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

第122章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122章

小说: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說純淨耍奶炜眨
  說野外金黃的花朵,
  說孩子透明的眼睛,
  總之,我們要像男子漢一樣分手,
  你說對嗎?(裕

  臺灣與經濟特區

  就在中國向美國敞開大門,以及民主邉臃e極分子挑戰共產黨的統治權威之際,臺灣也邁入新的繁榮階段,並積極重新追尋自己未來前途的定位。根據一九七九年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官方聲明,中國共產黨對外做出如下的宣稱: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問睿浭亲璧K中美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睿8鶕虾9珗蟮木瘢涍^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現在這個問睿谥忻纼蓢g得到解決,從而使中美兩國人民熱切期望的關係正常化得以實現。至於解決臺灣歸回祖國、完成國家統一的方式,這完全是中國的內政。
  
  但是美國政府聲明的眨訁s與中共迥然相異,因為在美國官方聲明中,另外提及有關臺灣與美國外交關係的結束,以及臺灣與美國共同防禦條約的終止。美國的聲明中也宣佈,在與中國簽訂條約之後,美國將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之後四個月內撤出在臺灣的餘留軍事人員。有關臺灣前途的問睿矫妫m然美國與中國共同宣佈,美國承認(recognized)「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聲明的其他段落裡美國也詳細說明這對臺灣的意義:
  
  今後,美國人民和臺灣人民將在洠в泄俜秸頇C構,也洠в型饨魂P係的情況下保持商務、文化和其他關係……。 
  美國深信,臺灣人民將有一個和平與繁榮的未來。美國繼續關心臺灣問睿暮推浇鉀Q,並期望臺灣問睿龑⒂芍袊俗约汉推降丶右越鉀Q。(裕模
  
  唯有臺灣係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亦即作為暫時脫離母國的一個行省,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解決臺灣歸回祖國」是「中國的內政」的聲明才有實伲囊饬x。事實上,至今臺灣仍宣稱其政府代表全體中國人,而自一九四九年以降臺灣的發展進程,以一種獨樹一幟的模式,使臺灣蛻變成一個具備特殊經濟、政治結構的獨立社會。
  中、美關係正常化之時,臺灣的總人口數是一千七百一十萬人,佔中華人民共和國估算之九儯迩f人口的百分之一點八。但一九七九年當時臺灣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六倍,一九五二至一九七九年間,臺灣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為百分之四百一十六。這樣的非凡成就並非一蹴可幾,最初,臺灣的成長受惠於美國的大力協助,尤其是通過「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而農復會在一九五○年代的主要功能是督導土地減租、土地出售等計畫的實施,以扶持臺灣的自耕農。基本上這些計畫的成功推展,裨益於臺灣控制同四○年代中國大陸一般惡化的通貨膨脹問睿0研隆⑴f臺幣的兌換率固定為一比四萬,臺灣於一九四九年成功實施了貨幣改革政策(其結果不似一九四七年在中國大陸上金圓券改革的慘痛經驗),而貨幣改革的成功,大部分歸因於臺灣領土面積比較小,所以能輕而易舉地監督、管制黃金的交易。一九四九年約為百分之三千四百的通貨膨脹率,迄至一九五○年已降低為百分之三○六,一九五一年為百分之六十六,而自一九五二年之後,下降為平均每年百分之八點八。截至一九六一年,臺灣的通貨膨脹率已降低至百分之三。
  起初,臺灣方面在控制通貨膨脹時所哂玫牟僮骷夹g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雷同。臺灣政府把儲蓄率固定為百分之十,並嚴格控制貨幣流通等政策,得以牢牢控制新貨幣的流量。在「耕者有其田」政策方針下,臺灣政府把國營企業的股票分配給地主,以補償其土地的損失;另一方面,佃農只要在十年內按照國家規定的定額繳交糧食,就授予佃農目前耕種土地的所有權。不過臺灣是一黨專政,權力是由追隨蔣介石主導之國民黨撤退至臺灣的二百萬大陸流亡者所壟斷,是故在推動改革政策時並不存在相應所需的民主程序。
  隨著臺灣農產品產量提高到能滿足國內的需求時,政府開始致力於改變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日據時代所建構以米、糖為主要出口產品的經濟形態,轉而以先進工業產品為出口的主要項目。政策轉向所取得的傲人成就,特別是臺灣的出口部門,可以見諸於下表的記載。一九六○年代的經濟主力大部份集中在電子產品和其他技術先進的產品,不過在紡織品與橡膠、化學、塑膠方面亦有驚人的成長。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的世界石油危機,導致過度仰賴石油進口的臺灣經濟飽受劇烈的衝擊,然而在動盪時刻所實施的糧食價格貼補政策,再加上斷然的貨幣措施,使得這場危機不至於釀成巨禍。
  
