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广东人赚钱绝招 >

第32章

广东人赚钱绝招-第32章

小说: 广东人赚钱绝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经济迫使企业独立性增强,企业欲生存发展必然要导求技术。企业一旦利用专利技术,便会从获益中知其重要,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利用专利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高质量的科学成果被企业利用,科技第一生产的作用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真正显示出来。

  江门市新力电器工业公司靠实施一项专利技术从一无厂房、二无设备的状况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200 多万元,年刨产值3200万元、利税280 万元的企业。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该公司总经理谈起他白手起家的经验时,不无感慨地说:光凭拼搏的精神是搞不好企业的,我们成功的另一重要法宝是靠专利。该公司在办初期,很有战略眼光的公司总经理用贷款29万元买下了一项“明可达”电子测光视力保健台灯设计专利,并且及时抓住市场优势组织生产,使产品能够迅速打出去并占领市场,做到早上马、早出效益,当年实施就创产值700 万元,创利税80万元。在依靠专利发展生产的同时,又依靠专利保护生产,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进取广明可达”产品价廉物美,有广阔的销售市场,但它结构简单、功能独特,被许多厂家仿制,经过专利管理局的及时制止,保护了其合法权益。就是在整个商品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该公司的产品仍产销两旺,一派生机。

  专利为新力电器工业公司创下了基业,并带来了效益,他们更加重视利用专利这块法宝,他们的产品逐步在形成一个“专利群”,增强企业的后劲。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井牢牢抓住专利这个法宝,适应市场的变化,真正实现专利在企业工作中的战略地位。

  
★★★★★强有力的盾牌★★★★★

  专利被喻为企业强有力的盾牌,因为它能使企业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并藉以去开拓和占领市场,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利益。一个企业有元经济实力与发展前景,从企业拥有专利的多少即可分析出来。广东省江门洗衣机厂1983年建厂,是一个起步较晚的集体企业。十年来企业发展首先抓新产品开发和专利保护,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廉,人廉我轻”之原则,不断研制新产品、新设计。企业专利产品研制起步高、效益好、见效快,企业经济积累不断增加,增强了依靠科技发企业的后劲。该厂科技人员大胆突破传统设计方式,采用大圆弧流线型设计,并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并以专利产品为拳头产品生产金羚牌18型全自动洗衣机,在同行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以外观美、质量优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迎来了大量用户。新产品、新技术促进了生产的突飞猛进。江门洗衣机厂从一个300 多人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有1050余名职工的大型企业,从建厂时102 万元的产值发展3.7 亿元,从起步时亏损状态发展成为创利税2000万元。

  企业发展得利于专利,工厂更加重视专利开发。并制定专利治厂战略。该厂在洗衣机方面的新产品、新设计,力争做到开发,申请实施按程序进行,在专利保护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步发展。

  
★★★★★换“脑袋”更新设计意识★★★★★

  广东省顺德希贵电器厂领导班子从实践中看到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奥妙所在。他们要求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换“脑袋”更新设计意识和观念,井亲自邀请省内为数不多的工业产品设计人员到厂进行定期指导,在整体的产品设计策划中,强调具有独到之处,将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列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各个产品生产车间,按照产品的设计要求,凡原料人车间使用前,均要经过一道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尤其是对数量大、体积小的电子元件的检测就更为严格,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们设计生产的消毒碗柜箱,一改眼下使用的消毒碗柜外形上所具有滞重感觉,用一种洁净明快的色调装饰其流畅得体的外形。在功能设计上,根据广大客户的要求,力求在使用上方便实用,克服了功能价值过剩问题,使该产品赢得了“精品一族、希贵电器”的好声誉,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供不应求。 







 
 

第九篇 农牧副业


  
★★★★★农民赚钱之路★★★★★

  广东增城福和镇茅田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荔枝、果蔗、香蕉、蔬菜成为该村的四大经济支柱。

  种植荔枝200 亩,香蕉700 为,柑橙、年桔和甘蔗1100 亩,蔬菜320亩。1993年仅四项每户农民收入就达1。5 万元,预计1994 年将增至2。4 万元。

  1986 年前,茅田村以种植水稻为主,1986 年有部分农户开始小规模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1990年全村掀起了种植经济作物的高潮。当时,农民自产自销,产品销售只靠自行车运输,销路不广,不少农民是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的种值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发展本村经济,村农委把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1990年村里成立了由5 人组成的销售队,他们北上吉林、黑龙江、浙江、辽宁等地寻找客户,建立推销联络站和客户档案,以确保长期的联系,从而打开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局面,年销售量就达8000 多吨,运输工具也从以前的自行车发展到用汽车、火车。1993 年,江西一名客户来到该村寻找年桔,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村干部不惜劳苦到龙门地区寻找货源。

  现在,有许多客户与农民直接挂钧,直产直销,保证了销售的顺畅。销售有了保障,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值积极性。

  抓供销,搞流通,使茅田人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的成功路子。

  
★★★★★养“鸽”赚了44 万元★★★★★

  广东东莞市企石镇南坑管理区是个“养鸽村”。南坑管理区人多地少,有文化有技术,年富力强的人洗脚上田,大部分的田地已向种养能手、专业户集中,全管理区余下的闲散劳动力达100 多人。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的出路呢?管理区干部可谓煞费苦心!

