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 >

第9章

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第9章

小说: 尤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摩的出现正是印度文化中纵欲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

  不过,密教五摩与一般所谓的放纵淫荡却是截然不同的,二者可谓云泥之别,这主要是因为五摩并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宗教仪式,它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举行的,并且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比如,加入到密教性仪式中的只能是已婚女人,这些妇女大多来自印度社会的低等种姓,被认为是性力的体现,其他女子比如处女则是被严格禁止的。再者,修行者必须超越爱与恨、好与坏、美与丑、可接触与不可接触、朋友与仇敌之间的二元对立与差异,真正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尤其是性仪式中的妇女。与一般人对密教五摩的看法不同,密教在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仪式背后隐藏的是苦行精神、高尚的理性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第24节:旁门左道(10)


  在佛教密宗和印度教性力教派看来,这种仪式的意义在于,帮助修行者消除现实经验世界中存在的一切差异,以便使修行者获得完全的自由。《俱罗那婆密经》(Kularnava Tantra)认为,正像人跌倒了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样,饮酒作乐可以帮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和解脱。以毒攻毒,对于荆棘只有用荆棘来对付并消灭,饮酒若只是为了饮酒,那么酒便是一种罪恶的饮料,而将酒作为一种引导物,从而使人的精神进入或陶醉于某种崇高境界,那么酒便是有益且令人神往的饮料了,这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同样地,吃肉使人的身体得到营养,鱼可增强人的性能力,炒饭使人精力充沛,性爱使人获得最大的幸福和满足。酒肉与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而一般宗教对之又讳莫如深,这反而使得修行者要么是谈虎色变,要么是好奇有加,久而久之,便成了修行者的心病,这无异于讳疾忌医。密教左道实行五摩,其目的在于使人的身心处于均衡和谐的状态之中:在极端的享乐之中返朴归真,使修行者变得更像现实生活中的常人。

  只有在这种状态中,修行者才能进入崇高而神圣的境界,这种境界超越了世俗生活的喜怒哀乐,使一切都变成了平等无差异的存在。在密教左道看来,从终极的意义而言,怜悯与残忍是毫无差别的,合法与非法的行为也是如此。这也正如奥义书所说,对于已获得崇高大梵精神的人来说,他的任何反常和非法的行为都不会给他带来罪恶,这就是常言所说的大象无形。基于此,密教左道将其修行者和修习行为置于任何道德价值标准之外,在一定的规则和范围之内对他的行为不加任何禁止和限制,认为这些行为是他认识世界并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圆满的必要组成部分。密教经典《大悲空智金刚王经》说,灌顶之后的密教徒被教导的行为准则是:他应当〃杀生〃,〃说谎话〃,〃取所不与〃,〃追逐别人的妻子〃, 与女人一起沉醉于〃不净〃之中,他可以不从事任何仪式或打禅入定,不躲避任何性行为:他享受一切女人无所畏缩。他说〃我将救渡众生〃,但究极而言,根本没有任何众生,这不过是般若经的话头而已。他不爱也不恨任何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他不去礼拜木头、石头、粘土做的任何天神,因为他是自己的神灵。在与女性修行者的性爱中,他和她变成了佛陀和度母,这种状态也被描述为,性仪式实践者在类似于昏迷的状态中想象他再生于度母的子宫,杀死佛陀并取代了他的位置。在密教的性仪式中,一切禁忌都被抛弃了,因为对无知的世人来说它是罪恶的行为,但对密教修行者来说则是善行和美德。对吃肉、喝酒的行为也当如是观之。这种思想对佛教后来的另一支派别禅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禅宗所谓逢佛杀佛、逢父母杀父母,其要义与左道五摩是一致的。

