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内经太素 >

第60章

-黄帝内经太素-第60章

小说: -黄帝内经太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养神,其次养形。斯之谓也。平按∶养身,《素问》新校正云∶“《太素》身作形。”此仍作 
身。注岩穴新校正所引作外雕,恕慈作慈恕,养身身字均作形,寿长作长寿。又按注单豹、张毅 
事见《淮南子·人间训》。)三曰知毒药药为真,(药有三种∶上药养神,中药养性,下药疗病。 
此经宗旨养神养性,唯去怵惕之虑、嗜欲之劳,其生自寿,不必假于针药者也。有病生中无出毒 
药以为真恶,故须知之。平按∶《素问》药字不重。)四曰制HT 石大小,(东方滨海水旁,人食盐 
鱼,多病痈肿,故制HT 石大小,用破痈也。平按∶《素问》HT 作砭。)五曰知输脏血气之诊。(输, 
为三百六十五穴者也。脏,谓五脏血气。诊,谓经络脉诊候也。平按∶《素问》输作腑。)五法 
俱立,各有所先。(此五法各有所长,故用之各有所先也。)今末世之刺,虚者实之,满者泄之, 
此 
皆众工所共知之。(粗工守形,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斯乃众人所知,不以为贵也。平按∶《素问》 
泄作泄,知之作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者,知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刺虚实之道, 
法天地以应万物,若附应声,如影随形,得其妙,得其机,应虚实而行补泻也。平按∶《素问》、 
《甲乙》动下无者字,知作和。)道无鬼神,独往独来。(应天地之动者,谓之道也。有道者其 
鬼不神,故与道往来,无假于鬼神也。平按∶独往独来《素问》、《甲乙》作独来独往。)黄帝 
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乃缓存针。(凡得针真意 
者,必先自理五神,五神既理,五脏血气安定,九候已备于心,乃可存心针道,补泻虚实。平按∶ 
九候已备《甲乙》作九候已明。乃缓存针《素问》作后乃存针,《甲乙》同。)众脉弗见,众凶弗 
闻,外内相得,毋以形先,(病患众病脉候不见于内,诸病声候不闻于外,内外相得为真,不唯 
形之善恶为候也。平按∶弗见《素问》作不见,《甲乙》作所见,弗闻《甲乙》作所闻。)可 
往来,乃施于人。( ,五骨反,动也。先知内外相得之理,动而往来,乃可施人也。平按∶ 
《素问》、《甲乙》作玩。)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五,谓皮肉脉筋骨也。此五皆 
虚,勿近泻之;此五皆实,勿远而不泻。平按∶人有虚实《甲乙》作虚实之要。)至其当发,间 
不容 ,(至其气至机发,不容于 目也,容于 目即失机,不得虚实之中。 音舜。平按∶ 
《素问》、《甲乙》作 ,新校正云∶“《甲乙》 作暄,全元起本及《太素》作 。”)手动 
若务,针耀而 ,(手转针时,专心一务。平按∶ 《素问》、《甲乙》作匀。)静意视义,观 
适之变,(可以静意,无劳于众物也。视其义利,观其适当,知气之行变动者也。)是谓冥冥, 
莫知其形,(此机微者,乃是HT 冥众妙之道,浅识不 
知也。)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见其杂,(乌乌稷稷,凤凰雄雌声也。凤凰群杂而 
飞,雄雌相和,不见其杂。有观凤者,别其声殊,辨其形异,故曰不杂。譬善用针者,妙见针下 
气之虚实,了然不乱也。平按∶乌乌袁刻误作鸟鸟。杂《素问》、《甲乙》作谁。)伏如横弩,起 
如发机。(如横弩者,比其智达妙术也。起如机者,比行之得中。平按∶起如《甲乙》作起若。) 
黄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也,刺实者须其虚也,(虚为病者,补之 
须实;实为病者,泻之须虚也。)终气以至,慎守勿失,(得气补泻,终时慎之,勿使过与不及也。 
平按∶终《素问》、《甲乙》作经。)深浅在志,(志,记也。计针下深浅,可记之,不得有失。 
深浅有失,更增其病,故须记。)远近若一,(使之得中,不可过与不及,故曰若一也。)形如 
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行针专务,设二喻以比之∶一如临深渊,更营异物,必有 
颠坠之祸;亦如握虎不坚,定招自伤之害。故行针调气,不可不用心也。平按∶《素问》、《甲乙》 
无形字。) 
黄帝曰∶愿闻禁数。岐伯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五脏之气所在,须知针之为害至要,故 
欲察而识之。)肝生于左,(肝者为木在春,故气生左。)肺藏于右,(肺者为金在秋,故气藏 
右也。肝为少阳,阳长之始,故曰生也。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也。平按∶注生也藏也《素 
问》新校正所引杨注无两“也”字。)心部于表,(心者为火在夏,居于太阳,最上故为表。) 
肾治于里,(肾者为水在冬,居于太阴,最下故为里也。心为五脏部主,故得称部。肾间动气,内 
理五脏,故曰里也。平按∶注内理五脏,《素问》新校正所引杨注理作治,故曰里也,里作治。) 
脾为之使,(脾者为土,王四季。脾行谷气以资四脏,故为之使也。)胃为之市。(胃为脾腑也。 
胃贮五谷,授气与 
脾,以资四脏,故为市也。)膈肓之上,中有父母,(心下膈上谓肓。心为阳,父也。肺为阴, 
母也。肺主于气,心主于血,共营卫于身,故为父母也。平按∶注谓肓,《素问》新校正所引杨 
注作为肓。)七节之旁,中有志心,(脊有三七二十一节,肾在下七节之旁。肾神曰志,五脏之 
灵皆名为神,神之所以任物,得名为心,故志心者,肾之神也。平按∶志心《素问》作小心,新 
校正云∶“《太素》作志心。”注“五脏之灵皆名为神,神之所以任物,得名为心”,袁刻脱此 
十八字。“物,得名为心,故志心者,肾之神也”十三字,新校正所引作“得名为志者,心之神 
也”九字。)顺之有福,逆之有咎。(人之上顺血气,下顺志心,有长生之福;逆之,有入死地之 
祸也。平按∶顺《素问》作从。) 
黄帝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请解九针应于九数虚实之道也。)岐伯曰∶刺虚则实 
之者,针下热也。(刺寒虚者,得针下热,则为实和也。平按∶热也下《素问》有气实乃热也五字。) 
