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284章

文献通考1-第284章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况。’此天地同祀,可以概见,恐非自王莽始也。议者又谓方丘之祀,盛夏不
躬行,宜选冢宰摄祀。亦恐未必合古,然终不若天地合祭也。乞且循旧制。”知
礼院曾肇言:“今冬至若罢合祭,而夏至又使有司行事,则於父母天地之义若有
隆杀。愿陛下遇亲祠南郊之岁,以夏至日躬款北郊,以合先王之制。”遂诏罢南
郊合祭,亲祠北郊,并依南郊仪;如不亲祠,上公摄事。
    自元丰元年,上命枢密直学士陈襄等详定郊庙奉祀礼文,大正历代典礼之失。
至是,岁亲祀圜丘,始用新仪(国朝亲郊,止服衮冕,至是稽古,始加服大裘,
而被以衮冕)。
    详定礼文所议:“《礼记》曰:‘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又曰:‘祭天地之
牛,角茧栗,配位亦特牲。’《书》曰:‘用牲於郊,牛二。’是也。宋朝仪注,
昊天上帝、皇地、太祖皇帝之位,各设三牲俎,非尚质贵诚之义。请亲祠圜丘、
方泽,正配皆用犊,不设羊豕俎及鼎七,有司摄事亦如之。郊之祭也,器用陶匏,
以象天地之性;单用白木,以素为质。今郊祀、簋、樽、豆皆非陶,又用龙
杓,未合礼意。请圜丘、方泽正配位所设、簋、樽、豆,改用陶器,仍以单
为杓。祀天之有柴,犹祭地之有瘗血,享庙之有鬯,皆歆神之始,非谓於祭
之末燔烧胙馀也。至後世之燔瘗牲币於祭末,而不知致神於其始,则是备於後而
阙於先也。请南北郊先行升瘗血之礼,至荐奠礼毕,即如旧仪,於坛坎燔瘗牲
币。北郊祭皇地及神州地,当为坎瘗埋,今乃建坛燔燎祝版。考先儒所说,
地即无燎之文。请祭皇地祝版、牲、币并瘗於坎,不设燎坛。熙宁祀仪,
惟昊天上帝、皇地、高燔瘗犊首,自感生帝、神州地而下,皆不燔瘗牲体,
殊不应礼。又按《周礼·羊人》,祭祀割羊牲,登其首。《礼记》曰:‘升首,
报阳也。’首为阳,则胁与髀为阴可知矣。报阳宜以阳,报阴宜以阴,各从其类
也。请自今昊天上帝、感生皆燔牲首以报阳;皇地、神州地、太社、太稷,
凡地之祭,皆瘗牲之左髀以报阴;凡荐享太庙,皆升首於室。”
    又曰:“臣等见亲祠南郊仪注,并云祀前三日,仪鸾司铺御座黄道褥。谨按
唐故事:郊坛、宫庙内及殿庭天子步武所及,皆设黄道褥,坛上立位又施赤黄
褥,将有事,命撤之。武德、贞观之制用紫,至德以来用黄。《开元礼》、《开
宝通礼》,郊庙并不设黄道褥。《太常因革礼》曰:‘旧制,皇帝升坛,以褥藉
地,象天黄道。太祖命撤之,设拜於地。和岘乞宣付史馆。’天圣二年,仪注又
增设郊坛门道北御座黄道褥。康定初,有司建议,谓配帝褥用绯,以示损於天
地;而自小次之前至坛上诸位,其道褥以黄,盖非典礼。是岁,有诏自小次至坛
下撤黄道。臣等伏详《礼记》,郊祭之日,埽反道。郑氏注谓令新土在上也。
其藉神席,天地尚质,则用蒲越藁秸;宗庙尚文,则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加次席黼纯而已。天子受胙乃有席,《周礼·司几筵》所谓‘胙席’,是也。今
来郊坛黄道褥欲更不设。”又言:“臣等看详《周官》,外祀皆有兆域,盖设一
而已。後世因之,稍增其制。东汉坛位天神从祀者甚众,至一千五百一十四神,
故外设重营,以为等限。日、月在中营内南道,而北斗在北之西,至於五星、中
宫宿之属,则其位皆中营,二十八宿外宫星之属,则其位皆外营。然则为重营者,
所以等神位也。唐因齐、隋之制,设为三,天神列位不出内,而御位特设於
