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想从事律师工作必看(律师心得汇总 >

第23章

想从事律师工作必看(律师心得汇总-第23章

小说: 想从事律师工作必看(律师心得汇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师交给你的工作,很多是老师的客户要求限时办理的。比如,一个比较紧急的合同要求审核,一个律师函要求起草,要求查证一个比较重要的资料,希望帮助查询一个比较生僻的法律法规。老师将这些工作交付给你,希望你能够及时地完成,以便于他向客户交待。你必须尽快地完成这些工作。
  在律师事务所,除了负责人的临时指派的工作任务外,你只对老师负责。没有老师得到的许可,你参与其他律师的案件,服从其他律师的指示,他可能会认为你准备另投明师。没有老师的同意,你也不必直接和老师的客户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否则老师会认为你不可靠。即便你没有任何想自立门户的想法,但你仍然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循行业的规则。
  
  4)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你应该是一个有团队精神有协助精神的人。有时,老师会和几个律师一起合作处理某个业务,临时的形成一个工作团队。这样的临时性结构经常的出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比如,一个大型标的业务的投标,会需要有3名以上的律师和他们的助理团队才能开展。一个大型顾问业务,单独一个律师也无法承接。
  你会负责某个业务的一个部分的工作,比如,你可能负责背景资料的收集、负责某项基本文件的初稿起草,负责对所有助理们起草文件的汇总等等。这些都需要你和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相互之间的良好协作,需要你有按部就班的工作态度,你必须按工作计划完成自己部分的工作,而不需要依靠同事帮助,也不能因为你的进度缓慢而让整个团队无法实现工作目标;需要你善于沟通,你的工作有时需要借鉴别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成果,这就需要你能够即时和同事保持沟通,否则你做出的那部分工作无论如何都不能与整个项目保持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在一个事务所或者一个团队中,很多情况下,没有人会对你的一言一行进行指导,但你的行为却无时无刻不被你身边的人所观察并在内心对你作出评价和判断。而没有人会是完美的左右逢源的人,所以,古人让我们“慎独”,要求我们即便在一人独处的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律师助理的书单
  
  为什么读书
  大多律师都喜欢读书,因为阅读其实是自己工作的一个部分。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那个时候是没有电话和网络的,即便有一个叫邸报的政府公报式的杂志,但也不是秀才一级的读书人可以看得到的。因此他们的信息获取,大多来自那些印刷粗糙线装书。当然,也有不怎么读书律师,他们信奉的是“刘项原来不读书。”和“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样的律师要不是每年赚几百万要不就是慢慢的混不下去,我暂时还做不到每年几百万的赚,但也不想越做越往回去,所以,我还是坚持读书。
  网络上有朋友希望我给他们推荐些书,这是件让我为难的事情。因为给人推荐书很容易将自己的底子抖搂了出来,故你不能太作。将自己没有读过的书推荐给别人,就象给某人介绍一个自己都不熟悉的人做对象,时时害怕这个人会捅出什么篓子,或者弄得人家不能琴瑟和谐。对自己读过的书,即便自己觉得好,也不敢贸然的推荐给别人,又有点担心人家挑三拣四的,甚至还来怀疑你的阅读品位。在我看来,一本书好不好,对你有没有帮助,就象自己鞋子合不合脚,别人是不知道的。
  
  你能考得过司法考试,我就没有必要向你推荐名家或者非名家编写的教材了。这些东西估计你读了4年多,也很烦了。但如果你读书是为了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目的,要搞清楚某件事情,那么我建议你还是读教材好,省得这个那个的观点让你犯糊涂。如果你读书只是为了明白些道理,或者和人谈话不让人觉得“言语无味、面目可憎”,那么你的选择会多很多。
  