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刺热实者,得针下寒,则为虚和也。平按∶寒也下《素问》有气虚乃寒 
也五字。)宛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宛陈,恶血。平按∶宛《素问》、《甲乙》作菀。)邪 
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也。(勿按者,欲泄其邪气也。)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也。(泻 
法徐出针为是,只为疾按之,即邪气不泄,故为实。平按∶注疾下袁刻重一疾字。)疾如徐则虚 
者,疾出针而徐按之也。(补法疾出针为是,只是徐徐不即按之,令正气泄,故为虚也。平按∶ 
疾如徐《素问》、《甲乙》作疾而徐。)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言寒温二气,偏有多少, 
为虚实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言病若有若无,故难知也。平按∶不可知袁刻作不可 
不知。注故下袁刻增一甚字。)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知相传之病先后者。)为虚与实者,工 
守勿失 
其法。(刺虚欲令实,刺实欲使虚,工之守也。平按∶《素问》无守字。)若得若失者,离其法。 
(失其正法,故得失难定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要在各有所宜。补泻 
之时者,)与气开闭相合也。(补闭泻开,合热为时。平按∶《素问》闭作阖。)九针之名,各 
不同形者,针官其所之当补泻。(九针之形及名别者,以官主病之别,又补泻殊用也。平按∶《素 
问》官作穷,所下无之字,泻下有也字。)刺其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降至,乃去针也。(刺 
于热实,留针使针下寒,无热乃出针。平按∶《素问》实上无其字,降作隆。)刺其虚须其实者, 
阳气降至,针下热,乃去针也。(刺于寒虚,留针使针下热,无寒乃出针也。平按∶《素问》虚 
上无其字,降作隆。)降之已至,慎守勿失者,勿更改。(寒温之气,降至针下,勿令太过不及, 
使之变为余病也。平按∶降之《素问》作经气,更下有也字。)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下 
针浅深得气,即知病在脏腑也。)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深浅得候,即知合中,不令过 
与不及。)形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恐其失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专务甚也。)神 
毋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患,毋左右视也。(言志一不乱也。)义毋邪下者,欲瞻病患目,制其 
神,令气易行也。(不自御神,为义邪下。平按∶“义毋邪下者,”下《素问》有“欲端以正也。 
必正其神者”,二句。)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付之者,举膝分易见也。(言三里付阳穴 
之所在也。付阳穴在外踝上三寸,举膝分之时,其穴易见也。又付三里所在者,举膝分其穴易见 
也。平按∶付《素问》作跗,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跗之作低 ,《太素》作 
付之。按《骨空论》,跗之疑作跗上。”又按《素问》王注云∶“三里,穴名,正在膝下三寸, 
外两筋肉分间。极重按之,则足跗上动脉止矣,故曰举膝分易见。”)巨虚者,摇乔足 独陷 
者也。下廉者,陷者也。(在三里下三寸,足 外独陷大虚之中,名曰巨虚。巨虚之中,上廉足 
阳明脉与大肠合,下廉足阳明脉与小肠合。乔,高也,谓此外踝上高举处也,摇而取之。平按∶ 
《素问》无摇字,乔作跷,独陷者也作独陷者,陷者也作陷下者也。)黄帝问岐伯曰∶余闻九针, 
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而以为常。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 
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此举天地阴阳之数。平按∶《素问》而以为常作以为常也。) 
人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形应于九数,故曰各别有所宜。平按∶《素问》人形 
作身形。)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之筋应时,(平按∶《素问》筋上无之字。)人 
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平按∶《素问》王注∶人面应七星,所谓面有七孔 
应之也。新校正云∶此注乃全元起之辞也。)人出入气口应风,(平按∶《素问》无口字。)人 
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言人九分应九数也。)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 
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也,各有所主也。(人 
身既应九数,行针亦有九别也。调阴阳者,应六律也。益精者,益五脏精。应七星,谓北斗七星。 
除风,应八风。通九窍,应三百六十五节之气九野者也。以其人身有主合之也。平按∶《素问》 
谓下无也字,注野下袁刻脱者字。)人心意应八风,人邪气应天地,(心意邪气,应天地之中八 
风也。平按∶人邪气应天地《素问》作人气应天。)人面应七星,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 
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人肝目应之九,九窍三百六十五。(肝主于目,在天为日月,其数当 
九,故九窍合九野三百六十五数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