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

第23章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23章

小说: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宿命论思想产生的认识根源,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其社会根源是由于阶级产生后,反动阶级维护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宿命论是反动阶级麻痹和毒害人民的反动思想工具。古罗马的贵族奴隶主代表斯多葛派,宣扬世界是由命运决定的,要劳动人民服服帖帖地顺从命运,胡说在命运面前,愿意的人由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由命运拖着走。我国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阶级代表孔丘鼓吹天命,说什么“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要“畏天命”。封建地主阶级接过孔丘的天命论,宣扬人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都由天命决定,要人们信八字望走好运。这些都是反动阶级把自己意志假托天命或上帝之命,来统治和压迫劳动人民,要劳动人民乖乖地甘心情愿受苦受难,忍受剥削、压迫。现代资产阶级也大肆宣扬宿命论观点,胡说无产阶级命该忍受剥削、贫困和无权,革命是没有用的。这是为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维护反动统治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同宿命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神秘的“命运”。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它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完全可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利用它为人类谋福利。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人。革命的阶级、政党、领袖在推动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创造性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受苦受难,并不是命运决定的,而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造成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全靠自己解放自己,只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有一条正确的路线,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目的论 一种反科学的唯心主义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被一定的目的所决定和支配。最早提出目的论的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主要代表是德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沃尔夫。在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德国的莱布尼茨、黑格尔和中国的董仲舒等人的哲学中,也都包含有目的论思想。
  
  目的论的基本观点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合乎目的的。沃尔夫认为,一切事物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上帝或神有目的地安排和创造的结果。这种赤裸裸地直接抬出上帝来的做法,是一种浅薄的目的论。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运动的,由于“内在的目的”的作用,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转化为自然界,化学反应就转化为生命。这种披着哲学外衣的做法,是一种精巧的目的论。江湖骗子杜林认为,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的转化,是合乎目的的举动;自然界不但有目的,而且还有意志。他根本不懂得也不重视必然性的问题。这不过是黑格尔的“内在的目的”拙劣的抄袭。汉朝儒家董仲舒说:“天之生物也,以养人。”天创造自然万物的目的是为了养活人类。他还举例说什么,人有小骨节三百六十六,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有大骨节十二,天有十二个月;人有五脏,天有五行,人有四肢,天有四时;人有哀乐,天有阴阳;人有伦理,天有天地。他把一切都归结为“天”的有目的安排,这是一种神学目的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目的论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他指出:按照这种观点看来,“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9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根本没有目的的,更不是按照上帝或神的目的创造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按照自己内部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只有人类的行动才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人的目的性新能离开客观规律性,否则就会到处碰壁。只有合乎客观规律性的目的,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才能起着积极的主动的支配作用。
  
  目的论不仅是科学的死敌,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而且在思想政治上,又以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的观念,来麻痹劳动人民的斗志,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这完全是为剥削阶级反动统治服务的。
  
  有神论 同无神论相对立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学说。它主张有“神”,神是超自然的、万能的、至高无上的。神创造世界,支配万物,决定人类的命运。有神论的思想早在原始社会中就已产生。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们知识的极端贫乏,对于风雨雷电、做梦等现象,不能作科学解释,以致把自然的力量神秘化、人格化。在氏族、部落内部形成了人们共同信奉的神,但这个神只是在本氏族、部落内部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离开这个氏族、部落就不起任何作用。
  
  到了阶级社会,随着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形成了有神论学说。有神论思想从多神论发展为一神论,氏族神、部族神逐渐被民族神和世界神所代替。那些经济上发达、政治上强大的民族所信奉的神,也被看作是强大有力值得崇拜的。
  
