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辨证录 >

第59章

-辨证录-第59章

小说: -辨证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腰脐。因附子直通其肾,迅达于膀胱,则火气熏蒸,阳回黍谷,雪消冰泮,何至固结闭塞哉。 
此症用暖阳汤亦效。 
白术 肉苁蓉(各一两) 附子(一钱)水煎服。 
人有大便闭结,烦躁不宁,口渴舌裂,两目赤突,汗出不止,人以为火盛闭结也,谁知 
是胃火之沸腾乎。夫阳明胃火一发,必有烁干肾水之祸。大便不通,正胃火烁干肾水也。似宜 
急救息其火,但火性炎上,若以细微之水泼之,则火势愈烈而不可止,必得滂沱大雨,倾盆 
倒瓮,淋漓浇濯,则燎原之火庶几尽息。方用竹叶石膏汤∶ 
石膏(一两) 知母(三钱) 麦冬(一两) 甘草(一钱) 茯苓(二钱) 人参(五 
钱) 竹叶(一百片) 粘米(一撮) 
水煎服。一剂火泻,二济便通,改用清肃汤∶ 
玄参(一两) 麦冬(五钱) 白芥子(三钱) 竹叶(三十片) 甘菊花(二钱) 生 
地(三钱) 陈皮(五分) 丹皮(二钱)水煎服。十剂大便永无闭结之苦。 
前用白虎汤,以火势太盛,不得已暂救肾中之水也。但石膏辛散,而性又猛烈, 
频用多用,反致损耗真阴,真阴一耗,则前火虽消,后火又将复起,况火之有余, 
水之不足也。与其泻火以损阴,何若补水以制阳之为得,所以改用清肃汤,补水以息阳火之 
余焰耳。 
此症用润胃丹亦效。 
石膏(五钱) 知母(一钱) 玄参(一两) 生地(五钱) 牛膝(三钱) 甘草(五 
分)水煎服。 
人有大便闭结,胸中饱闷,两胁疼痛,呕酸作吐,不思饮食,人以为火之作祟也,亦 
知为肝火之故乎。夫肝属木,木易生火,火旺似宜生脾胃之土,土又生金,何至大肠无津,成 
闭结之症?不知肝中之火,乃木中之火,半是雷火也。雷火最能烁水,试看连阴久雨,必得雷 
电交作,始散阴霾,正烁水之明征也。故肝火不动则已,动则引心包之火而沸腾,引阳明之火 
而震动,火多而水有不涸者乎,水涸而大肠安得不闭结哉。故欲开大肠之闭,必先泻肝木之 
火,则肝气自平,不来克土,胃脾之津液,自能转输于大肠,而无阻滞之苦矣。方用散火汤∶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炒栀子(三钱) 柴胡(三分) 大黄(一钱) 地 
榆(二钱)水煎服。一剂大便通,二剂肝火尽散,不再闭结也。 
此方专入肝以泻火,又能舒肝之郁,盖肝不郁则肝火必不旺。肝火一散,各经之火无不 
尽散,岂独留大肠一经之火哉。况方中原有地榆,又专解大肠之火者也。 
此症用丹黄汤亦神。 
炒栀子 丹皮(各三钱) 白芍(五钱) 甘草 黄芩(各一钱)水煎服。 
人有大便闭结,口干唇裂,食不能消,腹痛难忍,按之益痛,小便短涩,人以为大便之 
火闭也,谁知是脾火之作祟哉。夫脾乃湿土,得火则燥,宜为脾之所喜,何反成闭结之症?不 
知土太柔则崩,土太刚则燥;土崩则成废土,土燥则成焦土也。然而土焦,非阳明之焰下逼, 
必命门之火上炎,二火合攻,脾之津液涸矣。水谷之入,仅足供脾之用,何能分润于大肠 
乎,大肠无津液之润,则肠必缩小,不能容物,安得不闭结哉。治法须急救脾土之焦,又必 
先泻阳明、命门之火,始脾土得养,自易生阴,阴生而津液自润,何必通大肠之多事哉。方 
用救土通肠汤∶ 
玄参(二两) 当归(一两) 生地(一两) 知母(一钱) 浓朴(三钱) 升麻(五 
分) 大麻子(三十粒)水煎服。二剂大便必通,减去大麻子与知母,再用四剂,脾火尽散, 
大便不再结矣。 
此方玄参、生地补脾土之阴,又是泻命门、脾胃之火,当归取以润肠,知母、 
浓朴取其下行以解热,升麻提脾土之气,则阳升而阴自降,大麻子最润大肠而引火 
下行,不使阴气上升,正助升麻以提阳气。阳既升而阴又降,则津液无干涩之虞, 
何患大肠之不通哉。 
此症用助阴汤亦效。 
玄参 当归 生地(各五钱) 知母(一钱) 牛膝(二钱)水煎服。 
人有大便闭结,舌下无津,胸前出汗,手足冰冷,烦闷发躁,大 红赤,人以为大便之 
火闭也,然亦知是心火之焚烧乎。夫心与小肠为表里,未闻心与大肠有妨碍也。然大肠虽不 
与心为表里,实与肺为表里,心火之盛刑肺,即刑大肠矣。盖大肠属金,心火太盛,则心不 
能受,自分其火与大肠。而大肠又最畏心火,火盛烁金,可立而待也。虽肺能生水,肺与大 
肠有表里之关切,岂无津液之降,以救大肠之枯渴。无如肺先受心火之刑,自救不遑,亲子 
