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116章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16章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北诸吏 民与王反者。


【注释】〔1〕“胡”,古代中原地区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指匈奴。
〔2〕“棘蒲”,古今学者多数认为今地不可考。《左传》哀公元年载,齐、卫等联合 伐晋,取棘蒲。本书《赵世家》载敬侯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本书《靳歙传》 载歙攻安阳以东,至棘蒲。由这些记载看来,棘蒲当在汉代魏郡(包有今河北南部和河 南北部,以及山东与河北东南部接壤的少数地区,治所在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境内。本书《赵世家》张守节《正义》云:“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平棘在今河 北赵县,今人有的相信《正义》的见解,其实是不对的。平棘与棘蒲是两个地方,不能 混为一地。〔3〕“祁”,本为县,在今山西祁县东南。“贺”,姓缯名贺,汉高祖三 年在晋阳起事,归属刘邦,从击项羽,六年封为祁侯,卒于文帝十一年。事见本书《高 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4〕“七月辛亥”,七月十八日。
〔5〕“诖误”,贻误,连累。“诖”,音 gu4。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于天 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1〕发其兵,欲 以危宗庙社稷。群臣议,皆曰“长当弃市”。〔2〕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
 
废勿王。群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3〕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 怜之。后十六年,〔4〕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 王、庐江王。〔5〕

【注释】〔1〕“闽越”,古越族的一支,秦时活动在闽中郡(今浙江南部、福建 大部)。楚、汉相争时,闽越郡长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高祖五年,立无诸为闽越王, 建都东冶(今福建福州市)。惠帝三年,立摇为诸海王,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市)。 这里所说的“闽越”,是指以东冶为中心的越族。〔2〕“弃市”,一种较为残酷的刑 罚。把罪人在街市上处死,并暴尸街头,表示为众人所弃。〔3〕“蜀”,蜀郡。蜀郡 僻远,地势险阻,交通不便,秦、汉时常把罪犯流放于此。淮南王刘长作为罪犯迁处蜀 郡,也是当时的惯例。“严道”,县名,在今四川荥经县。“邛都”,据本书《淮南王 列传》、《汉书?淮南王传》当作“邛邮”。“邛”,音 qing,为严道县地,其地有 官方为传递文书讯息而设立的邮置,所以称“邛邮”。〔4〕“后十六年”,指文帝十 六年。人们往往误解为十六年以后。〔5〕“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淮南王刘长有四子,文帝八年,封长子安为阜陵侯,勃为安阳侯,赐为阳周侯,良为东 成侯。十六年,封安为淮南王,勃为衡山王,赐为庐江王。景帝四年,勃徙为济北王, 赐徙为衡山王。事详本书《淮南衡山列传》、《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衡山原为 郡,为刘勃封国后,所辖之地狭于郡,其地在今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处,都于邾 县,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刘赐封国庐江包有今安徽南部两端、湖北东部和河南商城县 一带,都于舒县,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1〕百官之非,宜 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2〕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注释】〔1〕“繇”,与“由”字通。〔2〕“祕祝之官”,宫廷中掌管为皇帝 秘密祷告祈福消灾的官员。这种官员向神灵祷告时都把人事过错和自然灾异的责任推在 大臣身上。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1〕诏狱逮徙系长安。〔2〕太仓公元 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 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3〕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 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4〕虽 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 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5〕画衣冠异章服 以为僇,〔6〕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7〕而奸不止,其 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8〕
《诗》曰‘恺悌君子,〔9〕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 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10〕刻肌肤,终身不息,
〔11〕何其楚痛而不德也,〔12〕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释】〔1〕“太仓令”,管理都城粮仓的长官。“淳于公”,姓淳于,名意, 因为担任齐国太仓令,所以又称仓公、太仓公。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县地) 人,精于医术。事详本书《仓公列传》。〔2〕“诏狱”,汉代的一种牢狱,为奉诏系
 
治罪犯的地方。《汉书?文帝纪》记载:“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可见文帝 时诏狱由廷尉系统控制。〔3〕“缇萦”,音 t0 y0ng,其事又见本书《仓公列传》。〔4〕 “属”,音 zh(,连接。这里是说肢体受刑被断裂后,不能再连接起来。〔5〕“有虞氏”, 远古传说中的部落,舜为这个部落的酋长。活动于蒲孤一带,即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
〔6〕“章服”,本为有等级标志的礼服,这里泛指衣服。“僇”,音 l),侮辱。据《晋 书?刑法志》记载,五帝时期,罪犯应受黥刑的就染黑他的头巾,应受劓刑的就染红他 的衣服,应受宫刑的就让他穿两只不一样的鞋子,这就是“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7〕 “肉刑三”,指黥刑、劓刑、刖刑。黥刑即脸上刺字,劓刑即割鼻子,刖刑即断足。有 人认为指劓刑、刖刑、宫刑。宫刑即破坏生殖器。〔8〕“驯”,与“训”字通。“道”, 与“导”字通。〔9〕“恺悌”,和易近人,和乐简易。此所引《诗》出自《大雅?泂 酌》。〔10〕“支”,与“肢”字通。〔11〕“息”,生长。〔12〕“楚”,痛苦。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 末者毋以异,〔1〕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注释】〔1〕“末”,我国封建社会把农业当作本业,而商业被看作末业。


