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气候 >

第11章

大气候-第11章

小说: 大气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税轻,二费重,三摊四派无底洞。〃据河北省的官方网站上的数据,河北省1996年各种收费和摊派146。15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6。52%,占县乡财政收入的96。29%,即乱收费和县乡两级的合法财政收入基本相对。这就是说,分税制后的乡镇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依法〃向农民和乡镇企业收取的。

    乡镇政府和部门的合法支出在日益膨胀,但合法收入却在日益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和部门不得不〃依法创收〃——〃合法寻租〃,直接的后果是加重农民负担和乡镇企业负担,并大规模强征抢占农民土地。1987年,农民每亩的负担大约为100斤粮食;到1994年,农民每亩负担150元,折合粮食约300斤/亩。1987年前,乡镇企业大约只向乡镇政府上缴利润的30%左右;到1992年,乡镇企业所有利润都必须全额上缴乡镇财政,甚至出现贷款上缴税费的情况。在征占农民土地方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国英教授统计,数十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民付出的土地价值达到19万亿。尽管如此,全国乡镇(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5000多亿的财政债务。

    乡镇财政入不敷出日益严重,乡镇企业的负担和农民负担逐年攀升,农民创造能力和消费能力急剧下降,乡镇企业产品的市场也急剧萎缩;加上土地制度变革后〃政府〃独占土地增值收益,导致银行不再向乡镇企业和小农贷款,给了乡镇企业和小农雪上加霜的打击。在上述三重压力之下,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在90年代出现了〃倒闭潮〃,也导致了90年代农民〃盲流潮〃的出现。

    不仅如此,财力上收,事权下放,还导致农村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完全被抛弃在〃国家责任〃之外。在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义务教育总支出中,中央财政支出严重不足。以1996年为例,全国教育投入2262。3亿元,其中,中央只占10。8%,地方占89。2%。到1998年,教育投入总额为2949。1亿元,中央的教育投入比重略有提高,当年为12。8%,而地方仍高达87。2%。再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结构看,1996年和1998年地方的教育投入比重仍高达87%―88%。而中央投入地方教育的极少经费,又被地方留在了县市级的〃重点教育〃,中央财政实际用于农村教育的经费可以忽略不计。我20世纪90年代在乡镇当书记多年,我所工作的几个乡镇,中央支付的义务教育费不足2%,农民医疗费不足1%。新中国建立以来形成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制度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倒退。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不少地方的农民(包括农民工)沦为了〃二等公民〃。

    1949―1978年,牺牲农民,理由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优先。牺牲农民带来的困境,通过1980年前后的恢复农民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再次牺牲农民(包括农民工),理由同样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优先。牺牲占国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包括农民工)必然再次导致困境,可是,历史并没有简单重复过去,中国并没有用恢复农民(包括农民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办法去应对危机,而是走上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也没有经过充分讨论(不争论)的道路。

    (五)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

    在中国以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优先为理由,农民和农村自主性和自主权受到压制,导致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不振之后,中国出现农民〃盲流〃潮的时候,也正是〃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经济萧条时期。中国农民中的〃盲流〃和国际的过剩资本都需要寻找新出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1992年南巡了。为了吸引外国资本到中国来——补资本主义的课,给了外国资本〃超国民待遇〃——土地不要钱、税收减免、财政和金融支持、低环境成本、低成本劳动力等等。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实在短期内帮助中国农民——〃盲流〃实现了异地就业,并通过异地就业的低工资转移回农村,维持了数亿小农家庭经营的简单再生产。但是,一方面是中国的中西部乡镇企业普遍税负较高,另一方面是外资企业享受众多优惠政策。内外资企业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导致很多中西部的企业主关闭或变卖企业之后也来到了东部沿海,加入他们的行列,在加速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加速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放缓。

    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倒闭,当时主流的观点是,乡镇企业先天不足——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必须补课。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资(资本)特权模式也在中西部乡镇和农村开始推行,国家给所谓的龙头企业(私营企业)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普遍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政府将帮助农民致富的责任委托给了资本家。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很多乡镇企业和社队企业,转让给了极少数〃能人〃和私有〃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的结果,是农民只能从事养殖业和种植业,农民被无情地排斥在农村经济的加工业、运输业、储藏业、营销服务业、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农村金融业、土地开发和交易等行业之外。占农村经济GDP的70%的经济总量被5%左右的资本家所拥有,占农村人口95%的农民只占有农村GDP的30%。中国农民再一次被〃内卷化〃,资本主导的〃内卷化〃。

    南巡讲话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从此开始了外资特权化的时代,中国经济很快由内需拉动型走上了外需拉动型发展道路,进而走上了外向依附型发展道路,GDP增长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消费,经济发展可能丧失自主性。

