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第43章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43章

小说: 亚当·斯密国富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以纸币代替,流通所需要的金银量减少到等于原先的五分之一,那末,其余那五分之
四,若有大部分是加在维持产业的基金内,那当然会大大增加产业的数量,因而会大大
增加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
    晚近二三十年来,苏格兰几乎所有大都市,都设立许多银行,甚至穷乡僻壤,有时
也如此。这种银行作用的结果,正如上述。国内事业,几乎完全用纸币周转;一切种类
的购买和支付,亦都凭借纸币。除了兑须二十先令的钞票外,银币很少见到,金币尤其
少见。银行林立,虽未免良莠不齐,以致议院有立法制裁的必要,但国家曾因银行设立
而得莫大利益,却无可违言。我听说:格拉斯戈自银行创立以来,十五年间,商业竟已
加倍。苏格兰的商业,自两公立银行(一名苏格兰报行,1693年国会议决创立;一名皇
家银行,以国王敕令设立于1727年)在爱丁堡创立以来,就不只加了四倍。在这个短期
内,苏格兰一般的商业,格拉斯戈的商业,是否这样增进,我不敢自作聪明,妄加断议。
若果如此,则如此巨大的进展,似乎不能尽归功于银行的设立,或许还有别种原因。不
过,说苏格兰这个时期的工商业大有增进,并且说银行设立,就是它们增进的一个大原
因,总不见得错误。
    在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前在苏格兰境内流通而在合并后不久拿到苏格兰银行
再铸的银币价值,为四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七镑十先令九便士。关于金币,则无可稽考。
但据苏格兰造币厂旧帐簿所录,似乎每年鼓铸的金的价值,略多于银。当时有许多人惟
恐银一入苏格兰银行即不能复为己有,所以有许多银币,始终没有拿到苏格兰银行去;
此外,还有若干流通的英格兰铸币,亦未曾缴进去。所以,未合并前,苏格兰通用的金
银币价值,合计不下于一百万镑。这数额似乎构成当时苏格兰全部的通货,因为当时苏
格兰银行虽没有竞争者,它的钞票发行不少,但在全部通货中,仅占极小部分。现在苏
格兰的全部通货,估计当不下二百万镑,其中金银币大概不过五十万镑。但是,苏格兰
的金银币虽是大减了,它的真实财富,它的繁荣,却丝毫未受损害。反之,农工商各业
的发达,是很明显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增加,亦很明显。
    银行发行钞券的主要方法,是贴现汇票,换言之,是垫付货币,收买未满期的汇票。
汇票不等期满,即可持票往银行预贷现金。银行方面,就计算到期应收的利息,在全部
贷额中扣除。到期后,汇票的兑付,既可偿还银行预贷出去的价值,还会带来利息形式
的纯利润。银行贴现汇票,是以本银行发行的钞券支付,并不是以金银支付。银行家可
以根据经验,在可能范围内,尽量把钞券垫付出去,所以,他所能贴现的汇票金额,可
以加多,他在利息方面所能获得的纯利益,亦自然加多了。
    苏格兰的商业,今仍不甚繁荣,在上述两银行创立时,尤不足道。如果该两银行单
单经营汇票的贴现,营业必甚寥寥。所只,它们发明另一方法来发行信用券,即所谓现
金结算法。随便那一个人,只要他找得到两个有确实信用并有确实地产的保证人担保,
并允在银行要求偿还时即如数还清所借金额及其法定利息,就可向银行商借一定数额的
款项如二千镑或三千镑。我相信,这种贷放方法,世界各处银行都有。但据我所知,苏
格兰各银行所接受的还款条件特别简易。这也许是他们银行营业旺盛、国家得益深厚的
主要原因。
    在苏格兰,凡具有上述信用条件向银行按照这个方法借到比方说一千镑的人,可以
随时分期还款,有二三十镑就可付还一次。银行方面就以每次收款的日期起,至全数偿
清的日期止,计算每次所收回的数额,并在全部金额的利息中,减少相应数目的利息。
各种商人,各种实业家,都觉得这种方法很便利,因而乐于助长银行的营业,不但在一
切支付上都欣然接受银行钞票,并劝人接受。在顾客商借货币时,银行大都以本银行的
钞票付给。商人以钞票购买制造者的货物,制造者以钞票购买农业家的食料、材料,农
业家以钞票付给地主作为地租,地主以钞票付给商人购买各种便利品、奢侈品,商人最
后又把钞票还给银行,来抵销借款。因之,全国银钱来往,几乎无往不用钞票。银行营
业,自然就旺盛了。
    赖有现金结算法,商人们得推广营业,而不致有危验。假设有两商人,一在伦敦,
一在爱丁堡,所经营的营业相同,所投下的资本相等。爱丁堡商人因有现金结算法,所
只营业规模能够搞得较大,人员能够用得较多,而不致有危险。伦敦商人则因无现金结
算法,常须在自己金柜内或在银行金柜内(那自然没有利息)保有巨额货币,只应付不
断的索讨赊购贷款的要求。假定常须保有五百镑,那末,和不需常常保有现金五百镑滞
财的场合比较,堆栈内货物的价值,就会少五百镑。假设商人保有的存货普通每年脱售
一次,这时候,与无需保有滞财的场合比较,他就困为常须保有五百镑滞财,所得而脱
售的货物,总少五百镑的价值。在这场合,他每年的利润,他所能雇用以办理销售事务