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塞,〔1〕杀北地都尉卬。〔2〕上乃 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3〕中尉周舍为卫将军,〔4〕郎中令张武为 车骑将军,〔5〕军渭北,〔6〕车千乘,骑卒十万。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 赐军吏卒。帝欲自将击匈奴,群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7〕帝乃止。 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8〕成侯赤为内史,〔9〕栾布为将军,〔10〕 击匈奴。匈奴遁走。


【注释】〔1〕“朝?”,县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朝”,音 zh&。“?”, 与“那”字同。“塞”,指萧关。本书《匈奴列传》云:“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 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 〔2〕“都尉”,即郡尉,景帝中元二年始改名都尉,辅 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卬”,姓孙。〔3〕“三将军”,指陇西将军隆虑侯周灶、北 地将军宁侯魏遫、上郡将军昌侯卢卿。见本书《匈奴列传》。“陇西”,郡名,辖境在 今甘肃东南部。治所在狄道,即今甘肃临洮县。“上郡”,辖境在今陕西北部和内蒙古 自治区黄河河套以南一带。治所在肤施,即今陕西榆林县东南。〔4〕“周舍”,事又 见本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匈奴列传》。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周舍于 文帝十四年至后元七年为中尉。“卫将军”,临时设置的将军。本篇上文提到宋昌为卫 将军,负责镇抚北军。此周舍任卫将军,为汉将军一个方面的统帅。〔5〕“车骑将军”, 与卫将军一样,也是临时设置的将军。权限和地位因人、因事、因时而有所差异。两汉 时期,有时车骑将军的职掌颇为重要,地位很高。如西汉宣帝时张安世以车骑将军领尚 书事,为宣帝重臣(详见《汉书?张安世传》)。东汉章帝时马防为车骑将军,位在九 卿之上,位比三公(详见拙著《东观汉记校注》卷一二)。和帝以窦宪为车骑将军,赐 金印紫绶,位比司空(详见《汉官仪》)。〔6〕“渭北”,渭水北岸。渭水发源于今 甘肃渭源县,蜿蜒东流,在今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7〕“固”,坚决,坚持。“要”, 与“邀”字通,遮留,拦截。〔8〕“东阳”,汉有两东阳,皆为县,一属清河郡,一 属临淮郡。《汉书?地理志》清河郡下云:“东阳,侯国。”张相如所封当即此,在今 山东武城县东北。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司马贞《索隐》认为张相如所封东阳“属
 
临淮”,即今安徽天长县西北,不可信。“张相如”,汉高祖六年为中大夫,曾为河间 郡守击陈豨有功,十一年封东阳侯,为侯三十二年卒。事见本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9〕“成”,《汉书?地理志》涿郡有成县,云为“侯 国”,董赤所封即此,在今河北保定市境内。前人有的认为董赤所封的是郕邑,则当在 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不可信。“赤”,姓董。汉高祖六年,其父董渫以军功封成侯,惠 帝元年,董赤嗣立为侯,成侯曾一度因罪国绝,后来又封为节氏侯。事见本书《高祖功 臣侯者年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内史”,掌管京畿地区,景帝时分置 左右内史,武帝时右内史改名京兆尹,左内史改名左冯翊。〔10〕“栾布”,梁地人, 早年与彭越相友善。彭越为梁王,以栾布为梁大夫。汉高祖杀彭越后,拜栾布为都尉。 文帝时为燕相,由燕相至将军。景帝时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为俞侯。事详本 书《栾布列传》、《汉书?栾布传》。


春,上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1〕十四年于今,历日县 长,〔2〕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场珪币。〔3〕 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4〕右贤左戚,〔5〕先民后己,至明 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釐,〔6〕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 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 祈。”


【注释】〔1〕“牺”,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畜。“牲”,宗庙祭祀用的体全的牛、 羊、豕等牲畜。“珪”,玉器,呈长条形状,为祭祀时的一种礼器,贵族丧葬也用此物。 “币”,祭神之帛。“珪币”,犹言玉帛,泛指祭祀用的礼物。〔2〕“县”,王念孙
《读书杂志》认为是误字,当作“绵”。从文义看,“绵”字是对的。《汉书?文帝纪》 作“弥”,“弥”、“绵”二字义同。〔3〕“?场”,供祭祀用的场地。“?”,音 sh4n。〔4〕“望祀”,祭名,遥望致祭。祭祀对象主要是山川地祇,祭祀时有牺牲粢 盛。〔5〕“右贤左戚”,古代以右为上,左为下。此句意思是说尊贤才,卑亲戚。〔6〕 “祠官”,主管祭祀的官员。“釐”,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