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宋代的出行风俗 徐吉军 >

第2章

宋代的出行风俗 徐吉军-第2章

小说: 宋代的出行风俗 徐吉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梓潼君为蜀道行神,据北宋《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此神姓张,名恶之(一作亚之),晋人,居蜀之七曲山,后〃战死而庙存〃。传说唐玄宗、唐僖宗奔蜀时曾得其护佑,故封其为〃济顺王〃。宋代又因其传说帮助宋军平定王均、李顺之乱,故在咸平年间被宋真宗封为〃英显武烈王〃。同时,道教将其视为文昌司禄帝君,奉为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因此,文人士大夫多将其供奉于家。如《铁围山丛谈》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
    五通神同样被一些宋人奉为行神,如《夷坚三志辛》卷五《吴长者》载:〃乐平故老吴曾,字孝先,洁处重义,里社称为长者。尝有异乡客泊旅邸,置伞于房外,遂失之,来见吴曰:''微物不足惜,但贮五通神像,奉事多年,一旦属他人,道途无所依倚。知公长者,能为我访索乎?''〃
    关于江湖上行神之俗,在陆游《入蜀记》中多有记载;如〃十三日,至富池昭勇庙,以壶酒特豕谒昭毅武惠爱灵显王神。……祭享之盛,以夜继日,庙祝岁输官钱千二百缗,则神之灵可知也。舟人云:''若精虔致祷,则神能分风以应往来之舟。''〃〃四日,平旦,始解舟。舟人云:''自此坡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而行,则挽卒多为所害。''是日早,见舟人焚香祈神,云:''告红头须小使头长年三老,莫令错呼错唤。''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长读长幼之长。乃知老杜''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之语,盖如此。〃〃二十二日,……中夜后,舟人祀峡神,屠一。〃〃二十六日,……祭江渎庙,用壶酒特豕。庙在沙市之东三四里,神曰昭灵孚应威惠广源王,盖四渎之一,最为典祀之正者。〃此外,龙王神也是宋人经常祭祀的行神。方勺《泊宅编》记鄱阳湖畔的〃龙王本庙〃云:〃士大夫及商旅过者,无不杀牲以祭,大者羊豕,小者鸡鹅,殆无虚日。〃又,周辉《清波杂志》卷二《小孤祠》:〃辉平生四泛大江,备尝艰险,共载生死,系于沉浮之间。每过龙祠,薰炉沥觞唯谨。〃范成大《骖鸾录》:〃闰月一日,宿邬子口。邬子者,鄱阳湖尾了,名为盗区,非便风张帆,及有船伴不可过。大雪,泊舟龙王庙。二日,雪甚风横,祷于龙神。午霁,发船邬子。〃洪迈《夷坚支志丁》卷七《芜湖龙祠》载:〃绍熙五年春,江西安抚司将官林应趾部豫章米纲往金陵。抵芜湖,内一舟最大,所载千斛,中夜忽漏作,水入如涌,舟中之人惶窘无计。林具衣冠向龙祠拜祷……〃又,卷八《潭州都监》载:〃潭州兵马都监某,出于天马禁卫,离兵籍得官。既满秩,府帅使押米万石至鄂渚,因挈家行。道过青草洞庭湖,泊舟龙王庙下,当具牲牢礼谒。〃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被人们视为江湖上的行神。如方勺《泊宅编》卷三载道:〃赣石数百里之险,天下所共闻。若雨少溪浅,则舟舫皆木义以待,有留数月者。虔州水东有显庆庙甚灵,或至诚祷之,则一夕长水数尺,送舟出石。故无雨而涨,士人谓之清涨。前此,士大夫有祷辄应,刻石以识于庙庭甚多。〃赵蕃《舟行》诗也反映了宋人舟行祭江神时的情景:〃夜来投宿定花浦,迄晓占风更前迈。波涛汹涌势莫遏,顾视吾舟真若芥。是时霜威甚可怖,篙师战缩不可耐。急温浊酒浇肺肝,向者肌寒人安在。自怜不比娄师德,未可轻犯垂堂戒。径搜苦语谢江神,恐惧偷生勿吾怪。〃(7)
