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赵绍琴+温病浅谈 >

第1章

赵绍琴+温病浅谈-第1章

小说: 赵绍琴+温病浅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一簟霉璁
第一章温病概述
一、什么是温病和温病学
    温病墨感受温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其常见
病种有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疆毒、温
痉等。这些病种虽然感邪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不同,临
床表现亦各有特点,但就其共性而言.感邪性质总属沮邪,临床
见证均有发热,敲可统称沮病。
    温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如风温、春温发
于春季.暑温发l于夏季。湿温发于长夏。秋燥发于秋夸.錾温震
于冬季。江南气候毙热,雨湿较盛,多病混温;西北气候千攥,
多息燥热。且太多教温病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其传染性强。
可造成大流行的温病则称为温痤。    、
    温病按其病变性质分粪可分为沮热病和湿热病两本类。属千
温热性质的主要有风温,春沮、暑温、秋爆,冬沮.其特虑莲越
宿较惫,传盎较怏,韧起即热象偏重,易化爆伤脶。属于基热性
的主要有湿温和伏暑,其特点是起病较缓,传变较慢.初起以醢
象为主,病变以睥胃为中心,病势埴绵,易遏伤阳气,赢程较长。
掌握两类不同性质的沮病特点,对于指导临床辨证和确立治疗大
法有着重要意义。    、
    另外,临床上还往往根据发病形式的不同,将温病分舟新基a
温癌和茯气温病两类。新感温瘸即摩耶之后,当郾发作的墨瓣。
如风温、暑温、湿温、秋爆、冬温等,其临床特点■除暑嚣韧起
可见里热证外.一般坷表现为肺卫之证。即发热,徽蒜风采,前
边尖红,脉浮敷等。而伏气温病则不同.其感邢之后,并不立哪
发病,邪气潜伏体内,逾时乃发,如冬感寒邪,至春发为春温r
夏感暑湿,至秋冬发为伏暑。其特点是韧起虽可兼见肺卫之证,
但总以里证为主.或纯属里证,不兼肺卫之证。这两类不同形式
..,  ;●。1鼍_■镬1_。,镯灞Ⅷ镥鬻薯.谚g  囊
舶沮病,其病理传变.预后情况,病情轻重、初起的治疗均不相
同,故有鉴别的必要。
    温病学就是专门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任务主要在于阐明温病的病因病机、传变规
律和病变性质,探讨诊断辨证方法,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便
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温病治疗的效果。
    中医温病学是栽国人民长期与外感热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是广大医家智慧的结晶,有着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自形成咀
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温病l临床实践,对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
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解放以来,温病学在治疗急性热病
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才能学好温病学呢?首先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丰义的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沮庸学说,既要认识其临床
实用价值,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利于温病学
说舶继承和发扬。其攘,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台的原财。温病
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临床学科,其理论来谭于临床卜
又熏接指导临床实践,战学习温病学不能脱离临床实践。另外,
学习沮痛学还要注意与其它有关学科的知识相联系,特剐是要与
伤寒学说榴联系。因为温病学说是在伤寒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被掌握伤寒学说,会有利于温病的学习。
  。    =.温病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一    ●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期,大致可分为
萌芽、成长、形成和发扬四十阶段。现将其各个阶段的代表医家、
主要啜著及温病学说发展的特点简述如下:
    l,强病学的萌芽这个阶段大致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战国时期至晋唐时期。主要医著有“内经》、“难经p、张仲景的
*伤寒论*、巢元方的“请病探侯论》、孙思越的《千金蔓方》,王
焘舶《外台秘受》等。这些医著虽非温病学专著,但对温病的目,
证、脉、治等已有一定的论述。
    如g内经〃首先提出了温病之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日=“……初之气,气乃盘温,革术乃荣,侵乃疠,温病乃怍”.
    静索阀·生气通天论》指出:“冬伤于寒.春茹病温’已成为伏气
’    致温的理论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    旌藏于精者,春不病强”,据示了^体正气盛衰与温赢的发生有密
    饲的关系。I此外,《内经》对温痛的临床见证、分类,治法也有论
.    述。如“灵枢·论疾诊尺薷*指出,“尺肤热甚,脒盛躁者.病置
    、也”。《素问·热论篇*日:“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嚣,
  。  、爵夏至日为病暑”,“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风淫于内,治以辛
    滚,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戚寒,佐以甘苦”等,对温瘸
    学说的发展羹定了基础。    。
    《难经》继承了Ⅸ内经*的观点,并加以阐释,指出t“伤寒誊
    茸。有中风,有伤寒,有湿坦、有热病,有捏病”,这样就产生亍
