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

第52章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52章

小说: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總統一職由黎元洪繼任。一九一一年十月,黎元洪在半推半就之下與武漢革命軍結盟,並自一九一三年起勉強出任並無實權的副總統。黎元洪的權力基礎比袁世凱薄弱,因為在黎的背後並洠в斜毖筌娨詾橹危瑓s又必須面對日益不滿或相繼獨立的各省勢力和國庫空虛等難睿=尤吾幔柙榈漠攧罩笔钦倩貒鴷h員(此時議會已休會兩年),恢復代議體制,並重新認可一九一二年〈臨時約法〉的合法效力。然而這兩項舉措卻引發爭議:一九一二年選出的代表任期只有三年,現在這些代表是否仍為法定代表不無疑問;而一九一二年的臨時約法早在一九一四年就被袁修法取代,因此,一九一二年的臨時約法是否具有法律優位也有待釐清。
  黎元洪在位不過一年,就發生軍事復辟,發動政變的是張勳。張勳於山枺溉瓉y〕期間曾任慈禧太后護衛,是清政府的狂熱支持者。一九一一年,忠於清廷的張動在南京與革命軍發生激戰,張動在袁世凱總統任內依然效忠清室,甚至下令部隊蓄留辮子。一九一三年,張動擊敗國民黨軍隊奪取南京,並放任部隊燒殺淫掠,但袁世凱後來還是任命張勳為「長江巡閱使」。張動居間眨@柙榕c其他派系軍閥(譯按,馮國璋),於一九一七年六月率部直驅北京,並由宣佈滿清遜帝溥儀復位。北京居民滿心狐疑,尋找前清旗幟懸掛屋外,而列強此時也折衝樽俎,以外交行動嘗試控制中國的情勢發展,一小撮前清遺老,其中包括擁戴光緒帝的康有為,身著前清朝服,兼程趕赴紫禁城面拢
  然而張勳復辟的劇碼上演不久,駐紮在北京的其他軍隊向皇殿挺進,兩位飛行員向紫禁城投擲炸彈,作死三人,這恐怕是中國有史以來首次的空襲行動。七月中旬,張動的部隊失敗,張向荷蘭使館尋求政治庇護,從此不再涉入政治活動。溥儀再次遭罷黜,他並未因復辟邉佣蝗胱铮氯慰偨y命令溥儀必須在西方教師的指導下接受現代化的教育。(溥儀到一九二四年都還住在紫禁城,之後才被軍閥〔譯按,馮玉祥〕逐出清宮,溥儀逃往天津日本租界尋求保護。此後紫禁城成為一座對外開放的文化及歷史博物館。)
  在軍閥的園剿下,張動的軍事政變瞬間灰飛煙滅,中央政府握有實權的說辭也隨之消逝。此後,不管是總統或是議會,無非只是軍人的玩偶,皆被把弄於股掌之中;有識之士雖然仍願意在政府任職,但是他們也隨著外力干預載浮載沉。民主政治化為烏有,軍閥粉墨登場,開始躍上歷史舞臺。

  中國的黷武軍人與旅法的中國人

  接下來控制泰半中國的所謂「軍閥」,各有不同出身背景和鞏固權力之道。大部分軍閥早年出身北洋軍,多為袁世凱的舊部;餘者崛起於地方軍旅,而於一九一一年底或一九一二年初躍升成為都督或高階統帥。少數則是出自於地方團練,趁亂世鞏固地方勢力。有的軍閥雄據單一省份,並豢養官僚代為徵集地方稅收,支撐軍隊所需;有的軍閥只控制幾個鄉鎮,靠著強徵「過路費」或搜刮民財以取得財源。部分軍閥忠於共和理念,企盼有朝一日將中國建設為憲政國家,也有軍閥深信,孫逸仙和國民黨才是代表正統的合法政府。不管是出於自願或是迫於形勢,若干軍閥向外國強權勢力靠攏,如上海的英國、枺钡娜毡荆蛘呶髂系姆▏A硗庥行┸婇y宰控鐵路咻數难鼐區域,靠著往來旅客和貨物咚停约跋蜩F路沿線城市徵募財源。有些軍閥則在佔領地遍植鴉片,靠著販賣鴉片充實財庫。鴉片的買賣在歷經晚清與袁世凱統治之初的抑制之後,再度死灰復燃。
