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

第5章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第5章

小说: 人体元气保养说明书:求实养虚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热内寒”、“表寒内热”(俗称“寒包火”)等多种情况。疑难病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人体魔方,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扭成千万种不同的排列组合。

医生就像一个侦探一样,要从患者身上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疾病的“元凶”:这位小伙子看起来身体健壮,平时应该经常锻炼。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我首先从饮食习惯来考虑。一日三餐,食物是人体最亲密的伙伴。

容易上火的人,通常是都喜欢吃热性的食物,比如,如果贪吃炒瓜子,一次吃上整整一袋,那么,第二天就容易喉咙上火,真是立竿见影。但是,疾病之所以狡猾,恰恰因为“后果”并不马上兑现,常常要经过一个漫长而不定时的过程,因此《黄帝内经》才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意思是:冬天受了寒,有时候会等到春天才能发病。对普通人来说,谁能想得到,嗜好贪吃火热属性的烧烤、薯片、麻辣烫、川味火锅、香辣菜系……容易引发三个月、五个月后的“上火”病症呢?

听我讲完这个分析,小伙子拍着脑门说:“我最喜欢吃烤肉串了,最近流行超辣的‘变态’烤翅,我常常和朋友们去吃,喝着冰镇的啤酒,别提有多爽了……看来,我得忌忌口了。”

我微笑着说:“烤串、烤串这些烧烤的热性食物,让你上有火,长痤疮;而大量喝冰镇啤酒又让你下有寒,拉肚子。疾病不会老老实实地呆着,寒郁积久了又会化热……”

“那您说我以后该怎么预防啊?”心急的小伙子打断我的专业分析。我知道小伙子不甘心舍弃心爱的美味,我当然也不会让那么多喜欢川菜、烧烤、香辣美食的朋友从此尽量少吃这些美食。人体就像是一个精密而神奇的天使,能够自动调节体内的寒热湿燥,如果不是过于嗜好某类食物,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如果体质欠佳或嗜好过重,那么,只好通过“一物降一物”的办法来“强制执行”。

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曾披露了宫廷的一个“秘方”——“平肝清热茶”,用龙胆草1。8克,醋柴胡1。8克,甘菊花3克,生地黄3克,川芎1。8克,加水煎汁,或者索性直接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一天1到2剂,就能够清除肝火,解热除烦。这个方子据说颇受慈禧太后的偏爱,肝火很大的她,每天一定要喝上一杯“平肝清热茶”。而我也多次把这个方子开给患者,让他们抓好药之后,用开水把药“冲茶”喝,连喝上十天半个月,治好过很多性急上火、肝火旺盛的患者,的确是名不虚传。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其性升发,喜条达恶抑郁,而现代人肝火偏旺经常导致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胁部疼痛等症状,这时候如果可以为自己泡杯“平肝清热茶”,不但能够平肝火、清肝热,呵护和我们的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肝脏,还能让人的精气神都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黄帝内经》中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于容易上火的人,其实每天多喝性凉解热的绿茶,多吃西瓜、梨,吃饭的时候多喝绿豆汤,就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了。只不过,如果你是容易上火的体质,最好能够“釜底抽薪”:改变口欲的嗜好,换来清爽的健康,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

第三章 如何使用饮食来补精气神 兵来强将挡,“体内之风”药粥治

    人们常用“随风而散”来形容并不完美的结局,而人体如果“精气神”中的“气”出现固摄不足的毛病,也会遭遇内风之患,产生一种“散脱滑失”的症状,比如说,精神涣散、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再比如说自汗、盗汗、长期拉肚子、遗尿,女人的月经淋漓、男人的遗精滑泄等。

凡是“随风而散”的疾病,其实都是体内之风为患,需要用收敛性质的中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有位中年女性因为月经淋漓、失眠多梦而找我看病,她愁容满面,把一堆病例摊在我面前。我知道她看遍各大医院,吃过很多西药中药,这种病却犹如秋雨连绵,让人心烦意乱。仔细地望闻问切之后,我给她开了一张敛血补气的方子,并对她说:“我还有一张清代老中医传下来的偏方,曾经治好了好几个像你这样的病人,你愿不愿意试一试啊?”

她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连忙点头,“我当然愿意”。于是,我告诉她,这个方子是来自清代医家章穆的《调疾饮食辨》,只需要用莲子和大米煮粥,就可以达到收敛的效果。

“就这么简单?”她有点惊讶地询问,我笑着点点头。两个星期后,这位患者缠绵不愈的月经淋漓终于干净清爽了,睡眠也好多了。让她奇怪的是,似乎以前常有的爱出虚汗的老毛病,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她哪里想得到这一切都是莲子的功劳。被誉为“中医药典之最”的《本草纲目》就对莲子的药效推崇备至,它说:“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具体说来就是能收敛“体液的散脱”。最典型的体液脱散是所谓的出虚汗,动不动就是一身汗(包括醒时经常出汗的自汗和睡觉时才出汗、醒则汗止的盗汗)。其实,很多虚汗并非是因为身体发虚,而是因为体液“散脱滑失”,如果在上为出汗,那么在下就成为久泻、遗尿、月经淋漓。

中医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能从这些毫无关联的疾病中找出同样的病因,并且采取同样的治疗办法,这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女性本来要治月经淋漓,却又很意外地治好了爱出虚汗。同样的道理,治疗女人的月经淋漓和男人的遗精滑泄,完全也可以用一种同样收敛性质的药方。

