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28章

宏观经济学-第28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函数的经验材料与长期消费函数的经验材料互不一致的情况从理论上            184   
    。   
    861。现代西方经济学   
    作出能把两者协调起来的解释,它们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现分别论述如下。   
    第一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在《通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的论点主要有:①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通常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以别于另外两种假说)   
    ,②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但小于1;即0<CFY<1。③MPC<APC,这意味着平均消费倾向(APC)   
    F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越小。   
    鉴于边际消费倾向(CFY)与平均消费倾向(CY)的区别F及其相互关系对本章讨论的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举例并作图说明如下(假设消费函数是线性函数)。   
    表22。   
    1消费函数MPC<APC即APC递减   
    YCCYCYF P F P0103003250。   
    751。   
    0834004000。   
    7515004750。   
    750。   
    956005500。   
    750。   
    916            18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61。   
    8007000。   
    750。   
    875C=a+bY=10+0。   
    75Y   
    表22。   
    2消费函数MPC=APC,(即APC固定不变)   
    YCCYCYF P F P003002250。   
    750。   
    754003000。   
    750。   
    75003750。   
    750。   
    756004500。   
    750。   
    758006000。   
    750。   
    75C=bY=0。   
    75Y            186   
    。   
    071。现代西方经济学   
    表22。   
    1(图22。   
    1)和表22。   
    2(图22。   
    2)都假定CFY是给定不变的常数b=0。   
    75,即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F其斜率为b=0。   
    75。两者的区别:图22。   
    1(C=a+bY)的消费线的起点(Y=0)   
    在消费轴上有一个截距=a,因此,MPC<APC。   
    这是因为,C=a+bY可改写为CFY=aY+b。   
    由于Fa是正数,故aY是正数,所以CY>b,直到Y趋向无穷大,aY趋向于零时CY=b。又因只要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不论边际值是递增递减或不变)。   
    所以,C=a+bY这样的消费函数的特点之一是,消费支出并不随收入增加同比例增加,而是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是递减的。所以常称为非比例的消费函数。   
    图22。   
    2(C=bY=0。   
    75Y)是起自原点(即截距=0)其斜率(CCFY)   
    =b的一条直线。在这场合CY=b(FY)   
    ,这意F味着任何收入水平的APC=MPC,因而APCCY是固定不变的常数,即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同比例增加。所以这样的消费函数称为比例消费函数。   
    以上论述旨在说明,凯恩斯在《通论》中谈到的消费函数(0<(CFY)<1,以及CY递减)应是这种类型:C=a+bYF(而不是C=bY)。需要指出,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假说(他称为基本心理法则)   
    ,既不是根据先验的假定进行演绎推            18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71。   
    理的结果,也不是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归纳综合的产物,而主要是以偶然的观察为依据的。他还认为,他的假说与“合乎理性”的消费者行为是一致的。那末,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假说是否能由经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加以验证?   
    第二节横截面消费函数横截面消费函数截取某一特定时期(例如1961年)各个家庭收支材料按收入大小分组考察相应的消费支出。所以可称为消费行为的微观分析。   
    这种研究几乎毫无例外地证明,家庭收入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就像凯恩斯对整个经济所假定的一样:低收入家庭的典型情况是负储蓄,高收入家庭的典型情况是花费小于收入。当人们顺着分配从低收入移向高收入时,消费也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得那么多;并且收入越高,收入增量中的消费增量越少。简言之,MPC是正数,小于1,并随收入增多而不断下降。见表22。   
    3。   
    必须指出,横截面消费函数描述的内容与凯恩斯论及的消费函数是大不相同的。前者表示一定时期收入水平不同的家庭把他们的收入分配在消费储蓄之间的不同情况,后者论及的是,在时间数列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所有家庭的收入汇总之和发生变动时消费支出总量相应的变动情况。把同一时期有关收入差别的资料应用到不同时期收入变动的情况是否恰            188   
    。   
    271。现代西方经济学   
    当?这里边至少有两个问题。   
    表22。   
    3所有城市和农村家庭以及个体消费者   
    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1961年)   
    (1)(2)(3)(4)(5)   
    收入等级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APCMPC   
    1,00美元以下524美元1,291美元2。   
    461,0—1,99美元1,5201,7661。   
    160。   
    482,0—2,992,5122,6791。   
    070。   
    923,0—3,993,5053,5721。   
    020。   
    904,0—4,994,4944,3460。   
    970。   
    785,0—5,995,4855,1790。   
    940。   
    846,0—74996,7176,0530。   
    900。   
    717,50—9,998,557,3820。   
    860。   
    7210,0—14,9911,7619,5070。   
    810。   
    615,00美元以上22,14414,2730。   
    640。   
    46所有收入等级5,5945,0380。   
    90   
    资料来源:转引自〔美〕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1978年第4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1。   
    总合问题,当收入总量发生变动时,为了应用家庭预算的资料,首先需要知道什么人的收入发生变化?在总收入增量中是高收入家庭增加较多还是低收入家庭增加较多?或者同比例增加?   