的工人,都必定比他能多卖五百镑货物的场合少。反之,爱丁堡商人,无须保有滞财来
应付这种不时的需要。万一遇有急需,他可由现金结算法,向银行借钱来应付,以后,
接续有售卖,即以所得货币或纸币,逐渐偿还银行借款。与伦敦商人比较,他可用同量
资本,囤积较多量货物,而无危险。因之,他给自己赚取更大的利润,给那些为市场提
供货物的劳动人民以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因之得利不小。
    固然,英格兰银行通过贴现汇票所给予英格兰商人的便利,可等于现金结算法给与
苏格兰商人的便利,但要记住,苏格兰商人也可向银行贴现汇票,和英格兰商人一样容
易。而除了贴现期票,苏格兰银行还有现金结算法,故于商人尤为便利。
    任何国家,各种纸币能毫无阻碍地到处流通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
银的价值,或(在商业状况不变的条件下)在没有这些纸币的场合所必须有的金银币的
价值。例如,苏格兰通用的纸币,假设最低的是二十先令纸票,那末,能在全苏格兰流
通的这项通货其总额决不可超过国内每年交易二十先令及二十先令以上的价值的交易通
常所需的金银的数额。如果超过了这个总额,那过剩的部分,既不能行于国内,又不能
输往国外,结果,会马上回到银行去,兑换金银。得钞票的人民,立即觉得他们所有的
钞票,超过国内交易所需。他们既然不能把纸币送往外国,当然,马上会持向银行,要
求兑现。因为,过剩的钞票,一经换作金银,输往国外,很容易就有用处;在钞票还是
钞票的肘候,却一点用处也没有。总之,过剩的额数,将全数回到银行兑现,如果银行
对兑现表现困难或迟缓,回到银行去的钞票,还会更多。由此而起的惊疑,必然会使兑
现要求,更紧张起来。
    各种企业的经营,都少不了经费。房租、用人、办事员、会计员等的工资,在各种
企业中都是不可少的。除了这各项,银行特有的费用,可分为两类:第一,金柜内,常
须储存无利息可得的巨额货币,以应付持票兑现的不时要求。第二,因应付不时要求而
将干竭的金柜,须时时补充。如果,银行发行纸币过多,超过国内流通的需要,不能流
通的过剩的额数,不断转来兑现,在这情况下,银行的金柜,不但要按纸币过剩的比例
增加储存的金银,而且要按更大的比例增加储存的金银,因为纸币的归来,其速度比发
行过剩额的扩大快得多。所以,银行第一项特别用费的增加,不仅要按非得已的兑现增
加的比例而增加,而且要按更大的比例增加。此外,此种发行过度的银行,虽应有较充
实的金柜,但其金柜的干竭,却一定比在发行谨慎的情况下快得多。因此,对于金柜的
补充,常须作不断的加紧的努力。但这样大量不断地由金柜流出来的铸币,不能在国内
流通。这种铸币,是为兑换超过流通需要的纸币而流出的,所以也是流通所不需要的。
按照常理,铸币是不会被废置无用的,它在国内没有用处,就会以这种或那种形态输往
外国,以寻求有利用途。但金银这样的不断输出,又适足助长银行觅取金银补充金柜的
困难,从而增加银行的费用。所以,象这样的银行,必因兑现的非得已的增加,增加它
第二项特别费用,增加得比第一项还多。
    假设某银行发行的纸币,为四万镑,而这恰是国内流通所能容易地吸收和使用的数
目,为应付不时需要起见,银行金柜须常常储有一万镑金银。假使这银行企图发行四万
四千镑,那增加的四千镑,既是超过社会容易吸收使用的数目,将一边发出,一边流回。
这样,为应付不时需要起见,银行金柜应该储存的款项,就不只一万一千镑,而为一万
四千镑。于是,四千镑过剩的纸币,将毫无利益可得,而且,不仅无利,还有损失。因
为这银行要负担不断收集四千镑金银的费用,这金银一经收进来,马上又要散发出去。
不断收进,不断散出,所费该要多少。
    如果所有银行都理解而且注意本身的利益,流通界上就不致于纸币过剩。不幸的是,
所有银行未必都理解本身的利益。流通界纸币过剩的现象,就常常发生了。
    由于发行纸币量过大,剩余额不断归来兑换金银,许多年来,英格兰银行,每年都
须鼓铸金币,自八十万镑至一百万镑不等,平均计算,每年大约耍铸八十五万镑。数年
前,因金币磨损得不堪,低劣得不堪,银行大铸金币,常须以每盎斯四镑的高价格购买
金块,铸成时,每盎期却仅值三镑十七先令十便士半,损失达百分之二点五至百分之三。
铸造的数额很大,所以损失不小。虽然银行免付铸币税,造币一切费用全由政府负担,
但政府的慷慨不能使银行免于损失。
    苏格兰银行,亦以发行过多,不得不常常委托伦敦代理人,代他们收集货币,其费
用很少低于百分之一点五或百分之二的。这样收集的货币,通常由马车送来,保险费每
百镑抽十五先令,即百分之零点七五。但代理人所收集的货币,还往往不能及时补充本
银行的金柜。金柜的干竭太快了。在这场合,苏格兰银行就得向有来往的伦敦各银行开
发汇票,以筹所需数目。到期满伦敦银行向它们开发汇票索取借款以及利息和佣钱时,
若干苏格兰银行,由于发行过剩,困难重重,常常苦于无法应付,不得不向原债权人或
伦敦别家往来银行,开第二批汇票。有时,同一金额,不,不如说同一金额的汇票,会
在伦敦爱丁堡间,往返二三次以上。这样累积的全部金额的利息和佣钱,都须由债务银
行付给。苏格兰各银行,甚至一向未曾过于冒险逐利的,有时也不得不使用这种自取灭
亡的方法。
    因兑换过剩纸币而由英格兰银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