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23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23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惟其身极微弱,故死无定期者。身如水沫,至极微劣,无须大损,即如名曰芒刺所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缘违害,是极易事。《亲友书》云:「①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留,況诸至极微弱人。」如是思后,不见死主何时決定坏其身命,莫谓有暇,应多立誓,②決从现在而修正法。如《迦尼迦书》云:「死主悉③无亲,忽尔而降临,莫想明后④行,应速修正法,此明后作此,是说非贤人,汝当何日无,其明日定有。」瑜伽自在吉祥胜逝友庆喜亦云:「国主⑤所借身,⑥无病衰乐住,尔时⑦取坚实,⑧病死衰无畏,病老衰等时,虽念有何益。」三根本中极重要者,厥由思惟死无定期,能变其心故应励修。


①七日:劫末七日出。
②決从现在而修正法:此是第二決断。
③无亲:不沾亲,不讲情面。
④行:作。
⑤所借身:假借之身。
⑥无病衰乐住:暂时无病衰,安乐而住。
⑦取坚实:修佛法行。坚实:心要。
⑧(则)病死衰无畏,(否则)病老衰等时,(尔时)虽念有何益。


  第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之三者。如是若见须往他世,尔时亲友极大怜爱而相围绕,然无一人是可随去,尽其所有悦意宝聚,然无尘许可得持往,①俱生骨肉尚须棄捨,況诸余法。②是故现法一切圆满,皆棄捨我,我亦決定棄捨彼等,而赴他世。复应思惟,今日或死,又应思惟,尔时唯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迦尼迦书》云:「③能生诸異熟,先业棄汝已,与新业相係,死主引去时,当知除善恶,余众生皆返,无一随汝去,故应修妙行。」吉祥胜逝友亦云:「天王任何④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刦於野,独无子无妃,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⑤总尔时尚无,名讳況余事。」




①俱生骨肉:自身。
②是故现法一切圆满……是示究竟所有道理:此是第三決断。
③能生诸異熟,先业棄汝已:能感此生诸異熟之先业尽时。
④富:富贵荣华。
⑤总尔时尚无,名讳況余事:自己的名字也不能随往后生,何況其余一切。


  如是思惟有暇义大而实难得,及虽难得然极易坏,念其死亡,若不①勤修后世,以往毕竟安乐,仅於命存引②乐除苦者,则诸旁生有大势力,尤过於人,故须超胜彼等之行,若不尔者,虽得善趣,仍同未得。如③《入行论》云:「畜亦不难办,为是小利故,业逼者坏此,难得妙暇满。」以是此心纵觉难生,然是道基,故应励力。博朵瓦云:「除我④光荣者,即是修习无常,由已了知,定当除去亲属资具等,现世一切光荣,独自无伴,而往他世,⑤除法而外,皆无所为,不住现法,始得生起,乃至心中未能生此,是乃遮阻一切法道。」铎巴亦云:「若能兼修积集资粮淨治罪障,启祷本尊及诸尊长,並发刻勤殷重思惟,虽觉百年亦不能生,然⑥诸无常不安住故,⑦略觉艰难即得生起。」⑧於迦玛巴请求另易所缘境时,⑨重述前法。请其后者,则云⑩后者全未能至。


①勤修后世,以往毕竟安乐:勤修后世,指修增上生。以往毕竟安乐,指藉此以获取究竟安乐之決定胜。
②乐:现前安乐。
③《入行论》云:《入行论·禅定品》卷八。
《入行论广解》:“唯为现世求乐除苦,畜生之力犹胜於人。何可为彼之故,今难得大义有暇圆满,由贪颠倒境业,以诸苦而摧坏之。应思惟如是过患,於暇满所依,勤求心要也。”
④光荣:傲慢、荣耀心。
⑤除(正)法而外,(余)皆无所为。
⑥诸无常不安住故:《略论》:“有为之法必不恆常安住。”
⑦略觉艰难即得生起:《略论》:“何由不能生起耶。”《略论释》(二九八页):“博多瓦谓此种心量,本极难生,须照三根本、九因相,励力思惟,并修积资淨障,启祷本尊以(而)为之助。以诸无常法性不安住,随时均易感触,亦不难使心变动。”
⑧於迦玛巴请求另易所缘境时:《略论释》(二九八页):“(迦马巴弟子)有修死无常,心略变动,启师欲修余法,迦马巴仍令续修。”
⑨重述前法:仍敕如前,修死无常。




