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第58章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58章

小说: 亚当·斯密国富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敌人。给予市民权力,使能推举市长,制订市法规,建筑城堡自卫,进行军事训练,
国王就这样尽他权力之所及,把一切独立安全的手段给与市民,使他们不依靠领主。但
要使他们的自由同盟能对他们提供永久的安至,能对国王提供相当大的援助,则又非有
正常的政府组织不可,非有强制居民服从的权威不可。至于把市税永久包给他们,则是
为了表明心迹,使他愿结为朋友、结为同盟的人,不疑惧他将来会再压迫他们,会把税
额提高或把税包给别人。
    对领主感情最坏的国王,对于市民,敕赐往往最为宽大。例如英格兰国王约翰,对
市民最为宽容。法兰西腓力普一世,全然失去统率领主的权力。至其末年,据神父丹尼
尔说,其子路易,即后来称为肥路易的,与国内各主教,筹商最适当的方法,以取缔领
主暴行。主教们的意见,可归纳为两种提议。一,在国王领土内,各大城市都设市长和
市议会,以创设新的管辖体系。二,使城市居民,组织新的民军,听市长调遣,在必要
时,出发援助国王。据法兰西各考古学家说,法兰西市长制度和市议会制度,就是这时
创立的,德意志大部分自由市也是在式微的苏阿比亚王统治下,才得到这种种特权;有
名的汉萨同盟,也是在这时才开始露头角。
    都市民军的力量,此时既不下于乡村民军,一旦有事,又容易集合,所以与当地领
主争议时,他们常占优势。意大利、瑞士等地,各个都市或由于离首府所在地很远,或
由于本身的天然力量,或由于其他原故,君主对它们已全无权力,它们大都逐渐成为独
立的民主社会,并征服当地贵族,迫令其拆毁乡间城堡,而以和平居民资格居住在都市
内。伯尔尼民主国及瑞士其他若干都市的简史,类皆如此。除威尼斯外,十二世纪末至
十六世纪初,意大利屡起屡灭的无数大民主国的历史亦复如此。
    英法二国王权虽有时甚为式微,但从未全部消灭。都市因此没有完全独立的机会。
但因市民势力日张,除上游的市税以外,国王一切赋税,须得市民同意,才征收得到。
国王有急需,就通诏全国各市,使派遣代表,出席国会。这些代表可与牧师和贵族一起
议决,给与国王特别经济援助。由于市民代表,大都袒护国王,国王有时利用他们从抵
抗议会内大领主的权力。这就是市民代表出席欧洲各大君主国的国会的由来。
    秩序、好政府以及个人的自由安全,就在这种状态下,在各都市确立了。但此时,
乡村耕作者,依然受贵族的各种迫害。处于无力自卫状态的人,自然满足于仅够过活的
生活资料;因为,拥有更多财富,只会招惹压迫者更苛虐的诛求。反之,当人们勤劳的
结果确有亲自享受的把握时,他们就自然会努力来改善他们自身的境遇,不仅要取得生
活必需品,而且要取得生活上的便利品和娱乐品。所以,以生产生活必需品以外的东西
为目的的产业,在都市建立的时期,比在农村早得多。在贱奴状态下受领主钳制的贫穷
农民,稍有储蓄,必掩藏唯谨,免得领主看见,攫为己有,而且一有机会,即逃往都市。
加之,当时法律对市民既如此宽纵,同时又如此热望削减领主对农民的权力,所以,农
民只要逃往都市,一年不为领主所获,即可永享自由。因此,乡村勤劳居民,一有蓄积,
自然会逃到都市来,把都市看作他们唯一安全的避难所。
    城市居民的食品、材料和产业手段,归根到底,都出自农村。但近海岸沿河边的城
市居民,却不一定只从邻近农村得到这些物品。他们有大得多的范围。他们或只自身工
业的制造品作交换,或经营遥远国家间的运送业,以甲国产物交换乙国产物,而从远地
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种种物品。一个城市不但在其邻近各农村都很贫乏都很衰落,而且它
所与通商的各个农村也都很贫乏很衰落的情况下,仍可发达起来,日臻于富强。因为单
个地说,每个农村对它所能提供的食料与雇佣机会也许有限,但综合起来说,它们所能
提供的却极可观。不过,在商业范围还极狭隘的那时,就有些国家很富裕、产业就很发
达了。例如,未曾灭亡时的希腊帝国,亚巴西德统治下的撒拉逊人的帝国,未被土耳其
人征服的埃及,巴伯里海岸某地,以及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各省。
    在欧洲,最早由商业致大富的,似为意大利各城市。意大利当时居于世界的文明部
分和进步部分的中心。十字军虽然破坏了许多资财,伤害了许多居民,妨碍了欧洲大部
分地方的进步,但却非常有利于意大利若干城市的发展。为争夺圣地从各地出发的大军,
对于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各市的航海业,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十字军有时由这些地方
的船只运送,其粮食则常由它们供给。它们简直可以说是大军的辎重队。使欧洲其他各
国遭受极大破坏的十字军,却成为这些民主国富裕的泉源。
    商业城市的居民往往以制造品和奢侈品运往富国,只满足大富翁的虚荣心,大富翁
亦极愿以大量本国土产物来交换。因此,当时大部分欧洲商业,主要都是以本国土产物
交换较文明国的制造品。英格兰的羊毛常与法兰西的葡萄酒及弗兰德的精制呢绒交换;
波兰的谷物亦常与法兰西的葡萄酒白兰地酒及法兰西意大利的丝绒交换。
    这样,对精良制造品的嗜好,就通过国外贸易超渐普及到未有精制造业的国家。但
此种嗜好,一经普及于国内,便引起很大的需要,商人为免去运输费起见,自然会想到
在本国建立同种制造业。这就是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欧各地为远地销售而建立的制造业的
由来。