脱散类型疾病,还有一种披着“隐身衣”的无形之病,那就是心神涣散。我曾应邀在一家证券公司讲了一次养生课,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些潇洒自如、“日理斗金”的操盘手们在私下里却向我大倒苦水,很多人因劳心过度而心神不宁、烦恼失眠、甚至神思恍惚、莫名所苦,到医院检查吧,也看不出什么毛病,但就是感觉不舒服,甚至有人担心自己得了什么疑难怪病,整日忧心忡忡。

其实,不需要那样大惊小怪,在我们医生眼里,这种亚健康状态是“职场打拼族”中常见的情况,每天门诊都能碰到三五位。我给这些人开出了一张来自《本草纲目》的食疗方子——百合粥,只需要从超市购买优质的百合,加入糯米煮粥喝就可以了。您可别小瞧这个食疗方子,它宁心安神的效果一点不比西药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一点副作用也没有。

百合是当代人常用的辅助性食品,因其“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百片合成”而得名,医书《本草求真》说它“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安心,定胆,益智,养五脏”,而糯米也有粘腻收敛之性,两者珠联璧合,敛神安心。一周后,我就接到几个人的反馈说,每天坚持喝上一碗百合粥,心神不宁的毛病减退了很多,以往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感觉重新回到了身上。

有人会问,历代医家对芡实、乌梅的收敛之功也赞不绝口,你为什么不着力推荐呢?我说,芡实虽好,但有人会感觉芡实煮粥有点儿发霉的味道,吃不太习惯;而女孩子喜欢吃的话梅本来是具有酸敛之性的好药,但是,因为加入糖分,使话梅又添了甜腻湿性,会把湿邪同时收敛到体内。所以,我还不如给大家推荐效果同样出色、味道更加可口的莲子和百合呢!只不过要注意:莲子和百合的功效也有微妙的差别,莲子侧重于收敛有形之物(虚汗、带下等),百合擅长收敛无形之气(神散等)。

开头提到的那位中年女性,把莲子粥的“秘方”推荐给身边所有的朋友们,很多人用这张清代的食疗方子,让自己失眠盗汗、精神紧张、心神不宁的“散脱之病”得到了有效缓解。中医上讲,气主固摄。人体的元气宜收不宜散,所以,治疗“思虑过多、心血耗散而神不守舍”的方法是“以宁神定志之剂补之”,元气足而神志定啊!简简单单的莲子粥,就是最为平和的宁神定志之剂。

有趣的是,有人居然还把莲子粥的做法改良了。一位家长看到孩子为备战考试而睡不好觉,就发明了“方便莲子粥”:由于孩子住校不能像在家里一样煮粥,她就给孩子买了一个保温的热水瓶,让孩子把洗好的莲子(超市就能买到)和大米放进去,冲进开水,把瓶塞堵上。结果,第二天一早,就是泡好的清香四溢的莲子粥。孩子索性用莲子粥当早餐,还把莲子汤倒入空的大可乐瓶中,在课间当饮料喝,真是一举多得。

第三章 如何使用饮食来补精气神 “艾姜煮蛋”,扫净人体恶寒(1)

    寒热的均衡是人体精气神的基础,《黄帝内经》上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它告诉我们后人:对于寒性疾病,只需用热性药物或者热性食物进行调理就可以了。内寒一去,气血自通,整个人就会由无精打采变得神采飞扬。

一位清秀的白领,因为痛经前来就诊。痛经实在是女人一辈子的内心隐痛,不少女人从中学开始,就会和痛经不期而遇。乃至于很多女人都不怎么把它当成病了,因为它太常见,就像普通的感冒、咳嗽、鼻炎一样。除非到了疼痛十分厉害、不能忍受的时候,否则不会轻易到医院来就诊。

“你是不是月经前就开始感觉四肢冰凉,小肚子冰凉,还不敢使劲按,按了就疼啊?”我试着问她,因为寒性的痛经是最常见的。

“对,对,对!”她连连点头,还惊奇地问我:“大夫,您怎么看出来的?我几乎每个月都会痛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门诊上,时常碰到一些“刨根问底”的患者,总喜欢像春节晚会小品里面的那个蔡明一样,追问“为什么呢”。

道理其实挺简单的,你也能够一听就懂: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就是痛经的总病根。当然,导致气血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气血虚、气血淤、气血寒、气血热……普通人自己不太容易分清到底是哪种,这就需要我们专业医生来帮您了。我给这位女学生摸了一下脉,她的脉摸起来有种沉紧的感觉,说明体内有寒;再看舌苔,明显发白,说明没有热;通过问诊,知道这位白领月经量少,颜色黯,有血块。这都说明体内有寒,是最常见的寒性痛经。在来看痛经的女性中,十个人里有七八个是这种类型,她们的典型症状是:月经前后感觉四肢冰凉,小肚子冰凉;月经量少,颜色黯,有血块。

“我们好多姐妹都有痛经的毛病,大夫,您说这都是为什么呢?”今天碰巧病人不是太多,我就向她解释:“痛经的时候,小肚子冰凉是很常见的,不过,有的人喜按,按一下就舒服多了,这是血虚的表现。而有的人不敢使劲按,使劲按就很痛,这是血淤的表现。还有人痛经的时候,小肚子不凉反热,月经量多、白带多,那是湿热型的表现……像你这样的寒性痛经是最常见的,应该是你平时常吃凉东西,什么冷饮、雪糕、冰激凌、朝鲜冷面什么的,或者,常呆在空调开得很足的环境造成的。”

她想了想,然后摇摇头,“我知道我体寒怕冷,所以平日很注意避开凉的东西,很少吃雪糕、吹空调,连洗手、洗脸我都得把水调成温的。为什么还是寒性痛经呢?”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