⑩后者全未能至:前法尚未见,何能见后法。不要越次,必从基礎依次而行。
*《略论释》(二九八页):“惟念死,能断一切可爱境,亦惟佛法可获善逝。如此心未生起,任修一切善法,皆不能作为成佛资粮,以心尚繫著现世故,对於成佛深法,尚在障格中。死无常生起之量,须如临死人,医药已穷,生望已绝,如是心相任运而起,常现於前,即其(合)生起之量。”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应如前说而正修习。若不堪者,则随其所称,取三根本九种因相,观现法中所有诸事,犹如临杀饰以庄严,应当乃至意未厌离,数数修习。①若经论中,何处有说亲近知识暇满无常,诸法品类,皆应了知,是彼彼时所有行持,取而修习,乃能速得诸佛密意。余处亦当如是了知。


①若经论中……余处亦当如是了知:《略论释》(二九八页):“上述依师暇满大义念死等法,修时应依类检取诸大经论所说,反复研究,作修习资料,则能速得诸佛密意,修余法时亦当如是。”余处:其余法类。


  第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者。如是決定速死没故,於现法中无暇久居,然死而后亦非断无,仍须受生,此复唯除二趣之外无余生处,谓生善趣或是恶趣。於彼中生,非自自在,以是诸业他自在故,如黑白业牵引而生。如是我若生恶趣者,当为何等,故应思惟诸恶趣苦。如龙猛依怙云:「①日日恆应念,极寒热地狱,亦应念饥渴,憔悴诸饿鬼,应观念极多,愚苦诸旁生。断彼因行善,赡部洲人身,难得今得时,励断恶趣因。」此中所修②生死总苦,恶趣别苦,至极切要。谓若自思堕苦海理,意生厌离,能息傲慢。由见苦是不善果故,於诸恶罪极生羞恥,不乐众苦故,而乐安乐。由见安乐是善果故,於修善法深生欢喜,③由量自心而悲愍他,由厌生死希求解脱,由畏众苦,发起④猛利真归依等,故是能摄众多修⑤要大嗢柁南。


①日日:时刻。
②生死总苦:见共中士道,思惟苦谛,正修苦。(《广论》卷六,本書三三一页)
③由量自心:推己及人。悲愍他:发菩提心。
④猛利真归依:求解脱故,求真归依。
⑤要:关键。嗢柁南:纲要。


如是亦如①《入行论》云:「②无苦无出离,故心汝坚忍。」③又云:④「复次苦功德,厌离除憍傲,悲愍生死者,羞恶乐善行。」⑤又云:「我由畏怖故,⑥将自奉普贤。」此诸⑦苦德,《入行论》中虽依自身⑧已有之苦增上而说,然其⑨当受众苦亦尔。以是因缘,思恶趣苦。