  除此之外,軍閥的個人人格特伲脖舜隋漠悺@纾幸欢螘r間的山枺婇y生性凶殘暴虐、耽溺於聲色之欲。但也有軍閥受過良好教育,試圖以所持之道德理念灌輸、教化軍隊。這類道德觀可能出於修正之後的儒家思想、基督教義、社會主義學說,或是像山西軍閥閻錫山眨u出的那種奇特混合物。閻錫山聚集了一批來自歐、美的英才,以實邸畟人理想。他曾驕傲地表示,他已經構築一套完美的政治理念,融合了「軍事主義( militarism)、民族主義、無政府主義、民主政治、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個人主義、帝國主義、普遍主義( universalism)、父權主義(paternalism),以及烏托邦主義等眾家精華。」(裕О耍┑靡灾卫砩轿鳌
  不管這些軍閥生性是惡是善,是賢還是愚,當時中國的分崩離析,使統一中國的任務比推翻滿清還要艱困。但是,政府的咦魅跃S繫著某種形式,因為北方軍閥並未完全廢除總統和內閣總理的職權,反而爭相把親信安插在這些職位上,以期他們來日回報故主「德澤」。
  在這種局勢下,段祺瑞僭取了國家的統治權,於一九一六年擔任內閣總理一職。段祺瑞生於一八六五年,是第一批「武備學堂」的預備軍官,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由李鴻章親自遴選派往德國修習軍事。段的另一貴人袁世凱則拔擢段祺瑞擔任「新建陸軍砲隊統帶」,拳亂期間,段祺瑞於山枺对镊庀隆R痪拧鹚哪辏伪贿秊楸毖筌姷摹附y制官」,一九○六年,又晉升為「北洋陸軍速成學堂督辦」,使他有機會培植年輕的朋黨派系,這和段祺瑞成為袁氏人馬的過程如出一轍。一九一一年武昌革命期間,段祺瑞任「第二軍軍統」,節制湖北軍隊,嗣後被任命為湖北、湖南都督,藉以酬庸他對袁世凱的忠铡R痪乓欢辏戊魅饟蝺乳w的「陸軍總長」,一九一三年在整肅國民黨籍國會議員的行動中,段祺瑞率先發難。一九一六年袁世凱去世後,曾反對袁世凱稱帝意圖的段祺瑞,受到北洋軍閥資深軍官的擁戴,擔任內閣總理一職。
  正當段祺瑞在中國鞏固他文官與武職的雙重權力基礎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西歐戰火方酣。雖然在歷史上,中國未曾遠離領土,在國際事件上扮演積極的角色,不過,段祺瑞已經開啟中國介入國際事務的新時代。段祺瑞和顧問群密商加入英、法同盟對德作戰,他們認為一旦德國被擊垮,那麼德國位於山枺鄭u具重要戰略價值的租界就可能歸還給中國。同時也有兩方面的壓力,逼使段提出反德聲明一方面是來自美國,一九一七年初,美國即準備對德宣戰,以報復德國潛艇恣意攻擊在大西洋過往的中立船隻;另一方勢力是日本,日本放棄在枺薄⒚晒拧⑷A南煽動分離主義,而決意賄賂段祺瑞的政府承認日本在華北的地位,以作為對德作戰的代價。
  一九一七年一月,日本貸款五百萬日圓給段祺瑞,對段施加壓力。三月,段祺瑞試圖說服復職的國會議員同意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然而在正式對德宣戰議睿希伪仨毭鎸α硪粓銎D困的挑戰,因為黎元洪總統與國會認為,必須由他們,而不是內閣總理,來決定是否對德宣戰。及至八月,張動復辟失敗之後,段祺瑞任內閣總理兼陸軍總長,才說服內閣在對德宣戰議睿吓c他採取一致的立場。之後,日本再貸款一儯那f日圓給段(根據當時匯率,約合七千萬美元)。
  美國迄至一九一七年四月才加入戰局,與英、法站在同一陣線,對歐洲各參戰國而言,中國的軍事武裝力量和美國比起來,顯得微不足道,但是中國擁有協約國所缺乏的重要資源——豐富的人力。歐洲戰場的殺戮殘酷無比:單是一九一六年桑河一役( Battle of Somme),英、法共損失六十萬人,翌年,英國又在伊普爾戰役( Battle of Ypres)中折損了二十五萬人。由於需要不斷補充兵源,協約國瞭解,中國勞工如能加入西歐各項工程建設,歐洲各國便能有更充沛的人力投入戰鬥行列。