坛下之东南。若夫公卿分献,文武从祀,与夫乐架、馔幔则皆在中之内。而大
次之设乃在外者,所以序祀事也。盖古者神位寡,祀事简,故兆守有域,以为
遮列厉禁而已。後世神位既众,祀事亦繁,故为三,以严内外之限。国朝郊祀
坛域,率循唐制,虽仪注具载圜丘三,每三十五步,而有司乃以青绳代内,
诚不足以等神位、序祀事、严内外之限也。伏请除去青绳,如仪注为三。”从
之。
    哲宗元七年,亲郊。诏:“今岁圜丘,宜依熙宁十年故事,设皇地位,
以申始见之礼。候亲祠北郊,依元丰六年五月八日指挥。”
    南郊卤簿使、兵部尚书苏轼奏:“臣谨按:汉成帝郊祠甘泉泰、汾阴后土,
而赵昭仪常从在属车间。时扬雄待诏承明,奏赋以讽,其略曰:‘想西王母欣然
而上寿兮,屏玉女而ж妃。’言妇女不当与斋祠之间也。臣今备位夏官,职在
卤簿。准故事,郊祀既成,乘舆还斋宫,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教坊钧容作乐还
内,然後后妃之属中道迎谒,已非典礼,而况方当祀事未毕,而中宫掖庭得在勾
陈豹尾之间乎?窃见二圣崇奉大祀,严恭寅畏,度越古今,四万来观,莫不悦服。
今车驾方宿斋太庙,而内中车子不避仗卫,争道乱行,臣愚窃恐於观望有损,不
敢不奏。乞赐约束,仍乞取问随行合千勾当人施行。取进止。”时轼为卤簿使导
驾,内中朱红车子十馀辆,有张红盖者,争道乱行於乾明寺前,轼於车中草此奏。
奏入,上在太庙,驰遣人以疏白太皇太后。明日,中使传命申敕有司,严整仗卫,
自皇后以下皆不复迎谒中道。
    先时,元五年五月夏至,祭皇地,命尚书右丞许将摄事。将言:“王者
父天母地,三岁冬至,天子亲祠,遍享宗庙,祀天圜丘,而夏至方泽之祭,乃止
遣上公,则皇地遂永不在亲祠之典,此大阙礼。望博诏儒臣,讲求典故,明正
祀典,为万世法。”诏礼部、太常寺及两省侍从官集议以闻。於是翰林学士兼侍
读顾临等八人,请合祭天地如祖宗故事,俟将来亲行北郊之礼,则合祭可罢。临
与祖禹又言:“天地特祭,经有明文,然自汉以来,千有馀年,不能行之矣。宋
兴,一祖六宗皆合祭天地,其不合祭者,惟元丰六年一郊耳。去所易而就所难,
虚地之大祭,失今不定,後必悔之。”吏部侍郎范纯礼、彭汝砺、户部侍郎范
子奇、礼部侍郎曾肇、刑部侍郎王觌、丰稷、权知开封府韩宗道、枢密都承旨刘
安世、中书舍人孔武仲、陈轩、太常少卿盛陶、宇文昌龄、侍御史王畏、监察御
史董敦逸、黄庆基、左司谏虞策、礼部郎中孙路、员外郎欧阳、太常丞韩治、
博士朱彦、宋景年、阎本等二十二人,皆主北郊之议,而武仲又请以孟冬纯阴之
月,诣北郊亲祠,如神州地之祭。杜纯议请南郊之岁,设望祠位於苑中,置权
火,夏至命上公摄事,每献举权火。诏依王钦臣议,宜如祖宗故事,并祭天地一
次。汝砺、肇复上疏论合祭非是,文多不载。九月,三省上顾临等议,太皇太后
曰:“宜依仁宗皇帝故事。”吕大防言:“国朝以来,大率三岁一亲郊,并祭天
地、宗庙,因行赦宥,颁赏军士,遂以为常。今诸儒献议,欲南郊不设皇地位,
惟祭昊天上帝,於祖宗之制未见其可。”苏辙曰:“自熙宁十年,神宗皇帝亲祠
南郊,合祭天地,今十五年矣。皇帝即位又已八年,未尝亲见地,乃朝廷阙典,
不可不正。”范百禄言:“圜丘无祭地之礼,《记》曰:‘有其废之,莫可举也。’
先帝所废,稽古据经,未可轻改。”大防又言:“先帝因礼文所建议,遂令诸儒
议定北郊祀地之礼,然未经亲行。今皇帝临御之始,当亲见天地,而地之位独
不设,恐亦未安。况本朝祖宗以恩霈四方,庆赉将士,非三岁一行,则国力有限。
今日宜为国事勉行权制,俟异时议定北郊制度及太庙享礼,行之未晚。”太皇太
后以吕大防之言为是。苏颂、郑雍皆以古者人君嗣位之初,必郊见天地,今皇帝