    但我们必需注意,世界上从未存在过而且也决不能存在完全没有制造业的大国,我
说的大国没有制造业,所指的只是精良进步的制造业,或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各大
国大部分居民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家具,都是本国产业的产物。此种情形,在普通所谓无
制造业的贫国,尤为常见,而在普通所谓制造业发达的富国,反而不常见。与贫国比较,
富国下等阶级人民日用的衣服家具,反有大得多的部分,是外国的产物。
    各国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其发生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是国内商人和企业家象上面所说,有时因要仿效外国某种制造业,而勇往直
前地(如果可这样说),把资本投下来经营的。象这样发生的制造业乃是国外通商的结
果。十三世纪盛行于路卡地方的绸制造业、绒制造业、缎制造业,即如此发生。此等制
造业,后为马基雅弗利的英雄之一卡斯特拉卡尼的暴令所驱逐。1310年,有九百家族,
被逐出路卡;其中,有三十一家,退往威尼斯,建议在那里开办绸业。当地官吏准许,
并给以多种特权。因此,他们就在那里创设绸业。开始的时候,即雇有工人三百。伊丽
莎白时代才传入英格兰而在古代即已盛行于弗兰德之呢绒业,现在里昂及斯皮塔菲尔的
绸业,似乎也是这样发生的。这样发生的制造业,因为是仿效外国,所以,大部分使用
外国材料。当威尼斯初有制造业时,一切材料,都从西西里及利文运来。更久以前的路
卡制造业,其所用的材料亦产在外国。桑树的培植,蚕虫的饲养,在十六世纪以前,意
大利北部人似乎还不大知道。种桑养蚕的技术,在查理九世时代,才传入法国。弗兰德
制造业所用的羊毛,主要来自西班牙和英格兰。西班牙羊毛,虽然不是英格兰毛织物最
初采用的材料,却是适于远地销售的毛织业最初所采用的材料。现时里昂制造业所用的
丝,亦大半是外国产;而且,在它初建时,就全部或几乎全部是外国产。斯皮塔菲尔制
造业所用的材料,大概一向全部都不是英国产物。象这样的制造业,大部分是因少数人
的计谋而创办的,所以设立的地址,有时是滨海的都市,有时是内陆的都市,视这少数
人的利害关系和主意而定。
    有时,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是自然而然地由家用品制造业和粗物制造业逐渐改
良而成的。我们说过,即最贫陋的国家,亦常有家用品制造业和粗物制造业。由这种制
造业逐渐改良而生的制造业,大都使用本国出产的材料;这些材料最初往往是在离海岸
很远有时甚至离可通航运的水路亦很远的内地加工的。土壤肥沃的内地,耕作容易,所
产物品,除了维持耕者生活所需外,还有很多剩余。这种剩余,因陆运费太贵,航运不
便,不易运往外地。因此,出产的丰饶,使粮食低廉,从而鼓励工人住在那里。他们觉
得,在那里劳动化在其他地方可获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他们所用的材料是本
地出产的,他们把材料加工后,即以制成品,或者说,以制成品的价格,换得更多的材
料和粮食。他们节省了由内地到沿河沿海各地或遥远市场的运输费,从而给剩余部分原
生产物,增加了一个新的价值。这样,耕者可以比从前更为简易的条件,从这班工人手
里取得对他们有用或者使他们满意的物品。对于剩余部分农产物,耕者可取得更高的价
格;他们所需耍的其他便利品,又可以较低价格买得。这鼓励农民并使农民有能力进一
步改良土地耕作土地,因而增加剩余的广量。土地肥沃,使制造业诞生,而制造业的发
展,又转过来增进土地的出产力。制造业最初仅供应本地;后来,作品精致改良了,便
能供应远地的市场。因为,原生产物甚至粗制造品很难担负由陆运运往远地的费用,而
精制造品却不会成到这种困难。精制造品,在小容积中,常包含大量原生产物的价格。
例如,一匹精制呢绒,虽仅重八十磅,但所含价格,却不仅是八十磅羊毛的价格,而且,
有时,还包含着几千磅谷物,即各种工人及其直接雇主的生活资料的价格。这种谷物,
如果以谷物的原形运往海外,定然是极困难的。但若以精制品的形态运往,则虽运往最
远的角落亦很容易。利斯、赫利法克、设菲尔德、伯明翰、沃弗汉普顿等地的制造业,
就是按照这个方式,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这种制造业是农业的结果。其推广与改进,
在欧洲现代史上,一般迟于那些由对外贸易促成的制造业。在现在在上述各地很繁荣的
那些制造业适于外销以前一百多年,英格兰就以其用西班牙羊毛为原料的精制呢绒业著
名于世了。前一类制造业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推广、改进的,而农业的推广与改进,又
是国外贸易和直接由此而产生的制造业的最后和最大的结果。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面
说明。
 
  


国富论(第三篇)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富裕,对所属农村的改良与开发,有所贡献,其贡献的途径有
三。
    一;为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易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村的开发与进一
步的改进。受到这利益的,不仅仅是都市所在的农村。凡与都市通商的农村,都多少受
其实惠。它们为此等农村的原生产物或制造品,提供了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