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才情人生-乔冠华 >

第70章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70章

小说: 才情人生-乔冠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不顾父母亲的反对,坚决要求参军去朝鲜战场。后 来学校 把名单报到市委,市委批示说她是独生女,父亲是有影响的民主人士、高级统战对象 ,不宜去朝鲜。 章含之在参军申请被拒绝后情绪十分激动,认为是这个家庭阻碍了她参加革 命,于是,毅然决然向家 里宣布:“我要革命!”因此她要从家里搬到学校去住。她的父 亲听后,默然不语,只是深深地叹了 口气。而章含之却头都不回地搬了行李住进了当时已改 为“五一女中”的宿舍,连周末都不常回家。     
      1953年章含之高中毕业,原来她报考大学的四个志愿中两个是工科:清华大学的建筑 系和水利系;另 两个却是文科: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和新闻系。当时正值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 划开始,当时那一代中学 毕业生满怀激情,渴望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线去。她听过一次水 利专家钱正英的报告,因而特别想 学水利,到三门峡去。但她心中却仍留恋文科,所以 还是报了中文和新闻作为第三、第四志愿。她的 父亲毫不干预她的选择,她想那时他已认识 到女儿的生活道路只能由她自己去走,他是不可能影响她 的。后来,临近高考时,学校党组 织找章含之谈话,动员她到当时的北京外国语学校(1954年改为“北 京外国语学院”) 学习外语。她情绪很坏,抗美援朝运动之后,中学生里普遍有排外思潮,学外语并非 她的愿 望。但另一条原则却又是很坚定:服从组织需要。这时,她的父亲很耐心地劝她,他说 外语 是门很好的学科,天地很大。他说:“我看你学工程不见得一定合适。说不定将来学习外国 文学对你 倒是蛮好的呢!”由于基本上已经内定了,因此章含之虽然高考成绩很好,可以进入清华,却还是优先被“北 外”录取 了。学校远在西郊,她一般两周才回家一次,因此她与父亲章士钊交谈就更少了。    
      大约1956年,周总 理去家里看望她父亲,问他家里有什么事需要总理照料。章士钊就提到 章含之,说小女在外国语学院 读书,希望总理关照,毕业的时候留在北京,留在两老身 边。 章含之当时在学校,对这一切浑然不知 。过了几天,学院的党委书记找她说这件事,并说 总理办公室关照学校要对“民主人士子女”适当照 顾。那时,她正在申请入党,盼着早日摘 掉“民主人士子女”的帽子,而父亲偏偏替她去向总理要求 照顾,她可真正地气坏了!那个 周末,章含之跑回家,冲着两位老人嚷嚷着要他们不要管自己的事。 她说,“你们去求总 理,使我无地自容。我要靠自己!”不过,章含之后来还是留校任教。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章含之在学校受到冲击,大字报贴满了她宿舍的房门口,学校的大 字报区里 也有不少,骂她是“黑帮爪牙、亲信”、“修正主义苗子”。她被揪出来几次后, 就被踢出“革命群 众”的队伍。当时她惶恐之极,她虽然经历过几次政治运动,却从未见过 红卫兵在“扫四旧”的口号 下用皮鞭抽打他们所定的“反革命”,以及对党的领导干部、教 授学者施以种种虐待、凌辱的恐怖景 象。    
      这时只要有机会章含之就骑车跑回家。因为她感到家庭还能给她安全感。章士钊出奇地镇 静。尽管附 近的红卫兵也不时把大门敲得震天响,进来检查有没有“四旧”,领袖像是否挂 在应挂的地方,章士 钊却毫无惊恐之感。他给了章含之极大的精神力量,他说他不相信这种 混乱会延持太久。    
      在那疯狂的日子,章含之特别想家。因为她是“黑帮爪牙”,学校里没有人理睬她 ,同她说话,除非 是开批斗会,要她“交待”同黑帮的关系。章含之感觉像是落入一个黑 暗的深渊,十分想念温暖的家 ,想念自己的女儿和年迈的双亲!1966年8月19日的夜里,厄运终于降临到她父亲章士钊的头上。那天晚上,红卫兵 在章家“打、砸、抢 ”。红卫兵造完反,带了大批的“战利品”(书籍、信件为主)撤退了,临走前到处贴封条,书架 、书橱、 书桌,连沙发上也恶作剧地横贴了好几张封条,并且警告如果坐沙发,封条断了, 他们就回来批斗。 北大红卫兵走后,章含之赶快扶父亲走进卧室,让他躺下。此时她满腔的愤怒、辛酸、委 屈,再也忍 耐不住了,扑通跪在父亲床前,把头埋在他手臂中痛哭起来。父亲轻轻拍着她的 头,细声地说,“不 要难过,他们迟早会来的!”后来,父亲说他累了,要歇一会儿。半个小时过去了。章士钊自己颤悠悠地从卧室出来。章含之急忙过去,问他要什么,她 替他拿。他摇 摇手似乎无力回答。他端坐在写字台前,说:“拿纸笔来。”她不知父亲要 干什么,说:“休息吧, 明天再写!”章士钊不动声色地说:“不,现在写,给毛主席写 信!”他在信中告诉毛泽东,北大红 卫兵如何来抄了他的家并斗了他。    
      当时章含之以为这封信是不会有回音了的,没想到,信送出的第二天,总理办公室就来了电 话,说主 席已把章老的信批转给总理落实办了,北大红卫兵已受到严厉批评,已命令他们立 即送回被抄物品。 晚上回家,当章含之听到总理的指示时,激动得泪流满面。    
