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这样说话最有效 >

第5章

这样说话最有效-第5章

小说: 这样说话最有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做事很低调,总认为自己“人微言亦轻”而不肯多说话。遇到老板开会、讨论问题时,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老板为某事征询下属意见,他也总是“论资排辈”等人家说完之后,才说上几句无足轻重的话随声附和一下;碰到棘手的事,本来可以一个人解决,但是怕人家说自己自作主张,便总是左请示,右汇报,仿佛只有肩上扛着别人的脑袋才能办事。长此以往,即便自己是颗珍珠,也势必要蒙尘了。
  所以,奉劝那些谈吐“低调”的职场人士,在公开场合一定要“言所当言”。另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一鸣惊人,则更能打动老板。
  大专生小马一直向往着在XX电脑公司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一张专科文凭让他只能先从一个文秘做起。他一边干着最累的活,一边不忘学习英语和计算机。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总经理办公室的电脑出了毛病,偏偏技术部的员工集体培训去了,要找外边的人来修得耽搁上大半天的时间,而锁在电脑的一份订单却要立即发给客户。
  小马在这个时候很自信地走上前,对急得团团转的女秘书说:“我可以试试。”
  在众目睽睽之下,小马按照英文版的说明书一点点地排查,终于把机器修好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事后第三天,小马找到总经理,说出了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并拿出一摞的外语、计算机过级证书。没多久,小马就成了该公司技术部的一个新人。


在老板面前增加你的能见度(4)


  ● 说话要符合老板的胃口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说得巧”。尽管每个老板都说他自己大度,可要是你的说话和办事风格不入他的法眼,你就甭指望着他能给你升职加薪。所以,与老板沟通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最好能够投其所好。
  比如,对那些注重办事过程的老板,你最好事无巨细都和他说个清楚。这样,他才会有安全感,才会觉得一切似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而对那些只注重结果的老板来说,你只要告诉他事情办得“成”还是“不成”就OK了,他甚至连失败的原因都懒得听。在这样的老板面前,你最好收紧嘴巴,不要喋喋不休地为自己的失败找“任何借口”。 
  ● 用沟通赢得多数人的肯定
  一个成功的职场人士,不但要勤于和老板沟通,也要善于和老板身边的红人、或者自己前进路上掌握实权的人多多沟通并留下好的印象。惟有形成了如此的人脉积累,一个人的工作进步、个人发展和业绩提升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精于沟通,乐于沟通,巧妙地借助沟通来推销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已经成为职场生存的不二法门。怎样沟通才能既让老板赏识,又不沦为投机钻营,溜须拍马,或者损人利已?应该说上述的一些沟通原则为我们指明了很好的方向。


将“加薪”进行到底(1)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糗事儿——工作多年,自认为凭实际的工作业绩、论个人的主观努力,都不比别人差,可是只见人家的薪水直线飙升,自己的却一直原地踏步。几次想鼓起勇气和老板提加薪,话到嘴边就是张不开口,也不知如何开口。所以蹉跎直今。
  这怎么行呢?套用唐僧哥哥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你想要你就说嘛,你不说老板怎么会知道你想要呢?”
  确实,仗剑职场江湖,许多利益靠等是等不来的。一定要贯彻“拿来主义”——主动去“拿”。而且要争取“拿”得到。还是套用时下流行的一个句式讲就是:将“加薪”进行到底。
  当然,有了积极的想法更要讲究谈话方法。不能以为自己有一万个气壮山河的正当理由,就可以不必讲究策略,理直气壮地走进老板办公室跟他说“我要求加薪”。而是恰恰相反,在面见老板,开口提加薪之前,事前的准备以及事中的面谈(尤其重要)都要求你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坦然而善谋。
  ●谈话时机的选择就是一切
  向老板提加薪的要求,谈话时机的选择以及事前的准备决定着你的成败。
  首先,在谈话时间的选择上来说,不要等到一年结束了才开口提要求。等到了十二月底才要求晋级或加薪就如同等到你的汽车突然熄火了才被拖到加油站加油一样。
  “当你定期地给你的事业补给一些燃料时,保持你的事业顺利运行就会容易得多,”一位很有经验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样建议我们。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正式坐下来和老板面谈之前,你得先花点心思,把上司的思想情绪、心理状态勾划一下:
  你的老板在过去的24小时处理了哪些事情?下一个24小时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什么事情上?即使你得不到肯定答案,也可以猜测一下,如果你有很大把握相信老板正在处理一项紧急任务;或者刚刚要静下心来准备一个重要的活动或讲话;或者老天有眼,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刚刚丢了一个大客户;也或者他正在为预算超支而头疼,那你最好掂量一下再开口说话,等到风平浪静再开船也不迟。
  老板的状况摸清之后,自我揣摩一下,面对这种状态下的老板,你应该采取怎样的说话方式?是试探性的还是单刀直入式的?用什么样的语气呢?选择什么样的话题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呢?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接下来该轮到你梳理自己了。
  首先,你得对公司薪资发放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特别注意“隐性工资”(各种补贴、费用报销标准、奖金系数等)的发放。基于对这些细节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你在合理评估自己身价的前提下,提出的要求更恰当更合理,减小被拒绝的可能性。
  接下来就是要好好地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老板给员工加薪,意味着他自己要因此承担部分损失。当你打定主意准备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的时候,一定得先给自己作一番正确的评估,找出那些让你的老板愿意给你加薪,甘心为此承担损失的理由。比如:
  回顾一下,在最近的工作中,你有没有一些重大的失误或严重的表现不佳的行为被老板记录在案?更主要的是想一想,你在公司的资历怎样:你在老板心中的分量重不重?你最近出色地完成了哪些项目?这些项目为公司带来了多大的利润?你认为你未来还会为公司作出哪些贡献,你的离去是否会为公司带来某种损失……
  总之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你就能知彼知己,有的放矢,既不会让老板为难,也能让大家知道你是否真正“薪有所值”。
  经过一番抽丝拨茧的分析和衡量之后,如果你能够将自己定位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之一,或者肯定不是“少你一个不算少,多你一个不算多”的那一个。那么你说话的底气会更足,更自信。
  现在,你可以揣着自信和谨慎去叩老板办公室的门啦!