  為了這種粗糙但合理的推論,早在一九一六年夏天,英法兩國就與中國展開臨商。而在中國正式對德宣戰前夕,商議有了結果,即在山枺Pl英國海軍基地附近設置「招工公司」,後來又在青島增設分公司。英人以諷刺的口吻將招工公司比喻為「製造臘腸用的碎肉器」(裕Ь牛泄さ倪M度相當迅速而順利。或許肇因於地方經濟的凋敵、政治的不確定感,或者受到英國所提供豐厚薪資的誘惑,數以萬計的中國人自願加人「以工代兵」的行列。每位華工可獲得二十元的工資,之後按月交付十元給在中國的家屬作為贍養費用。另外,也可以獲得一筆衣履及膳食費。華工必須接受健康檢查,特別是砂眼、肺結核,以及性病。通過篩選的工人(人數約十萬人),即發給連號標弧賹嘶‘以鉚釘封在繩索外面,並纏繞在手腕上。接著,從頭到腳噴上消毒劑,並且被迫剪去他們在辛亥革命之後仍留著的辮子。
  與法國簽訂合同之後,搭載首批華工的輪船於一九一六年航經印度洋,穿越蘇伊士吆樱瑓s在地中海慘遭德國潛水艇擊沉,五百四十三名華工葬身海底。下一批華工就由太平洋航向加拿大,再經火車咚痛┰矫乐薮箨懀瑸榱碎W避德國潛艇的攻擊,在艦隊的護航下取道大西洋直抵歐洲。雖然僱用華工遭到英、法兩國人,特別是工會的嚴重抗議,但是華工很快便投身工作,他們大部分在法國北部。華工的工作包括在船墸舷麓洝⒔ㄜ娽t院、挖掘戰壕,以及在鐵路眨噲霭徇彈藥、軍需品。華工每日必須工作十小時,一週七天,遇傳統中國節慶則允許休工。即使在中國正式對德宣戰後,華工仍屬於「以工代兵」的非參戰性伲驗槎戊魅鹫蛔阋灾度霘W戰的軍事費用。
  一九一七年底,旅法的中國人總數約有五萬四千人,一九一八年底增至九萬六千人,他們製造了許多棘手的社會問睿瑫r也創造不少服務機會。中國正式對德宣戰之前,華工總是在不衛生、危險的環境中工作。有時華工居住的帳棚被德軍的飛機或砲彈轟擊,或因德國戰俘被殺而遭到德軍報復。有些華工在清理戰場或挖掘戰壕時,不慎铡|地雷或炸彈而喪命。華工常因飲食習慣殊異或水土不服而染上惡疾,他們甚至會反抗法國或英國的雇主,或是搶奪地方餐館的食物。從英國部隊為其軍官準備的中文會話書籍列舉的句子可以窺知華工受歧視的程度:例如,「你們何不吃這種食物」、「營帳裡不是很乾淨」、「你們明天必須洗澡」、「軍營的廁所是保留給歐洲人使用,不是給中國人使用的。」(裕
  「基督教青年會」( YMCA)認為,華工所處的惡劣環境,正好提供他們服務人群的機會。基督教青年會特別關心中國人的休閒活動和公共教育問睿瑸榱颂岣呷A工的識字率,他們設計特殊的教學語彙與教材。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晏陽初,晏陽初是四川人,赴美之前曾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一九一八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為了幫助華工有效哂靡磺普通用字,晏陽初設計一份定期刊物《華工週報》( Chinese Workers Weekly),固定使用這一千個字。他也幫數百名華上寫信回家。令人驚訝的是,就在這批受過教育的青年會辦事人員幫助下,每個月約五萬封信件從法國寄抵中國,並在家鄉一遍遍地傳頌於街坊。儘管這些信件用字十分簡單,且都經過協約國軍情單位的檢查,但仍然是中國人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