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90章

宏观经济学-第90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胀率,工资下调的唯一时滞只限于已经签订的尚未到期的长期劳动合同。其次,货币主义者和理性预期学派一样,认为人们将根据政府政策决定其对未来的预期,所以只要经济从扩展转折进入紧缩,人们会迅速调整其预期,所以货币主义者认为“滞胀”阶段可以很快结束。   
    (读者从前面论述应能发现,按照理性预期假说,            612   
    。   
    695。现代西方经济学   
    根本不会出现“滞胀”)   
    那末,实际情况如何?自1974—75年美国第一次“滞胀”   
    转入复苏后,在70年代下半期,通货膨胀率持续地增长:1976年的通胀率(以消费物价指数计,上年12月为基期)为4。   
    9%,1977年和1978年分别是6。   
    7%和9%,1979年增达13%,1980年稍有降低仍高达12。   
    5%。美国这一次急剧的通胀,和五年前“滞胀”一样,主要导源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次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货币当局适应性地急剧增加货币供给量,因而是一次货币当局“批准”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981年里根政府采取货币主义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通胀率从1980年的12。   
    5%降为1981年的8。   
    9%,1982年急剧下降到3。   
    8%,1983年开始通胀率稳定在4%以下,失业率从1979年的5。   
    8%,急剧增加到1982年的9。   
    7%,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继第一次“滞胀”期间于1975年出现负增长之后,1982年又一次出现负增长。   
    上述情况表明,凯恩斯主义者预言,通货紧缩制造出来的“滞胀”   
    ,必将以严重的经济萧条为代价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滞胀的持续时间以及通胀率下降的速度,则远低于原来预料的时间(五年或更长时期)。另一方面,经济萧条如此深重则否定了货币主义的乐观的预言。对此,货币主义在论辩中归咎于货币政策摇摆不定,未来的不确定性阻碍了预期的及时调整。而凯恩斯主义则认为,“滞胀”时间之所以很短,主要归因于当时美国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面临严重困境,这迫使工资增长率迅速下降,因而通胀率下降的速度大大超过凯            61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95。   
    恩斯主义原来的预言。   
    复习思考题一、怎样给通货膨胀一词下定义?为什么经济学者会有不同的主张?   
    二、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三、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与上述两种通货膨胀的联系与区别。   
    五、核心通货膨胀与上述各种性质通货膨胀的关系。   
    六、怎样理解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问题,即货币供应量过多的问题?   
    七、怎样理解通货膨胀周期的四个阶段。   
    八、请说明为什么按照理性预期假说不可能出现“滞胀”。            614   
    第 十 一 编   
    国际经济学            61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5。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是以人类社会不同的政治实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有用的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或者说两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即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如果把闭关锁国不涉及对外经济关系的社会经济称为封闭经济,相应地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社会经济可称为开放经济。同一个国家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是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一样,不同的政治实体之间的贸易也是以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的,但两者显著不同的是,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各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因此,诸如汇率(不同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   
    、国际收支以及国际货币制度之类的国际金融问题,成为国际经济学中与国际贸易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以封闭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按其考察对象和具体内容可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相应地把国际经济学划分为国际经济关系的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前者考察贸易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交易,这涉及贸易型式(亦译贸易格局)即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进口什么产品,贸易条件(贸易品的交换比率)   
    和国际贸易对工资和利润等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金融资产交易的价格比率和汇率等等问题。国际经济的宏观分析则是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怎样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反过来又怎样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   
    我们知道,任何经济理论,总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            616   
    。   
    06。现代西方经济学   
    对于应该怎样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代表一定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家提出来的,理论命题总是为作者的政策主张服务的,是为政策提供合乎逻辑言之成理的理论根据。所以作为考察社会经济生活的规律性的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科学,也是一门规范科学。同样,作为经济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国际经济学,首先必需是一门实证科学,就是说,它的内容不仅要符合逻辑,而且要能够解释历史说明现状预测未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知道,经济学的任一理论命题,即人们在科学探索中发现的规律(法则)或提出的假说,无非是表达社会经济运行中该理论涉及的有关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或者换一种说法,任何经济理论所提出的规律或假说,无非是对该规律论及的诸变量在经济运行中相互作用的机制(亦译机理)   