  佛教密宗即金刚乘追求的理想是般若(男性本原)与方便(女性本原)的圆满结合即般若方便状态(Prajnopaya)。事实上,密教并不否认爱欲的危害性,但是,它似乎承认,当爱欲被瑜伽所控制而变成一种有意的修行时,它就能成功地用于解脱。因此,不仅仅是性欲,而且是人类的所有愿望,包括那些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来是邪恶的欲望,金刚乘为了修行者的圆满和救度,都设法通过一种嬗变而对它们加以利用。早期佛教和正统佛教都竭力批判贪欲、瞋恚、愚痴即佛家所谓的〃三毒〃以及〃三毒〃的派生形式如忿恨、畏怖等。但密教却不遗余力地要为三毒恢复名誉,初看起来,这确实有点令人惊讶。但密教却认为,三毒的功能在于,对付一切有害的影响,以毒攻毒,不仅可以使人进行自我保护,而且是最为有效的修行方式。实际上,在印度正统文化中也存在着这些现象,比如,湿婆、难近母、阎摩等形象常常是面目狰狞,这对佛教密宗金刚畏怖神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金刚一般都呈忿怒和令人恐惧的面貌,其作怪相的面部点缀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獠牙,使人想起捣乱佛陀修行的摩罗及魔军的丑恶面目,各种恐怖神形态各异,三只眼睛象征着能看穿三界的智慧;散披的头发和被砍下的头颅向人们提示的是,虚妄与欲念已被刀砍断,象征死亡的骨髓取代珠宝成为重要的饰物,所有的因缘均已断绝之时恰恰是功德圆满之日。

  阿旃陀壁画中描写饮酒的场景。公元5世纪左右。
第25节:神灵诸相(1)


  第三部分 神灵诸相

  1,无影无形的爱神

  《梨俱吠陀》的《创世颂歌》中说,卡姆即〃欲〃也就是后来的爱神,是原始浑沌中最先产生的,世界诞生于〃欲〃:〃那时无生无死,无天无地,只有黑暗中的黑暗和汪洋中的汪洋。不知在什么时候也不知在什么地方,'欲'蠢蠢而生。〃这里的〃欲〃主要是原始宇宙意志或说是〃欲望〃的人格化,是世界〃心灵的第一颗种子〃,所以,《阿达婆吠陀》也称爱神为〃先生〃(意谓〃最先出生的〃):万物始于〃欲〃。显然,这里的〃卡姆〃并不是专指〃爱神〃,而是一个浑身充满了欲望的精灵,不过,爱神的产生毕竟与这则神话故事有关,爱神是由原始的宇宙之〃欲〃演化成的,正像〃欲〃是最先自我产生的一样,爱神在印度神话中也是没有父母而自我生成的。

  在印度远古即吠陀时代,卡姆作为欲望的化身,其意义主要表现于创世和生殖,古印度人将宇宙的创造类比于人类的生殖活动,所以爱神被奉为最古老的神明。可以说这时的卡姆神还不是爱神,只是在史诗和往世书时代,卡姆才真正演化成爱神,这时的他手拿甘蔗做成的弓,弓弦是由蜜蜂堆成的,弓箭是用花朵编成的,并随时准备将箭从恋人们的五官射入恋人们的心灵,春天是他的好友,天国的少女陪伴着他。他有很多别名:欲望、怀念、生于心灵的神、无形体之神、沉醉、死亡之神等。

  作为爱神,卡姆本来也是有其血肉之躯的,但后来却没有了身躯,变成了无形体之神,这其中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说是众神的世界被魔鬼多罗迦扰乱了,但众神又奈何不了多罗迦,只有湿婆大神与雪山神女婆尔娃蒂结合生出的战神才能战胜多罗迦,但湿婆却在雪山之巅打坐苦行,如何才能使湿婆对婆尔娃蒂产生爱慕之情呢?婆尔娃蒂想方设法吸引湿婆,但湿婆始终沉醉于苦行之中,不为婆尔娃蒂所动。众神派爱神前往帮助婆尔娃蒂。爱神来到雪山,春色伴随着爱神也匆匆而至,荒秃不毛的雪山之巅一下子就变得春意盎然、鸟语花香了,溪流潺潺在诉说着爱情,小鹿欢天喜地跳动着舞步,大象的心中也荡漾起春情,悠悠的身姿使它的身体显得也不那么笨重了。迦梨陀娑的戏剧《鸠摩罗出世》第三章形象地描写到爱神的到来给雪山上的一切有生之物所带来的春情蜜意:

