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106章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106章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上方世界有诸天神,他们都叫作香严,都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只是还没有证佛果而已。这些天人,都在恭敬供养香积佛和诸位菩萨。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供养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种,供养长辈、众生、佛菩萨。心的供养,最上品的供养是法供养。法供养就是每一部经典最后一句:「信受奉行」。依据佛所教你的,很诚恳地听话去实行。每部经典的第一句都是「如是我闻」,最后一句都是「信受奉行」。

  「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这真妙不可言,你看维摩居士在整人,大家在肚子饿,四大皆空,只有肚子这第五大空不了。维摩居士就现神通,让他们看到香积佛正带弟子们在吃饭,又香又好。当时恐怕很多人看了都在流口水。这还不算,维摩居士又问众菩萨,他还不问小乘的罗汉,低年级生不问。他问哪一位可以上去拿一下?这真把大家整惨了。

  「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文殊师利菩萨是领头的,他不表示意见,其它的菩萨们,包括观世音菩萨等,都不讲话。其实这些菩萨们都做得到,是在和维摩居士唱双簧,来教训低年级的小乘罗汉们。

  「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这句话骂得严重了,维摩居士就说,在座诸位太可耻了吧!

  「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这时文殊菩萨开口顶回去了,他就对维摩居士说,老哥,请注意,佛教导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一个众生,乃至一条虫、一头牛,都不该轻视,这是东方文化儒释道共通的。不要因为人家是初学者,而轻视他。这里是用未学,有的经典用末学,也是一样。你们有时写信给我,信中自称愚生,这用错了。愚是老师、长辈的谦称,我们年轻时,有的老师写信给我们,他会谦称自己为愚兄;我的娘舅写信给我,会自称愚舅;哥哥写给弟弟,也可以用愚兄;学生写信给老师,自称愚生就不可以。你是愚生的话,我这老师就该死。我讲了多少年了,你们还是有人写信用愚生,真是愚不可及,这个愚字是不能乱用的。

  我了解你们自己觉得笨,所以用愚。其实用愚字是假谦虚的。你是愚生,干脆称我笨师好了。你写信给前辈,人家身份地位高,但是又同你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也不是亲戚、长官、师长,就自称末学。还有人自称后学,这又不同,后学是一般的谦称,比末学还高些。出家人外出参访善知识,但也不是老师,就可以自称学人某某合十,或学人某某顶礼。到了现在学人又不能用了,以前讲学人是说自己还在学习阶段,还没到果位。现在自称学人,不懂的人反而会骂你竟敢如此傲慢。所以我们老辈子的人,活到这时代真不知干嘛!

  《瑜伽师地论》大乘菩萨戒,第一条就是戒自赞毁他,那是根本重戒。学大乘菩萨道的人是绝对的谦虚,不轻视任何一个人。换言之,不轻视任何一个人,也就是尊重任何人。维摩居士在这里犯了一条戒,他骂这些菩萨们太可耻了,文殊菩萨马上纠正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文殊菩萨和诸大菩萨,是故意把神通压住,等维摩居士表演,因为他才是这部戏的主角。

  好!这一下谁去拿饭?你们想修到不吃饭的境界,问题都在这里头,怎么才做得到?最近要你们看憨山大师的年谱,他一入定就好多天不吃饭,那只是初步,真要做到入定不需要吃饭,谈何容易!那要做到段食和触食都不需要了,到了只有思食和识食的境界。我们普通人是四种都要吃的,像所谓的精神食粮就是思食,知识分子不读书就难过,这就是第三种饭,一定要吃。你们有些人既不读经,又不研究,你三餐饭都不吃会长大吗?不想看书,光听经,只用耳朵来吃是靠不住的,你没有吃进去的!

  这一段经文,读起来好像是神话境界,其实是真实的。前面讲的八解脱中,第一个就是色身解脱,色身就是我们的肉体,由四大合拢而来。色身的解脱不是由功夫来的,还是靠智慧。借用道家的说法,是到了「身外有身」,或是得了《楞伽经》所讲的「意生身」,那么可以得到五阴解脱。色身是最难解脱的,我先把这个秘密讲穿了,然后再看这一段经文,就知道很严重了。


化身菩萨取食之旅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注意这句话,他不用另外一个方法,就在本位上。哪一个本位?可以说是打坐的本位,也可以说是自性的本位。

  「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既然别人不动手,维摩居士只好自己表演,不起于座,大家都看到,十方诸佛也看到。他没有像小说上写的放一阵烟雾,很自然地就化成另外一位菩萨,这就是他的身外之身。他化作这位菩萨,相貌好得不得了,那个庄严是讲不出来的,一站出来,所有在场的众人和大菩萨,都给盖下去了,变得黯然无光。

  「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维摩居士告诉自己化身的菩萨,命令他上去众香国找香积佛。

