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才情人生-乔冠华 >

第33章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33章

小说: 才情人生-乔冠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新闻局正副局长乔冠华、刘尊棋都是中共党员,由于乔冠华还有外交部的工作,所以只 能每星期来三次。他们两位领导为人很好,非常谦虚,与局里的非党知识分子相处融洽。萧 乾、冯亦代等人都觉得这时是他们在解放后工作最愉快的一段时期;他们认为,“当时党与 非党人士的界限也没有以后划得那么经渭分明,所以工作上很顺手。”冯亦代:《 怀念与反思》,见《色彩集》,第104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4月第1版。乔冠华从不以共产党领导自居,为人温和,关心同志,与同志们关系融洽 。萧乾对此感触颇深,不过有一件事却使他心头结下了一点疙瘩:……    
      星期天的文娱活动不是坐在一起齐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就是叉着腰扭扭秧歌 。生活单调些,可人与人间却十分融洽。非党的人以回头浪子自居,而党员最常说的是“革 命不分先后”,这句话充满了温暖和慰藉。我开始感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幸运的。30年代苏联那血淋淋的教训以及东欧的党与知识 分子的紧张关系,起了前车之鉴的作用,说不定我们这个民族固有的东方哲学也有着一定的 影响。学《毛选》读到新民主主义要若干年才过渡到社会主义,心里感到踏实。我们这一代 半新半旧的知识分子能有一个过渡阶段,在党的宽容及我们自身的努力下,适应起来也许就 不吃力了。……    
      1950年冬天,乔冠华要我参加访英代表团并任秘书,临动身前又取消了我出访的资格,说像 我这样的人还是在国内走走算了,……1950年伍修权和乔冠华去联合国所作的那次演讲,也是我们赶译成英文的。尽管已经明确知 悉自己不受信任,可是由于多年的习惯,对工作从未放松丝毫。    
      萧乾:《风雨平生 萧乾口述自传》,第236…23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这是当时的政策使然,党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安排确实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建国之初,因《毛泽东选集》的英译一事,乔冠华去找清华大学教授费孝通,请他主持其事 。费孝通表示担心自己的英译水平不足以 胜任如此大事,就推荐本校另一位名教授钱锺书担当此事。乔冠华接受了费孝通的这番诚意,钱锺书遂加盟于“毛选”英译小组并主其事。在后来的一 连串政治运动中,钱锺书幸未受到大的冲击(在五十年代末,“反右”狂潮渐落,众多被错 划为右派分子的大知识分子进入沉默期,钱锺书则在1958年出版《宋诗选注》一书。后又加 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与乔冠华、叶君健、袁水拍共事),很可能和他参与毛 泽东著作和诗词英译有关。    
      参见张冠生:《费孝通传》,第605~606页,群言出版 社 2000年5月第1版。    
      当然,乔冠华在领导毛著英译小组期间,对宣传毛泽东思想,也 是功不可没的。    
      这时,乔冠华又与清华的老同学季羡林取得了联系,季羡林已在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任教, 据他回忆,乔冠华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他说:“解放初期,我曾请南乔木乔冠华给北大 学生做过一次报告。记得送他出来的时候,路上遇到艾思奇,他们俩显然很熟识。艾说:‘ 你也到北大来老王卖瓜了!’乔说:‘只许你卖,就不许我卖吗?’彼此哈哈大笑。从此我就 再没有同乔冠华打交道。同北乔木也过从甚少。说句老实话,我这两个朋友,南北两乔木都 没有官架子。我讨厌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的低级趣味的表现。” 季羡林:《我的求学之路》,第88~89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进步文化人听从党的召唤,纷纷来到京城,投身革命事业。    
      在北京东单有一座栖凤楼小院,这里先后住进的有戴浩、盛家伦、唐瑜、吴祖光、黄苗子、 郁凤等。 这里的环境比重庆时期好得多了,一时间栖凤楼成为北京一个文化界人士相聚的场 所,他们在这里尽情挥洒各自的个性,自由自在地读书、聊天、唱歌、弹琴、绘画……据唐瑜回忆说,这个栖凤楼,本来就很热闹,现在更是谈笑有鸿儒,名人高士,来往不绝。 齐白石、老舍、梅兰芳、程砚秋、欧阳予倩、洪深、阿英、阳翰笙、田汉、叶恭绰、胡风、 章泯、吕骥、刘白羽、宋之的、叶浅予、丁聪、张光宇,还有青年艺术剧院的张正宇、吴 雪 、金山……连上海、广州、香港各处来人:潘汉年、黄佐临、张骏祥、柯灵、于伶、张瑞芳 等到了北京,也都往栖凤楼跑。    
      此外,乔冠华以及夏衍、廖承志、陈家康和毛泽东的政治秘书田家英等,也时常光顾栖凤楼 ,与文艺界人士谈心、做工作。    
    


第四部分第11节 开城风云(1)

