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5-灵素节注类编 >

第17章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17章

小说: 445-灵素节注类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网,下结于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 ;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于 。其病,小趾支跟肿痛, 挛,脊反 
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薛生白注∶十二经脉之外,复有经筋者,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维络 
周身,各有定位。虽 
经筋所行之部,多与经脉相同,然其所结所盛之处,则惟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 
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膝关,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 
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筋有刚柔,刚者所以束骨,柔者所以相维,亦犹经之有络,纲之有纪。故手足项背, 
直行附骨之筋皆坚大;而胸腹头面,支别横络之筋皆柔细也。但手足十二经之筋,又各有不同者,如手足三阳 
行于外,其筋多刚;手足三阴行于内,其筋多柔。皆肝之所生,而经脉经筋之所以异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 
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 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 
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 ;支者,结于目 为外维。其病,小趾次趾支 
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 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 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 
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 
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 
直者,上循 ,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 
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 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 
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 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 
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 
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 
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春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太阴之筋,起于大趾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 
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趾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 
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孟秋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少阴之筋,起于小趾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 
下,并足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 
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螈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 
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 
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厥阴之筋,起于大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其病,足大趾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 
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季秋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 
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 
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 
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 
则为筋 ,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 
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额,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 
仲夏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 
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额,结于角。其病,当所过者即支转筋, 
舌卷。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夏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 ;其支者,绕肩胛,挟脊; 
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其病,当所过者 
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为左右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孟夏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结肘中,上 内廉,入腋下, 
出缺盆,结肩 前,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 
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 
散胸中,结于臂。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冬 
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 
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其成伏梁唾脓血者,死不治。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 
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 
燔针。名曰季冬痹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 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 
肝主筋,筋病必关于肝也。言十二经,则周身之筋俱在其中,而皆起于手足指端,即十二经交接之处。故 
治者亦必调十二经之气血,兼理其肝而已。若针刺,则必详究其起其结,及输穴、枝节、溪谷、交会之处, 
另有专科专书,兹不录载。其为病,则方脉家必当熟悉,庶可用药施治。夫十二经阴阳之气,合乎天地四时之 
气也。盖阳经之气根于阴,而行于表,自足而至头,故春为足阳经筋病;由手而至头,故夏为手阳经筋病也; 
阴经之气根于阳,而行于里,自足而至胸,故秋为足阴经筋病;自胸而走手,故冬为手阴经筋病也。病皆名 
痹者,以邪痹经筋,值天地气候相应,则病发矣。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脉度篇》岐伯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 
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 
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 
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 
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 
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 
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则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 
此明经脉流行长短之度,经直络横,经深络浅,络之支别为孙络,则更细小,犹木之枝,分而又分,以至 
细微也。然其横直、粗细、浮沉、浅深虽异,而气血之流行贯注,无不周遍,苟有窒滞,即为病矣。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跷脉安起安止?岐伯曰∶跷脉者,少阴之别也,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 
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属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 
则目不合。 
此言阴跷为足少阴之支别,并少阴上行,出人迎,上 ,而属于目内 晴明穴,合足太阳、阳跷之脉,是 
卫气从阴出阳之处。阴阳交并,互相回还,而濡润于目,故遇平旦则目开,日入则目瞑。若其气不营运,则阴 
阳不相交通,而目应合不能合,其应开不能开,亦可例见矣。此言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则阳跷为足太阳之 
支别,而并太阳以行于表者可知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营 
其脏,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上言跷脉并少阴而行,故帝疑止行五脏,不营六腑。岐伯谓脏腑经络,出于一本,故气血如水之流,阴阳 
如日月之行不休,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循环无端,而必分其表里浅深部位者,将以察其有病无病,而可 
调之也。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此言男子以阳跷为经,阴跷为络,女子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也。盖跷脉为少阴、太阳两经之支别,非同 
脏腑正经之脉。以其并少阴而行于阴者,为阴跷;并太阳而行于阳者,为阳跷。故男主阳,以阳跷为经,阴跷 
为络;女主阴,故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不同十二经随脏腑分阴阳,而阴阳皆有络脉也。以其为正经之支别, 
与络脉相类而又不同,故名曰奇经。奇者,异于常经之谓也。八脉皆称奇经。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寒热病篇》曰∶足太阳有通项入脑 
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