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博伽梵歌 >

第10章

博伽梵歌-第10章

小说: 博伽梵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有其它的人倾向于通过控制呼吸,而处于神昏的程度,他们练习将呼气停止变成吸气,而最后终于停止了所有的呼吸,而处于神昏中。有些人则缩少进食,和将呼气作为牺牲供奉。

    所有这些知道牺牲意义的人,都把罪恶的反应洗涤干净,在尝试过那些祭祀后剩余的甘露以后,他们便进入至尊的永恒气氛中。

    啊,库勒王朝的俊杰,一个人没有牺牲便不能够快乐地在这个星球上或这一世中生活;更何况是下一世呢?

    所有这些各类的牺牲,都为吠陀经所认可,而他们全都是由于各类不同的工作而产生。你如此这样地懂得它们以后便会得到解脱。

    啊,敌人的惩罚者,知识的牺牲教物质拥有的牺牲为大。啊,彼利妲之子,毕竟,工作的牺牲终结于超然的知识中。

    试图去接近一个灵魂导师从而学习真理,服从地询问他和对他效劳服务。自觉了的灵魂可以将知识启迪给你,因为他已经见过真理。

    而当你这样地学过真理以后,你便会知道所有的生物提,只不过是「我」的一部分--而他们都在「我」之中和是「我」的。

    就算你被认为是所有罪人之中罪恶最深的一个,当你被处于超然性知识的船上后,你便能够渡过困苦的海洋。

    好象盛燃的火将木柴变为火烬一样,啊,阿尔诸那,同样地知识之火,将所有物质活动尽皆烧为火烬。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没有别的东西,比纯洁的超然性知识更处于凝结纯洁更崇高了。这个知识,是所有身,神秘思想的成熟果实,而任何一个得到了它人,便会在适当的时候在他自己本身里面享受自我。

    一个溶汇于超然知识和控制他感官的忠心人,很快便会得到至高的灵性平静。

    但是愚昧和没有信心及怀疑巡视经典的人,并不会得到对神的知觉。对于怀疑的人来说,在这一个世界中或在下一个中,都不会有快乐。

    所以一个遁弃了活动结果,一个疑惑被超然的知识或消除,和坚定地处于自我中的人,并不为工作所束缚;啊,财富的征服者。

    因此你心中的愚昧而起的怀疑,应该被知识的武器所毁灭。伯达拉的后裔。以瑜伽武装,站起来作战吧。

    这样便结束了巴帝维丹达对史里玛博伽梵歌第四章有关超然知识的要旨。

 第五章 行业瑜伽--克里虚纳知觉行动化

    第五章行业瑜伽--克里虚纳知觉行动化

    阿尔诸那说:「啊,克里虚纳,首先你要我遁弃工作,然后你推荐以工作来奉献,现在请你决定性地告诉我这两者中那一样较为有益?」

    万福的主说:「工作的遁弃,和在奉献中工作,两者对于超脱都是好的。但是在两者中,奉献性服务的工作较工作的遁弃为佳。」

    一个不厌恶地愿望他活动结果的人,被认为是经常地处于遁弃中。这样的一个人因为超脱于所有的二元性,很容易便克服物质的素服束缚和完全地解脱,啊,臂力强大的阿尔诸那。

    只有无知者认为行瑜伽和奉献性的服务与物质世界数论的分析研究是不同的。那些真正有知识的人说,知道这些不同程序的合一性的人必定取得这些成就。

    谁知道通过遁弃所能达到的地步,也可以经由奉献性服务的工作达到,而谁因此而看到工作的途径和遁弃的途径是同一的,可算得是真正地看到事物。

    除非一个人从事于对主的奉献性服务中,否则只从活动中退隐,是不能够使一个人感到快乐的。圣贤们通过奉献性工作的净化便没有延误地达到至尊。

    谁在奉献中工作,谁便是一个纯洁的灵魂,谁能够控制他的心意和感官,变对每一个人都很亲切。他虽然是经常地处于工作中,但这样的一个人却永不会被缠绕着。

    一个处于神圣知觉中的人,他虽然从事与看、听、触摸、嗅、吃、移动、睡觉、和呼吸;而在内心里他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做任何事情。因为在说话、排泄、接受、开闭眼睛间,他都经常地察觉到只是物质的感官从事于对他们的对象,实际上他是超越它们的。

    一个没有依附地执行他职责的人,向至尊的神献出工作结果,便会向不沾染到水的莲花叶一样,不受罪恶活动的影响。

    那些瑜祁放弃了依附后,为了净化的目的,便以身体,心意,智慧和甚至感官来行动。稳定奉献的灵魂,因为他对「我」供奉出所有活动的结果,而得到纯真的平静;至于一个不是与灵魂沟通的人,因为贪婪他工作的果实,而变得被捆缚着。

    当被体困了的生物体控制了他的本性,和在智力上遁弃了所有的活动后,他便快乐地居住在有九个门口的城里(物质身体),不工作也不引起工作。

    被体困了的精灵,作为他身体城市内的主人,并不创造活动,亦不招引别人去行动,亦不创造行动的果实。所有这些都是有物质自然形态制定。

    至尊的精灵不承担任何人罪恶的和虔诚的活动。不过被体困了的生命,因为他们的真正知识被愚昧所遮盖了而感到困惑。

    不过,当一个人被能毁灭无知的知识所启迪后,他的知识便能揭示一切事物。就好象太阳在日间照耀着一切事物一样。

    当一个人的智慧、心意、信仰、和庇护都完全坚定于至尊的时候,一个人边通过完整知识而便得完全地洗脱了疑惑,因此在解脱的路途上勇往直前。

    谦恭的圣贤,由于真正知识的关系,以同样眼光看待一个温文有学识的婆罗门,一头母牛、一只狗和一个吃狗肉的人(不属于四阶级内)。

    那些心意一致和恬静的人,已经征服了生和死的状况。他们向婆罗门一样地没有瑕疵;因此他们已经处于婆罗门中。

    一个并不因为得到一些愉快的东西而感到喜悦,和不因为得到一些不愉快的东西而感到悲怆的人,有着自我的智慧,不感到困惑和懂得神的科学,可算是已经处于超然性当中。

    这样一个被解脱了的人,并不受物质的感官快乐或外物所吸引地经常处于神昏中,享受着内在的快乐,因为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至尊之上。