如肾,尚不能分润,安有余波以及兄弟,来救援大肠乎?此大肠之所以不通也。治法宜急泻 
火,但徒泻其火,无汪洋甘泽之降,恐不足以济大旱之渴也。必须以大雨淋之,则旱魃之气 
顿除,而河渠尽通矣。方用扫氛汤∶ 
黄连(三钱) 玄参(三两) 沙参(一两)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丹皮( 
一两) 栝蒌(二钱)水煎服。一剂心火降,大便即通,不必二剂。 
此方用黄连以直解其心中之热。然徒用黄连,不益之玄参,则黄连虽寒而性燥,火虽解 
而大肠之燥如故也。得玄参之润,以匡赞黄连,则浮游之火,不特尽除,且润以去燥,不啻如 
夏热之时,忽得大雨,既去火炎,又 渥也。至于沙参生阴,当归生血,麦冬凉肺,丹皮 
凉肾,无非断四路之氛,使其不来助心中之焰。加入栝蒌,使火存于心中者,尽随濡润之药下 
降而消灭之也。火灭水生,则大肠之炎氛顿扫,欲不通得乎,所以一剂而奏功也。 
此症用散襟汤亦效。 
黄连 丹皮(各三钱) 当归 麦冬(各一两)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 
人有大便闭塞不通,咳嗽不宁,口吐白沫,咽喉干燥,两脚冰冷,人以为三焦之火 
旺也,谁知是肺经之火旺乎。夫肺属金,大肠相表里最为关切者也。肺火之旺,何竟傅入于大肠?不知肺乃娇脏,仅可 
微火熏蒸,不可猛火 炼,故一遇火生,即 
移其热于大肠也。且肺主皮毛,肺气少虚,风寒袭之,因肺中正气与邪气相战,寒变热而风 
变邪,肺因生火,自烁其津,肺与大肠既相唇齿,肺之津涸,大肠之液亦竭矣。治法但宜轻治 
肺火,而不可重施。以轻清下降之味,少抑其火,庶胃中之火,不来助炎,心中之火,不来 
添旺,则肺火自散,阴液自生,大肠不必通而自通也。方用抑火汤∶ 
山豆根(二钱) 黄芩(三钱) 麦冬(一两) 天门冬(五钱) 当归(一两) 升 
麻(五分)水煎服。 
二剂肺火清,又服二剂,大肠之闭开,冉服二剂全愈。 
此方抑肺金之火,又不伤肺金之气,肺金得养,津液通而大肠润矣。 
此症用芩麻地冬汤亦效。 
麦冬(二两) 黄芩 天门冬(各三钱) 升麻 甘草(各一钱) 生地(五钱)水煎服。 
人有大肠闭结不通,饮食无碍,并无火症之见,亦无后重之机,有至一月不便者,人 
以为肾中之无津也,谁知是气虚而不能推送乎。夫大肠无津,固不能润,而气弱亦不能行。 
阳气一衰,则阳不能通阴,而阴与阳相隔,水谷入于肠,各消各化, 
不相统会,故留中而不下也。治法不可滋阴以降之,亟当助阳以升之也。方用升阳降浊汤∶ 
人参(五钱) 黄 (五钱) 白术(五钱) 当归(五钱) 柴胡(三分) 荆芥( 
五分) 麦冬(五钱) 肉桂(一钱) 附子(一分)水煎服。一剂大通。 
此方纯是补阳分之药,止麦冬、当归少益其阴,则阳气胜阴,始有偏旺之势,又得附 
子、肉桂直入于至阴之中,引柴胡、荆芥升提其阳气也。阳气一升,阴气立降,安能阻塞之哉。 
此症用润输汤亦效。 
黄 (五钱)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升麻(五分) 红花(五分) 麦冬 肉 
苁蓉(各五钱)水煎服。 
人有大便闭结不通,手按之痛甚欲死,心中烦躁,坐卧不宁,似乎有火,然小便又复 
清长,人以为有硬屎留于肠中也,谁知有蓄血不散乎。夫蓄血之症,伤寒多有之,今其人并 
不感风寒之邪,何亦有蓄血之病?不知人之气血,无刻不流通于经络之中,一有拂抑,则气即 
郁塞不通,血即停住不散,于是遂遏于皮肤而为痈,留 
于肠胃而成痛,搏结成块,阻住传化之机,隔断糟粕之路,大肠因而不通矣。治法宜通大肠, 
佐之逐秽之味,然而草木之药,可通无形之结,不能通有形之结也。血乃有形之物,必得有形 
相制之物,始能入其中而散其结。方用抵当汤治之。 
水蛭(三钱,剪碎如米粒大,炒黑) 虻虫(二钱,各为末) 桃仁(十四粒,研碎) 
大黄(五钱)水煎调服。 
一剂而大便通,顿失痛楚矣。 
盖大黄泄下,其势最猛,得水蛭、虻虫、桃仁破血之味相佐,其破坚逐秽之效更神。此 
等闭结,不速通利,必有发狂之变。但何以辨其为蓄血之病乎?全在看其小便之利与不利耳。 
盖蓄血之病,小便必利,以血不能入于膀胱之中,故膀胱之气能行能化,无害其下出之水 
道耳。故见小便利而大便结者,用抵当汤万无差谬耳。 
此症用大黄散瘀汤亦神。 
水蛭(炒黑,三钱) 大黄 丹皮(各三钱) 当归(一两) 红花(三钱) 桃仁(十 
四个) 生地(五钱)水煎服。 



