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42-寿世保元 >

第30章

542-寿世保元-第30章

小说: 542-寿世保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枳实分消汤x 
川浓朴(去皮姜汁炒五分) 枳实(麸炒一钱半) 大黄(酒蒸一钱半) 官桂(一钱二分) 
甘草(炙一钱五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呕吐。加半夏。自利。去大黄。寒多。加干姜。 
一论中满鼓胀、气胀、水胀、热胀。宜 
x中满分消丸x 
人参(二钱半) 白术(去芦炒二钱半) 姜黄(二钱半) 猪苓(去黑皮二钱) 甘草(炙二 
钱) 
砂仁(二钱) 干生姜(二钱) 泽泻(三钱) 陈皮(三钱) 知母(去毛酒炒三钱) 白茯苓(去 
皮三钱) 枳实(麸炒三钱) 半夏(姜炒三钱) 黄连(姜汁炒二钱) 黄芩(酒炒三钱) 川浓 
朴(姜炒五钱)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食远。白汤送下。 
一论老人虚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浮迟而弱。此名寒胀。宜 
x朴香丸x 
川浓朴(姜汁炒五钱) 大附子(泡去皮脐三钱八分) 木香(一钱半) 
上锉一剂。生姜七片。枣二枚。水煎热服。 
一论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 
胀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宜 
x中满分消汤x 
益智(五分) 半夏(姜炒五分) 升麻(二分) 茯苓(五分) 木香(三分) 黄 (炒五分) 
吴 
茱萸(炒五分) 川乌(二分) 川朴(姜炒五分) 草豆蔻(五分) 人参(三分) 泽泻(三分) 
青皮(去穣三分) 当归(五分) 柴胡(二分) 黄连(二分) 澄茄(二分) 黄柏(酒炒三分) 
干姜(三分) 生姜(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房劳酒湿面生硬冷物等。一切忌之。 
一论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如石坚硬。令人坐卧不宁。二便涩滞。上气喘促。或通身虚 
肿。宜 
x广术溃坚汤x 
川浓朴(姜炒五分) 黄芩(炒五分) 黄连(五分) 益智仁(五分) 草豆蔻(五分) 当归 
(五 
分) 半夏(姜炒七分) 蓬莪术(三分) 升麻(二分) 红花(二分) 吴茱萸(二分) 生甘草( 
二分) 柴胡(二分) 泽泻(三分) 神曲(五分) 陈皮(五发) 青皮(去穣二分) 口干。加 
葛根四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食远。温服。忌酒醋湿面。 
一论浊气在上。则生 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宜 
x木香顺气汤x 
木香(三分) 浓朴(姜炒四分) 青皮(去穣五分) 陈皮(五分) 益智仁(五分) 泽泻( 
五分) 干生姜(五分) 
茯苓(五分) 半夏(姜炒五分) 吴茱萸(五分) 当归(五分) 苍术(米泔炒五分) 升麻 
(二分) 柴胡(二分) 草豆蔻(三分) 白术(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忌生冷硬物。 
一治蛊胀。 
黑丑(头末) 木香 甘遂(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猪腰一对。俱分破。将药撒在腰子内合住。纸包。炭火烧熟。空心或食一 
个。或食二个。大便行脓血见效。一论血蛊。腹如盆胀。积聚痞块。宜 
x化蛊丸x 
三棱(煨) 莪术(煨) 干漆(炒尽烟) 砂 虻虫(糯米炒) 水蛭(锻石炒) 琥珀 肉 
桂牛膝(去芦酒炒)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用生地黄自然汁和米醋。调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温酒服下 
童便亦可。 
x四炒枳壳丸x 治脾胃不和。血气凝滞。腹内蛊胀。 
枳壳四两。去穣。切作两指面大块。分四处。一两用萝卜子一两炒。去萝卜子不用。一 
两 
