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

第132章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132章

小说: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何况五脏呢,所以说苦药破气耗气,不能滋肾,也不能补肾,而且黄柏的寒是死阴之寒,它本伤肾,什么寒能生肾呢,微寒能生肾,大热也不能补肾阳,大阴也不能补肾阴,这是原则性的问题,不能改变。没见过发洪水使庄家旺盛,没见过火灾让人生活的更好,大苦大寒大热都不是生机之药,这个大家要清楚,人们生活的生物圈,往上几百里,往下几百里没有生命,只有这一层有生命,这一层的性一定是温和凉的,不可能是热、寒的,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对我们开方用药有决定的指导意义,所以郑钦安上来说苦能坚肾,寒能养阴,就从这两句话,他不明阴阳之理。大家看看平时吃的五谷杂粮,哪个不是性温,性凉的,哪有性寒、性大热的,花椒能拿来天天吃吗,不能,这是其一。其二,再告诉大家一个窍,有机会大家可以悟,没机会大家慢慢来,“桂本辛温,配黄柏、知母二物,合成坎卦”,直接告诉大家,合不成坎卦,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人是碳水化合物组成的,比如说人是由五脏六腑组成的,那么你就拼凑一个五脏六腑,能不能有生命,为什么形成不了生命?因为没有神气,没有天地之合气,这两个必须都要有,无阴阳之气,两阴一阳没有媒婆形不成坎卦,学过丹道的肯定知道三要素:金公、木母、媒婆,媒婆就是和气。

黄柏是苦寒的,要用甘温的,补中益气在上边,下不去,熟地是甘温的,滋肾,没有说苦寒药能滋肾,大家一定要记住,凡是补药都是温药,或者是微温药,微凉药,没有大热大寒药,滋肾丸也能治病,但是不能起这个名字,解释不对,封髓单同一个道理。苦寒药不能滋肾,大热的药也不能壮阳,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微温之火是少火,中正平和的方子能够调与四方的只有温药,壮火有他的用处,但绝不是壮阳,基本的阴阳道理大家要懂,补东西要用“东西”,不能用“南北”,用春天之气和秋天之气来调御四方之气,不要用夏天和冬天之气,制方如此,治病也如此。大热大寒只能偶尔用之,治疗急症,只有温气凉气可以常服,治疗慢性病。

第三十七课 20080812_金匮真言论

由观月、美目、善从之、道法自然整理

上次《生气通天论》讲完了,这次我们接着讲《金匮真言》,请把金匮真言前边两段打出来。“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首先咱们说一下什么叫做金匮真言,大家学过中医的,都知道《金匮要略》这本书,张仲景写的,和这个金匮是一个词,即“宝贵的盒子,里面藏着真言”。古人往往喜欢把一些重要的言语,通过刻在石头上或写在竹简、纸帛上,藏在名山大川,或藏在盒子里面然后埋在地下,想把自己感悟到的真知灼见流传下去,并且能够让有心人或者有缘人得到,那么这里说的金匮真言就是这个意思,想把宝贵的东西能够流传下来。

那么金匮真言里面谈了些什么呢,大家可以看一下。主要是几方面,第一说了一下八风,然后说了一下五风,四时,相胜,容易得哪些病,在自己的时节,春、夏、秋、冬容易得什么病,反复来论,前几段都是这样来论的。然后又说了一下什么是阴,什么是阳,这个阴阳是动态的,怎么来看,阴阳不是静止的。你立了一个点是阳,和它相对的就是阴。立的点是阴,和它相对的就是阳。讲了一下人身的阴阳,还有天气的阴阳,总的来讲就是阴阳是相对的,是代词,不是说阴阳是一个实际的存在。那么最后讲了五脏应四时,和我们讲的《阴阳印象大论》是相重的,可能稍微有点区别。那么金匮真言中的五脏应四时,我不想多讲了,只是把在《阴阳印象大论》中没有涉及的简单地说一下,告诉大家理解的方式,大家通过这种方式以后可以运用在《内经》的解读上,包括《伤寒》的解读,并且也应用到临床。