  有神论学说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受着自然的压迫和社会的压迫。它是剥削阶级维护和巩固反动统治的工具。恩格斯说:神“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55)反动统治阶级总是竭力散布有神论和宗教迷信,鼓吹“天上有玉皇,海里有龙王,人间有帝王,阴间有阎王”。皇帝叫天子,即天的儿子,是受命于天,专来统治人间的;而百姓都应服从天上玉皇、人间帝王的统治。中国汉朝儒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认为万物都由有意志的“天”产生的,人间的一切都由天的意志安排的,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一起,建立起他的王权神授和封建神学体系。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主要代表托马斯。阿奎那,提出整个世界是以上帝为中心的等级系统,地上的秩序必须服从天上的秩序,地上的封建等级制度是整个等级系统的一部分。帝国主义者也竭力散布有神论,提倡所谓“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一切权力都由上帝而来”。俄国马赫主义者宣扬造神说。这都是为剥削阶级麻痹人民斗志、维护反动统治服务的。
  
  有神论是一切宗教信仰鬼神迷信的思想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是剥削阶级从精神上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有神论就是唯心主义,是一切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敌人。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战斗中,我们必须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有神论和唯心主义。但要牢记列宁的教导:“不应当根据抽象的、纯粹理论的、始终不变的宣传来进行反宗教斗争,而应当具体地、根据当前在实际上所进行的、对广大群众教育最大最有效的阶级斗争提出这个问题。”(《列宁选集》第二卷380页)
  
  无神论 同有神论相对立,一种否定鬼神存在的哲学学说。它反对一切宗教迷信,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无神论的理论基础是哲学唯物主义。它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则,否认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否认世界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客观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无神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知识的发展密切联系的,是在同有神论的斗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无神论者都以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和反对有神论的宗教世界观,从而建立和发展了无神论学说。如公元一世纪时,我国东汉的法家著名代表王充,在同宗教神秘主义斗争中,提出了无鬼论和无神论的思想,驳倒了反动儒家董仲舒一伙的“天人感应”说(认为万物都由有意志的“天”产生,人间的一切都由天的意志安排),批判了反动阶级的愚民神学。公元五世纪南朝的范缜,是一个著名的无神论战士。他同宗教迷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著有《神灭论》一书,有力地批驳了佛教的灵魂不灭的谬论,揭露了佛教的欺骗性,动摇了佛教的理论基础。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梅叶、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等,都是战斗的无神论者。如梅叶以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地批判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他指出: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创造主”的地位,宗教是有势力的人捏造出来欺骗人民的工具,教会和政府是两个互相袒护的强盗。他还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反对世俗压迫者和宗教神秘主义。
  
  无神论是进步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思想武器。我国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在同没落奴隶主阶级及其思想代表儒家的斗争中,提出“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①即认为迷信鬼神是衰亡的象征。他还说,“乱弱者亡”,“治强者王”,国家兴亡是由于力量强弱的对比,与天命鬼神无关。他的无神论思想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根据。历史上的无神论者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曾经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但由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无神论者都受着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虽然揭露和批判了宗教迷信的罪恶、危害,但对宗教和鬼神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消灭宗教的真正途径,还不能作出科学的阐明。
  
  ①《韩非子。亡征》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建立起了真正科学的战斗的彻底的无神论。它第一次深刻地阐明了宗教有神论的产生、存在、实质及其消灭的途径,并指出宗教是剥削阶级从精神上奴役人民的鸦片,是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因此,无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斗争中,要把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有神论,作为自己一项长期的战斗任务。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中指出:“恩格斯早就嘱咐过现代无产阶级的领导者,要把十八世纪末叶战斗的无神论的文献翻译出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中去。”(《列宁选集》第四卷605页)要把各种无神论的宣传材料供给人民群众,“要善于唤起最落后的群众自觉地对待宗教问题,自觉地批判宗教”。(《列宁选集》第四卷606页) 


    泛神论 流行于十六到十八世纪西欧的一种哲学学说。它认为神就是自然界,自然界就是神;神和自然界是等同的,神融化在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中,不存在什么超自然的精神力量。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莎。
  
  泛神论不同于有神论。有神论认为,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凌驾于世界之上的神,它创造一切、支配一切。泛神论否认有神论的这些观点。泛神论讲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界。泛神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界,而不是超自然的神。因此,泛神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披着泛神外衣的唯物主义。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泛神论是神学的无神论,是神学的唯物主义,是神学的否定,但是它本身是站在神学的立场上的”①。
  ①《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138…139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