用苍术四两炒。去苍术不用。一两用干漆一两炒。去干漆不用。一两用小茴香一两炒。去小 
茴香不用。 
上用炒枳壳四两。研末。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米汤下。 

卷三
水肿
属性:水肿之症。有阴有阳。察脉观色。问症须详。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泻。小便清 
涩 
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粪赤溺。兼渴为阳。水肿气急而小便涩。血肿气满而四肢寒。 
蛊症大要有二。曰单腹胀。曰双腹胀。喘急气满。肿而不安。四肢微肿。此单腹胀。因 
内伤 
七情所致。取效微迟。四肢浮肿。肚大身重。此双腹胀。因外感风湿所致。取效甚速。又有 
水肿气肿之分。以指按肿处。有陷随起。随起者气肿。先须理气。陷指起迟者水肿也。只须 
导水立愈。凡人年四十以上。气血壮盛者。得效之后。善自调理。终身不发。五十以后。气 
血稍衰。调理不谨。时或再复。此药尚能治之。但屡复屡治。而元气耗。则难为矣。脉 
浮 
洪易治。沉细难治。浮洪者。只用金不换木香丸。沉细者兼用沉香快脾丸。先服木香流气饮 
一论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不食。或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 
痰嗽 
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小便闭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忡郁积。香港脚风湿。聚结肿痛。喘 
满胀急。此药调顺营卫。流通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凡治蛊胀。宜先用此。 
x木香流气饮x 
木香(七钱五分) 丁皮(七钱五分) 藿香(七钱五分) 半夏(汤泡五钱五分) 人参(五 
钱) 
白术(去芦五钱) 赤茯苓(五钱) 浓朴(姜炒一两) 青皮(去穣二两) 陈皮(四两) 草果( 
七钱五分) 槟榔(七钱五分) 香附(二两) 紫苏(二两) 大腹皮(七钱五分) 木瓜(五钱 
)白芷(五钱) 麦冬(去心五钱) 莪术(煨七钱五分) 肉桂(七钱半) 木通(一两) 石菖 
蒲(五钱) 甘草(一两)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一碗半。煎至七分。去渣。热服。本方加沉香、枳壳 
、大 
黄。去藿香、石菖蒲。名二十四味流气饮。蛊肿。加白豆蔻。肿满。加黑牵牛。头面肿。加 
葱白。肚腹肿。加枳实。倍青陈皮。脐至脚肿。加桑白皮。 
一论金不换木香丸。治蛊肿之神药也。先服木香流气饮三五剂。通加白豆蔻。次用金不 
换木 
香丸。至收功后。用沉香化气丸调理。或心头烦热者。竹叶石膏汤。热甚。加黄芩。前贤论 
蛊肿之症。有五不治者。面黑如炭。肚大青筋。掌中无纹。脚肿无坑。脐中凸起。此五症亦 
能治之间有得生者。如败下黑水者不治。阳事不举者不治。其余青黄红紫。皆能治之。又一 
症或肿或消。或作泄泻。知脾弱即泻。名曰洪水横流。服此宜之。其肿自消。其泻自止。忌 
一切生冷毒物。油盐酱醋。鱼 鹅鸭。房事等件。无有不效者。 
x金不换木香丸x 
大戟(五钱) 芫花(炒五钱) 甘遂(五钱) 黑丑(头末二钱) 生大黄(五钱) 青皮(五 
钱) 
陈皮(五钱) 南木香(五钱) 青木香(五钱) 胡椒(一钱病合倍用) 川椒(去目五钱) 槟 
榔(五钱) 益智仁( 
五钱) 射干(三钱) 桑白皮(五钱) 苦葶苈(五钱炒) 大腹皮(五钱) 泽泻(五钱) 木 
通(去皮五钱) 连翘(五钱) 砂仁(五钱) 巴豆(去壳半生半熟五钱) 
上二十二味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壮盛人加七八十丸。第一消 
头而 
肿。五更初。用葱白酒送下。第二消中膈胸腹肿。五更初。用陈皮汤送下。第三消脐以下脚 
肿五更初。用桑白皮汤送下。 
x沉香快脾丸x 
青皮(四钱) 陈皮(四钱) 三棱(煨四钱) 莪术(煨四钱) 苍术(米泔浸炒四钱) 白术 
(去 
芦四钱) 白茯苓(四钱) 砂仁(四钱) 草果仁(四钱) 木香(四钱) 沉香(二钱) 丁香(二 
钱) 藿香(四钱) 良姜(四钱) 大腹皮(洗用四钱) 肉桂(四钱) 连翘(四钱) 商陆(白的 