    五十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经毛泽东、周恩来点 将,乔冠华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朝鲜开城的停战谈判。在此之前,他曾首度赴美国纽约 ,出席过联合国安理会。事情的缘由还得从1950年夏天说起。    
      1950年6月25日,新中国成立才几个月,朝鲜爆发内战。美国派遣军队武装干涉朝鲜内政, 扩大朝鲜战争。6月27日,美国政府命令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9月15日,美国纠       
    集15 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并悍然轰炸中国东北,把战火延烧到中 朝边境。    
      10月8日,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和祖国安全的需要,果断地作出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发出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 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 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诉诸联合国讲坛,严厉抗议美国政府的非法行径。8月,周恩来总理兼 外交部长代表中国政府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安理会主席、苏联代表马立克,控诉美国的 武装侵略,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制裁美国侵略者,促使其撤退侵略军。美国政府则利用联合国 进行反扑,于是在当年联合国安理会的议程上,就出现了两个重要议题:一是由我国提出的 “美国侵略台湾案”,另一则是美国反诬我国而提出的“中国侵略朝鲜案”。    
      按照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款的规定,安理会在讨论有争端的问题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当事国参 加讨论。 鉴于这一规定,安理会于1950年9月29日通过决议,同意由我国政府派出代表团, 出席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这一决定由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于10月2日正式通知我国。这在当 时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决定,因为尽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 在美国控制和影响下的联合国组织仍然企图无视我国的存在。虽然我国政府早已任命张闻天 为常驻联合国代表,但是我国在联合国的正式席位却被美国庇护的蒋介石集团“代表”所占 据着,张闻天代表一直未能赴任。而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我国还缺乏了解,因此,首次派 出代表团到联合国的讲坛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我国以至全世界,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    
      中国政府经过反复斟酌,决定由时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伍修权作为特派代表,乔冠华作 为顾问去联合国,并确定了代表团的其他成员。    
      10月23日,周恩来总理以外交部长名义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正式通知他说:“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业已任命伍修权为大使衔特派代表,乔冠华为顾问,其他七人为特派代 表之助理人员,共九人出席了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控诉武 装侵略台湾案的会议。”电报开列了代表团全体成员的名单,除伍修权和乔冠华以外,还有 龚普生(龚澎之姊,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安东、陈翘(即陈忠经)、浦山、周砚、孙彪 和王乃静。通知还指出,代表团成员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要赖伊负责为我方人 员办理赴美的入境手续。由于我国与美国还没有外交关系,要求将入境签证的地点定在捷克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代表团将由那里转赴美国。代表团出国之前,周恩来和代表团成员谈话,制定了此行的方针大计,交代了出国前后的具 体任务。 在他的直接指导下,乔冠华和代表团其他成员紧张地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联合国的这一决定当然是违反美国意愿的。然而,美国出于自己的政策需要,又很想同我 国进行某种 外交上的接触和试探,好摸摸我们的底,因而采取了一种半推半就的态度。另一 方面却又不肯让我们顺顺当当地去参加会议,即使来了也想把中国推到“被告”的位置上, 他们策划在我国代表团未到联合国之前,就想操纵大会讨论诬蔑中国的所谓“控诉对大韩民 国侵略案”。对美国的阴谋,中国政府当即予以揭露。    
      11月14日,乔冠华和我国代表团全体成员登上了苏联的班机,张闻天、彭真、李克农、章汉 夫等和全国工、青、妇、友协以及北京市各界代表到机场为代表团送行。    
      11月17日,代表团从莫斯科飞抵布拉格,办理签证手续。然后经瑞士、英国,转赴美国。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举世瞩目。11月24日当地时间6时13分,当载有新中国的第一 个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代表团的飞机到达纽约时,在机场上等候的人群,立即活跃起来。服务 人员将红地毯一直铺到飞机降落的地方,代表团走下飞机时,受到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 克等国代表以及联合国礼宾联络科长的欢迎,他们相互握手致意,并合影留念。    
      这时,乔冠华举目望去,在机场围栏聚集许多自发而来的美国进步人士,有的举着小型的标 语牌,有的挥手致意。当然更多的是各国的记者、摄影师,他们的闪光灯在不停地闪烁着… …9位中国共产党人,9位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护照的外交官,正气凛然地踏上了美国的 土地。乔冠华迈着自豪矫健的步伐向前走去,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到美国来。在熙熙攘攘的纽约机场上,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代表团宣布了自己的使命,并通过报界 向 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致意。这个欢迎仪式尽管算不得盛大隆重,然而它都标志着历史已经揭 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人民,正迈开巨人的步伐,登上了世界的政治舞台。中国代表团抵达纽约的消息,一时成为美国的特大新闻,许多报纸辟出很大的篇幅,介绍代 表团情况。    
      11月27日,中国代表团在安理会主席邀请下,首次出席了联合国政治安全委员会。当伍修权 、乔冠华一行进入会议大厅时,会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听众纷纷起立张望,正在发言的苏联 出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