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

第21章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第21章

小说: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六气所临。后言五脏之病也。)地化奈何。(在泉地化。)曰。司天同满。手热(心包脉行手心。)肘挛掖肿。心澹澹大 
动。(水上凌火。)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心为嗳。)嗌干。甚则色 。(音台。黑色象水。)渴而欲饮。病本于 
心。(皆水胜而火病。)神门绝。死不治。(手掌后锐骨之端动脉。心之气也。)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 
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马注。少阴君火应心小肠。阳明燥金应肺大肠。少阳相火应心包三焦。 
为天之分。太阴湿土应脾胃。厥阴风木应肝胆。太阳寒水应肾膀胱。为地之分。昂按。天气三。谓司天及左右二间气也。 
地气三。谓在泉及左右二间气也。本篇后文云。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亦上下各三气也。若 
大肠小肠皆在下部。何以能应身半以上之天气乎。)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天枢穴。在脐两 
旁。为身上下之分。以厥阴阳明等名。而命其气。以气属某经某腑某脏。而命其处。合气与处。而言其属某病也。)故上 
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王注。彼气既胜。此未能复。行无所进。退而怫郁。上胜下病。 
地气郁也。以地名之。下胜上病。天气塞也。以天名之。六元正纪大论。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是也。) 
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胜气已至。而报复之气。尚伏而未发。)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病 
有天地异名。而治胜复之法则无异。)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时位有常。气之 
发动难定。)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司天主上半岁。)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在泉主下半岁。 
如上半岁之木火胜。则下半岁之金水来复。)有胜则复。无胜则否。(所以气不可必。)复已而胜何如。曰。胜至则复。无 
常数也。衰乃止耳。(王注。胜微则复微。胜甚则复甚。无有定数。至其衰谢。则胜复皆自止也。)复已而胜。不复则害。 
此伤生也。(有胜而不能复。是真气伤败。而生意尽矣。言胜之不可无复也。)复而反病何也。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 
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王注。舍己宫观。适于他邦。己力已衰。主不相得。怨随其后。故力极而复。主反袭之。 
反自病也。)所谓火燥热也。(王注。少阳火也。阳明燥也。少阴热也。少阴少阳在泉。为火居水位。阳明司天。为金居 
火位。金复其胜。则火主胜之。火复其胜。则水主胜之。马注。此正居非其位。气不相得。大复其胜。则主反胜之。惟 
火燥热三气乃尔也。)(至真要大论) 
天地之数。起于上而终于下。(起于司天。终于在泉。)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大寒至小暑。司天主之。)岁半之后。 
地气主之。(大暑至小寒。在泉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上下之中。又有互体。)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 
始于中。(由中而长。)冬气始于标。(由标而敛于本。)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西北高燥故多寒。 
东南卑湿故常温。五常政大论曰。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厥阴所至。(俱主岁气言。)为里急。为支痛。(支 
格而痛。)为 (软。)戾。(厥阴主筋。寒则急。热则弛。)为胁痛呕泄。(木邪克土。)病之常也。少阴所至。为疡胗(心 
火。)身热。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妄言妄见。)为悲妄(皆心气不足。)衄蔑。为语笑。(皆心火。)病之常也。太阴 
所至。为积饮痞隔。(湿土为病。)为 满。为中满。(脾土不运。)霍乱吐下。(中宫不和。)为重 肿。(湿胜。)病之常 
也。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为惊躁(胆主惊。)瞀昧暴病。(皆火邪。)为喉痹(相火。)耳鸣呕涌。为暴泄。(火泄。) 
(肉动。)螈(抽掣。)暴死。(皆火病也。)病之常也。阳明所至。为浮虚。为鼽。(鼻流清涕大肠病。)尻(苦高切。 
臀也。)阴股膝髀 (音善。足肚。) 足病。(胃病。)为胁痛皴揭。(金燥。)为鼽嚏。病之常也。太阳所至。为屈伸不 
利。为腰痛。(脉行腰脊头项。故不利而痛。)为寝汗(梦中盗汗。表虚。)痉。(头项强直。乃屈伸不利而甚者。)为流泄 
禁止。(流泄象水。禁止象寒。)病之常也。(此段病形。分经并合。未根据原文。因于文理无碍。用以便人观览也。)气高 
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王注。手阴阳位高。足阴阳位下。太阳行身 
后。阳明行身前。太阴少阴厥阴在中。少阳行身侧。各随其位。以言病象。)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 
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 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察六气胜复所在。以言病变也。)(六元正纪大论)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皆木盛克土。)上应岁星。(木盛则木星 
光明。)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顶。)疾。反胁痛而吐甚。(肝实自病。金来为母复仇。木又制乎金也。)上应太白星。 
(金 
星光明。)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金火相战。)少气(壮火食气。)咳喘。(火气乘肺。)血溢(血出 
上窍。)血泄(血出二便。)注下。(火入大肠而泄。)嗌燥(火炎肺系。)耳聋。(耳为肾窍。火盛则水衰。)中热(胸中。) 
肩背热。(背者胸中之府。)上应荧惑星。(火星光明。)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髀间痛。两臂内痛。(皆心主经 
脉所过。藏气法时论。言心病与此同。)身热骨痛。而为浸淫。(玉机真藏论作身热肤痛。肺主皮肤。)上应辰星。(水星 
为母复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湿胜。)清厥(足逆冷。)意不乐。(脾不营运。)体重(湿胜。) 
烦冤。(藏气法时论。肾病者。身重。肾虚者。大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上应镇星。(土星。)甚则肌肉痿。(土主肌肉。) 
足痿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胃脉在足。)饮(水饮。)发中满。(土不制水。)食减。四肢不举。(脾主四肢。)腹满溏泄。 
肠鸣反下甚。(皆本经自病。)上应岁星。(木复仇而刑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肝脉 
行胁。抵小腹。)目赤痛 疡。(目为肝窍。)耳无所闻。(肝藏血。耳得血而能听。藏气法时论。肝虚则目 无所见。 
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肝主筋。筋衰则身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玉机真藏论。肝脉不 
及。则胸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上应太白星。(金星克木。)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 足皆病。(火来 
复仇。而金反病。下部皆痛。母病及子也。藏气法时论。言肺病同。)上应荧惑星。(火星复仇。)收气峻。生气下。病反 
暴痛。 胁不可反侧。(金盛刑木。)咳逆甚而血溢。(肺金自病。)上应太白星。(金星。)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 
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躁。烦甚也。悸。心动也。火属于水则躁。火畏水则悸。)阴厥。(阴盛厥逆。)上中下寒。 
(外 
热内寒。)谵妄(妄言妄见。)心痛。上应辰星。(水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肾脉起足下。贯膈。入肺。)寝汗出憎 
风。(阴盛阳虚。藏气法时论。言肾病同。)上应镇星。(土复仇而乘水。)湿气(土。)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泻。食不 
化。(土气来复。反见脾病。)渴而妄冒。(脾不能行津液而渴。火被湿郁而妄冒。)上应荧惑辰星。(火星减耀。水星明莹。 
按五运六气。太过不及。胜复淫郁。经文言之至为详悉。本集不能多录。然大旨略同。故量取数段。可以概其余矣。)岁 
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借母气以自助。)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为所凌侮。而兼其色。)(气交变大论)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昂按。木树根于土。是土为生木之母。何以木反克土乎。盖土竭其膏液。 
以荣养乎木。若或克之耳。使土而无木。则无花叶之茜葱。无果谷之成熟。民众无所资养。天地黯淡无章。不过顽然垒 
块而已。土何利之有焉。木者。所以疏土之气。又以成土之德也。故经文独言达。而不同于伐灭缺绝四条也。赵养葵曰。 
世人皆言木克土。而余独升木以培土。其有会于斯旨也欤。)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宝命全 
形论) 