初郊而不祀地,恐未合古。乃下诏曰:“国家郊庙特祀,祖宗以来,命官摄事,
则三岁一亲郊,则先享清庙,冬至合祭天地於圜丘。元丰间,有司援周制,以合
祭不应古义,先帝乃诏定亲祠北郊之仪,未之及行。是岁,郊祀不设皇地之位,
而宗庙之享率如权制。朕方修郊见天地之始,其冬至日南郊,宜依熙宁十年故事,
设皇地位,以严并况之报。厥後躬行方泽之祀,则修元丰六年五月之制,俟郊
礼毕,集官详议典礼以闻。”
    礼部尚书苏轼言:“恭睹陛下近者至日亲祀郊庙神,享答实蒙休应,然则
圜丘合祭,允当天地之心,不宜复有改更。窃惟议者欲变祖宗之旧,圜丘祀天而
不祀地,不过以谓:‘冬至祀天於南郊,阳时阳位也;夏至祀地於北郊,阴时阴
位也。以类求神,则阳时阳位不可以求阴也。’是大不然。冬至南郊既祀上帝,
则天地百神莫不从祀。古者,秋分夕月於西郊,亦可谓阴时阴位矣,至於从祀上
帝,则冬至而祀月於南郊,议者不以为疑。今皇地亦从上帝而合祭於圜丘,独
以为不可,则过矣。《书》曰:‘肆类於上帝,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
舜之受禅也,自上帝、六宗、山川、群神,莫不毕告,而独不告地,岂有此理
哉?武王克商、庚戍,柴、望。柴,祭上帝也;望,祭山川也。一日之间,自上
帝而及山川,必无南北郊之别也,而独略地,岂有此理哉?臣以此知古者祀上
帝,并祀地矣。何以明之?《诗》之序曰:‘《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此乃合祭天地,经之明文,而说者乃以比之《丰年》秋冬报也,曰:‘秋冬各报,
而皆歌《丰年》,则天地各祭,而皆歌《昊天有成命》也。’是大不然。《丰年》
之诗曰:‘丰年多黍多余,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畀祖妣,以洽
百礼,降福孔皆。’歌於秋可也,歌於冬亦可也。《昊天成命》之诗曰:‘昊天
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终篇言天而不及地。颂以告神明也,未有歌其所不祭,祭其所不歌也。今祭地於
北郊,独歌天而不歌地,岂有此理哉?臣以知周之世祀上帝,则地在焉。歌天
而不歌地,所以尊上帝,故其序曰‘郊祀天地也’。议者乃谓合祭天地,始於王
莽,以为不足法。臣窃谓礼当论其是非,不当以人废。光武皇帝,亲诛莽者也,
尚采用元始合祭故事。谨按《後汉书·郊祀志》:建武二年,初制郊兆於洛阳,
为圜丘八阶,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此则汉世合祭天地之明
验也。又按《水经注》,伊水东北至洛阳县圜丘东,大魏郊天之所,准汉故事,
为圜丘坛八阶,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此则魏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唐睿宗
将有事於南郊,贾曾议曰:‘有虞氏黄帝而郊喾,夏后氏黄帝而郊鲧。郊之
与庙,皆有也。於庙,则祖宗合食於太祖;於郊,则地群望皆合食於圜
丘,以始祖配享。盖有事之大祭,非常祀也。’《三辅故事》:‘祭於圜丘,上
帝、后土位皆南面。’则汉尝合祭矣。’时褚无量、郭山恽等皆以曾言为然。明
皇天宝元年二月,敕曰:‘凡所祠享,必在躬亲,朕不亲祭,礼将有阙。其皇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