  「汝往到彼,如我词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这是维摩居士交待化身菩萨对香积佛讲的外交辞令,像是大使到任何他国,给地主国元首送上一封国书的辞令差不多,什么政躬康泰、国运昌隆这一套。不过这里是佛与佛见面的外交辞令。「稽首」就是磕头顶礼。我们磕头拜佛时,两手掌心上翻,表示让佛的双足踏在自己手上,自己的头挨到佛的脚背。维摩居士要化身菩萨代他向香积佛磕头。「致敬无量」,这句话你们写信给老前辈或是父母都可以用,表达无限的恭敬。「问讯起居」,问候平常生活。中国古时皇帝身旁跟着一个史官,写起居注,是中国文化特色。他把皇帝每日生活的细节都记录下来,皇帝做错了什么事,要他改记录,他可以不听皇帝的。有的史官宁可杀头也不改,因为皇帝和他都要为历史负责。所以古时的皇帝和大臣都不容易当,因为史官给你下一笔就完了。

  「少病少恼,气力安不?」你看连佛都会有病有恼,其它经典记载佛与佛的问候语,还多一句「众生易度否?」这佛也不是好当的,得了天下笨才而教之,众生脾气又难以调伏,当然会有烦恼。每天这么讲,也是会生病的。所以没有病的,除非是法身和化身,这个肉身是不免病苦的,只要少病少恼,就是无上的幸福了。绝对的无病无痛苦的,我的朋友中只有两个,不过一个死掉了,一个还没生。修行能到了少病少恼,就是第一流的人。

  「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这是维摩居士教化身菩萨讲的第二段话。第一段话还蛮好听的,第二段话就开口要东西了。他让化身菩萨代表他去讨饭,这成了出家人「乞士」了。乞士是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人。普通人说出家人吃十方,维摩居士吃到天上去了,到佛前去讨饭。希望佛把吃剩下来的饭,布施给下方的娑婆世界尝尝味道。

  「娑婆」读如「梭婆」,不读成「沙婆」,是翻音,意义是堪忍,能够忍。这个世界很痛苦,烦恼大得很,空气污染,思想也污染,《阿弥陀经》说这是「五浊恶世」。诸佛菩萨很佩服众生能忍受这个世界,难忍而忍下来,所以叫堪忍世界。你看大家都在忍,在骗自己,希望到三十岁会运气好一点了,到了六十岁,喔!希望七十五岁要转运了。

  娑婆世界另外一个意义是缺陷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缺陷的。不知你们有没有看过《浮生六记》这本言情小说,如果没有,那还懂什么文学?书里面描写夫妇之间的感情,好得那样,但是苦一辈子!男女感情好一辈子的,不是穷就是没有孩子,或者没有其它的。什么都有的,没有这回事,或者其中一个就要早死,绝对没有给你圆满的。如有夫妇俩白头到老,儿孙满堂,这两位可能一天到晚吵架,等到老头子还是老太婆走了,没有对象吵了,剩下一位也很快走了,真应了《红楼梦》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聚头几时休」。这叫娑婆世界,有缺陷,没有缺陷就不叫娑婆了。你们有些年轻人,结婚不久就有埋怨之心,不要埋怨啦!阿弥陀佛!娑婆世界的事是难忍能忍啊!

  维摩居士向香积佛要饭,好在娑婆世界做一点佛事。娑婆世界的人都很小器,念一句佛还要吵是「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我出来讲了一次,就结了冤家,还写信说要我下十八层地狱。好在我早有准备,已经在十八层地狱之下盖了地下室,这个世界之可怜真无法说。维摩居士希望,这边众生吃了香积佛的饭,使原本乐于小法的,能够知道大法,也可以为香积佛宣传。

  「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维摩居士交代化身菩萨完了,化身菩萨才动身,坐在维摩居士房中的大众,看到他走了,也见到他向佛顶礼,向佛说话。究竟这是法身、还是化身、还是报身?你们参参看,这是个大话头。你们要参话头,不要去参「念佛是谁」「狗子有没有佛性」,这些都是空话。你要参,就参这大话头。

  「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大家听到化身菩萨转述维摩居士的话,一字不少。

  「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派去的化身菩萨,把维摩居士的话讲完后,上方世界的这些大菩萨,觉得奇怪了,不知道这个外国人从哪来的?就问佛,这位「上人」哪来的?(你们尊称师父就可以用上人,上师是西藏规矩。)这个娑婆世界在什么地方?什么是小法?

香积佛介绍维摩居士

  「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香积佛就告诉他们,娑婆世界就在我们这个世界往下走,那边有位释迦正在那个污浊的世界传真理。这里的「道教」不是指道家,唐宋以前,真理就叫作「道」。

  「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那边有位维摩诘菩萨,是真得到不可思议解脱的。他正在说法,所以派了自己的化身来化缘,他在下方娑婆世界,宣扬我的功德和我们的国土,为那边世界的众生,增加一点功德。增加什么功德呢?使他们恭敬他方世界的佛。

  「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香积佛带领的菩萨又问,那位维摩诘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派化身来,作这样教化的事?化身就是身教,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学佛成就了一定有化身的,搞小神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