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圆觉经略说 >

第14章

圆觉经略说-第14章

小说: 圆觉经略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七觉支:1。择法觉支。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行舍觉支。
  (七)八正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上解可查佛学辞典,并仔细思惟体会)以上所以一切佛法悉皆清净。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一切清净”,陀罗尼为梵音,翻成中文是总持的意思,一切的大总纲。密宗把咒语都称为陀罗尼,因为每一咒语所包含的意义太多,一时解释不完。咒语能不能解释呢?可以。将咒语解释出来,就成为经典。咒语一般均不解释。为什么呢?免得你胡思乱想,自行推理,乱加注解。为什么有八万四千陀罗尼呢?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每一烦恼就有一对治之陀罗尼。悟了道之后,就可把八万四千烦恼转为八万四千陀罗尼,前面提过佛在“大神变经”说:“ 一切音声皆为陀罗尼”,就是这个道理,烦恼既是菩提,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
   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何谓一切实相?--凡夫的一切境界都是佛的境界。实相者无相也,一切心性本体本自清净。所以,“一身清净”,一人自身清净,“多身清净,许多众生也跟着清净,如是乃至十方所有一切众生都清净了。那么,我们看看哪一位法师最用功,我们大家投资,请他好好修行,只要他圆觉清净,我们也跟着清净了,我们就不用修了,是不是?这是什么道理?大家参究看看。佛不仅在此经典这么说,在“楞严经”上也说:“一人虚空都销毁了。甚至道家也说过得道的境界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与此是同样的意思,整个十方虚空皆是自性净土。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
   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到最后不只是十方所有一切众生清净,连众生所住的地球、太阳系的星球也都清净,乃至于整个宇宙,扩展到无边无际的整个虚空都清净,不仅现在的虚空清净,还包含过去和未来的一切空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一切平等,都一样清净不动。
  各位看看!这是何等伟大的境界,从显心清净开始,六根清净,六识清净,六尘清净,四大清净。。。。。。一路清净下来,到此所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清净,什么都空了。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
   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
   动。】
  所有都空了,空到哪里去?都没有空,都摆在那里,“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它本来就空,不是你有意去空它才空。它本来是平静的、平安的、平凡的、等持的、叫作平等。空与不空都一样叫平等,来与不来都一样叫平等,虚空本来就是如此平等不动。如何证到虚空平等不动呢?美国的虚空与中国的虚空是否一样?台中的虚空与台北的虚空是否一样?都一样对不对?只要你心不动念,在哪里都一样。
  不仅是物质的虚空平等不动,心理的觉性也平等不动。知觉自性的空不是物质的虚空,这是两层意义,要搞清楚。有人看到眼前的虚空,愣住了,认为这样已经空了,这是物理世界的虚空,这虚空里还有东西。心理觉性的空与此物质的空有所不同,这是两种空、两重空。佛在这个地方交代得很清楚,所以,不要把有相的虚空,当成自性的虚空。
  佛又说“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最后又回到“心物一元”的道理。物质的空与心理的空有所不同,现象不同,但是,本质相同,实际上是一体。
  “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所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无差别,平等相同,到此,才真正进入圆觉境界。现代人喜欢讲禅,到此地步才算是禅宗的开悟。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
   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
   门遍满法界。】
  觉性无所不在,在佛堂里有佛性,在厕所里也有佛性,一切处皆有佛。觉性清净不动,不垢不净,不增不灭,而起圆满没有边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佛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遍满整个虚空,这就更稀奇了。我们的眼睛、耳朵平常被墙当住,所看有限,所听也有限。然而到此圆觉境界,眼则无所不见,耳则不所不听,六根可以互相为用,这是功夫,一切众生本自具足。
  “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任何一点就是总纲,总纲就是一点,那一点悟到了,整体都通达了,一通一切通,这不是理论,还要实证。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
   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我们修行须修到这样的境界才叫妙觉,妙觉既是佛。由于大彻大悟到达妙觉以后,才晓得彻底的心物一元。我们的六根与外界的六尘本来就没有毁坏过,不死亦不生,亦无杂乱。如是乃至所有一切陀罗尼门均无坏无杂。这个道理就如同室内点一百只、一千只灯,每一只均发光,各有各的范围,但是,彼此均没有妨碍,此光与彼光均可互照互入,一切众生与一切诸佛菩萨之性灵都像这样彼此相通,连物质世界与心灵世界亦无阻碍。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