    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温病便成为广义伤寒的一种。
    后投医家张仲景著“伤寒论》,意在辨治外感之病,,虽然主论
    伤寒.但温病也在论中逮及。他明确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潜.币
    蒜拳者j为拉病”,其所立蒲热,攻下诸法,投所创自虎扬、承气
    剂、黄苓溺、葛根芩连汤等方荆,亦为温病的治疗挣下节基础。z
    隋代医家粜元方认为沮扁具有传染性,指出t0伤寒之病.但
    有^自触寒毒之气而生宿者,此则不染着他人”,而温病H瞥离考
    时失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柑橐嘉。丹
’    至灭门,延及外人。’
:    唐代医家芏焘在《外台秘要*中提出了一些防治温痛的方擗0
:    如用太乙流金徽、烧烟熏以辟温气,用黑膏方治疗龃毒发斑讳。t
    唐代医家孙息邈在“千金要方》中组剖蒇蕤拓,以激瞬解表治盛
:’    霸.对后世治疗阴虚感温也有很大启发。    一‘,
    总之。这一阶段虽有不少温病的论述.但其隶属伤寒范蒜.j
    朱能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2.温病学的成长太致从未至金元时辩,韫翥学说不新发
    展,开始从病因宿机,治疗原则租基本概念上,划分了伤寒与沮·
    府的界飘'故称其为成长阶殷。这阶段的主要医著有宋代珠脏的
,    《类证活^书》、金元时期刘柯问的Ⅸ素问玄机原病式》、“煮问痛
‘0i《i一~——
一0毒:、£§自
I Ll≈叠琏,,  ,0..蕊糍鬻毒,鬻强键墨暑i、喝_|;
    机气宜僻龠羹》、“伤寒直幡*,元束王履的《廉妊鞠回集》等。
    束代医家朱脏已妊认识到,治疗热癍不能墨守经方,耍周时、
    因她、因人而灵活运用经方。他说:“桂枝汤白西北二方之人,四
    时用之无不应验。自扛淮间,唯冬及春初可行,自春末及夏至以
    前,桂枝证可加黄芩半两。夏至后,桂枝证可加知母一两、石膏
    二两,或升麻半两。若庸人索虚有寒者,正用古方,不再加藏也。”
    这种观点无疑对=F漏病治疗学的发展有熏尢的影响。
。    金元四大家:艺一刘河问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强调治疗热病
≯    应以清热为主。打破了“伤寒论*中提出的先表后里的原则,重
    视表里双解之社,并纽剖了双解散、天水散、舫风通圣赦、黄连
    解毒汤等冶温方|刊,使温病治疗学太l火向前迈进了一步,故后世
    有“伤寒宗忡景、热病用河阃一之说。
    首次从概念t、病圆病机和治疗原财上与斑寒划分界限的则
    是元末医家王晨,他说:“惟世以温病热病混称伤寒,故每执寒
    字.以求浮紧之脉,以用温热之药,若此者,因名乱实而戕人之
    生.名其可不正乎?”,又说:“伤寒即发于天夸寒冷之时,呵寒郝
  ,    在表。闻其臃理,敞啡辛甘温之剂,不足以敬之……温病热病后
    爱于天鸯喧热之时……无寒在表,故非辛瘴或苦寒或酸苦之剂,
    不足以解之”。白此开始,沮病便同狭义伤寒明确区分开来,对溢
    病学肭专门系统地研究和形成刨造了条件。
:·~    3.沮病学的形成沮病学说形成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在
    明蒲时期。这个时期许多医索对温病进行了深人地研究,沮病学
    方面前专著象雨后春笋殷地陆辏问世。其巾影响较大,具有代表
  ‘  性酶著作有明代昊又可的“温痤论*,清代叶天士的《潺热论》、
一    嗅藉通的“温病条辨》、王盂英的《温热经纬》和雷少逸的“时捕
  ’  论》等。
搿    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是中医第一部论述沮病的专书。他
    认为叠疫即是温病,其感受邪气,传壹途径,所犯部位,韧起治
    ·浩,均与伤寒不同。其主要贡献归纳如下c
    创戾气病困学说。他认为温痉的病因并不是感受风寒暑馒辱
    六景之邪,而是天地问剐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极其暴戾,
*
∥  _J_
k…——————一
…。:器霉雾;?i≯≮?●’j■曩j  ““:“’。’…。。l;_。≯毯’。i弼
  毫I.,  ?    一    iI
    }    ●
    /    ,
    无论男女老幼触之呻发,敞韩麂气。    一
    韫邪自【1鼻而入。自古皆盲外部感人,从皮毛而入,而曼氏首
    先提出“伤寒之邪自毛窍而入,时疫之邪,自口鼻而入嘲观点,    .
。    为以后叶天士等医家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理论奠定了
    基础。
.湿热疫邪伏于葬原。他认为湿热瘵邪侵入^体,“内不在脏腑,
    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饼I近于胃.乃表里之分
“    霁,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疟论*中所言横连膜原者也”。
    主张疏利为主,逐邪为要。吴氏认为时疫为外邪所致,治疗
    以遵邪为第一要义。初起即应硫利达邪,不可辛温发表,并刨名
    方选原镘,而且运用下法逐耶十居七八。他的这些观点对后世医
    家影响较大,藏北山的《广瘟疫论})、杨槊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均
    缝承和发展了他的学说。    ·
    清化名医叶天士著《i盆热论n,对温病学韵贡献最为赛}}I。其
    主要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j
    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他提出“疆邪上受,首先{B肺,
    避传心包”的理论。    潮
    、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纲梗。他指出:“大尼看法,卫之艚≯  。溺
‘    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划分了温病发展过程中浅探不同曲层    1
    敬,使蔼病辨证脱离了六经辨证的指导。
  ’    发展了沮病的诊曲}方法。其对辨舌、验齿、辨矗疹,自癌均    ’
  :    作了详细的论述,大大充实了温宿诊断学的内容。
  :,    概括了沮病不同阶段的治疗大法。他指出:“在卫汗之可也’    麓
    科气才可清气}八营犹可透热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