  若以成長率來比較,臺灣與實施五個五年計畫時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致相當,但於後大躍進的經濟混亂時期迅速超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嗣後於文化大革命的失序年代則遙遙領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有關日本的數據顯示,臺灣在這段期間幾乎趕上日本的成長速率。見下表。)
  臺灣政府盡量對可能損及其收支平衡的產品設下層層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或直接與臺灣製造業競爭的產品。反之,國家則通過價廉的出口產品,以及對位於「加工出口區」的企業進行特殊的經濟協助,來積極拓展國外市場。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在一九六○年創立於高雄港,同時,在美援的支持下,高雄港躍升成為一個貨咄掏铝魁嫶蟮母劭凇V敝烈痪帕拍辏衷鲈O了兩個加工出口區。在這些區域內,工業園區的行政事務是由一群有效率的官僚來進行管理,以免除政府的行政手續,此外,在園區內外國或臺灣本地的企業均能享有減免租稅,假若企業生產的產品完全以出口為導向,對於企業進口特殊機械設備,還得以享有免除關稅的優惠。
  即使一九七二年〈上海公報〉的簽訂,並未對臺灣的經濟榮景造成決定性的影響,但公報宣佈之前未能事先知會蔣氏政府的作法,的確讓臺灣十分難堪。當臺灣把這樣的外交羞辱與臺灣任聯合國喪失席位聯想在一起,慍怒與遭背棄的激憤之情達到沸騰。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二年期間,臺灣爆發反美的颍齺y,加上對蔣氏政權的專擅、國民黨政府代表性的闕如、生活領域中對個人自由的箝制等等的抗議,使得局勢更加不安。蘊含在這種不滿情緒之中的是佔絕大多數人口的受壓迫群體——一九四五年前即遷居該島的漢人——其內心深處的無力感,以及他們對一九四九年之後自大陸撤退至臺灣的外省人霸佔權力位置的憤慨。在這兩大群體之間,從婚姻形態到教育方式,都有相當的差異,而使得嚴重的暴力衝突可能一樱窗l。蔣氏政府唯恐動亂的蔓延可能進一步鼓舞尚屬襁褓狀態、卻目標鮮明的臺灣獨立邉禹槃葑螅<皣顸h的權力。國民黨以綿密的警力與嚴厲的政治控制,若是有必要,再輔之以優勢軍力,來鎮壓內部的異議分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受困於本身內部的跌宕起伏,此時並無能力從中加深臺灣島內的裂痕,以遂行其政治目的。
  
  無論如何,一九七九年卡特與鄧小平二人達成關係正常化的協議,對臺灣而言更具威茫辽倏丛诿绹鴩鴥饶切﹪顸h支持者眼裡是如此。蔣介石於一九七五年溘逝,蔣介石之子蔣經國繼承臺灣總統的職權,有人擔心蔣經國欠缺統治臺灣的必要威望。美國終止與臺灣的所有官式外交關係,這意味著雙方關係只能通過一在臺北、另一在華府設立的兩個「協會」來進行,儘管這兩個協會的行政人員係由已不在其位的職業外交官充任。就臺灣的支持者而言,特別令人惶惶不安的是美國政府預計在四個月內撤回臺灣島上的所有美方軍事人員,終止美國與臺灣的共同防禦條約,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成協議,不再提供臺灣新式的防禦武器,逐步減少對臺灣的軍售。
  局勢進展的結果導致美國國會於一九七九年四月通過〈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在這項法案中,親臺勢力藉由重申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反映出他們內心潛藏的憂懀В貏e是該法案凸顯「臺灣的前途將通過和平方式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針對臺灣所採取的任何「抵制或禁摺挂曂菍Α肝魈窖蠛推脚c安全的威茫埂T僬撸瑖鴷M一步強眨颉概_灣提供防禦性武器」,堅決反對會「危及臺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的任何訴諸武力的行為或其他強制性形式的能力。」真正令卡特總統感到欣慰的是,該法案聲言美國將同時致力於「維護並促進全體臺灣人民的人權」。(裕撸
  臺灣在一九七九年失去美國的外交承認,但是經濟發展並未受到重創。反之,一九七九年是臺灣經濟發展最強勁的一年,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百分之二十點三,總值高達三百二十儯涝嵐芑秾嵱脛訖C的考量,臺灣降低對美貿易依賴的程度,但在同年,臺灣與一百二十個國家的外貿總量成長了百分之三十一。臺灣的外資總額亦成長迅速,從一九七八年的二儯磺偃f美元至一九七九年的三儯Ь虐偃f美元,增加逾百分之五十。對進口石油過度依賴仍是臺灣所面臨的主要問睿_灣每日需進口石油三十八萬桶,每年耗費逾二十儯涝徊贿^臺灣核能發電能力的拓展,或多或少緩和了對進口石油過度依賴的問睿#ㄒ痪虐恕鹉辏_灣喪失了在「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席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但這對臺灣的經濟發展並無明顯的負面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也知道臺灣經濟的繁榮,他們漸漸認清,無論他們口中所發出的「統一」語彙是何等義正辭嚴,只要雙方的經濟落差過大,那麼統一就洠в兄竿O卤硎且痪牌摺鹉甏衅谏虾Ec臺北兩地工人在食物、衣著、消費性產品方面購買能力的比較。該表顯示,臺北產品價格佔工人所得的百份比,一般遠低於上海。據此,臺灣工人幾乎人人擁有充足的購買能力,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卻必須補貼城市居民的糧食支出。此外,再根據上海與臺北每月家庭預算的比較,兩地在糧食支出佔全部所得百分比方面近乎相等,這意味著臺北工人的購買力優於上海工人。雖然欠缺更嚴謹的統計數據支撐,但這樣的結論亦是顯而易見的。相較之下,臺灣工人的所得支出比例大部分集中在住房與醫療照顧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所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採取適切的方法以實邸膫現代化計畫(「第五個」現代化當然不在考懀е校鉀Q之道是讓中國向國際金融圈開放。似乎是來自廣枺〉膬膳賳T率先向鄧小平提出設立「特區」的概念,藉以發展該省獨特的經濟資源。中國政治有許多層面是如此耄Ъs晦澀,我們只能合理的推斷,鄧小平派遣這兩人前往廣枺砻嫔纤麄兒孟裨跒樽约核鶎俚氖》轄幦∮欣恼咧鲝垼鋵崊s是呼應了鄧小平本人的意圖。鄧小平於一九七九年四月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大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