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98章

宏观经济学-第98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西方经济学。   
    746。   
    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竞争时,这些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因此在这里,经验从理论方面,资本家的利己打算从实际方面表明;商品价格由工资、利息和地租决定,由劳动的价格、资本的价格和土地的价格决定;这些价格要素确实是起调节作用的形成价格的要素“   
    ①。   
    上面整段抄引马克思文句所要表达的理论观点,细心的读者应能很容易理解,这里只补充说明两点:其一,引文中的价值、工资和利润等变量的数量关系和因果关系,确实是国际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人们可感知的事实。其二,马克思之所以称之为“竞争的假象”   
    ,是因为引文中最后几句话指的是马克思批判的,“三位一体公式”   
    ,表现了马克思所称“庸俗经济学”的特征:即用描述表面现象来代替对隐藏在事物表面现象下面的事物的实质的科学分析,以达到为资本家利己打算进行辩护的目的。   
    复习思考题一、亚当。斯密绝对优势条件下贸易品的国际价值,必然等于其国内价值,请举例论证说明。   
    二、李嘉图比较成本条件下贸易品国际价值,必然与其国内价值相背离,请论证说明其原因。   
    三、李嘉图-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否违背劳动价值论?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928—929页。            664   
    。   
    846。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三十七章对外贸易政策   
    在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不外乎两种,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前者意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实行不加干预的自由放任政策,让商品自由地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后者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或者对本国商品的出口给予补贴和优惠。   
    如上所述,按照李嘉图比较成本说,世界各个地区根据各自在自然条件或技术状况,专业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之换进贸易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互利互惠的自由贸易(fre   
    trade)   
    ,通过国内各生产者之间和国际之间自由竞争,生产资源将能实现最优配置,每个国家耗费既定的资源将能生产出(同不开展贸易比较)   
    更多财富。   
    但是,且不说重商主义,自斯密和李嘉图以来的二百年间与自由贸易相对立的贸易保护主义(protecionism)   
    ,即政府借助种种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以限制进口或扩大出口,从来没有            66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46。   
    消失。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孰优孰劣,何所取舍,在当代发达国家之间,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其争论之激烈,与20年以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本章集中讨论关税和其他非关税的保护贸易措施的作用及其利弊得失。   
    第一节关税的经济效应   
    一、关税   
    关税是一个国家对进出这个国家国境的实物商品所征收的税种。   
    对贸易征税可以说是同进行国际贸易一样地久远。   
    但在开始的时候,关税只是作为增加政府收入的来源之一。法国重商主义者柯尔培是最早把关税作为保护本国工业的一种工具。   
    在他当政时,于167年把从英国和荷兰进口的呢绒等工业品的税率提高一倍,迫使这些工业品几乎停止了进口,以实现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   
    但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关税的保护作用才得到了确认和应用。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于1791年提出了保护关税的主张。自此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关税的主要作用在于抵制外国竞争保护本国生产。   
    关税可分为适用于所有对象国的无差别关税,以及对不同国家征收不同税率的差别关税。关税还包括:当对方对本            666   
    。   
    056。现代西方经济学   
    国商品提高关税时,本国也对对方商品提高关税的报复性关税(Retal-iatory   
    Duties)   
    ,阻止对方倾销的反倾销税,抵制外国对出口补贴的抵消关税(Countervailing   
    Duties)   
    ,相互减低关税的互惠关税(Reciprocal   
    Duties)等等。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各种形式的间接税,通过价格机制影响资源配置,影响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的变化,从而不仅影响进口国而且影响出口国的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下面只是考察征收关税对国内经济的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图37。   
    1表示,美国某种牌号汽车的供给曲线SS,需求曲线DD假定可以完全替代该汽车的世界价格(国际价值)   
    为4,00美元,则在不征收进口关税的自由贸易条件下,美国            66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56。   
