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阿里巴巴: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

第5章

阿里巴巴:马云的美丽新世界-第5章

小说: 阿里巴巴: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的还是闭门羹;马云甚至提出把自己抢先注册的“中国文化”、“中国体育”域名免费奉送,人家也毫不领情。

  这时,马云认识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工作的杭州老乡樊馨蔓。樊馨蔓非常仗义,虽然她听不懂马云的网络模式,但却被他的热情打动了。她对马云说:“马云啊,你的后果自负,跟我没关系,只要是合法的。但我可以记录你的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做的是‘生活空间’,这个节目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你有理想很好,我们可以记录你实现理想的过程,但是结局你是要自己收场的。你这个牛吹出去了,万一你是胡闹,或者最后结果证明你是典型的胡思乱想,我们也无非记录了一个善于幻想的人的一段经历。”




从残酷开始(5)




  樊馨蔓的态度代表了当时大多数媒体记者的态度。他们还不能理解马云和他的互联网。向来号称敏感的记者尚且如此,遑论他人。

  虽然不能理解,但樊馨蔓还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她拍了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专题片,真实记录了马云在京的凄凉遭遇。如今这部专题片弥足珍贵,片中可以看到当年马云在北京现场推销的画面,看到他到处碰壁到处吃闭门羹的画面。

  “在片子里,他就像一个坏人,虽然滔滔不绝,但表情总有一点鬼鬼祟祟。他对人讲他要干什么什么,要干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息库,但再看听者的表情就知道,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樊馨蔓如此评说。

  这部片子是互联网早期在中国遭遇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看出,马云当时是多么超前。

  马云在北京的上门推销,在各大部委和各大媒体中的高层公关,都以失败而告终。马云不但没有签下一个合同,没搞到一条信息,甚至没有拿到一份订单。

  马云走访《人民日报》时,开始露出一线曙光。

  当时一些工程院院士认为网络不符合中国国情信息高速公路,离中国太遥远。马云在《人民日报》信息部讲课时,愤慨激昂地说:“对于发展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机会了,对于处于劣势的我们来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听完马云的讲课后深受启发并认为政府上网是一种必须。第二天范敬宜就给中央打报告,申请《人民日报》上网。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人民日报》上网工程启动了。马云为了拿下这个工程,把中国黄页最好的工程师调到北京,为《人民日报》精心制作了好几个主页。毫无疑问,在制作网页方面,中国黄页当时的技术是国内最好的,但《人民日报》主管工程的人还是把这个项目给了别人。

  马云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唯一的安慰是《人民日报》为他报销了杭州到北京的来往路费。

  数日后,我帮马云在长安俱乐部的雷吉尔餐厅搞了个新闻发布会,请来30多位报界老总,也请来了几位有投资能力的地产商。因为我知道马云急缺资金。

  马云和他的技术人员为了准备这个新闻发布会,苦干了两天两夜。但要开会了,又听说上面发下文件不让宣传互联网,弄得马云整个一个没脾气。

  新闻发布会开始后,黄页的工程师们摆上电脑,当场演示从电话线上下载的中国黄页的页面,马云激情演讲了一小时,从网络应用到网络前景,但莅会的老总和记者们似乎只听懂了三分。会后会餐时,我为马云找来了两个大款,目的是想帮急缺资金的马云融点资。马云又为老板们演示讲演了一小时,讲完,两位实力雄厚的企业家反问:“这样的东西国家会让民营企业来搞吗?”我和马云无言以对。

  老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既然网络技术国家都没有放开,何谈网络内容?

  还是那句话,马云太超前了。中国黄页生不逢时。

  《书生马云》专题片的最后一幕是,马云疲惫地坐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望着车窗外的街灯,一脸茫然,神色凝重,喃喃地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

  1995年底,正是杨致远的雅虎起飞之时,也正是贝索斯的亚马逊诞生之时。假设马云的北上成功,假设马云顺利地把新闻、财经、文化、体育装进中国黄页,中国黄页会不会成为中国雅虎,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门户网站?果真如此,中国门户网站的诞生就无需等到1998年,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就得重新改写,中美网络产业的差距就会大大缩短。

  但果真如此,马云的阿里巴巴呢?马云的B2B呢?中国的电子商务呢?

  然而历史从不接受假设。1995年底马云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互联网,也没有做好准备接受马云这位中国互联网的先驱!




从残酷开始(6)




  记得在《人民日报》演示时,马云激动地说:“现在要迅速抢占信息时代的制高点,在操作系统和网络电子商务上中国再落后,那么全世界就要被洋鬼子抢去了。”

  马云是个精明的有远见的商人,但同时也是一个爱国者。他看到了美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势头,也看到了网络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他想帮祖国迎头赶上,他想帮祖国抹平数码鸿沟;他不明白国家民营一齐上有什么不好?

