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

第16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166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上去这个总持,永明延寿大师他老人家一生编了一本书给后人,叫《宗镜录》,这书是什么东西?《大藏经》里面的重要开示摘录下来编成一本,就是《大藏经》的精华,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总持法门。你把它一百卷看了之后,然后你看这一百卷里面讲得最多的是什么?心性、一心。只要得一心,明心见性,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就有能力教化十法界众生。十法界里头有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六道凡夫就不必说,你有能力教。
  今天我们看第五段,「女授辩才」,这个女是辩才天女,这个天女有无碍辩才,她的无碍辩才从哪来的?这就要懂得佛法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从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喜爱佛法、听闻佛法、演说佛法,这个果报来的,过去世种的因,得这个果报。所以,佛在许多经上佛都说,障碍佛法的流通得愚痴果报。佛不是常讲三种布施吗?法布施得智慧。障碍别人法布施,自己不肯法布施,还在障碍别人法布施,就得愚痴果报。自己欢喜法布施,又欢喜帮助一切众生法布施,得无碍辩才、得智慧。自己贪瞋痴慢并没有断,这得世间聪明智慧。世间有聪明人,有愚笨的人,他为什么聪明,他为什么愚笨,我们知道,他聪明人是过去喜欢修法布施。法布施修得多、修得少,那个关系不大,真正关系在哪里?在心量,量大福大,不在多少,他量大得福就大。修法布施也是如此,修的是不多,他来生得大聪明、大智慧,为什么?他心量大。
  在今天做这个工作,我们利用高科技的工具,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来弘扬佛法,把佛法介绍给许多众生,这得福就大,这个缘多殊胜。但是如果我心量很小,处处为我自己利益著想,你得的果报就小,来生不是没有智慧,有智慧,不是真正的大智慧。一定要晓得,得福大小是跟你心量成正比例,修无畏布施亦复如是,这个道理才讲得圆,是真理。否则的话怎么样?那没有钱的人就不能修福了,那真叫是老天爷太不公平。老天爷很公平,没有钱的,一点点小钱,心量大,来生发大财,布施一点点小财,来生得大财富;现在发大财的人,他心量小,布施千万、亿万,来生的福报不大。这就是佛在经教里常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小、多少全看你的心量。为什么?菩萨舍一文钱,布施做一文钱的功德,我们世间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去行布施,都比不上人家。什么原因?你就明白了。菩萨的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那一文钱的福报是遍法界虚空界。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他那个心量还是有界限的。我们今天的布施心量包整个地球,还是不能跟人家比,你是有限量的。我心量再大,我包太阳系、我包个银河系,我包个百万银河系、千万银河系,还是有数量,你怎么能跟人比?
  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把你心里面的量拓开,变成无量,无论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都得无量果报,道理在此地。绝不能障碍别人,决定不能嫉妒别人,瞋恚里面这个嫉妒心是非常严重,嫉妒别人,把自己所修的福报统统亏折了,折损了。所以菩萨教我们修随喜功德,这就对了,没有嫉妒,随喜。怎么随喜法?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是要尽心尽力成就他、帮助他,实在没有力量,财力不行,没有财力,帮不上忙;身体也不好,体力也不行,也帮不上忙。你的愿力要有,所以说愿力做主,你看到人家做好事是真欢喜,看到别人做不善的事情是真难过,这叫随喜功德。
  所以一个人在世间,无论做什么身分,即使贫穷到乞丐,他也能够修最大的福报,你世间无论什么人,简直没有办法跟他比,他只要心量拓开。我们在《阿含经》里面读过,佛度一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是乞丐,很可怜,前生没修福。佛碰到她了,托钵,老太婆是要饭的,在外面讨了一点饭,看到佛,就把自己那碗饭布施给佛陀,佛给她祝福。七天之后这老太婆死了,生天了。不是容易事情,那个生天至少是生忉利天,得大福报。真正是虔诚恭敬的供养,供养的时候没有丝毫分别执著,她居然就得那么大的福报。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假。老师给我说得很清楚,你要懂得道理,要明理、要懂得方法,要知道境界、因果,你就会修。
  修布施就是修放下,放下之后不要再去老念著它,为什么?你要老念著它,你的功德愈念愈小。为什么?计较!怎样才大?忘掉了就大,不要去想它,那个福报就是等法界虚空界。一般人做好事,他常常想著、常常念著,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不是佛法。所以永远要记住佛法是不二法,决定没有计较的,它本来就是虚空法界是一体。念念等虚空法界,布施一粒米功德也是等虚空法界,这个要学,无量无边的功德。你要说怎么可能?心量拓开来就是无量无边功德。
