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元音老人文集 >

第155章

元音老人文集-第155章

小说: 元音老人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定’是对‘乱’说的,没有乱还讲什么定啊!讲真一定有假、讲善一定有恶、讲美一定有丑,如果没有‘假恶丑’,还用讲‘真善美’吗!我们的心要真正平等,既没有乱也没有定,既没有修正、也没有驰散。功夫要做到这种程度才行。

    ‘颂云:未曾修习未曾离,亦不离无修习义’。

    这个颂分三段:一、未曾修习;二、未曾离;三、亦不离无修习义。

    ‘未曾修习’,就是刚讲过的无修之大修,无毫发之修正,然亦无刹那之弛散。这不是不做功夫,功夫还是要做的,所以说‘未曾离’——也没有离开做功夫,但你不能住在做功夫上,做了还同没有做,这就是‘亦不离无修习义’。功夫尽管做,而不生做功夫之见,做也不可得,离也不可得。修行好比乘船过河,船还在中流,就不能离开船,若这时离开船,岂不就掉进水流(喻生死之流)里淹死了么!等船到了对岸,必须离开船,若不离船,怎么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啊!真正修行到家,既不曾修习,也不曾离开;既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既无六道可堕,也无佛道可成;既无生死可了,也无涅槃能证。‘无生死可了’才是真了生死,‘无涅槃能证’方称真证涅槃。这不是说说就算数的,唯证乃知。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

    ‘于此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有成如“卍”字者(于圆满法如量得解),或顿时得解脱,则为色心大离体所显一切法身之妙用,无有能修所修。’

    大圆满法里有好几种修法,最主要的就是‘彻却’、‘脱噶’。‘彻却’就是立断,立即就断掉妄念、妄心、妄习;‘脱噶’意即顿超,顿然超越生死苦海。顺序是先修‘彻却’,后修‘脱噶’。先要立断,就是先要见到自性,见到自性就是见到了根本。恒河大手印就时时刻刻指示我们见到自性,所以大手印是大圆满的先驱,是大圆满的根本,也可以说大手印就是大圆满,故称‘自性大圆满根本道’。

    佛的胸前有‘卍’字。‘卍’本不读作‘万’。因为它表示万德庄严、清净无染,大家就把它读作‘万’了。万德庄严,清净无染,就是‘于圆满法如量得解’。‘卍’字是像所写的那样向右转。有人说,胸前‘卍’字向右转是真佛,向左转是假佛,就这样辨别佛的真假。那魔王也能显现佛相,你又如何辨别呢?又有人说,佛胸前‘卍’字放光,照得人心清凉就是真佛,照得人心热恼就是假佛。这都是在相上作文章,没有说到根本上去。我们说,无相才是真佛,有相都是假佛。因为‘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也!报身显光明相,化身现色身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的化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但那是假身,你认著这个假身,就不能见如来。法身才是真佛,法身无相。报身、化身都有相,所以都不是真佛。若从究竟说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全假即真、全真即假。若没有法身,从何显出报身、化身呢?报化身离开法身能显现吗?就像离开水显现不出波浪、离开镜子显现不出影子一样,离开法身也显现不出报化身。法身在哪里呀?法身就是眼前的森罗万象啊!森罗万象离开了法身就无从显现,我们透过相来见性,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分真分假都是我们自己的妄心分别,法身无相,无相而无不相,法身本来就如此。有成如‘卍’字者,就是成就万相庄严、清净无染,就是‘于圆满法如量得解’啊!

    ‘或顿时得解脱’。我们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密也好,应该时时处处都在做功夫,一刻也不能离。行也如此、坐也如此、睡也如此、吃饭也如此、做事情也如此,久久功夫成熟,触机遇缘,‘啪!’地一下子就断掉了。执著色相的妄习,是多生历劫养成的,就是因为它才有了六道轮回,它像绳子一样捆住你,使你的佛性不能发显。你现在用功修法,就是要把这根绳子磨断,越磨越细,越磨越细,最后细如发丝,‘啪’地一下就断开了,这就叫做‘顿时得解脱’。假如你不努力做功夫,就不会顿时解脱。顿时解脱的一刹那,不一定在座上。我曾再三地对诸位讲,修心中心法不一定是在座上打开本来,也可能是走路的时候,也可能是在睡觉做梦里,也可能是在做事的时候,突然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啪’地一下就打开了。但你要绵密做功夫啊!假如你今天做做、明天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或者座上做功夫、座下就放野马,那是不行的。因为你没有把妄想执著这根绳子磨细,那它就不会断。我们应该时时用功,安住于‘大圆满根本道’,功夫成熟,就会‘顿时得解脱’。

    ‘则为色心大离体所显一切法身之妙用。’成如‘卍’字或顿时得解脱,就是法身的妙用,这妙用是色心大离体所显现。‘色’指色身,就是我们的这个躯壳;‘心’指妄想执著的妄心。我们的心总是住在这个躯壳上,执著它为‘我’,这就是‘身见’,身见居五种‘见惑’之首。惑就是迷惑,所以这个躯壳就是‘无明壳子’。色心大离体就是不再执著这个躯壳为我。‘无明壳子’一旦打破,法身的妙用就显现出来了。

