在问诊中,小伙子随口说出了他的另一个症状:“最近常拉肚子,不过不太要紧,这次还是先治脸上的粉刺吧。”

我立刻抓住这个症状分析下去:拉肚子在医学上叫做下利,多是寒性病的特征之一。所以,这个小伙子其实是个寒热错杂的疾病,具体来说叫做上有热、下有寒。——因为上身有热,所以,脸上生出粉刺;因为下身有寒,所以,常拉肚子。难怪小伙子自己吃了一些清火的药片而不见效果,像这种病,需要清火药和驱寒药同时使用,上清火热,下驱寒凉,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于是我给小伙子开了治疗“上热下寒”的半夏泻心汤,让他先吃七付试试。一个星期后,小伙子笑眯眯地来复诊,我一看,脸上的粉刺已经消失了一半,一下子英俊了许多。“大夫,你的药太灵了,不但粉刺好了一大半,我拉肚子的老毛病也基本上好了。”其实,不是我的药“灵”,而是辨证准确了而已。

这个小伙子的毛病,在日常生活中很是典型,有很多人总是喉咙疼痛、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什么的,其实多是“上热”的表现。如果单纯清热,那么,就会使“下寒”更甚,最终导致寒热纠缠、“上热”难除。疾病都是好坏交融、错综复杂。除了“上热下寒”,还有“表热内寒”、“表寒内热”(俗称“寒包火”)等多种情况。疑难病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人体魔方,会被一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