将“加薪”进行到底(2)


  ●为谈话设置加分的开场白
  “头儿,这份报告是公司新产品的北方市场回馈表。从报表来看,市场对我们部门新开发的这档产品接受程度很高,我们现在不妨趁势而上,接着瞄准消费群比较相似的西北市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档新产品到年底可以为公司创收XXX万;
  ……
  头儿,您知道,这档产品和A型机一样,在其推出的过程中,由我来负责前期研发和市场定位,现在看来,它们所带来的市场成果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在这个部门已经工作两年了,薪水还是刚入公司时的水平。但是,现在我觉得我有能力享受到更好的薪资待遇。所以,您能否考虑一下我的加薪要求?”
  应该说,上面的这段谈话是一位聪明的员工和老板之间的一场加薪对话。他的聪明之处在于:
  一、正式提出加薪要求之前,设置了一个非常能够给自己加分的开场白——带给老板一份令人振奋的市场回馈报告,将自己的成绩让老板一览无余。为加薪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二、语调和缓,措辞温和,比如:“我觉得”、“您能否”、“考虑一下”,这些语气都留有一定的余地,给对方以回旋的空间。因为在无法确定你的加薪要求会被如何对待之前,如果你的语气太过强势,结果却被拒绝的话,两人之间都会很不痛快;
  三、用硬指标“说话”。“为公司创收XXX万”、“我来负责前期研发和市场定位”、“我的工资还是两年的水平”……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资料要比你说自己想得到多少钱更容易引起老板关注,也更让老板受用。它甚至在向老板暗示:为像你这样的员工加薪,对主雇双方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既使员工满意,更对公司有利,要不然失去这么优秀的员工,公司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和成本。
  ●提出合理的加薪理由
  先来听听一位人力资源经理的一段话:
  周一早上(周一应该是上班族最忙的一天,或者状态不是特别好的一天,选择的时间欠妥。),我收到一位员工e…mail给我的一份加薪申请(选择的沟通方式欠妥)。在谈到加薪的理由时,他告诉我,他的太太刚刚失业,随后附上他家中每个月的开销。告诉我,公司给的薪水不够开销,他希望公司能够考虑为他加薪。
  听了他的说法,我觉得很遗憾,因为员工的价值在于是否达到工作的标准,而不是他本人的需求。在良好的双向沟通中,员工应该向上司强调他的贡献、他所创造的价值。
  听了这位经理的一席话,你得到的启发是什么呢?
  的确,正如上面这位经理所告诫的那样:员工要想加薪成功,一定要有合理的理由。
  聪明的员工在这个时候,应该把谈话的重点始终放在自己的能力、业绩、工作态度……这些让老板感兴趣的内容上。这才是能够帮助你加薪的真正砝码。至于你要养家、买房、买车,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老板没有义务帮你这个忙。
  所以,在把工作做得像给脸做化妆一样漂亮之后,你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加薪理由:
  理由一:薪水不能体现自身价值
  当你的老板听到这样的理由时,他在心里也许会想:自身价值?你的自身价值是多少?你对公司的贡献真的做得够多吗?你能用数据来证明你所谓的“价值”吗?你真的认为自己是无可替代的“theone”?你做到“开源”了,还是达到“节流”了?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财富?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向老板亮出你的那些“硬指标”。而且一定要使用清晰具体的数据资料来说明自己的贡献。例如,谈成了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给公司带来的利润是多少?为公司缩减了多少成本?生产力提升了多少?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如何做出成绩?在人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完成了哪些项目?成功地化解客户的刁难,维护公司的利益等等。


将“加薪”进行到底(3)


  当然,你也看得出来,这些“硬指标”的数据资料一定要在日常工作中就应注重积累,除了年终总结报告及日常工作报告,还应将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案,比如:你在本职工作外所完成的额外任务以及相关的成果,这些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