    显然在我们仅仅希望估计边际倾向的限度内,只有在各收入水平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非常接近,才可以忽略总合问题。或者假定,当总收入改变时,总收入在各个不同收入阶层的分布比例大致不变,才不存在这里的有关总合问题。   
    2。   
    即使不考虑总合问题,把横截面家庭预算资料收入的            18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71。   
    差别情况应用到时间数列收入的变动,问题更大,让我们假设在某一年,所有家庭分成五组,每组收入和(消费倾向)   
    分别是:A组4,00美元,(消费倾向为1,即收支相抵没有储蓄)   
    ,B组5,00美元(0。   
    95)   
    ,C组600美元(0。   
    90)   
    ,D组7,200美元(0。   
    80)和E组10,00美元(0。   
    70)。现在假设在其后一年,所有各收入组的收入都提高20%,即A组为4,800美元,B组为6,00美元,C组7,200美元,D组8,640美元,E组12,00美元。在这场合,只有我们假定,正是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家庭消费支出,某一年家庭收入差别情况才能运用来说明不同年份的收入变动。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将预言:现在收入为4,800美元的A组将有一些储蓄,B组(从500美元增为600美元)   
    的消费倾向0。   
    90,C组的消费倾向减为0。   
    80(因收入已提高到7,200美元)   
    ,D组的消费倾向小于0。   
    80,E组则小于0。   
    70(因为收入从10,00增为12,00美元)。就是说,从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这一命题出发,必然的逻辑推论应是:在时间之流的历程中,随着总收入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将下降,就像在横截面资料中富裕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一样。但这又是不符合通常情理的,我们假定某一年收入400美元的家庭收支相抵。但是,假如我们设想退回到两代人以前,其时国民收入只有某年的一半,我们很难设想,那个时候收入400美元的家庭会全部用光,可能的情况是收入相抵的家庭收入是300美元,于是可以推想,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是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而可能是相对于收入的绝对水平,例如,收入提高一倍,消费也会提高一倍,即平均消            190   
    。   
    471。现代西方经济学   
    费倾向保持不变。   
    第三节短期(经济周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上面我们考察横截面消费函数得出的结果表明它符合于凯恩斯《通论》关于消费函数的假设。但我们又指出,把横截面资料的收入差别运用于解释时间历程中收入的变化,只能基于这样的暗含的假定,即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这样收入较前提高的家庭同某一年的收入较高的家庭都表现为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但从较长时期国民收入有较大增长的情况,这种假定显然又是不符合正常情理的,所以人们试图从宏观角度利用时间数列资料来验证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存在及其稳定性。   
    一、短期消费函数   
    根据美国从1929年到1976年的可支配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时间数列数据,并把它们划分为四个阶段(剔除1941—1946年大战期间的资料)   
    ,由此得出的这四个短期的消费函数分别是:1929—1940年:C=33。   
    9+0。   
    80Y1947—1956年:C=41。   
    2+0。   
    82Y1957—1966年:C=15。   
    3+0。   
    89Y1967—1976年:C=8。   
    0+0。   
    90Y上列每一个方程称为周期消费函数。虽然每一个时期包            191   
    现代西方经济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