  这是法布施,前世法布施成就辩才,比喻菩萨授法、教学。然后你细细去思惟,在这个世间什么功德第一殊胜?教学。在古代,一般人都知道,中国古老的谚语有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许多读书人读了一辈子书,读了之后能做什么事情?什么也不会做。去考试,如果考中,将来还有个一官半职。要是考不中?考不中就一生做个穷秀才,太多了。毕竟是考中的人少,考不中的人太多了。如果他真正是读圣贤书的,名利看得很淡薄的,读书人到最后多半都是教私塾,认真的教几个小孩。自己这一生没指望了,参加多少次考试都名落孙山,把自己的寄望都寄望在学生身上,真正给学生做个最好的榜样。所以读书人生活非常清寒,但是受社会大众尊敬,他果报在来生,来生的福报大。这就想到佛门里面,因果里面两句格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穷秀才应该是什么因?前世心量窄小,不修财布施,所以这一生物质生活很困难。没有修法布施,所以智慧不高,不就是这个原因!前世的因这一生所受的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一生当中一下省悟过来,多修善因。穷人能修财布施、能修法布施,只要你心地清净、心量大,福报就现前。
  我们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你有没有看出来?俞净意确实少年时候就考中秀才,人很聪明,文章也写得好,很得意,目中无人,瞧不起别人,也喜欢挖苦别人,这就是损德。到考举人的时候,前后考了十几次都考不中,以后教书,潦倒一生。你看遇灶神的时候家徒四壁,可怜到极处,幸亏有一点善根,灶神来点化他。把他的毛病习气,他所造的这些罪业,一桩一桩说出来,他不能不承认,这才晓得痛改前非。这一下就是超凡入圣,不再怨天尤人,不敢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改过自新,感动天神,以后再去考,他居然考中进士,年岁大了也不想做官。那时候宰相张居正,明朝时候就是嘉庆年间,有人推荐这个人,道德、文章都好,张居正聘请他做家教,就是家里开私塾,请他教他的儿女,尽心尽职。小孩教的也考取功名,他告辞之后回家去养老,宰相送他一套房子,送他田地,他在家乡变成富有了。这个果报是现世的,这一生当中修来的,花报,果报当然更殊胜,这都是我们都能想像得到的。所以真的是因果不空。
  看到人家做的事情是好事,这个事情对社会、对大众有利益,就应当全心全力去协助;自己实在没有力量,去赞扬,给他宣传,这个功德都无量。这里有道场讲经,现在我们这个讲经还有电视、有网路,你能介绍你的亲戚朋友每天收看网路,收看卫星,他得的佛法利益是你帮助他的,这是你的功德,你度了一个人。你看你度人很方便,不操一点心,介绍一下就行,真实功德;没有你的介绍,他可能一生遇不到。反过来要障碍,人家天天到这边听经:有什么好听的,胡说八道,全是迷信。你叫人家退心,来生果报就是愚痴果报。不要说是言语造作有因果,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起心动念因果就定了案。《地藏经》上说得多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多分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还有一种什么?是更不能够理解的,损人不利己,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但是对人有损坏,干这种事情。
  像这样的事情,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这样的事情时时刻刻在我们自己周边,也许我们自己就干这个事情,自己不知道。我们如果不是天天在经教里下功夫,我们不晓得。想想自己没有学佛之前,还不是常常干这个事情!言语上、态度上,佛法称作「恶作」。你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他就是这样的人,损人并不自利,养成这么个很坏的习惯。喜欢挖苦人、喜欢讽刺人、喜欢批评人,於自己并没有好处,这个亏折福报,损自己的德行,不晓得。到以后遇到云谷禅师之后,这一反省才找出来,自己有多少毛病。云谷禅师教他用功过格来检点自己,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功过格原本是道教的,这个方法虽然很笨,但是它很有效,每天认真反省。今天做了哪几桩好事,哪几桩是恶事,每天自己对照,很有效,虽然这方法很笨拙,非常有效果。
  初行很难,你看《了凡四训》自己讲的,他发愿断恶修善,想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完成,才做圆满。你就晓得刚刚开始是多么困难,过要一天一天减少,善要一天一天增长。但是到第二次,他又发心做三千桩善事,四年就圆满了,前面是十年,第二次就四年。第三次发心做一万桩善事,做宝坻县的知县,没想到他做一桩事情一万善事就圆满了,这叫公门好修德。他要没有这个机会的话,那一万桩善事是要相当长的时间。他做了县官,现在讲县长,那时候叫知县,宝坻是个大县,直接归京师管的,也就像现在讲是个特别行政区,是个大县。他看农民缴的租,就是缴税税收缴得太多,农民负担很重。他减租,按照实际状况帮助农民给他减租,这一减租全县农民统统都得利益了。所以他只有一桩事情,一万桩善事就圆满了,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天天想我这怎么办,许的愿到哪里去做好事,他说晚上作梦,天神告诉他的,你这个事情已经圆满了。
  以后遇到个法师,幻余法师,五台山的,从他那里经过的时候,他们认识,他向法师请教,说我做这个梦,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法师给他做证明,真的,所以公门好行善。如果要是贪官的话,把老百姓的税再加重一点,他多收一点,那他这一桩事情就做了一万桩的罪过。你看他减租让农民得利益,这一桩事情,一万桩善事就圆满了。这些叫机缘,机缘要会抓住,要抓什么?要抓行善的机缘。首先你要有认知,你要有修行,你要有认知,你才能掌握得住。
  所以,菩萨应化在世间是教化众生的,教化众生在娑婆世界,辩才是最重要的工具,无碍辩才。所以用辩才天女来做比喻。
  【有一妇人名辩才。父母求天而得生。若有离恶乐真实。入彼身中生妙辩。】
  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