   涅盘;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
   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
   无憎爱故。】
  由于大彻大悟的缘故,菩萨不会被世法或出世法所束缚,也不去求一个解脱的方法。本来无缚,何须解脱?若有一法可修,若有一法可得,则法执犹在,被佛法困住,不算真解脱。
  悟了道的菩萨“不厌生死,不爱涅盘”我们凡夫都怕生死,所以赶紧学佛修道,想求涅盘而不死,对不对?其实,我们人类很有趣,你为什么怕死?你死过?没有!既然没有,那有什么好怕呢?庄子说过一个很滑稽的比喻,以前郑国(山西、陕西一带)有一位美女,皇帝想娶她当妃子。这位美女听说要离开家乡到皇宫,痛苦不绝,担心害怕不知到皇宫要过什么样子的日子。结果,进了国都,当了妃子以后,日子过得舒适无比,想起当年痛苦,实在没有道理。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害怕死亡,万一死后,比现在更舒服,那么,现在的害怕不是多余吗?我们学佛修道都怕生死,想求涅盘,什么是涅盘?涅盘很难解释,有翻译成寂灭,不很恰当,有翻译为圆寂,也不很适宜。佛在“涅盘经”说是:“常、乐、我、净。”这还是一面,再加上“清净圆明”,这便是涅盘的境界,也是悟道成佛的境界,也就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境界。菩萨“不厌生死,不爱涅盘”。若厌生死,则尚未解脱;若爱涅盘则法执犹存。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我们学佛的人特别“敬持戒,憎毁禁”,每人都拿一把尺去衡量别人,都拿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从来不反省自己,从不要求自己,是不是怎样?然后,听到某人学佛吃素,好!有善根!好像不信佛就是坏人、魔鬼、不屑与之为伍。这些都不是学佛者所持的态度,真正的学佛是“不敬持戒,不憎毁紧”。做人本来就应该道德好,道德不好的人更值得同情,更应该帮助他,这才是慈悲的精神。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我们经常听到人家问:你学佛多久了?二十年,呵!马上肃然起敬。其实,二十年有什么了不起,学了二十年还没有成就,那不是很糟糕?对于刚学佛的人也用不着看不起他,一切众生平等。
  何以故?菩萨为什么可以到达这样的修养见地呢?因为大彻大悟的人,看一切众生一体平等,诚诚恳恳、自自然然尊重每一个人。佛在此作了一个比方,譬如眼睛看见前面的东西,不管美丑净秽均一一映入眼帘,任何事物均可看见,光体本身普照一切,无选择,无爱憎,悟道之人视众生均与佛同等,无二无别。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
   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
   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生死涅盘,犹如昨梦。】
  佛再度告诉吩咐普眼菩萨,以及未来末世的众生,如何才能达到圆满觉性呢?很简单--观心。修习此心就可以有所成就,而最后明心见性以后,则无修亦无成就,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无所谓修与不修。亦无所谓得道与不得道,无所谓成佛或不成佛。“圆觉普照,寂灭无二”,此时到处都清净,处处圆融无碍。
  悟了道以后,才知道一百、一千、一万、一亿,乃至不可说不可数等一切佛都在玩花样、玩把戏,示现种种方便。阿弥陀佛或是药师佛都如空中之花朵,“乱起乱灭”,此时,才有资格可以呵佛骂祖。但是,你可不要乱骂(唷)你骂的话,嘴巴立即长疮。以前有位禅宗祖师把八十八佛写在裤裆里穿,他的徒弟也学他,结果,下半身都烂了。那么,这位祖师为什么把八十八佛的名字写在裤裆里穿呢?因为他看到这些人太着相了,一身佛味,满脸佛气,太令人受不了。他为了破这些人的执著,他可以这么做。但是,你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不要说得尊敬佛菩萨,连一个护法或者是鬼神、土地公都要尊敬,甚至任何人、任何小孩,都得尊重。
  对于一切事物及佛法,不去追求,也不刻意摆脱,“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当体即真。没有人绑住你,也不需要解脱。
  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如昨梦”。但是,你看了这段“圆觉经”,不要乱来,以为自己本来就是佛,就不用修了,那你就大错特错。注意!普眼菩萨问佛如何修行?如何思惟?如何住持?如何开悟?佛则从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开始,然后心清净,一身清净,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一路下来,到最后才说众生本来成佛。
  各位!如何解脱生死?生死不须解脱。什么是涅盘?涅盘?只不过是昨夜的一场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盘?,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
   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
   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这一切皆如昨夜之梦,所以应当知道生命无所谓生死,亦无涅盘?可得,“无起无灭,无来无去”。“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谓之如来。”
  一般所谓证道,证个什么呢?是不是有个什么境界可得呢?是不是要抓住一个境界呢?佛在此说:“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心经”上亦说:“无智亦无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