    我们学佛的人中,有不少人追求神通。求神通最不好,一有所求,就不能‘于圆满法如量得解’、就不能‘顿时得解脱’。也就是说,求神通障碍见性。见性才是根本,但得本,不愁末。你只要安住在本性上,时时刻刻做功夫,日日消减你的妄心妄习,损之又损、损之又损……啪!断开来了,神通妙用就自然现前了,这不是求来的。求来的神通没用,凡是有所求而得,都是有为法,都靠不住。有的人自称有神通,能预知未来,其实那是‘依通’,他依靠一个‘耳报神’。耳报神是什么?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灵鬼’啊!由于它过去世贪心重,造了大罪恶了,从而堕地狱受大苦。苦报受尽,出离地狱,由于贪习还在,又生饿鬼道,常常依附在人的身上,吸取人的精血。人若心空无住,它就无法依附;人若追求神通,正好被它所乘。鬼有‘鬼通’,你若被他所乘,它就会在你的耳边告诉你:明天有什么人来,有什么事情发生,第二天果然如此。你要是误认为有神通了,那就上它的当了,其实这和神通毫不相干。不能听它的,不能理睬它,不能依靠它。你若依靠它,就被它缠绕住,不能成道了。

    我们不能追求神通,须于一切时、一切处绵密用功,对一切境界不理不睬。如此久久精进行去,就会突然打开本来,能所双亡,根尘脱落,顿时解脱。根尘脱落就是‘色心大离体’;能所双亡,便没有能修之人和所修之法。此时就‘无有能修所修’。佛性本来就是圆满而具足一切的,它妙用无边,能显现万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做功夫,总有一天能够突然脱开,‘无有能修所修’的境界朗然现前,那时一切神通妙用不求而自得。我们要有坚固心,持之以恒,时时心空无住,事事消归自性,才会圆满成就。

    ‘倘未得坚固,则是起现妄念、为他力所转之下机渐道凡夫。尚须舍愦闹、驰散处,以勤修具足之禅定固聚。否则,纵久修习,道验不生。’

    未得坚固,就是没有坚固心,不能持之以恒。前面所讲的修行方法——不修之大修,是对上根人说的,他们根基很好,能够听从大手印的说教,努力作向上的功夫,这就是能得坚固。假如不是这样的人,不能坚持努力用功,那就是未得坚固。未能坚固的人,总是懈怠因循,总有不修的借口:或是近来身体不适、伤风咳嗽,或是今日事情太多、没有时间,或是环境嘈杂、太闹了……总之今天是不行了,等明天再说吧。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什么时候能够修行成就啊!这种人一定是‘起现妄念,为他力所转’,跟著妄想跑,随著境界动,那他就是‘下机渐道凡夫’。他的根机是下等的,适合走三大阿僧祇劫的渐修道路,今生也就是种种善根,这一世不容易成道了。

    但是,未得坚固之人,并非今生连一点成道的希望都没有。‘尚须舍愦闹、驰散处,以勤修具足之禅定固聚。’内不随妄念转,外不为境界动,须要有具足的定力,这种定力谓之‘禅定固聚’。须要舍弃繁华热闹的地方,因为这种地方会引起他心绪纷乱。须要找一个安宁、清净的地方,精勤地修习禅定功夫,以获得必须具有的定力。他如果这样坚持用功,今生还是有希望修成的。否则‘纵然久习,道验不生。’在闹市里面,因无定力,心随境转,又不肯离开闹市到清净的地方去修禅定,那么,纵然是长时间地修习某个法门,也不会生起‘道验’。这里所说的‘道验’,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空、乐、明’。不是说要摒除‘空、乐、明’,要急呼‘呸’字以揭去‘空、乐、明’的皮壳吗?是的。那是要你直证‘见宗’,不能执著「空、乐、明’,更不能认为得到‘空、乐、明’就是成道。并不说‘空、乐、明’不好,好是好,好事不如无。如果对‘空、乐、明’生起求取、住著之心,就不可能了彻‘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所以我们不详细讲‘空、乐、明’。可是现在我们既然提到了‘道验’这个问题,就稍微讲一点渐次法:

    坐禅习定,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八个阶段。所谓‘道验’,就是验证修到了哪个阶段。譬如念佛,若能够把心系在佛号上,而不会驰散,这就是‘粗住’,才伏住了粗妄。进一步,心贴贴地不动了,和佛号打成一片,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就是‘细住’,又伏住了细妄。再进一步,心里豁然开朗,身体像云、像影一样腾空了,觉得离开了坐处,这就是‘欲界定’。所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地狱、饿鬼、畜生、人类,还有六层天,统属于欲界;再往上,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四层天属于色界;更往上属于空界天,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层。

    到了‘欲界定’,再继续修习,如果身体世界忽然化空,这就是‘未到定’,离开了欲界,还没有到色界,还不到初禅。功夫更进一步,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就到了初禅。初禅具有‘八触十功德’。‘八触’就是‘动、痒、轻、重、冷、暖、滑、涩’。觉得身体没有了,但产生了这八种感觉。八种感觉不一定同时出现,但不外这八种。动,是动得飘飘然,超过了世间的狂欢;痒,是痒得欣欣然,超过了世间的欲乐……总之,八触都是很舒服、很快乐的感觉。离欲而生喜乐,所以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地’。‘十功德’就是‘空、明、定、慧、善心、柔软、喜、乐、解脱、相应’,这里面已经包括了‘空、乐、明’。定者不乱、慧者不愚、喜者不忧,还有善心、柔软、解脱、相应,这都是极好的境界,所以称为‘十功德’。舍弃初禅八触十功德的觉受,才能进入二禅。二禅称为‘定生喜乐地’,定中生起喜乐。舍弃二禅的‘喜’,才能进入三禅。三禅称为‘离喜妙乐地’,产生了超越欢喜的微妙快乐。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