卷下
审治第七
属性:(本篇尽出素问。末附灵枢一则。)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木动摇。)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寒性缩急。)诸气 郁。皆属于肺。(肺主气。)诸湿肿 
满。皆属于脾。(脾不营运。)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疮疡皆属心火。火微则痒。火甚则痛。)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吴 
注。下谓肾也。兼水火之司。阴精水衰。则有热厥。命门火衰。则有寒厥。肾开窍于二阴。水衰火实。则二便不通而为 
固。火衰水实。则二便不禁而为泄。)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上。谓肺也。肺主气。肺热叶焦。则诸脏无所禀气。故有 
肺痿。及筋脉骨肉诸痿。喘呕亦属上焦。)诸热瞀(音茂。)螈。(昏乱抽掣。)皆属于火。诸禁(HT 。)鼓栗。如丧神 
守。 
皆属于火。(内热而外反寒。盖火性就燥。内热既甚。卫外之阳。皆凑入内。故外反鼓栗也。)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 
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 肿。(热盛于内。水随水溢。)酸痛惊骇。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热郁于内为热胀。 
亦有寒郁而生寒胀者。东垣曰。大抵热胀少。寒胀多。故立中满分消丸治热胀。中满分消汤治寒胀。)诸病有声。(肠鸣。) 
鼓之如鼓。(鼓胀。)皆属于热。(李士材曰。二病多有属寒者。)诸转反戾。(转筋之类。)水液混浊。(小便。)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火泻里急。)皆属于热。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甚而兼风木之化。)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 
性劲急。二证相类。而一属湿。一属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吐溺。)皆属于寒。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有者求之。(或有热有湿。或有风有寒。)无者求之。(或无水。或无火。或非热。或非寒。)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河间 
着原病式。用病机十九条。而未及十六字。似属缺典。)必先五胜。(五行胜气。)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 
谓也。(此段次序稍易。以火从火。以热从热。用便观览。因于文义无害。故敢尔也。昂按。病机十九条。而火居其五。 
热居其四。可见诸病火热为多。盖风寒暑湿。皆能为火为热也。宇宙间天地万物。皆赖此阳火。以为生发之本。若无此 
火。则天地或几乎息矣。庄子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