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商十训 >

第14章

经商十训-第14章

小说: 经商十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主要是处理办公室各类日常事务如发送通知、草拟文件、打字复印、数据汇总等,这些事务由专门的软件来完成比交给文书要快得多、省时得多;信息管理主要是对信息收集、加工、交流、存取、提供、分析判断、应用和反馈,用办公自动化来完成可获得准确快捷、及时、优质的功效;辅助决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称为决策型办公系统,它以管理办公系统提供的大量信息为决策工作的基础,建立起许多能综合分析、预测发展、判断利弊的计算机可运行的决策模型,通过根据原始数据信息,该系统能自动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方案。

  3.知识运用系统

  即一个人机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同的是,知识运用系统是一个十分专业化的信息系统,它的建立和使用主要依靠特定领域的知识,只有具备了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才会使用它,专业人员的工作过程十分复杂,在企业确定了开发某一新产品之后,设计人员就要开始收集、检查大量的资料,包括与新产品相关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等。过去,设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查阅资料、会计计算、图纸绘制和模型构造上,在运用了知识运用系统后,效率得以很快提高。

  4.信息管理系统

  即建立在事务处理基础之上,引进大量管理方法实现对企业整体信息的处理,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计划,辅助企业全面管理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是由一个企业实现不同职能的各个子系统按逻辑方式组合而成的。所谓的按逻辑方式的组合,与按企业现行组织机构进行联合的方式不同,它必须事先对各职能子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需求,建立公共数据库、各子系统的数据文件,以及根据各子系统处理信息工作的需要,建立公共模型及公用程序和各子系统的专用程序。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首先是完成事务处理系统的功能,但与事务处理系统不同的是,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后者的各个子系统作为它的一部分进行整体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支持管理控制层的中级管理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控制、计划和预测。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的数据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它所提供的数据;二是各种计划、标准预算及成本指标等。

  5.决策咨询系统

  即随着人们对决策过程的认识规律的不断深化而出现的一些定量分析与优化的方法和模型,可用于解决半结构化管理决策领域的问题。从决策过程来看,决策咨询系统主要具备下列特点:

  (1)及时提供与决策有关的各种信息。

  (2)存储、构造并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各种模型和求解方法。

  (3)对已有的信息、模型进行组织、维护和管理。

  (4)灵活地运用模型与方法,对决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候选方案及其评价。

  (5)提供方便、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适合管理者个人直接使用,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培训。

  界面比较友好。

  □不断转换战略的重点

  成功的商人都懂得,在企业经营不断扩大之后,那种从一而终的经营思路就完全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了。特别是当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不断转换战略的重点,跟踪经济的热点,是企业家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决策。

  从李嘉诚自己的经营实践来看,他在一生中至少成功实现了四次战略的转移:

  1.从生产塑胶花向房地产的战略转移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香港平均每十年便增加一百万人口,住房问题十分紧张。使这个素有“东方之珠”之称誉的香港,成为名副其实的珍珠。

  李嘉诚从人口的激增,生存空间的有限,经济发展的神速,推断出土地使用的日趋重要,预见到地价来日必然暴涨,香港房地产业极具发展前途。他赞成有人曾指出的“从古至今,以房地产最能保存币值和牟取暴利,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香港。”

  1958年,李嘉诚当机立断,毅然决定投资地产业。1977年,香港地铁要在中区闹市的遮打站和金钟站上兴建投标。这是中环地区所在,置地素有中区地头蛇之称,是英资财团控制下的“地产股王”,他首先参与争夺兴建权,志在必得,其他财团亦奋起逐鹿,形势严峻。

  然而超人李嘉诚一举战胜了三十多家竞争对手,特别是呼声很高的香港地产界巨头置地有限公司,被誉为“三级超升”。当日香港报纸用醒目大标题大肆宣传“长江击败置地”。“长江压倒各财团,购得中区新地王”。

  2.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移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李嘉诚已逐渐将产业的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移,和黄于1994年投资八十四亿港元成立ORANGE,推出个人通讯网络,起初并不被业界看好。

  1996年4月,ORANGE在英国上市,随即成为金融时报指数一百的成分股,打破最短日成为成分股的纪录,同时也为和黄带来四十一亿港元的特殊盈利,并已收回种“橙”的全部投资。

  2000年2月,和黄出售百分之四点三的ORANGE股份,套现五十三亿港元;加上今次并购交易所得的二百二十亿港元现金、二百二十亿港元票据,以及六百五十亿港元的德国电讯公司股票,估计和黄在这棵“橙”树上的回报已超十倍。