  他们经过调查了解,认为养鸽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好门路——养鸽技术简单易掌握,鸽苗成活率高,而且投资小,回收快,市场销售畅,经济效益高。1985年,管理区率先兴办一个起示范、推广作用的和平鸽场,以此推动群众养鸽。

  在这个颇具规模的养鸽场,石岐鸽、美国皇鸽等品种十数种,鸽存栏量有8000 多对,1994 年产值达60万元,纯收入达20 万元。

  群众看到养鸽确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纷纷利用旧房、闲房养鸽。村民王汝垣老夫妇,原来试着饲养100对,尝到甜头后,现已发展到1000 对,去年纯收入4 万元;已70 多岁的王桂全用了3 年的时间,所养的鸽便从180对发展到700对,收入极为可观。目前,合管理区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养鸽户占总数的40%,养鸽年产值达142 万元,纯收入44万元。养鸽,不但使群众增加了收入,还吸收了一批闲散劳动力。

  现在的南坑管理区,处处响起悦耳动听的鸽哨声,鸽子给南坑人带来了富裕、吉样、幸福。

  
★★★★★种辣椒收入20 万元★★★★★

  龙坪镇沙邀管理区龙坛被称为辣椒之村,一点也不过份。1994 年龙坛村仅辣椒收入就近20 万元,成为该村农业经济的重要财源。

  龙坛村地处龙坪镇的最深处,那里山多石头也多。进入龙坛村,就如同进入一个石头世界,那里怪石横生,在田间、在路边龇牙咧嘴,向人们示威般挺立着。缺土少水的龙坛村一直以来过着仅够温饱的日子。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龙坪镇党委和政府,根据市场的需要,请专家研究土质。近几年来,因地制宜,号召和组织农民大种反季节蔬菜。镇政府帮助农民从外地引进优良辣椒品种,为了搞活流通,镇政府不仅规定允许外地的客商和本地的个体户到龙坛收购辣椒,而且还派人负责反季节蔬菜的推销工作,使农民种植的的辣椒及时运出去,让农民尝到了种植辣椒的甜头。如龙坛村的官进相,1994年种的两亩多辣椒共收获2000多公斤,收入达1万多元,这在以前是从来不敢想的。

  如今,龙坛村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全村已有八成的家庭用上了煤气炉,这在山区还是不多见的。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为了交通方便,管理区党支部动员全村捐款修建乡路。自1995年,龙坛村的辣椒已从这条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

  
★★★★★新模式★★★★★

  广东新兴县勒竹鸡场的名字迅速传扬,一些研究部门认为,它很可能为我国农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提供一个新模式。

  该鸡场最初由一位名叫温伯英的农民带领一家四个劳动力办起来,后来为了扩大再生产,逐渐接纳新成员,现在已发展到122 个职工,拥有两个鸡场,两个饲料场,两个销售商店,企业资产280 万元。同时,该场还与570 户农民联营,为联营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为实行家庭承包农户广开致富之门。

  该场先是以户为单位投资入股,后改为以劳动力为单位投资入股。1989年开始在场发行股票,办法是,先把全体职工的股金和历年积累的88 万元折合成8800 股,每股100 元。按每人的投入和在历年积累中占有的份额,分摊给职工,然后再发行1200股票,由职工自由认购。这样就把原来只体现在帐面上的股金,变成了职工手中的股票,使职工增加了对所有权的透明度和对鸡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各个职工投入、支出的不同,所占有的股票数额也就不同,进一步克服了平均主义。

  这些办法看起来很简单,殊不知人的观念和积极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人成场长”。鸡场规定,每年净产值(即劳动报酬加利润)的50%用于按劳分配,50%用于按股分红,但不给现金,而是通过股票增值方式用于扩大再生产,有钱不分而拿去发展生产,能行得通吗?能!我们看原来每张100 元面值的股票,1991 年5 月份已增值到185 元,仅仅是3个月,即到8月份,更达到215元!股票增值数字由鸡场根据每月经营情况作统计,然后每月向职工公布一次。股票可在场内转让,但无人愿意转让,因为,股票就是财神爷啊!

  最妙的是,每一个职工,如果你不愿意手中的股票贬值而是期待它升值的话,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工作。该鸡场的职工劳动效益有多高?看看工资:最低的每月600 至800 元,最高的每月1200 至1600 元;再看福利;吃饭、住房、医疗、读书实行供给制!老一辈的农民喜笑颜开,称这里是“天堂”!勒竹的职工及其家属,都说:“社会主义好”!

  
★★★★★“剥皮黄金”★★★★★

  由于笋竹从头到尾,甚至竹苗都可以出售,故被广东英德沙坝镇农民称为“剥皮黄金”。近10年,沙坝农民的每年增加4000亩的速度发展笋竹,现已达到4.32 万亩。笋竹发展,使全镇1993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489 元,比1985 年增长5倍多。

  沙坝是个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