四钱) 黑丑(头末四钱) 僵蚕(三钱) 神曲(四钱) 麦芽(四钱) 益智仁(四钱) 雄附子 
(五钱看病虚实实者不用) 
上二十四味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仍照前用之。第一。五更葱 
白汤下。第二。五更陈皮汤下。第三。五更桑白皮汤下。 
x沉香化气丸x 治蛊常服调理。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煨)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 山药 砂仁 丁香 木香 
沉香 槟榔 白豆蔻 石菖蒲(以上各用六钱) 官桂(一两) 萝卜子(二两) 黑丑(头末二 
两八钱)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姜汤下。 
一治前症服药忌盐醋。一百日之后。用药开盐法。 
猪苓 泽泻 白术 白茯苓 肉桂 盐(各等分) 
上锉。每用七钱。用鲫鱼一个。破肚去净肠杂。将前药入鱼肚内。加麝香少许。入瓦内 
火焙黄色。存性为末。姜、枣汤调服。 
一论腹胀紧硬如石。或阴囊肿大。先用甘草煎汤一钟。热服之后。即用此药敷之。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 
上为末。醋糊和药涂肿处。一加椒目。尤效。 
按上诸方。治诸鼓胀肿满殊效。其中有病患气血虚。不敢服者。又有服之而不效者。此 
皆 
得病日久。或误投攻击药太过。以致脾胃元气虚损之极。宜服后诸方。实有起死回生之功也 
一凡看蛊识症。一、朝肿暮消是阳蛊。二、朝消暮肿是阴蛊。三、腹上青筋起。气喘潮 
热是 
气蛊。四、四肢不收。无肉肚大。是食蛊。五、遍体肿。肚不胀。是翳油蛊。六、遍身潮热 
是脾蛊。七、房室过多是肾蛊。八、泄泻潮热是肠蛊。九、衄望上下。大小便不通。是胃蛊 
一论水肿。四肢头面皆浮。面肿或单腹鼓胀。皆属脾虚不能制水。气虚不能运化。治之 
补元气。养心血。健脾胃。以培其本。清湿热。平肝木。利水道。以治其标。此药主之。 
x行湿补气养血汤x 
人参(二钱去芦) 陈皮(二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酒炒二钱) 白茯 
苓 
(三钱) 苏梗(一钱) 不油白术(一钱五分去芦) 川浓朴(姜炒八分) 大腹皮(三钱洗) 萝 
卜子(三钱炒) 海金沙(三钱) 木香(八钱) 木通(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气虚。倍参、苓、术。血虚。倍芎、归芍。小便短少。加猪苓、泽 
泻 
、滑石。以消其肿也。服后。肿胀俱退。惟面足不消。此阳明经气虚。倍用白术、茯苓。 
一论单腹蛊胀。只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下。宜用 
x行湿补中汤x 
人参(二钱) 白术(麸炒二钱) 白茯苓(三钱) 苍术(米泔浸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五 
分) 浓朴(姜炒一钱) 黄芩(二钱) 麦冬(去心二钱) 泽泻(二钱) 
气不运。加木香八分。木通二钱。气下陷。加柴胡八分。升麻四分。朝宽暮急血虚。加 
当归 
三钱。川芎一钱五分。白芍炒二钱。香附二钱。黄连姜炒六分。去人参。朝急暮宽气虚。倍 
参、术。朝暮急者。气血俱虚。宜双补之。 
一论肿胀之症。因内伤而得者。或误服攻击克伐之剂。以致元气虚惫。脾胃伤损。肿胀 
尤甚于前。此气血两虚。肾水干涸。用此方。以金匮肾气丸兼进。 
x加味补中益气汤x 
黄 (炒二钱) 人参(一钱) 白术(去芦炒二钱) 白茯苓(二钱) 陈皮(八分) 柴胡( 
四分 
)升麻(三分)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当归(酒炒三钱) 萝卜子(炒三钱) 浓朴(姜炒一钱 
)甘草(炙八分) 枳实(麸炒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论脾肾虚。腰痛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胀痛。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蛊症。 
其 
效如神。此症多因脾肾虚弱。治失其宜。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