    宋代海上航行的保护神众多,如〃台州临海县上亭保,有小刹曰真如院。东庑置轮藏,其神一躯,素著灵验。海商去来,祈祷供施无虚日〃。(8)而沿海的福建地区就更多了,有仙游的东瓯神女、涵江的灵显侯、郡北的大官神、福州屿神、泉州〃通远王神〃等数位海神,他们均在各地有较大的影响,如兴化军城北的祥应庙神,也为海商所皈依,〃商人远行,莫不来祈〃。(9)又如泉州延福寺的〃通远王神〃在当地就广有影响。据文献记载,〃每岁之春冬,商贾市于南海暨番夷者,必祈谢于此〃。 (10)当地市舶司都要在九日山上举行盛大的祈风仪式,届时所有文武官员都要出席,并勒石纪胜。曾任泉州知府的真德秀在他所撰的《祈风文》中说道:〃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是以国有典礼……一岁而再祷焉。〃又曰:〃凡家无贫富贵贱,争像而祀之,惟恐其后。〃但后来随着天妃(即后人所说的妈祖)信仰的崛起,这一仪式也被其代替了。
    据文献记载及民间传说,天妃原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莆田湄州人林愿第六女,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出生。少能言人祸福,且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称龙女。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升化后,常穿朱衣飞翻海上,故民间设庙祀之,号通贤神女。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首建天妃宫(即妈祖庙)。北宋宣和年间,路允迪奉命出使高丽,中途遭遇大风,八只船中有七只沉溺,独路允迪一舟因有〃湄州神女〃保佑完好无损。于是,路允迪出使回来后,上奏于朝,朝廷赐庙额为〃顺济〃,正式列入国家祀典。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统治者又封其为〃灵惠夫人〃;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改封为灵惠妃。(11)于是天妃信仰在民间迅速盛行起来,官员奉命出使海外,商人出洋经商,渔民出海捕鱼,在船舶启锚之前,总是要到天妃庙祭祀,祈求天妃保佑顺风和安全。〃千里危樯一信风〃。(12)时人刘克庄说〃妃庙遍于莆(田),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13)此外,其他沿海地区也相继建立了天祀庙。(14)
    崇福夫人在福建、岭南也被人们视为海神。如《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二《崇福夫人神兵》载道:〃广州城南五里,有崇福无极夫人庙,碧瓦朱甍,庙貌雄壮,南船往来,无不乞灵于此。庙之后宫绘画夫人梳装之像,如鸾镜、凤钗、龙巾、象栉、床帐、衣服、金银器皿、珠玉异宝,堆积满前,皆海商所献,各有库藏收掌。凡贩海之人,能就庙祈,许以钱本借贷者,纵遇风涛而不害,获利亦不赀。庙有出纳二库掌之。船有遇风险者,遥呼告神,若有火轮到船旋绕,纵险亦不必忧。凡过庙祷祈者,无不各生敬心。〃又,《夷坚支志戊》卷一《浮曦妃祠》载:〃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或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洋,盍谋脱计?''于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求救护。〃此外,还有祭拜广利王的,如《夷坚乙志》卷四《赵士藻》载:〃赵士藻,绍兴中权广东东南道税官。既罢,与同官刘令、孙尉共买舟泛海如临安。士藻挈妻子已下凡六人俱,初抵广利王庙下。舟人言:''法当具牲酒奠谒。''藻欲往,而令、尉者持不可。是夕,藻梦与二人入庙中,王震怒责之曰:''汝曹为士大夫,当知去就。大凡过一郡一邑,犹有地主之敬,今欲航巨浸而傲我不谒,岂礼也哉!''……〃