  建议你读的几本书
  古人离我们也已经很远很远了,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在故纸堆里找出什么业务来。所以,我也不向你推荐我们引以为豪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了。早几年流行国学,现在好像广州还有一个学校专门教人家小孩四书五经,经子史集的。我倒是想向你推荐下《论语》、《春秋》,大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大言不惭的说,他只要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三国演义里《春秋》这本畅销书也让关云长秉烛夜读,通宵达旦。而《论语》确实能够让我们实实地内心充满安定的感觉。孔子制春秋,骂尽天下乱臣贼子,而春秋也委实能够让我们远远地体会到人心险恶刀光剑影。至于诸子之书,我个人觉得,孟子太霸道、老子太玄妙、墨子太清苦、韩非子太险恶、孙子太诡道,朱子太虚伪,这些人的书动不动就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读起来觉得离自己太远。倒是《庄子》有必要通读,这本书汪洋恣意,开了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他宁愿“曳尾涂中”也不愿“以境内累”的态度,很是对我的胃口。
  至于经典的古典小说、戏剧、诗歌等名著,估计你基本都读过的,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如果没有读过,那么你最好找来读读。你读《诗经》不应该就会一首“关关雎鸠”吧?古人说,“不读诗,无以言”。我还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对诗经里出现的植物进行了对比研究,我真是佩服。还有本书很值得在睡觉前看看,那就是《聊斋志异》。蒲老先生当过一个小官,也没有留什么政绩,倒是他这本借鬼神而讽当今的短篇小说却流传至今并肯定会一直流传下去。我对比过《聊斋》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觉得《聊斋》远胜于《阅微》,特别是《聊斋》每篇故事的结尾,大多会有些异史氏的评论,这些评论真是不可不读。
  至于《史》、《集》,我没有读几本,我就看了几章《史记》和《三国志》,写过几篇读后感。也选了《乐府诗集》和《楚辞》看了几篇,常常为诗歌里出现地绚烂色彩而心驰神往。这些都是些好书,可惜我没有时间读完,变成不求甚解了。你如果有时间,建议你选来读读。
  读古人的书,委实是找不到业务,但我觉得可以找到承接业务的方法,比如炼人的性情,养人的心气,使人有成就大器涵养和底蕴。吴下阿蒙,不是因为奋发读书才被“刮目相看”么?三害之周处,也是师从二陆,才“策马观西戎”被追赠“平西将军”的。
  今人的书,我估计你读的不比我少,如果有机会,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建议你找来读读。我从这本书中明白了,学术书也可以按随笔或者小说的体裁来写。这本曾让学界振动的作品中,我也了解到当以道德代替法律,人治到极点时,国家命运也会攻守异势。
  如果你有兴趣,想体念强烈的反讽运用起来会让你笑起来却很痛苦的感觉。我建议你读读王小波先生的书。王小波不是那个宋朝的那个起义军领袖,他的作品被一版再版。最近云南人民出版社连小说带杂文以及剧本地出了个十卷本的全集。
  以上就是我推荐给你的几本书,没有一本是法律书,也没有一本被现在人当作教材,虽然《论语》作为教材被古人用了几千年。如果你希望我给你找几本类似《辟邪剑谱》或者《葵花宝典》的东西,让你读了以后马上就称霸江湖,我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即便有这样的东东,要练成这个所付出的代价恐怕也是你无法承受得了的吧。呵呵。见笑了。
  
  如何做法律咨询
  
  咨询时时有
  
  如果你将自己是律师的消息传达给自己的亲友,你获得的最大的收获估计是有N多的电话打给你,向你咨询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大到国家宏观政策小到别人欠他几百块钱。我早几天接到过一个朋友的法律咨询,说楼上的邻居装修房子将他家的天花板打穿了4个洞,问我是不是可以让对方买下他的房子成全邻居做成复式楼?
  如果你的办公室开在法院门口,是有几个桌子除了提供法律服务而且还附带开展复印打字以及出售香烟打火机业务的那种办公室,那么你每天会接到很多的法律咨询业务。这类业务包括,如何让邻居家的狗狗不在自己门口大小便,如何捉出老公的小狐狸精,如何追回朋友2年前的一笔借款,如何让撞伤他的司机赔偿损失,等等等等,单纯从这些咨询业务中你可能收不到什么费。
  你有时还会在办公室的时候遇到慕(你的事务所)名而前来咨询的当事人,在此之前,他们可能已经走进过N多的大大小小事务所的门,也会见过不少律师,对案子如何处理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他们找到你,有很大的成分是你的事务所名声在外,想进一步确认和比较一下律师之间的咨询意见。
  如果你有固定的客户,那么,即便是在休息的时候,你也最好不要关掉自己的手机。因为,随时会有某个老总给你打电话,向你咨询一个合同的表述以及一些他需要确认的问题。
  你还会在很多场合里被人咨询法律问题,比如和客户聊天的时候,顺便为他解决了一个法律问题。在打车去办公室时,为某的士司机咨询如何处理与出租公司的承包关系问题。为了开拓业务,你也会主动就某个法律问题向某个潜在客户出具法律解决方案。总之,只要你还从事律师工作,法律咨询就是你日常工作的一个部分。
  最近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律师办公桌上,会有一个时钟,它的主要功能不在显示时刻,而是作为计算为当事人咨询服务时间的计时器,按当事人占用你的时间来计算咨询报酬,从200元-5000元每小时不等。这样做得好处是,当事人不会罗里罗嗦的从二十年前开始讲他的故事,而会言简意赅的表达他的意思,就像打的士在马上就要跳表的时候叫停车。这样做的不好在于,如果你罗里罗嗦的发表咨询意见,当事人会在买单的时候要求砍掉你的“如此。。。。”“那么。。。。”之类的含糊之词占用的时间。因此,如果你在一个咨询收费的事务所工作,你会养成很好的解答咨询的习惯。
  
  咨询费该不该收?
  实际上,能够产生收益的法律咨询并不是那种在法治宣传日那一天摆上个台子在马路边上,接待老爷爷老奶奶,向路人甲普及法律常识的形式。经常会有律师被N多的当事人咨询,但实际上委托却被其它的律师们拿到。
  现在很多事务所都将法律咨询作为一项收费的业务,当事人进门就会被告知要为自己咨询的问题付出代价。其实,很多当事人不喜欢这种做法,因为连律师的面都没有见到,也不知道这个律师说的东西是不是符合专业水准,就要按一个自己也从来不清楚的标准交费,如果对自己有帮助那还觉得物有所值,如果是越听越糊涂,反倒会变成看着那个不停跳动的钟就心惊肉跳的。我看这项业务比较适合已经成名了的大律师,对于还在积累名气或者根本就没有实践经验的律师来说,最好还不要采用那种按时收费的方式。
  还是有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对法律咨询业务采取免费的做法的,这种方式对当事人看来,如果觉得律师说得有道理,顺便就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