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材料 >

第1320章

材料-第1320章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有其中一则文字:‘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⑤两相对比,模仿之迹,显然可见。其他对三官大帝、酆都大帝、玉皇大帝的塑造,无不借助于古已有之的神话传说。
  二、道教造构神仙谱系的教理依据和基本原则
  道教神仙谱系虽然表现出继承传统的明显特色,但是又对所选取的神灵进行必要的加工,并根据需要新创一些神灵。
  其对已有神灵的加工和新神的创造,遵循了共同的教理依据——‘道‘和‘气‘,以及共同的基本原则——‘化‘。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和教义枢要,也是道教创神的基本依据。不赋予神灵以道性,无从成其为道教神仙。早期道教在塑造祖神老子时,即谓:‘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明,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⑥视老子为道的体现者和化身。
  《老子想尔注》亦云:‘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⑦其后,宋谢守灏集历代各类神仙传记中有关太上老君之事迹,编成《混元圣纪》,其中有云:‘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
  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⑧六朝时,道教各派根据发展的需要,扩大了神灵体系,在新创最高神三清时,同样运用了‘道‘的原则。《云笈七签》卷二引《太真科》曰:‘混沌之前,道气未显,于恍莽之中,有无形象天尊,谓无象可察也。……
  又经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谓有名有质为万物之初始也。极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寿无亿之数,不始不终,永存绵绵,消则为气,息则为人,不无不有,非色非空,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强名曰道。‘⑨把道的体现者的角色转由三清承担,盖以为只有道教最高神才能最完美地体现道的神性,才是道的化身。
  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分别按其位次的高低,拥有相应的道性。总的说来,‘尊神‘、‘仙真‘道性多些,‘俗神‘道性少些。
  ‘气‘是道教塑造神灵的另一教理依据。道教从成立之日起,即受两汉元气说之影响,十分重视气的作用,认为原始之气生天生地生万物。道书中,‘气‘与‘道‘,有时被视作相异、相关之二物,有时被视作一物,皆具天地本始之意。道教用此概念造神时,与‘道‘一样具有十分玄妙的作用。南朝宋时所出的《三天内解经》即用之以写老子之化生,其卷上曰:‘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老子者,老君也。‘‘AB《云笈七签》又用之以写三清之产生,其卷三《道教三洞宗元》曰:‘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生三气,……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AC既然三元变生三气,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这三位天神实即后世所称之三清尊神。故后世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表明‘气‘是构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
  同样,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也由‘气‘所构成。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AD即三清祖气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AE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气‘是直接源自根宗。
  用‘道‘与‘气‘造构神灵时,道教遵循其‘化‘的原则,即变化的思想。这是道教的一大特色。无变化即难以设想人能经过修炼变成长生不死的神仙,人们称由人变仙者为‘羽化登仙‘,即指出了化的作用。《太上业报因缘经》借元始天尊之口论其化身过程,曰:‘始有天地龙汉之初,吾号‘无形‘,化在玉清境,出大洞真经下世教化,……延康之时,吾号‘无名‘,化在上清境,出洞玄宝经下世教化,……赤明开运,吾号‘梵形‘,化在太清境,出洞神仙经下世教化。‘AF三清之下的众神,亦由道或气所化生。《洞神经》云:
  ‘大道降神,应接一切,或有名无字,有字无姓,或有位号,姓名亦无,各由感致,参差不同,是谓正神皆道应化。‘AG
  三、造构神仙与编制神仙谱系的历史进程
  造构神仙与编制谱系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和由纷杂无序到较有系统的演变过程:
  (一)汉魏两晋是道教神仙谱系的初创时期。其早期经典《太平经》既确定神仙、真人为崇拜对象,又将儒家的圣人、贤人纳入神仙谱系,将它们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谓‘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AH此时的神仙谱系比较粗疏,呈现初创时期的原始状态。这时期活动的主要道派五斗米道,除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又造构了天、地、水三官,此外,则不见造构他神。这与当时五斗米道不重视偶像崇拜有关。如张鲁(或云张陵)所作《老子想尔注》十分强调《老子》道‘无名‘、‘无象‘的观点,反对给‘道‘取姓名,设状貌,因此,这时期所创神灵是很少的。
