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语言的秘密 -笑容-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有意识的微笑和大笑可以促进大脑活动,使人自发地产生快乐的感觉。
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阿尼?卡恩发现,幽默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效应,从而消除因为压力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卡恩对那些已经出现了早期抑郁症状的人做了一项实验。实验中,这些人被分为两组,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观看不同的电视录像。观看喜剧的那一组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其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另一组观看非喜剧录像的人。与此同时,卡恩教授还发现,那些患有溃疡的人皱眉的频率明显高于没有溃疡的人。如果你发现自己喜欢皱眉头,你可以在说话的时候,将手放在额头上,久而久之,你就可以摆脱这一不好的习惯了。
我们可以边笑边说话,猩猩却不行
罗伯特?布诺温是位于巴尔的摩市的马里兰州州立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他发现人类的笑声不同于近亲灵长类动物的笑声。猩猩的笑声听起来就像是在大喘气,吸气和呼气一次只能发出一声笑声,而正是这种一对一的呼吸频率与发声法使大多数灵长类动物都无法开口说话。当人类开始直立行走时,其上半身也就因此而获得了解放,无须再像从前那样承担负重的义务,从而也就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呼吸的频率和速度。于是,人类才能够将一次呼气分为若干个过程来完成,并且能在完成的过程中对气流进行调整,不仅能发出笑声,而且还能说话。猩猩也有其自身的语言概念,但是生理的局限性使他们无法用有声的话语将其表达出来。由于人类可以直立行走,所以我们就在制造各种声音这一权限上享有极大的自由,包括发表精彩演讲和爽朗的笑声。
幽默有疗伤治病的神效
大笑能够刺激人体分泌出天然的止痛剂以及一种“能让我们感觉更加舒适”的化学物质,即内啡肽,其成分与作用与吗啡类似,能够舒缓压力,减轻伤病痛苦,使我们心情愉快。当诺曼?科森斯被诊断出患有衰弱性疾病脊髓炎的时候,医生告诉他此病无药可医,也无人能医,所以患此病者只能在无尽的病痛折磨之中等待死亡的降临。听完医生的死亡宣判之后,科森斯住进了一家宾馆,并且租来了所有他能够租到的喜剧片,其中包括马克斯兄弟主演的滑稽片《飞机》以及由柯利?霍华德等人主演的《活宝三人组》等等。
他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这些喜剧电影,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因为电影中的滑稽场面和幽默的对话而放声大笑。经过六个月的这种自我大笑疗法之后,当他去医院检查身体时,医生惊奇地发现他的不治之症居然完全痊愈了——炎症彻底消失了!这一令人震惊的结果最终成就了科森斯的《笑退病魔》一书的出版,并且引发了医学界的一次关于内啡肽的研究风暴。内啡肽是一种人在大笑时由大脑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其成分与吗啡和海洛因相近。内啡肽具有镇静、止痛的功效,同时还能促进人体内免疫系统的形成。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快乐的人甚少生病,而那些精神抑郁、成天抱怨连连的人却会经常受到疾病的困扰。
笑到哭为止
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看,笑与哭其实是相关甚密的两兄弟。想想上一次别人给你讲笑话,你听后止不住大笑的情景。笑过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你是不是觉得全身的每个器官,每根神经都有种麻麻的感觉呢?那是因为,就在你尽情大笑的时候,你的大脑分泌出了内啡肽,使你有了一种“自然的快感”。笑过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你是不是觉得全身的每个器官,每根神经都有种麻麻的感觉呢?那是因为,就在你尽情大笑的时候,你的大脑分泌出了内啡肽,使你有了一种“自然的快感”。这种感觉和吸毒者在吸食毒品后所得到的快感几乎完全一样。那些因为生理或心理原因而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哈哈大笑的人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常常会借助于毒品和酒精来麻痹自己,从而获得那种类似于由内啡肽所产生的愉悦感。酒精可以使人放松,增加大笑的次数,从而刺激内啡呔的分泌。这就是那些原本行为举止颇有分寸的人会在喝酒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大笑的次数也会明显多于从前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为何那些原本就不快乐的人会在饮酒之后变得更加沮丧,或者变得很暴力。
第三章 笑容的神奇魔力(7)
人们喝酒,吸毒,就是为了感受寻常人开心大笑过后的那种快感。
保罗?埃克曼发现,我们之所以会被微笑或大笑的面孔所吸引,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表情能够影响我们体内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叫自主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我们看见别人微笑,就会不由自主地也跟着微笑。于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脑垂体就会释放出内啡肽。如果你被一群成天愁眉苦脸、怨声载道的人所包围,久而久之,你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感觉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整天愁眉不展。
在不开心的氛围中工作有损健康。
笑话如何使人发笑
大多数笑话讲的无非都是一些某人遭受苦难的故事。事实上,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往往会使我们的大脑“为之一振”,然后,我们就会哈哈大笑起来,并且发出一种类似于猩猩的叫声那样的声音,以此告诫其他人警惕将来可能遇到的类似的危险。