  黑蜂在情侣的陪伴下嗡嗡地采着花蜜,黑鹿用鹿茸抚摸着母鹿,母鹿睡眼惺忪地享受着甜蜜的爱抚。雌象捧一口充满莲花香味的清水表达它对雄象的爱意。……甚至是树木也从它们的恋人蔓藤那里得到了浓浓的爱意:蔓藤开满了鲜红的花朵,以它柔软的身体欢欣地拥抱着大树。

  显然,这里的景物描写充满了性爱的暗示,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中,湿婆大神依然结跏趺坐,如无浪的大海一般宁静。正当爱神无计可施时,婆尔娃蒂来到了湿婆跟前,爱神抓住机会,举弓搭箭。湿婆突然感到内心一阵激动,抬头看了看含情脉脉的婆尔娃蒂,爱神之箭从来都是百发百中,世间哪有生灵能够躲避过爱神射出去的神箭?但这一次,爱神在湿婆大神的神力面前却遭到了灾难。湿婆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欲,向周围环视了一下,发现爱神正瞄准他,挽弓欲射,于是他愤怒地从智慧之眼(位于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睛)中喷射出火焰,瞬息之间,爱神便被湿婆的智慧之眼烧成了灰烬。后来,只是在妻子拉蒂(意谓〃享乐〃)的恳求下,爱神才得以复活,但湿婆复活的只是爱神的精神,并没有将他的身体复活,所以从此以后,爱神便成了无形体之神。经历了此番磨难之后,雪山神女婆尔娃蒂改变了主意,不再以女性之美来吸引湿婆了,她在雪山之巅的另一个山头学着湿婆的样子开始了苦行,最后终于感动了湿婆大神。
第26节:神灵诸相(2)


  在印度宗教和神话中,爱神只是一个不怎么惹眼的小神,但在梵语文学中则倍受青睐,在民间他更是深受普罗大众喜爱的神灵。

  印度古代最大众化的节日是庆祝爱神的节日即春节。在春节里,人们跳舞、唱歌、举办各种音乐和艺术活动,尽情游戏打闹,节日的欢闹气氛使人们都不再顾及上下等级之间的差异,在大街小巷互相涂抹红砂粉,泼洒红粉水,随意打骂嬉闹,因此,春节也可以说是印度古代的狂欢节。说不清从什么时代,原本属于爱神的春节逐步演变成了印度现在的霍利节,其庆祝爱神的原始意义已经被淡忘了,人们沉醉其中的只是狂欢,互相涂抹红粉、泼洒红水。红色,其原初的意义可能是生育的象征,但即使在最初的阶段,它的这种意义便已经被狂欢所取代了。在当代印度,霍利节是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节日是从爱神节中演化而来,不过,名称虽然变了,但其内容和实质却一如既往:广泛而盛大的狂欢,有点类似于我们的春节,只是其狂欢色彩更为浓烈,人们在言语和行为上也显得无拘无束、且有点放纵。 

  《欲经》中提到的与爱神相关的节日还有妖精节,这也是一个尽情欢乐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夜晚进行,因为在这个节日中,人们到处都会碰到〃妖精〃,所以要时时打着灯笼。与暗夜里进行的妖精节相对,八月十五时要举行满月节,这也是一个与爱神相关的狂欢节日。

  《大众的节日》,约公元17世纪,

  拉吉斯坦细密画中刻画的欢庆霍利日的男男女女们。

  2,偷情的天神因陀罗

  在吠陀时代,因陀罗是至高无上的天帝,但到了史诗和往世书时代,他却逐步演变成了〃通奸〃的别名。天神因陀罗与美女阿诃厘耶的故事是印度神话中最著名的人神相爱的故事之一:天帝因陀罗化作阿诃厘耶的丈夫,与阿诃厘耶做爱。

  早在吠陀祭祀中,就出现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