    行神和道神除要保佑人们交通安全外,还往往兼有其他职能。如宋人蔡  《铁围山丛谈》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神祠,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又,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卷四也有一则题为〃草鞋大王事〃的故事,传说蜀道上有一千年古木,树叶繁茂,荫可庇一亩,因此往来的行者常常要到这株树下歇息。歇息时,一些行人在这里要换上新草鞋,而将走破的旧草鞋遗弃在此,或将旧草鞋挂在树枝上以为戏,久而久之,这株树上挂满了千百双旧草鞋。后来有人在这株树下卜问心事,并常常应验,遂敬以为神。有一天,一位士人上城应举时路过这里,他在树上用佩刀刻写了〃草鞋大王,某年月日降〃几个字。等他参加应举回来时,发现这里已经立起了四柱小庙堂。士人看后笑而不言,走开了。三年后,当他再次经过这里时,小庙堂已经变成了规模宏大壮丽的祠宇,并且有不少人家居住在这里。他看后大为惊讶,忙问周围百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说是草鞋大王灵验无比。于是,这一天士人留宿于此,夜里他托梦问此神:〃神之名号不过是我一时戏书,为什么今天奉祠竟然如此之盛?你究竟是谁呢?〃此神告诉他:〃我本是附近驿传系统的老铺兵,平生不敢欺心,被裁汰之后,经常在这里帮助负重而行走困难的路人。不料天帝竟然记得我这一劳绩,但始终未能安排居处,承你书此''草鞋大王''之号,于是才受封并享用奉祀。〃士人又问道:〃那么,为什么卜问总是很灵验呢?〃神答道:〃这并不是我的神能,不过是及时上奏天帝,帝感其诚,于是才给予答复。〃最后,士人请神能够预告自己的前程。第二夜,士人在梦中见神告道:〃你一定会在某年登第,将来官职会达到某某品级。〃果然后来一一应验。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宋代行神崇拜的情况。(15) 
    此外,商人乘大船出海贸易时还有祈舶  风的风俗。舶  风为信风之一种,有了这种风,可使船乘风破浪,快速地到达目的地。陈岩肖《庚溪诗话》载道:〃每暑月,则有东南风数日,甚者至逾旬而止,吴人名之曰''舶  风'',云:海外舶船祷于神而得之,乘此风到江浙间也。〃(16)苏轼《船  风》诗曰:〃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船  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作者在诗序中还说:〃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月,岁岁如此,吴人谓之舶  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与舶俱至云尔。〃
    三、卜行择吉
    宋人出行有择日的习俗,这可从当时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如陆泳《吴下田家志》载:〃出入忌月忌。〃又,敦煌出土的伯三四○三《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历书》也载:〃正月……二十日己丑火开,岁对九焦九坎疗病、嫁娶、出行吉。〃《马可波罗行纪》在记载南宋都城临安风俗时说:〃此地之人有下述之风习,……如有一人欲旅行时,则往询星者,告以生辰,卜其是否利于出行,星者偶若答以不宜,则罢其行,待至适宜之日。人信星者之说甚笃,缘星者精于其术,常作实言也。〃(17)但也有不信于此的,如〃(邵)康节先公出行不择日,或告之以不利则不行。盖曰:''人未言则不知,既言则有知,知而必行,则与鬼神敌也''……〃(18)
    四、分离习俗
    宋代的分离习俗,据学者研究,有饯别送行、持金赠行和送别三种礼俗。
    (一)饯别
    饯别又称饯行、送行,其俗在宋代颇为盛行。据文献记载,中外商船出海时,市舶司机构照例要〃支送酒食〃;有时还要设宴饯行,届时大小商人和水手、杂工均可参加。(19)
    时人送亲朋友好远行时,往往要在城门外或郊外设送行酒宴。如《涑水记闻辑佚》载:〃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无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五总志》曰:〃蔡元长自成都召还过洛,时陈和叔为留守,文潞公以太师就第,饯行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