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30章

宏观经济学-第30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假说扩展到宏观的消费总支出时,一个人的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取决于现有的收入对以前曾达到的最高的收入的比率。总之,相对收入假说的基本论点是:从人们在消费方面总是力图向别人看齐和收入在长期内总是不断增长这一事实出发,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将是成比例变化,即有如上文所说的长期消费函数C=bY。那末,我们为什么在短期内(经济周期内)观察到明显的非比例性消费函数:C=C+bY?   
    杜森贝里认为,假如经济在长时期是稳定地持续增长的,消费支出将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稳定增长,如图22。   
    4所示的C=bLY。但是,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中,国民收入周期地出现突然的大起大落。现假设Y3表示经济长期增长中某一经济周期的顶峰的收入相应的消费为C3。   
    危机爆发后生产和收入降到Y2,按照长期消费函数,消费应降到C2,但是,由于人们力图维持其已经到达的生活水平,因而尽可能少地削减消费(从而急剧地削减储蓄)   
    ,消费支出只削减到C′2;当经济周期到达萧条            198   
    。   
    281。现代西方经济学   
    阶段的低谷时,收入从Y2降为Y1,与Y1相应的消费支出不是C1,而是C′1。然后,经济周期转入复苏阶段后,收入逐渐增加到危机前的顶峰(Y3)过程中,消费也缓慢增加,而用收入增量中的较大部分来恢复储蓄率,即消费支出在复苏阶段沿着图示短期(周期)消费函数直到到达顶峰为止。再后,Y6可设想为下一经济周期的顶峰。   
    收入从Y3增为Y6的经济高涨过程,消费沿着长期消费函数与收入同比例增加。直到再次爆发经济危机,继后的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表现出非比例的消费函数。            19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81。   
    第六节恒常收入假说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57年出版的《消费函数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亦译永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Cp)取决于恒常收入(Yp)   
    ,两者有着恒常不变的比例关系:Cp=bYp。   
    这个假说建立在三个基本命题之上。   
    第一,一个家庭事实上取得的因而可以从统计资料观察到的收入Y由两部分组成,即恒常收入与暂时收入Yt(tranBsitoryincome)。   
    与收入相对应,现实的即可观察到的消费支出C也由恒常消费Cp与暂时消费Ct两大部分组成。   
    Y=Yp+Yt   
    C=Cp+Ct   
    弗里德曼把一个家庭借以取得收入(income)的财富(Wealth)   
    分成由两种财富构成,即人力资本(Human   
    CapiBtal)与非人力的物质资本两个组成部分。鉴于人力资本无法从统计资料测得,所以他引进恒常收入这个概念,把恒常收入视为财富(人力的和非人力的)的预期收入的现值,并把恒常收入作为决定恒常消费的自变量。由于恒常收入这个概念本来包含有预期的未来的收入,无法直接估算出来,他把任一年的恒常收入估算为当前和过去17年间的现实的(可观察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当年的收入按33%加权,上一            200   
    。   
    481。现代西方经济学   
    年的收入的加权数为22%,其余15年依此类推,加权数急剧减少。任一年的暂时收入可视为意料之外的收入。例如一笔意外的奖金或者因失业而减少的收入(暂时收入是负数)   
    ,或者农民因意外的丰收(或歉收)而增加(或减少)当年的收入。因此任一年的现实可观察到的收入可以大于恒常收入(获得意外收入)   
    ,也可以小于恒常收入(蒙受意外的损失)。   
    同样,暂时的消费包括例如由于某种物品意料之外的降价而购买(这时观察到的消费大于恒常消费)   
    ,或者由于缺货而推迟购买(观察到的消费支出小于恒常消费)。   
    第二,弗里德曼假定,恒常消费在恒常收入中所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常数,即CP=βYP(0<β<1)   
    弗里德曼还进一步假定,用恒常消费与恒常收入来表达的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β的数值,在所有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都是一样。这意味着“富人”和“穷人”在他们的“恒常收入”中以相同的比例储蓄。这个看来违背日常观察到的事实是基于这样的论断,即储蓄基本上是为了供应将来的消费,每个家庭储蓄的意图是在一个大大长于一年但又不是其余有生之年那样长时期内拉平他的消费。所以在决定人们的“恒常收入”那样长的时期内,恒常收入的绝对水平虽然悬殊很大的家庭,会提取相同的比率作为储蓄。   
    第三,弗里德曼还假定,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这意味着得自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零。就是说,获得一笔意外之财的家庭不会增加其消费支出,全部意外收入成为储蓄。同样,蒙受意外损失的家庭不会削减消费支出,而是            20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81。   
    减少其储蓄,简言之,现实的消费不受“意外的”收入或损失的影响,现实的消费取决于恒常收入,因为暂时的(即意外的)收入(或损失)全部表现为储蓄的增加(或减少)。乍看起来,这一假定也很难令人信服,但至少可以认为,获得意外之财的人不会增加其消费是极为少见的。对此弗里曼德认为,偶然获得大量意外之财的人可能会购买耐用消费品,但购买耐用消费品可视为该年的一项投资,该项投资以后各年提供的服务才可看成是消费。因为可以合理地假定,偶然的小额的暂时收入(损失)会表现为储蓄的增加(减少)   
