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105章

宏观经济学-第105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考察了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两种类型的政策,其一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通过影响国内一般需求水平从而影响对进口品的需求和出口品的供给。其二是价格调整政策,这类政策通过改变一国的汇率和工资率与价格进而改变一国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产品的价格。这两类政策之共同特征是,它们通过改变一国与其他国家产品之一般的供            71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96。   
    求关系而间接地影响一国的进口和出口以及其他国家产品之一般的供求关系而间接地影响一国的进口和出口以及其他各种转移支付项目,因此它们都是依靠市场竞争的价格机制而发挥其作用的,现在要考察的直接控制,指的是一国当局旨在对其国际收支的某些特定项目直接地使之增加或减少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1。货币控制。包括:(1)外汇管制。意指想用外汇支付的居民必须向中央银行及其指定的机构购买才是合法的。同时凡获得外汇的居民必须依法按法定汇率出售给外汇管理当局。   
    (2)多重汇率。如果赤字国(D)英国的外汇管理当局已有效地垄断了外汇的买卖,它将按官方汇率直接分配可用的外汇。但是,英国当局也可以对其外汇的不同使用途径采用不同的汇率。例如英国为了限制从美国进口的小汽车,对于从美国进口的小麦可按一英镑换4美元的汇率结汇,而对进口小汽车的进口商,则按一英镑等于3美元的汇率出售美元。   
    2。财政控制。意指例如:(1)征收进口税以减少从外国进口商品,从而节用所花费的外汇。   
    (2)为了增加出口换汇的收入对出口的商品征收出口税(外国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   
    ,或给与出口补贴(国外对本国出口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   
    3。商业控制。主要形式有:(1)数量限制。通过对特定产品的进口或出口的数量(价值)   
    ,用公开招标形式发放进口许可证或出口许可证,以            712   
    。   
    696。现代西方经济学   
    限制进口或出口的数量(价值)。   
    (2)关税配额。这种办法通常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进口的商品可以不交进口税或交较低的进口税,而超过限额的进口则课以很高的关税,因而可以收到与数量限制相同的结果。   
    (3)国家贸易垄断。即禁止私人企业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而由国家的贸易组织垄断经营。   
    4。对资本移动的直接控制。   
    四、小结   
    上面纯经济分析的理论推导证明,借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这三大政策工具,加上各国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为了能在没有通货膨胀的稳定的充分就业均衡条件下同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不存在纯经济性的不可克服的困难。   
    这也说明,为什么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通过谈判桌上艰苦的讨价还价,对于促进互惠互利的国际合作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必需指出,上述纯经济分析要能体现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必需具备许多重要而困难的前提条件:(1)重要的贸易国必须采取相当成功的维持内部平衡的国内政策,以避免由于急剧的国内扩张或紧缩给国际收支带来沉重的压力。   
    (2)每个重要的贸易国的价格必须有足够的伸缩性,以便某一产品的价格能够随着供求状况进行调整。   
    (3)每个国家的汇率必须能上下浮动。   
    (4)为了自由浮动的汇率体系能够顺畅地运转,必须建            71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96。   
    立充分的国际货币储备平衡基金以缓解任一国家的货币受到的投机性重大冲击,同时让汇率的变化对其国际贸易产生持久的影响。   
    (5)贸易渠道必须能在高度自由的世界市场上随着不同部门的相对价格的变化而自由调整。   
    最后,鉴于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面临失业与通货膨胀顾此失彼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这不仅大大加深了实现内部平衡的难度,也加强了国际间协调配合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   
    附注:本节内容可参见〔英〕J。   
    E。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商务印书馆190年版。   
    复习思考题一、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为什么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必然相等?   
    二、为什么可以说,汇率的长期均衡值可以由购买力平价来决定?   
    三、概述调节国际收支使之从失衡到恢复平衡的主要因素。简述金本位固定汇率制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四、概述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一致与冲突。            714   
    。   
    896。现代西方经济学   
    后   记   
    本书《微观经济学》部分1988年问世后,由于工作和健康原因,加上内容比较复条编写颇为费力,使《宏观经济学》部分拖延至今仍有仓促草率之感,失误欠妥之处,敬希读者赐正为感。   
    正如我在序言中谈到:“作为向我国读者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的一本教科书,本书如有任何特点的话,是在适当的地方,用对比分析的形式,陈述了我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为此,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对于怎样完整地而不是简单化理解马克思货币流通公式的理论、国际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等的逻辑内涵,陈述了我本人的一些看法,值得商榷之处势所难免,恳切希望本书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学们,发扬科学探索勇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抱着凡事问一个为什么的求是态度,对于本书错误缺点和可以商榷之处,不吝指正,不胜感谢之至。   
    宋承先上海复旦大学,194年9月            715
by Kikill with TL…PDB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