  (二)南北朝是道教大量造构神仙和进行初步整理的时期。陆修静在改造南天师道(原五斗米道)时,仍然坚持三张传统,认为‘大道虚寂,绝乎状貌。‘AI道士祀神的主要场所‘靖室‘应该注重‘清虚‘,‘洒扫精肃,常若神居,唯置香炉香灯、章案书刀而已。‘AJ但寇谦之在改造北天师道时,却与此观点完全相反。一方面借太上老君之名,自立‘天师之位‘,表示仍尊太上老君为该教教主,另方面,又另造新神,为其神权张目。除制造太上老君之孙李谱文授予《录图真经》神话外,‘又言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
  最高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载阴阳真尊,次洪正真尊,……‘AK造神最多者,是东晋中后期新出现的上清派和灵宝派,它们在南北朝时所撰著的经书中,另辟蹊径,造构新的至上神,主要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灵宝天尊等,声称上清、灵宝派经书都是这些尊神在天宫中讲说而传于世者。次于尊神的新神,更是不胜枚举。北周所出道教类书《无上秘要》卷八十三和八十四,对南北朝时所创神仙作了汇集,中列鬼官七十八,地仙一百三十九,地真二十二,九宫真仙四十一,太清自然神九十九,太清真仙八十五,太极真仙九十三,共五百五十七名,LB天神、地祇、仙真、人鬼,样样俱全。
  以上表明,南北朝所造神仙既多且杂,又漫无统序,使信众无所适从,于道教传播不利。南朝梁道士陶弘景有鉴于此,遂作《真灵位业图》,意欲将此杂乱无章的诸多神灵,清理出一个较有次序的谱系来。他根据世俗‘朝班之品序‘和‘高卑‘原则,将五百多名天神、地祇、仙真、人鬼,用七个阶次组织排列起来。第一中位(即第一神阶,下同)以玉清元始天尊为主神,第二中位以玉晨玄皇大道君为主神,第三中位以太极金阙帝君为主神,第四中位以太清太上老君为主神,……最后第七中位以酆都北阴大帝为主神。每一中位之下,分列左位、右位、女真位、散位、地仙散位,分别容纳若干天神、地祇、仙真、人鬼,LC编制出道教史上第一个神谱。
  虽然此神谱并未完全系统化,但它将十分庞杂的神仙群纳入七个系列,无疑比原来的漫无统序前进了一大步,并为后来的神谱编制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神谱整理中还有一个各派所奉最高神不一致,需要加以协调的问题。五斗米道(天师道)、楼观道一直奉太上老君为最高神,而上清派、灵宝派则奉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或称灵宝天尊)为最高神。这种情况也是不利于道教传播的。一些道士乃仿照佛教的‘三身‘说,将各派所奉的最高神糅合在一起,组成能共同接受的最高神,此即后来的三位一体的最高神‘三清‘。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即表现了这种倾向。其第一中位元始天尊之下,所列全为‘天帝‘、‘道君‘、‘元君‘,并无地祇、人鬼;而第二中位玉晨大道君之下,则纳入了魏华存、许穆、许翙等上清派创始人;第三中位金阙帝君之下,纳入了徐来勒、葛玄等灵宝派所尊的创始人;第四中位太上老君之下,纳入了以张陵为代表的天师道创始人。四个中位综合成一个最高神,即可解决各派原有的矛盾。事实上,这四位主神的名目和突出地位,已经具备了其后‘三清‘的特征,它实为‘三清‘的雏形。因此,《真灵位业图》在道教神谱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较此稍后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日本吉冈义丰《道教经典史论》认为该书出于六朝末或隋代,最晚在唐初已经问世)在讲造像注意事项时,又特别强调了元始天尊等三神的崇高地位,其卷二《造像品》云:‘造像有六种相,宜按奉行:一者,先造无上法王元始天尊,太上虚皇玉晨大道(君),高上老子太一天尊;二者造大罗已下、太清已上三清无量圣真仙相;三者……‘LD认为造头三个神像是第一重要的。此三神恰好就是后来的三清,由此可见三清尊神在南北朝末或稍后已逐渐形成。但并未最后完成,因为现存的南北朝塑像及造像记中,只见有单个的元始天尊像或老君像,而无三清像,LE宫观中更无三清殿;《隋书-经籍志(四)》在述道教源始时,亦只称元始天尊,而不称三清。LF(三)隋唐五代是三清最高神地位最后确立和神仙谱系继续编定时期。唐代崇奉道教,尊祖老子,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圣祖庙(老子庙)遍及天下。因此,唐代前、中期道教宫观中,仍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无三清殿。中叶以后,三清殿、三清观之名始见于记载。徐铉《筠州清江县重修三清观记》载,该观原为纪念吴(猛)、许(逊)二真君而作,始为草堂道院,‘年世弥远,增修益崇。开成(836~840)中,始诏赐号三清之观。自时厥后,又逾十纪,……建三清之殿,造虚皇之台,设待宾之区,敞饭贤之室。‘LG三清之名,亦见于唐代道教斋神名单,《茶香室丛钞》卷十四《三清》条云:‘唐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道门青词例》云:谨稽首上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清圣众。‘LH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在卷一至卷三之请神名单中,首列‘斗极祖师洞真大道元始天尊,斗极宗师洞玄大道太上道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