    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例如,苹果为什么必然下落而不是向上飞跃?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科学的答案。又如,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低温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超导现象,那末,低温和超导这两种可感知的现象之间,是通过何种机制或机理发生这种联系,正是物理学家需要攻克的一个尖端课题。用马克思的话来说,经济学的科学探索的艰巨任务,就是揭示人们可感知的表面现象下面隐藏着的事物的实质。以价值规律为例,商品交换特有的价值的实体和价值量的大小,是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出来的,就是说不可感知的,只是经由科学探索通过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人们所感知的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一尺布总趋向于与5斤大米或2斤猪肉相交换而不是其他交换比率?是什么因素通过什么相互作用的机制呈现这            61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06。   
    种现象?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正因为它揭示了隐藏在事物表面现象下面的秘密:价值的实体或实质,是物化于商品体的人的劳动活动;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利润利息地租等非劳动的收入,乃是投入劳动所决定的价值量扣除工资以后的剩余价值。以上例举说明的科学规律的内涵性质和特点,这一切对于国际经济学来说,显然是完全适用的。   
    由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活动中任一政策措施,不仅涉及一个国家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而且影响相关国家的利益。这样,当经济分析涉及到是否应该采取某种政策措施时,就不是实证经济分析所能回答的问题,而是基于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的规范经济学问题了。   
    下面各章分别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作一简要论述。            618   
    。   
    206。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三十六章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重 商 主 义重商主义盛行于十六、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中叶以后趋于衰落。重商主义反映了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趋于瓦解,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条件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和新兴商业资本为了实现对外扩张的利益的需求。认为一个国家的富裕和强大取决于新积累的金银货币,主张通过国家的干预来达到这一目的。早期的重商主义以守财奴的眼光看待金银货币,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称重金主义,它强调国际贸易中多卖少买,为此主张用国家的立法和财政措施以保证每笔贸易实现贸易顺差,例如勒令输出物品的商人将售价的全部或大部分以货币形式带回本国,严厉禁止金银外流。晚期的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者是曾任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委员的托马斯。孟            61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06。   
    (1571—1641)   
    ,他在1621年发表了《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后经本人彻底改写,在他死后于164年由其子约输。孟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书名发表。   
   托马斯。孟生活的时代,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对外扩张和开展外贸的海军航运和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依照早期重金主义原则制定的国家政策显然已经不适应英国当时的需要,所以他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率先提出“贸易差额”论,对重金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认为货币只有投入流转才能增多,即国内贸易不能使国家富强,因为在国内贸易中,一个人之所得只是另一个人的损失,所以他主张准许输出货币,借以发展对外贸易,同时坚守这样的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货物多,为此,重商主义实行管制外贸的政策,例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十六世纪实行贸易垄断,葡萄牙国王直接掌握并垄断对东方的贸易,西班牙则垄断美洲殖民地的贸易。通过垄断,西欧国家在其殖民地取得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加工成制成品,高价向殖民地和其他国家销售。   
    管制贸易的又一措施是实行奖出限入政策,阻止原料和半成品的出口,奖励制成品的出口,对原料免税进口,对进口货征收重税。   
    为了实现贸易顺差,当时西欧各国特别是法、英两国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制造业的发展,对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制定详尽的管理条例。   
    同时奖励增加人口,以增加劳动力的供应;实行低工资政策,严令禁止工资超过一定水平,以降低成本,有利于出口竞争;禁止技术工匠移居国外和工具设备的出口,以保持本国的出口优势。            620   
    。   
    406。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一、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十八世纪后半期,英国的经济力量已经超过欧洲大陆的两个对手——法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革命逐渐展开。重商主义的特许和垄断制度暴露出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等弊端,阻碍了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在国民经济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