    一个聪明的人不参与因为物质感官接触而来的苦难根源。啊提之子,这样的快乐有开始亦有完结,所以聪明人并不从中取悦。

    在放弃现在这个身体之前,如果一个人能够容忍物质感官的涌催和阻止欲望和愤怒的冲力,他便是一个瑜祁和能够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谁人的快乐是内在的,活动是内在的,欢乐是内在的和有着内在的照明,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神秘主义者。

    谁人超越了二元性和疑惑,心意有着内在的从事,经常努力地为了所有情操生物的福利工作,豁免于所有罪恶,便在至尊之前得到解脱(婆罗涅盘)。

    那些免于愤怒和所有物质欲望的人,他们都是自觉了的,作出自我规律和不断地为完整而努力,并且获得保证在不久地将来,在至尊之前得到解脱。

    遮蔽了所有的外在感官对象,将双眼和视野集中与两眉中间,停止了鼻孔中内在和外在的呼吸--这样地控制了心意、感官和心意后,一个超然注意者便得免于欲望、恐惧和愤怒。一个经常地在这状况下的人是确实地得到解脱。

    圣贤们知道「我」是所有祭祀牺牲和苦行的终极目的,所有星球和半人神的至尊主和所有生物体的恩人和祝福者后,便从物质的困苦中得到平静。

    这样便结束了巴帝维丹达对史里玛博伽梵歌第五章有关业瑜伽,或在克里虚纳知觉中行动的要旨。

 第六章 数论瑜伽

    第六章数论瑜伽

    万福的主说:「谁并不依附于工作的成果和遵从他应有的义务去工作,便算得是处于生命的遁弃阶段中,他是一个真正的瑜伽行者(神秘注意者);并不是那个不点火不执行工作的人。」

    什么被称为遁弃的瑜伽(即将自己与至尊联系)一样,因为除非一个人抛弃了感官享乐的欲望,否则他便不能成为一个瑜伽行者。

    对于一个八重瑜伽体系的初学者来说,工作便是手段;而对于一个已经达到瑜伽的人来说,所有物质活动的停顿便是手段。

    当一个人遁弃了所有的物质欲望,不为感官享乐亦不为获利性活动去作为的时候,他便被认为是已经达到了瑜伽的境界。

    一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心意将自己提升,而不使自己堕落。心意是被条件限制了灵魂的朋友,也是他的敌人。

    对于已经征服了心意的人来说,心意便是最好的朋友;但是谁不能够这样做,他的心意将会是他最大的敌人。

    对于那个已经征服了心意的人来说,超灵已经达到,因为他已经得到平静。无论快乐和苦恼,冷和热,荣誉和毁谤对他来说都是一样。

    当一个人通过的来的知识和自觉而完全地感到满足时,他便被认为是处于自我觉悟中和被称为一个瑜伽行者(神秘主义者)。这样的一个人是处于超然性中和可以自我控制。他所察觉的一切事物--不论的碎石、石块或黄金都是一样的。

    当一个人对所有人--诚实的祝福者、朋友和敌人、善妒的人、虔诚的人、罪人和那些傲慢与偏见的人以同一心意看待时,他便被认为是较为高超。

    一个超然注意者应该经常地试图去将他的心意集中于至尊的自我;他应该单独的居住在一处偏僻的地方和经常小心地控制他的心意,他应该免于欲望个拥有的感觉。

    如果要修习瑜伽,一个人应该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把一些古撒草铺在地上,然后盖上一件鹿皮和一块软布,座位不应太高亦不应太低,而且应该处于一个圣洁的地方,进行修习和瑜伽行者,应该稳定地坐着和通过控制心意和感官,净化心灵及将心意集中于一点。

    一个人必须将他的躯体、颈和头竖直,然后凝视着鼻尖。这样,以一个不激动及在控制下的心意,没有了恐惧和完全免于性生活,一个人应该在心中冥想着「我」和把「我」当做是生命的终极目标。

    神秘的超然主义者由于这样地控制身体、心意和活动,在物质存在的终结后便达到神的国度(或克里虚纳的居所)。

    啊,阿尔诸那,如果一个人吃的太多或吃的太少;睡眠太多或睡眠不足,都没有可能成为一个瑜伽行者。

    谁在他的进食、睡眠、工作和小器作内消遣的习惯中,采取中庸之道,便能够通过瑜伽的修习,而减少所有的物质痛苦。

    当一个瑜伽行者,通过瑜伽的修习而自律精神活动及处于超然性中--没有了所有的物质欲望时--他便可以称得上达到了瑜伽的境界。

    就好象一盏灯在没有风的地方不会摇动,一个心意在控制下的超然注意者在他对超然性「自我」的沉思中经常保持稳定。

    当一个人的心意通过瑜伽的修习,而完全地抑制于物质性的智力活动时,那完整阶段便称为神昏,或三摩地。这可以从一个人能够用纯洁的心意,看到自我和品尝自我快乐的本领表现出来。在那欢悦境界,一个人便处于无穷的超然快乐中,并通过超然的感官享受自己。这样地确立以后,一个人便永不脱离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