    从1992年以来的16年间,中国GDP确实高速增长了,我们以价值100美元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社保代价,生产出低端产品,以此换来价值60美元的纸币,为这个过程中创造的80美元GDP而自豪。如果计算出〃GDP―国民财富消耗―环境社会成本代价―外资收益〃之后的成果(价值),就不值得骄傲了,甚至是负值。今天的中国,各种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和生态状况越来越严峻,全民社会保障越来越遥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地区矛盾和民族冲突越来越激化,精英和底层对立越来越尖锐……30年的现代化,中国农民数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社会不是越来越公正公平了,少数地方和经济领域的〃官商勾结〃〃黑商勾结〃〃官黑勾结〃是越来越趋严重了;法律越来越多了,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却似乎越来越难了;进来投资的越来越少了,进来投机的越来越多了;归国奉献的精英越来越少了,移居海外并向海外运钱的〃先富精英〃越来越多了……

    中国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巨大的环境生态成本、低农民工工资和社会保障、低粮食价格和低农民收入等为代价,换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又在美元贬值、石油价格暴涨和次贷危机中不断蒸发。世界上没有哪个主权国家,高速发展了数十年后,资源快消耗完了,人口要老龄化了,农民还占绝大多数,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

    外向依附型发展模式,导致中国经济变成了〃蜡烛经济〃——消耗自己,照亮别人或〃内卷化〃大多数农民,富裕少数人。全世界发达国家享受廉价中国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高福利等,都有中国〃内卷化〃的付出。最近20年,中国农民在丧失自主性后的〃东南飞〃,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按照邓小平最初的想法,〃让少数人和少数地方先富起来〃或〃外向经济〃都只是短期的策略(2000年实现〃翻两番〃),目的只有一个:共同富裕。但邓小平去世十多年了,他期待的〃共同富裕〃似乎还很遥远。这和毛泽东当初想通过〃以农补工〃实现〃以工补农〃多么相似。

第二部分 13。30年农村改革,三步走了大半步(7)

    (六)WTO体系中的中国与中国体系中的中国农民

    中国农民买肥料,肥料涨;中国农民买柴油,柴油涨;中国农民买农药,农药涨;中国农民需要建房子,建材涨。一句话,中国农民买什么,什么都会涨价!

    中国农民卖粮食,粮食价格不涨;中国农民卖土地(被征用),征地价格不涨;中国农民卖劳力,劳动力价格不涨;中国农民减少大豆生产,大豆价格暴涨;中国农民减少生猪生产,生猪价格暴涨。

    中国农民没有养老保障、没有医疗保障、没有失业保障、没有金融保障……

    这些都正在改变,也许都会成为过去,但是现在离农民的期望还很远。

    为什么?因为中国农民没有自主性或自主权。中国的农民,由于丧失了自主性和自主权,在中国体系中成为弱势群体。

    在WTO体系中,中国类似中国体系中的中国农民。

    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中国是铁矿石进口大国、中国是钾肥进口大国、中国是木材进口大国、中国是飞机进口大国、中国是大豆进口大中国进口什么,什么就可能涨价;

    中国是打火机出口大国、中国是服装出口大国、中国是玩具出口大国、中国是鞋帽出口大国……中国出口什么,什么都很便宜;

    中国投资美元,美元跌了;中国企业投资国外的股票,股票跌

    为什么?因为中国发展的是外向依附型经济,在WTO体系中,中国还没有完全掌握自主性和自主权。

    (七)居安思危

    受美元贬值、石油和铁矿石涨价、次贷危机等多种国际因素影响,中国出现了流动性充裕、通货膨胀、企业亏损倒闭和银行坏账、股市和楼市大跌、学生失业等经济现象。中国确实面临很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面临的危机和中国农民面临的危机其实是一样的,是自主性和自主权丧失的危机。任其发展,中国的公民主权、生态主权、价格主权、税收主权、金融主权、货币主权、市场主权,甚至制度创新、教育、话语权等,都会产生危机。这是〃外向依附型〃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

    面对危机的时候,中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什么?

    在经济方面,会进一步向农民和农民工转嫁危机,进一步压低中国农民工工资,进一步压低中国粮农的粮价,由中国农民工和农民承接全球经济危机后果,尽管中国农民工工资和粮食价格在世界上列位很低;与此同时,中国会进一步加大补贴出口企业的力度,维持外向依附型经济增长模式,以期度过阶段性的经济危机。这样做,实际上是继续用〃高消耗、高污染、低工资、低福利、低粮价〃为代价补贴全世界,尽管占中国人口近80%的农民和农民工还没有医疗、养老、失业保障。

    也许有人会说,亚洲〃四小龙〃不是通过走外向依附型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吗?为什么中国就不可以?这是因为,〃四小龙〃人口规模远远小于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少数人为多数人搞制造业——供不应求,是〃有利可图〃的。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给几亿人口的发达国家搞制造业——供大于求,是〃无利可图〃的。何况印度、越南等国家也在走同样的现代化道路——外向依附型。这和中国〃9亿农民给4亿市民搞饭吃——越搞越艰难〃是一个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