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

第68章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68章

小说: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毛主席说:“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69页)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革命策略的理论基础。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根据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的客观情况,经过一系列互相连续又互相区别的革命发展阶段。无产阶级政党指导革命,一定要明确区别革命阶段的性质,不能把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混淆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同时又要使革命的前后两个阶段紧密地连接起来,以便在一个革命阶段的任务基本实现以后,使革命不停顿地发展到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直到完全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这个革命理论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完全正确的。按照这个理论办事,革命就前进,就胜利;违反这个理论,就会犯右倾或“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必然导致革命的失败。
  
  一八五〇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392页)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之后,决不能结束革命,而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479489页)
  
  以伯恩施坦为首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提出了“革命间歇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他们否认民主革命可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主张民主革命以后有一个“间歇阶段”。叛徒托洛茨基则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抛出反革命的“不断革命论”。他抹杀农民的革命作用,否定工农联盟,否定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权,主张抛开农民,跳过民主革命阶段,“向空一跃”,“一次”实现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要“一次”断送无产阶级革命。后来托洛茨基又抛出所谓“世界革命论”,反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革命理论。列宁痛斥了这些反革命谬论,并明确指出:“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列宁全集》第九卷221页)
  
  毛主席在领导我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既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陈独秀一伙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割裂开来的“二次革命论”,又反对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把两个革命阶段混淆起来的“一次革命论”,明确指出:“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44页)“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46页)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坚决反对叛徒刘少奇所谓“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投降主义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后来又批判了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反动纲领,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主席全面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毛主席又提出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后胜利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粉碎了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保证了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这是毛主席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杰出贡献。 



  政变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集团,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用政治或军事手段夺取政权,就是政变。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这是常见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果丧失警惕,也会发生政变。
  
  对政变必须作具体的阶级的分析。一种是剥削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再分配,如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统治集团中争夺皇位的政变。其中有的是统治集团中的革新派反对顽固派的政变,有的是顽固派打击革新派的政变。另一种是被推翻了的反动阶级实行反革命复辟的政变。
  
  任何政变的出现,都不是由于政变人物的“癖好”,而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在论述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指出,正是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599页)叛徒、卖国贼林彪从反动的英雄史观出发,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说成是政变“英雄”的历史。他根本否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选集》一卷本588页);根本否认几千年的历史是阶级斗争史,根本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起劲地大讲政变,正是为了搞反革命政变。
  
  一切反革命的政变即使得逞,至多是造成局部历史的暂时倒退,既阻止不了历史的前进,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卖国贼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封建余孽张勋只演了十二天的复辟丑剧,就被人民轰下了台。蒋介石算是最长的了,人民一造反,他就倒了。林彪集古今中外反革命政变经验之大成,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和无产阶级较量,结果落得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正如毛主席所断言的那样:“中国如发生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也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
  
  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无产阶级意志的集中者。毛主席指出:“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一八四七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指导下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这一组织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是: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的党。毛主席说:“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249页)
  
  无产阶级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列宁说:“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全集》第五卷337页)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是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反对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十次重大的路线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伟大胜利。这一切胜利,归根结蒂,都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胜利。毛主席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十次路线斗争的经验,特别是粉碎林彪反党集团的经验时指出:“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把两条路线斗争的实质深刻地概括为“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三项基本原则。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根据这三项原则,坚持正确路线、反对错误路线。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把列宁亲手缔造的布尔什维克党变为所谓“全民党”,即把无产阶级政党变为资产阶级政党、法西斯党,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深刻的教训。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各级党组织都要在中央正确路线的领导下,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全党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在国际事务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反对形形色色的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坚决同全世界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组织团结在一起,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团结在一起,为打倒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号召我们:“全党同志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百年也不要骄做,二十一世纪以后也不能翘尾巴”,“努力完成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为了保证党的事业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的道路前进,无产阶级政党还必须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进行“吐故纳新”,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路线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两个敌对阶级之间,或一个阶级中不同集团之间的重大思想政治斗争,都是路线斗争。共产党内的路线斗争是社会上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思想路线斗争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路线斗争,是紧密相联的。
  
  路线斗争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一个阶级能否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决定于路线是否正确。毛主席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历史上的新兴阶级能够顺应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