卷之九

小便不通门(六则)

属性:人有小便不通,点滴不能出,急闷欲死,心烦意躁,口渴索饮,饮而愈急, 
人以为小肠之热极也,谁知是心火之亢极乎。夫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热极而癃闭,乃热在 
心而癃闭也。盖小肠之能开阖者,全责于心肾之气相通也。今心火亢热,则清气不交于小肠, 
惟烈火之相迫,小肠有阳无阴,何能传化乎。小肠既不能传化,膀胱何肯代小肠以传化耶。 
况心肾之气,既不入于小肠,亦何能入于膀胱,以传化夫水哉。治法泻心中之火,兼利其膀 
胱,则心肾气通,小便亦通矣。方用凉心利水汤∶ 
麦冬(一两) 茯神(五钱) 莲子心(一钱) 车前子(三钱)水煎服。二剂水出 
如注,四剂全愈。 
此方补心之药,即凉心之药也。在心既无太亢之虞,在小肠又宁有大干之患。况又有滑 
利澹渗之味以通其水,则心气自交于肾,肾气自交于膀胱,气化易于出水,岂尚有不通之苦哉。 
人有小肠不通,眼睛突出,面红耳热,口渴引饮,烦躁不宁,人以为上焦之火盛也,谁 
知是膀胱之火旺乎。夫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必肾气相通,而后能化水,是膀胱之火,即肾中 
命门之火也。膀胱无火不能化水,何火盛反闭结乎?不知膀胱 
得正火,则水易分消,得邪火而水难通利。盖膀胱乃太阳之经也,太阳最易入邪,一入邪而 
寒变为热。热结于膀胱,乃邪将散之时也。邪既将散,宜火随溺而泄矣,何反成闭结之症?盖 
因邪将出境,惟恐截杀去路,故作威示强,屯住于膀胱耳。治法不必泄肾火,但利膀胱,则 
邪去如扫。方用导水散∶ 
王不留行(五钱) 泽泻(三钱) 白术(三钱)水煎服。一剂通达如故,不必二剂。 
此方逐水至神,因王不留行性速善走,故用之以祛除耳。闭原在膀胱,利膀胱而闭自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