  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时候,马云花钱在报纸、杂志和电视上普及网络知识,宣传互联网应用,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这些本该是国家应做的事。

  马云是网络时代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是中国商用互联网的开拓者和创业者。是马云第一个把商用互联网引入了中国,开创了企业主页发布的互联网商用模式。

  筚路蓝缕、披肝沥胆、千辛万苦……这些马云都能忍受,唯一不能忍受的是人们的冷漠、歧视、不理解;是人们视其为骗子,是人们无视他拳拳爱国心。

  有时,我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四处奔波的背影,心里一阵发酸:难道这就是历史送给先行者的礼物吗?

  我并不是马云前五年创业的见证者,我只看到了他在北京碰壁的那一小段。但我能理解为什么提起当年,马云要用“五年苦难,五年残酷”这样的词。

  当时,我隐约感到,马云的事业代表着未来的方向。他也许会成功,但不是在现在而是将来,因为他太超前了。




高位出走(1)




  中国黄页是马云超人商业智慧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产物,是马云抢到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绝对先机。从1995年上半年到1997年底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里,马云为黄页倾注了所有的智慧、心血、时间和精力,为黄页创造了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并最终为黄页创造了年营业额700万的奇迹。

  但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马云不得不被迫辞职北上,不得不被迫放弃所有股份。

  辛苦一场到头来黄页给了马云什么呢?一无所有!

  但并非真的一无所有。黄页给了马云苦难、磨难、委屈和打击,给了马云经验、教训、失败和成功。所有这些都是比金钱和股份更为宝贵的东西。

  中国黄页是马云的失败也是马云的成功!没有中国黄页就不会有阿里巴巴!

  泪别黄页(当然马云没有哭),很悲壮也很耐人寻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杭州那天大雨滂沱,天冷水寒,但马云在挥手告别故乡时说的是:“杭州你等着,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

  竞争对手

  “从中国互联网十年历史看,我是第一人。”马云的这句话没有错。

  成立于1995年4月的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确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其中国黄页也的确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黄页创办一个月后,张树新的赢海威在北京问世。

  马云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驱无可置疑。然而马云究竟领先了对手多少呢?细算只有一个月,最多不过半年。

  在商业大潮汹涌澎湃的九十年代,中国市场上拷贝跟进的速度是惊人的。

  从1995年上半年到下半年,经过几个月地艰难开拓,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团队成功创办和运营了中国第一个商业网站,成功推出和验证了一个崭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虽然这个模式很简单,就是在网上发布企业广告。年末盘点,中国黄页还没有盈利,但当时的营业额已经突破百万,而且离做平只差一点点。特别是浙江省“金鸽工程”的推出,开了中国政府上网的先河。中国黄页的开创作用和示范效益是巨大的。

  到了1995年年底,马云遇到了第一个竞争对手,“中国之窗”,这个网站的背景是中科院。中国之窗给中国黄页造成的威胁并不大。

  但是到了1996年初;几乎一夜间冒出了好几家堪称强大的竞争对手:“东方网景”、“亚信”、“西湖网联”……新生的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骤然激烈起来。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从此不再寂寞,而中国黄页也从此不再孤独。

  田溯宁实力雄厚的亚信差点成了中国黄页的死敌,幸好田溯宁发现在网站业务这块自己的优势并不比中国黄页大,于是转向光纤铺设和网络工程建设。田溯宁几年后成了中国网通的掌门人。

  西湖网联就不同了。这是家门口的对手,而且两家实力悬殊。当时西湖网联是拥有3亿多资本的国企,而中国黄页的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西湖网联从中国黄页的成功中看见了互联网市场的前景,于是开始全力抢占这块市场。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不公平竞争。西湖网联财大气粗,中国黄页势单力薄;西湖网联有政府背景,中国黄页只有民间身份;西湖网联垄断着网络技术平台,中国黄页只能依靠海外服务器。在杭州老百姓眼里,西湖网联是正规军,中国黄页是游击队。正规军打败游击队是没有问题的。但竞争的结果却是中国黄页占了上风。连杭州市政府都承认,中国黄页做得比西湖网联好。

  中国互联网产业从一起步就有政府搞还是民间搞的争论。由于马云的率先创业,使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有了民营色彩。

  早在1995年;弱小的民营中国黄页就曾经战胜过强大的国营西湖网联。这个案例早早预示了民间互联网企业的强大生命力。

  在1996年初,马云的中国黄页的一时取胜,并不能化解公司面临的危机。资金匮乏,资源匮乏,信息匮乏。身处杭州的黄页要想完全摆脱西湖网联的阴影也是不现实的。




高位出走(2)




  马云北上失败,把新闻、体育、文化装进中国黄页的计划泡汤,把中国黄页变成中国雅虎的壮志落空,也使把中国黄页总部放在北京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

  1996年初,黄页一度发不出工资。好在马云启动的代理制很快有了成效。纺织进出口行业的广告代理签单。10万元打进黄页账号,解了黄页燃眉之急。

  为了生存,为了长远发展,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也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马云决定中国黄页与西湖网联合资。

  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