    消费者购买的汽车为0Q4,其中美国生产者供应0Q1,从国外进口Q1Q4。   
    现在假设对该牌号汽车从价征收关税,税率20%,则每部汽车价格从4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由于价格提高,美国消费者购买的汽车,从先前的0Q4减为0Q3,即减少Q3Q4。   
    美国生产商供应量从0Q1增为0Q2,即增加Q1Q2。从国外进口量从Q1Q4减为Q2Q3,其中Q3Q4系由于消费者需求减少,Q1Q2则源于被美国生产商增加的供应所代替。   
    图37。   
    2描述关税对不同经济主体造成的损失和得益。   
    1。   
    关税收入(EIHF)。政府这笔收入,同其他间接税一样,是通过提高价格由进口商转嫁给消费者,由汽车消费者负担的。政府的收入来自本国消费者损失,所以从整个国家(社会)来看,并无得失。   
    2。   
    生产者利润的增加(ECJL)   
    代表美国生产者卖价超过其边际成本而净增的利润。   
    其中一部分归于原有的生产者,一部分归于扩大生产的生产者。生产者增加的利润全部来自消费者增加的支出,属于国民收入重分配,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并无得失。   
    3。EIC表示国内生产扩大边际成本递增而增加的额外F成本。   
    同转移给生产厂商的利润一样代表消费者增加的支出,但这笔损失,生产者和政府并无相应的收入抵消,所以是社会的损失,它表示Q1Q2部汽车,假如不是由本国生产而从国外进口的话,消费者不会增加这笔负担,从社会来看,它意味着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所造成的一种浪费。   
    4。FHG代表消费者剩余的减少。   
    Q3Q4数量的汽车,假F    668   
    。   
    256。现代西方经济学   
    如由国外按每部汽车400美元供应,消费者付出的价款为矩形HQ3Q4G,所以可以享用的消费者剩余FHG。关税提高F了价格,消费者购买减少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代表消费者的一种损失,所以也意味意着资源配置缺乏效率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   
    现将以上论述列表概述如表37。   
    1总之,征收关税,通过提高价格,一方面减少进口,增加本国生产,同时减少消费者需求和消费。由关税产生的损失全部由该商品的消费者负担。其中①②③项代表消费者增加的支出,④表示消费者剩余的减少。但因①②两项代表政府和生产厂商增加的收入,所以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包括③④两项,是由于关税造成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带来的。   
    表37。   
    1关税产生的损失和得益   
    消费者厂商政府社会福利支付关税关税收入(EIHF)EIHF)0付给厂商的费用利润的增加(ECJL)(ECJL)0因国内生产扩大而增加的额外成本(EIC)-(EIC)   
    消费者剩余减少(FHG)-FHG   
    净额合计+ECJL+(EIHF)-EIC-FHG            66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56。   
    二、补贴生产者   
    假如征收关税的唯一目的在于增加国内生产、鼓励替代进口,则采用补贴生产办法,比关税更为有效,社会福利损失也较少,请见图37。   
    2。   
    假设给与本国生产者与关税率相同的补贴率,补贴总金额为②+③。每部汽车价格和世界价格一样,仍为4,00元,国内供应量为0Q2,生产者增加的利润为②,所以补贴对生产者来说,与征收关税完全一样,只是补贴金额,在征收关税时由消费进负担,现在由政府负担。   
    由于国内消费量仍为0Q4,所以补贴同关税比较,④项即消费者剩余不会减少,因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仅限于③项。   
    此外,由于补贴代替关税情况下国内生产者仍面临来自国外的价格竞争,因而与其提高卖价以保护低效率生产,宁可用补贴方式以迫使国内生产者提高效率的一项政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同保护落后比较,前者显然明智得多。至于财政收入,可以通过其他税种,例如消费税来筹集。   
    第二节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进口限额   
    进口限额(import   
    Quota)是旨在保护本国生产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对特定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进口的数量或价            670   
    。   
    456。现代西方经济学   
    值实施限制的一种保护贸易措施,通常由进口国与各供应国协议确定该限额范围内各国分摊的份额,或者对本国进口商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分配进口限额。   
    请见图37。   
    2。   
    假定用进口限额代替征收关税,假定进口限额同征收关税会有的进口一样为Q2Q3部汽车。   
    由于同自由贸易比较,汽车供给量因进口限额而减少,国内价格将上涨到与征收关税的情况相同,所以进口限额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同征关税的情况完全一样。   
    但是进口限额与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存在着差别。   
    1。   
    进口关税是作为政府税收归政府所有。   
    实施进口限额,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进口货增加的支出,将入进口商之手,也就是为进口许可证的获得者所有。如果进口许可证的发放是以拍卖方式出售给进口商,则拍卖进口许可证的收入归政府所有。   
    2。   
    征收关税时,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之差不会超过关税率。在这样的价格水平时,如果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进口会相应增加,国内价格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