关于这个阴阳,我们说一下,这个第一段,关于四时、四季,或者说五季,加长夏,应病,我告诉大家一个窍门,以后大家就这样思考问题就行了,其实得病,千变万化,不能拘泥。

我们先说一下八风,大家可以在百度搜一下,八风是什么,实际是有明确记述。我记得小学课本还是初中课本学过,不周风、条风、明风等等西北是不周风。太极图一转,春夏秋冬,立在太极图的四周,咱们讲气道中医,这个气一展布出来,各个方向的状态都不一样。如春天生,夏天长,秋天收,冬天藏,寒热温凉,开合升降,都不一样,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风,当然主要就是春夏秋冬长夏,这五个风,这个没有必要死磕,大家理解它代表八种气象就可以了。如果是想看《史记》的历书,也涉及到了八风,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下,说得很好。起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比如北京,现代北京城的各个门,为什么这么叫,比如朝阳门,朝向阳光,代表旺盛地生长,在东边。在西边,有阜成门,阜是成的意思,阜是高起来,凸出来;成,就代表万物到秋天,果实收成了,万事已定,大事已定,各安其位,叫阜成。崇文门,在东南,以黎明治天下,东南,巽风。宣武区,西边,阴气用事,煞气当家,那么宣,宣散,文治武功,所以西边宣武门。北边,有安定门,万物安定,坎水,天下归藏。正中间是端午门,端者正,午者日中天。这些古人,不管是在建筑上,还是在穴位的命名,很多地名都是通过阴阳、五行、八卦,从这些方面演化出来的内涵。所以大家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了解阴阳五行、四气整个的特点和运化规律。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这个没有必要再做过多的解释,就是五行生克,春天为木,长夏为土,木克土;其它的依此类推。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问大家一个问题,关于俞大家如何理解?这块可能有些枯燥,但是如果知道规律还是很有意思的。有人说当反应讲,当不当俞穴讲?还有人说当疏通流行,还有人说同“输”,看来大家有不同意见。我们再接着往下看,病在肝,为什么俞在颈项呢?再往下看一下,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若按部位言,心和胸胁,是很接近的,秋是病在肺,俞在肩背;这个也靠谱,到了冬天,病在肾,俞在腰股;这也差不多。病在脾,俞在脊,这个也能说得通。唯独肝,俞在颈项,那么大家怎么来理解?如果按部位来,东方生春,病在肝,俞应该在两胁啊,为什么跑颈项那儿去了?这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这个对于大家理解这个俞非常关键。还有脾,它的俞在脊,而不在腹。哪些在前边,哪些在后边,你看肺在背,脾在脊,肾还跑到了腰和大腿,心在胸和两胁,居然肝在颈项。如果肝从部位来讲,有些问题。

下面再接着看。“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与上边又有些区别了。接下去又说了:“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鼽衄就是流鼻血,衄血。 这三段可以互相参考,它们说的重点不同,但里面有一句。

这样吧,我解释一下,要认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另一个问题,无非是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这几个气的运转状态。大家说春气是什么状态?春气应肝。人身一团气,是一个什么状态,结合这个春天,俞在颈项,病在头,善病鼽衄,那么春天是一种什么状态?春天之气萌发,其实要体会一下这几段话的意思:阳气上升。再跟大家说一下,当你说上升状态时,不要单说阳气,很容易把这个阳气和身中的阳气混为一谈,直接说气上升就可以了,或者说是气机上升。阴阳相随,阳气升则阴气随,那么阴阳一起往上走。不要说阳气升,所谓的阳气升,阴气降,那个是相对于升降来说的,把升的气叫做阳,把降的气叫阴,实际是整个气向上升,整个气向下降,没有说绝对的阳气就是升,阴气就是降。如果单纯地分阴阳,容易割裂,在大家没有很好地理解气机运化规律时,希望大家尽量少谈阴和阳,等你明白了,你就知道你所说的阳气上升是哪股气上升,这个很重要。直接说,气上升了,它怎么上升的?

这里面有一个机关,相当于一个窍吧,今天我把这个窍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不管现在是否能够理解,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模型,对大家以后学习、悟道,或者对整个的中医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这个上升的阳气,也就是气机,是象喷泉一样喷出来的,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它的气的时候,就知道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它是从里面向上拱出来的,一会儿咱们讲到其他的气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喷泉上升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也就是整个的气机不是均匀的升和降,是从里向外往外翻出来的,你看那个喷泉了吗?喷上去喷到最高点,然后散开,那散开的和这个喷泉喷出来的水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对大家了解阴阳消长,生灭转化至关重要,如果这个不了解的话,很多阴阳方面的问题你没法前进的,所以今天要把这个窍告诉大家,不管大家了解不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对以后大家学这个阴阳是有巨大帮助的,也就是说这个气机来和去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不会是那个拉车,拉过来又拉过去,没有那回事,那么通过这个模型和这么一个规律,大家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大家说说为么呢?俞在颈项,病在头,善病鼽衄,看看有没有能解释的,所以刚才啊那个模型,是像喷泉一样的模型,在大家以后学阴阳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你要解不开的时候,就想想那模型,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我记得有人说这个中国的阴阳啊是不断的反复,一个无限循环论,其实比这个无限循环论他所说的要复杂的多,但更自然的多,这就是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奥妙所在,他把这个自然的规律看透了,看明白了,在这个基础上,辅以阴阳五行这个模型。但是有一点,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模型,你单纯学阴阳五行,那么你不可能推出后面那个自然的普遍规律的。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学阴阳五行最后学死了,学来学去他学的是死板的阴阳五行,而不知道这个阴阳五行是如何体现后面整个的气机规律的。所以说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大家要多学一些气机的道理,现在的阴阳五行不是古人所说的那种阴阳五行了,你看看《黄帝内经》、《伤寒论》《周易》这些书上他是怎么来表述阴阳五行的,后来越来越走样了。很多人不知道后边的这个气机了,他拼命拿这个阴阳五行来推阴阳五行,推来推去把后边那个真正的东西给忘了,所以说对后来的阴阳五行学的越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