      9月1日,章士钊又收到了毛泽东的亲笔复信,信的内容如下:行严先生:来信收到,甚为系念。已请总理予以布置,勿念为盼!顺祝健 康毛泽东九月一日同一天,周恩来指示301医院接收章士钊以及程潜、傅作义、蔡廷锴、李宗仁等人住院保 护。原来毛泽东把章士钊的信转给总理时作了批示:“送总理酌处,应当予以保护。”周总理不仅立即对章士钊的安全采取了十分周密的措施,而且乘毛主席作此批示之际,亲自 拟定了以 下一批应受保护的民主党派人士及干部名单: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程潜、何 香凝、傅作义、张 治中、邵力子、蒋光鼐、蔡廷锴、沙千里、张奚若。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湖南长沙人。北洋时期曾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 育总长。新中 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早在1920年,章士钊就与毛泽东相 识相交,此后近五十年始终没有中 断交往。章士钊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一生经历丰 富,在思想上、政治上走过 曲折复杂的道路。他鼓吹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策划过暗杀清廷要 员的活动,后又转而提倡苦读救国, 拒不参加革命组织。他赞成过资产阶级代议制,又宣传 基尔特社会主义。他接近过袁世凯,又参加了 反袁、讨袁斗争。后来在段祺瑞执政期间,推 行复古倒退政策,但又设法营救过李大钊。他三次办《 甲寅》杂志,而主旨不一。抗战期间 , 他坚持民族气节。毛主席去重庆谈判,他关心毛主席的安全。 在解放战争后期,他积极为和 谈奔走,充当和谈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积极进言,希望不要 打倒刘少奇。临终前 ,仍致力于和平统一祖国的活动。    
      他在学术上,也有不少建树。晚年出版的《柳 文指要》, 功力甚深。郭沫若在章士钊的追悼会上说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关心社会主义建 设,为国家 的统一大业,不辞劳苦,鞠躬尽瘁,可为盖棺之论。章含之时常想:“父亲大致 就是这样一个跨越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三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在他九十二年漫长的生涯中, 他走过了一段十分曲折的生命 旅程。然而纵观他的一生,他所走过的路似乎颇为典型地映现 了中国上世纪末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 、困惑和理想。而最终,在他七十高龄之时迎来了全 国解放,使他在一生的最后二十四年中得以亲眼 见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昌盛,我 相信他是满足的。遗憾的是,当他1973年病逝香港时,中 国大地还处于十年浩劫的灾难 之中,中国的台湾岛还孤悬海峡的那边。他来不及表白心迹就匆匆离去 ,他自然剪不断对祖 国对民族的丝丝忧虑。” 毛泽东同章士钊有着半个世纪的友情。早在1919年前后,章士钊挚友杨怀中先生(杨开慧 烈士之父)就 把毛主席介绍给他。    
      1921年毛泽东找到章士钊,请他帮助一批有志青年去欧 洲留学。章士钊不仅自己 慷慨解囊,而且在社会名流中集资,共筹措两万银元。1963年 ,毛泽东曾对章含之说,其中一部分资 金由他自己带回湖南,成为支持革命的重要财政来源 。1945年在重庆,他又直言劝毛泽东早回延安, 不可轻信蒋介石的和平诺言。    
      1963年,毛泽东70寿辰,章士钊带女儿章含之去赴毛主席的家宴。就在那天晚上,毛 泽东要章含之帮 他学英语,从此戏称章含之为他的“章老师”。此后,章含之除了每周帮毛 主席学英语之外,还成了 毛主席与她父亲之间的“联络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章含之给毛主席写信,说不理 解这个运动,他给章含之赠言,要她“经风雨,见世 面”。1970年,章含之再度见到毛主席时,她正 在北京针织总厂下放当工人。毛主席把 她叫去,给她任务要她回外语学院搞外语教改,并且亲自指示 她搞完教改方案不要再留在学 校。毛主席要把章含之调到外交部去。当时他说:“我们现在需要女外交家,我看我这个章老师 可以。又 能说又能写。你给我写的信硬是蛮厉害的呢!你要到外交部去,当发言人!”就这 样,毛主席决定了 章含之后半生的命运。外院的教改还未完成,中央来调令,要她立即到外 交部报到。因此,章含之常 常想,自己的一生虽然能见到毛主席的机会并不如其他一些人多 ,但他却在自己人生的关键时刻决定 了个人的命运。对于她自己来说,毛泽东有一种“神” 的力量!     
      这天晚上,章含之很久未能入睡。她没有想到毛主席会深知自己个人生活中的波折,但她深 感他对自 己父辈般的关怀。她默默地回味着生活的甜、酸、苦、辣,既没有悲伤也没有兴奋 。一切荣辱毕竟都 是过眼云烟,难以排遣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孤独!    
    


第七部分第21节 乘胜前进(3)

    在毛泽东语重心长的谈话的第二天,乔冠华和章含之就参加中国代表团赴纽约出席 联大会议了,并计 划在联大会议之后回国途中访问英、法两国。从1971年开始,周总理 嘱咐每年赴联大的代表团都由民 航派专机送至巴黎,他说他每年都要去机场送行。那天晚上 出发前在周总理的西花厅开会,散会已是 十点多钟,回家取了行李就直奔机场。尽管乔冠华 一再劝阻,周总理还是去机场在飞机旁与全团人员 一一握手告别。    
          
      按照出发前的方案,章含之是代表团主要英语翻译这一,她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然 而她 觉得“世上 的事总像是由不可知的命运在操纵,我没有想到冠华当时心中已萌发的对我的情 感,因而也没有想到 临行前主席这番话所激起的冠华感情上的波澜。但不久,我就意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