①《入行论》云:见《入行论·忍辱品》卷六。
②无苦无出离:不思惟苦,则无超生死之出离心。故心汝坚忍:应生坚定解了,忍受众苦。
③又云:见《入行论·忍辱品》卷六。
④复次苦功德(有五),一厌离二除憍傲,三悲愍生死者,四羞恶五乐善行:《入行论广解》:“依自苦为增上,由彼厌患故,除我慢骄傲。依他苦为增上,见彼苦故,欲令彼离苦,故於轮迴者起悲心。知彼苦是不善之果,不乐苦故,於罪羞惭。不苦而欲求安乐,知彼是善法之果,故於善法生起欢喜。”厌离:苦策发厌离。
⑤又云:见《入行论·忏悔品》卷二。
⑥将自奉:奉献自身。《入行论广解》卷二:“我为俱恶趣诸怖畏故,称念具大愿力普贤菩萨,奉献我身,恳祈救我脱诸怖畏。”
⑦苦德:修苦功德。
⑧已有:过、现已有之苦。
⑨当受:未来当受众苦。
 其中分三: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二旁生所有众苦,三饿鬼所有众苦。初中分四:一大有情地狱,二近边地狱,三寒冷地狱,四独一地狱。  今初
  谓从①此过三万二千踰缮那,下有等活地狱。从此渐隔四千四千踰缮那下,而有余七。如是八中,初等活者,谓彼有情,多共聚集,业增上故,种种苦具次第而起,互相残害,闷绝②躃地,次虚空中,发如是声,汝诸有情可还等活。次复③欻起,如前残害,由是当受无量众苦。二黑绳者,其中所生诸有情类,谓多当受如是众苦,诸守狱卒,以黑绳拼,或为四方,或为八方,或为种种非一纹画,如其所拼,如是以刀,或斫或割。三众合者,谓彼有情,或时展转而共集会,尔时狱卒驱逐令入,如二④羺头铁山之间,从此无间两山合迫,尔时从其一切门中,血流涌注,如是如诸羊马象狮及如虎头,合迫亦尔。又集会时,驱逐令入极大铁槽,压迫全身,如压甘庶。又集会时,有大铁山从上而堕,於铁地基若斫若剖,若擣若裂,如是等时,血流涌注。四号叫者,谓彼有情,寻求宅舍,即便趣入大铁室中,始纔入已,火便炽起,由是燃烧。五大号叫者,多与前同,其差别者,谓其铁室层匝有二。




①此:《略论》:“由此地下”。《略论释》(三二九页):“由印度 金刚地而下。”
②躃:音“璧”。
③欻:忽然。欻:音“虚”。
④羺:音“耨”。胡羊。


六烧热者,谓彼有情为诸狱卒,置於众多踰缮那量,极热烧然,大铁①中,展转烧②煿,犹如炙鱼,炽然铁③丳,从下贯入,彻顶而出,从口二眼,二鼻二耳,一切毛孔,猛燄炽生。又置炽然大铁地上,或仰或覆,以极炽然炎热铁椎,或打或④筑。七极热者,谓以三尖大热铁丳,从下贯入左右二锋,彻左右⑤髆,中从顶出,由是因缘从口等门,猛燄炽生。又以炽然炎热铁⑥鍱,徧裹其身。又复倒掷,炽然涌沸弥满灰水大铁镬中,其汤涌沸,上下漂转,若时销烂皮肉血茫ㄓ喙撬雹咪醭觯锰厣希淦と庋}生已,还掷镬中,余如烧热。八无间者,谓自东方多百非一踰缮那地,猛火炽然,即从其中腾燄而来,由此渐坏,彼诸有情,皮肉筋骨,直彻其髓,徧身一切猛燄炽然,烧如脂烛。所余三方,悉皆如是。四方火来,於彼合杂,所受苦痛,无有间隙,唯因号哭叫苦声音,知是有情。又於盛满炽然铁炭大铁箕中,而为⑧揃簸。又命登下热铁地上,诸大铁山。又从口中拔出其舌,以百铁钉,钉而张之,令无皱⑨襵,如张牛皮。又置铁地令其仰卧,以大铁钳,钳口令开,炽然铁丸,置其口中。又以洋铜而灌其口,烧口及喉,彻诸腑臟,从下流出。所余诸苦,如极烧热。此但略说粗显苦具,非余种种众多苦具而不可得。如是所住,住处之量及诸苦等,是如《本地分》中所说錄出。


①:音“傲”,烙饼器(平锅)。
②煿:同爆,火乾也。
③丳:楚限切,音“铲”。炙肉器,以弧崛庵酥咭病;‘即签,音“千”。
④筑:筑擣也,擣之使坚实也。
⑤髆:同膊。
⑥鍱:音“叶”。
⑦漉:音“鹿”。
⑧揃:音“剪”。修剪,分割。揃,切也。
⑨襵:音“摺”。


  此诸大苦,要经几时而领受者,如《亲友书》云:「如是诸苦极粗暴,虽受经百俱胝年,乃至不善未尽出,尔时与命终不离。」谓其乃至能受业力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