尽管我们都很清楚,笑话所讲的故事大都为虚构,但是我们仍然会把它当成真人真事来对待,在哈哈大笑的过程中释放出内啡肽,调整自己的情绪。假如笑话里的故事属实,我们很可能会因此而落泪。不过,在我们哭泣的时候,脑垂体仍然会释放出内啡肽。大笑与哭泣实则为相辅相成,一者总是相伴另一者发生。所以,在某些十分严肃的情感冲突当中,譬如说某人在听闻他人的死讯之后,精神上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首先大笑,然后才痛哭不已。
人类的笑声最初就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预警信号充满笑声的房间
20世纪80年代,许多美国医院都引进了“充满笑声的房间”这一治疗疾病的概念。基于诺曼?科森斯的亲身经历以及帕奇?亚当斯博士所开展的其他关于笑声的研究,这些医院腾出了一间房间,在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笑话书、喜剧电影以及诙谐风趣的录音带,而且时不时还会有喜剧演员造访以及小丑表演。病人们每天来这里接受30~60分钟的笑声治疗。治疗的结果相当惊人,病人的健康状况有了显著好转,平均每位病人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医院之前的记录。与此同时,随着“充满笑声的房间”的设立,医院里止痛药剂的用量也大大减少,而病人因为疼痛而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也有了极大的好转。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医学界现在已经相当重视笑声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了。
喜欢笑的人更长寿。
微笑是一座沟通的桥梁
罗伯特?布诺温发现,人在群居生活时欢笑的次数是独处时的30倍。同时,他还发现,与各种笑话以及有趣的故事相比,和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这一目的与笑声的联系似乎更加紧密。罗伯特?布诺温发现,人在群居生活时欢笑的次数是独处时的30倍。同时,他还发现,与各种笑话以及有趣的故事相比,和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这一目的与笑声的联系似乎更加紧密。在引发我们大笑的各种原因当中,只有15%来自于笑话。布诺温通过实验发现,实验参与者处于孤单的环境中时,更多的人会选择自言自语,而不是哈哈大笑。布诺温通过录像记录下了实验参与者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观看喜剧电影的情景:独自一人、与同性的陌生人一起以及与同性朋友一起。
在让我们发笑的各种原因当中,只有15%的原因与笑话有关。想与他人沟通,建立联系,才是我们大多数笑容的真正原因和目的。
虽然试验参与者所观看的电影在滑稽程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三组试验者哈哈大笑的次数却有明显的差别。独自一人观看电影的试验者笑的比两人观看电影的试验者(无论陪同的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要少,而且他们笑的频率和时间也明显要少很多。在人际交往当中,发生大笑的频率会更高。所有这些数据和结果都证明了一个事实:
社交环境中人越多,人们大笑的次数和时间就越多,越长。社交环境中人越多,人们大笑的次数和时间就越多,越长。
第三章 笑容的神奇魔力(8)
幽默可以成为一种促销的手段
辛辛那提州州立大学商业管理学院专攻市场营销的卡伦?麦克雷特教授发现,在广告中添加幽默元素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麦克雷特教授发现,广告中的幽默元素能够使顾客更容易接受其中所宣传的内容,而且可以增加广告内容的可信度。所以,一则由名人出演,且添加了幽默元素的广告会更加容易获得观众的芳心。
不开心地撇嘴
人们用嘴角上扬的表情来表达心中的快乐之情,与此相反,当人们不开心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一种嘴角下垂的不高兴的表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撇嘴。只要感到不开心,沮丧,绝望,愤怒或紧张,人们的脸上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撇嘴表情。然而,我想告诉有这一习惯的人们一个不幸的消息: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这种负面、消极的表情写在脸上,久而久之,他的嘴角就会永远保持一种下垂的状态,看起来总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沮丧样子。
当这样的表情定格在他的脸上之后,在此后的日子里,这个人的脸看起来就会像是一只牛头犬。研究表明,当我们看见有这种面部表情的人从远处走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尽量避免与他进行眼神的交流;当他走近时,人们则会刻意地避开他,减少与他的身体接触。因此,假如你发现撇嘴已经成了你的习惯性表情,那么,你就应该有意地增加自己微笑的频率。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你摆脱在后半生被人看成是一只愤怒的牛头犬的命运,而且还会让你也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开朗向上。如此一来,当小孩们看见你时,就不会因为把你当成是一头坏脾气的老牛而吓得哇哇乱叫了。嘴角下垂的撇嘴表情会像雕刻一样,成为你脸上永久的印记。直觉告诉我们,应当远离那些带有撇嘴表情的人送给女性的微笑建议
波士顿大学的马文?海切特和玛丽安?拉?弗朗斯进行了一项研究。在面对主管和上级时,无论是在气氛友好的前提下,还是在不友好的紧张气氛当中,下级人员都会面带微笑;而主管和上级人员在下级面前,只会在气氛友好的前提下才会露出微笑。其结果显示,在面对主管和上级时,无论是在气氛友好的前提下,还是在不友好的紧张气氛当中,下级人员都会面带微笑;而主管和上级人员在下级面前,只会在气氛友好的前提下才会露出微笑。
这项研究还表明,无论是在社交还是在职场交往中,女性微笑的频率远高于男性,而这也就在无形中使微笑的女性在面对不苟言笑的男性时居于弱势或下属的地位。有的人认为,正是因为女性笑得更多,所以长久以来她们才会一直被置于男性之下的从属地位。不过,有研究显示,早在出生八周之时,女婴笑的次数就远远多于男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