  3.从立足香港向全球跨国集团转移

  和黄前行政总裁马世民曾说,香港对我们来讲,说狂妄一点,舞台确实有点太小。

  舆论普遍认为,在这点上,李嘉诚与马世民达成共识。

  多年以前,自从李嘉诚登上香港首席财阀后,建立全球性跨国集团之心勃勃,增加海外投资,必须缩减在港的发展计划,海外的投资回报率不及香港,加之人地生疏,强龙难斗地头蛇,长远的海外拓展计划宏伟,但效益不尽人意。

  李嘉诚很清楚这点,缘何这般决策,令人难以琢磨。也难免有人穿凿附会,说李嘉诚的投资是走资,只有出于政治因素,才会不顾忌商业利益。

  4.从国际投资向国内投资的转移

  随着香港的回归和中国经济的腾飞,李嘉诚从多年的投资经验中判断出,国内将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投资市场,投资内地大有可为。因此,他花巨资投资北京的王府井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位于北京王府井的东方广场建筑高度将为七十多米,地盘面积一点零一万平方米。香港同业不少大亨皆叹:李嘉诚能在天子脚下拥有一大幅五十年期限的地皮,确实不愧是地产高手!该大型物业投资预算逾十二亿港元,长实负责起楼价,合作伙伴东城区房地产局负责地价。香港是地贵楼贱,内地则相反。据传闻,地价不到两亿港元。

  □让策划为决策指路

  企业策划就是企业在市场中“向前跑”的方向!

  对一个企业而言,确定它决策的主要客观因素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策划。

  每个公司都有对于自己企业的一种策划思想,即一幅关于自身及其具体能力的写照。每个企业的心目中都有一个具体的贡献项目,并期望从此取得报偿。“这不是我们这种企业”或者“我们这里不这样办事”,这样的说法可能最巧妙不过地表达了这一点。自然,它也可以用有关企业目标的长篇大论来表达。但是,这里始终存在着一种思想,它决定了决策者如何看待企业,他们愿意采取何种行动方针,而何种行动又似乎为他们所格格不入,或者是不可思议。

  企业的策划界定了企业决策的大方向和大目标。

  对于企业的策划,总是决定了一个企业将以什么来满足市场,或用何种知识使经济运行卓有成效。因此,企业的策划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公司所必须取得并维持其领导地位的领域。即你的企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要准确定位。当然,这种定位是根据企业的综合资源来考察的,如人力、资金、品牌等。换言之,企业策划为企业决策确定方向。

  企业的策划也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它必须导致这样的决策结论,比如,“我们所需的是产品开发,产品开发有可能既开发畅销的产品设备,又产生对开发设备所需的专有供应品的源源不断的需求。”或者,“我们寻求与我们的营销组织和经销技术相适应的产品和工艺,凡是不容易适应的产品和工艺,一般就只开发到可以销售或可以向他人转让许可证的程度。”再举一例:“我们并不多么在乎适用于一个项目的是哪些具体的技术领域,而是注重于系统设计和系统管理的能力是否为项目所必不可少。”

  由企业的策划引出的最重要的可实施的结论之一,或许是关于企业规模的决策。公司是否应该设法发展成大公司?还是仍然维持相当小的规模(至少就其市场和竞争对手而言)更为有利?(绝对大或绝对小的企业都不存在,企业的大小总是相对于市场和竞争而言的),以发展为宗旨的企业与惟有小才能取得最佳绩效的企业,所执行的决策是迥然不同的。

  如果商人不能正确把握企业的策划,对接下来的企业决策将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一个无法以正确的策划界定自身的公司,会变得漫无章法,很可能目标甚多,变得无法控制。

  策划能力是经营者根据外部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实力,进行创意性的构想,是制定方案中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目标、战略的能力。它包含以下四层意思:

  1.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与前述的创新能力不一样。创新能力是对尚未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设想,对未来作出敏锐的洞察,对“明天”进行立体思维。而策划能力是对现实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2.适应能力

  企业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的,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做好策划。这对作为企业经营者的你来说,应当敢于面对自己不可能具有多种专业知识的现实,增加适应能力,组织和依靠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用组织能力去弥补技术能力的不足。你的这种适应性,是强化策划能力的手段之一。

  3.优化能力

  一个优化决策,要既具有对实际的“足够低度”,使决策切合实际需要,又具有对权力的“足够高度”,使决策能有效贯彻。这两个“度”的交点,就是决策的“优化点”。你从多种可行性方案中进行抉择时,必须有掌握优化点的能力。同时,你还要认识到“优化”不是“最佳化”,而是“满意化”。在实际中不存在“最佳化”的理想状态,而只有接近于“最佳化”的状态。

  4.自检能力

  在策划付诸实施后,主客观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比如,当出现某种新的工艺技术时,就又可能引起生产经营上的某种突变。为了使策划能在动态环境中运用自如,你应不断对已做出的决策进行检验,并及时调整和修正,以保证策划的正确实施。

  要有效地发挥策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