    ,而现实的消费保持不变。   
    弗里德曼根据美国1905—1951年逐年的资料,除去战争年代以外,得出用恒常收入和恒常消费这两个有特定涵义表达的长期消费函数Cp=0。   
    8Yp。   
    我们知道,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都同时包含短期和长期两种消费函数,两者不同之处是,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非比例的:C=a+bY,APC随收入提高而下降,只是在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由于影响消费支出的(除收入以外)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向上移动,以致长期消费函数呈现出消费与收入同比例增长的形式:C=bY。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支出的基本关系是成比例增长的,但因在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国民生产和收入周期地出现大起大落,由于人们总是力图保持其已达到的最高生活水平,因而短期消费函数表现出非比例性的形式。   
    恒常收入假说并不包含与长期相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因为这一假说论及的是恒常收入与恒常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不            202   
    。   
    681。现代西方经济学   
    变的比例关系。在这里,消费与收入都指的是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平均数。但鉴于现实的(观察到的)收入与消费同恒常的收入与消费并不一致,即存在着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所以,根据恒常收入假说的上述三个基本命题,可以从恒常收入消费函数(比例性)推导出描述现实的消费与现实的(包含暂时的收入与损失)   
    收入之间关系的周期的(非比例性)   
    消费函数。就是说,恒常收入假说,同其他两种假说一样,也提供了一种能把经验的短期消费函数和经验的长期消费函数协调起来的言之成理的假说或理论。   
    在图22。   
    5中,CP=βYP是起自原点的消费函数。   
    假设Y代表经济周期繁荣阶段顶峰的现实的国民收入。根据恒常收            20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81。   
    入假说,在顶峰时期的现实的收入必然大于相应的恒常收入(Y>Yp)   
    ,即暂时收入是正数(Y=Yp+Yt)   
    ,设图中Yp代表与Y相应的恒常收入。由恒常收入(Yp)决定的恒常消费记为图中Cp。按照来自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零的假定,正数的暂时收入不会增加消费支出,所以现实的消费C=Cp。   
    这样,(Y,C)这一点(P点)就是代表短期消费函数在经济周期顶峰时期的收入与其相应的消费。在这里,CPY>CPY,即现实的平均消费倾向小于恒常的平均消费倾向,因而现实的平均储蓄倾向大于恒常的平均储蓄倾向。   
    图22。   
    5的Y′代表经济周期肖条阶段的“底谷”时期的国民收入,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现实的收入Y′小于恒常收入Y′p(Y′<Y′p)   
    ,这个时期的暂时收入Y′,为负数(Y′=Y′p-Yt)。在这里,由恒常收入Y′p决定的恒常消费C′p等于现实的消费C′(C′p=C′)这是因为,按照假定,意料之外的损失只是减少储蓄,而不会引起消费的减少。   
    这样(Y′,C′)   
    点(T点)代表短期消费函数在经济周期肖条阶段“底谷”时期的收入与其相应的消费。   
    在这里,C′PY′<C′PY′,即现实的平均储蓄倾向小于恒常的平均储蓄倾向。由上推论可知,正是由于现实的消费取决于恒常收入,所以在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这一短时期中,现实的消费支出的变动对现实的收入变动作出的反应,即周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斜率,小于长期的恒常消费函数的斜率,如图22。   
    5所示,周期消费线比恒常消费线平缓得多。            204   
    。   
    81。现代西方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一、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特点。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差别。   
    二、怎样理解绝对收入假说对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三、怎样理解相对收入假说对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四、怎样理解恒常收入假说对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20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81。   
    第二十三章利润利息与投资量的决定   
    前面三章考察了总需求的四个项目——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和出口怎样通过乘数效应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于平衡时的国民收入的量值,还详细讨论了美国的经验数据显示的消费函数在短期和长期内的不同特点以及试图对其作出解释的几种主要的假说或理论。在那里,我们始终假定,投资是外生变量,即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给定的常数。本章将放弃这一假定,考察在凯恩斯宏观模型中投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产品(和劳务)市场上供求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