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3-医学正传 >

第68章

583-医学正传-第68章

小说: 583-医学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滋肠五仁丸x(局方) 治产后血气虚损,大肠闭涩,传道艰难。 
杏仁(去皮尖,麸炒) 桃仁(如上制,各一两) 柏子仁(半两) 松子仁 
(二钱半) 郁李仁(一钱,麸炒) 橘红(四两,别研为末) 
上五仁另研为膏,合橘皮末和匀再研,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三十丸,加至五、六十丸,食前清米饮下。一方加当归梢五钱。 
x固经丸x(局方) 治产后血气未复,而有房事及劳役损伤,致血暴崩,或淋沥不止。 
没药 赤石脂 补骨脂 木贼(各半两) 附子(一只,炮,去皮脐)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或陈米饮下。 
x熟干地黄散x(局方) 治证同前,亦治妇人一切崩中下血不止,头目沉重。 
熟地黄(一钱半) 甘草(一分半) 蒲黄(炒黑色半钱) 蟹爪(微炒,一钱) 
白茯苓(半钱) 桂心(二分半) 阿胶(一钱,炒得鹿角胶尤妙) 白芍药(半钱) 
伏龙肝(七分半) 昆布(男子 裆也,一钱,烧存性) 当归(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入竹茹一钱,用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拒胜汤x(局方) 治产后腹胀满闷,呕吐不定,盖败血入于脾胃, 
而脾不能运化,故胃不能纳谷,以致呕吐腹胀等证。 
赤芍药 半夏(炮,七次) 泽兰叶 人参(去芦) 陈皮(去白,各一钱) 甘草(炙,一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x八味理中丸x(局方) 治新产血气俱伤,脏腑暴虚,体弱多汗,一百日内常服,壮气补虚,止呕吐。 
人参(去芦,一两) 甘草(炙,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 白术(二两) 砂 
仁(一两) 白茯苓(一两) 麦 面(炒) 神曲(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姜汤下。有痰者,宜加半夏曲。 
x旋复花汤x(产宝) 治产后感冒风寒,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能。 
前胡 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炒研) 五味子 茯苓 甘草 
(炙) 旋复花 半夏曲 荆芥穗 赤芍药(各半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x四神散x(产宝) 治产后留血不消,积聚作块,急切疼痛,下利不止。 
当归(去芦) 干姜(炮) 川芎 赤芍药(各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x当归养血丸x(产宝) 治产后恶血不散,发热腹痛,及恶露不尽, 
脐腹坚胀,兼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调,赤白带下,腹胁疼痛。 
当归(去芦) 赤芍药(各四两) 牡丹皮 桂心(炒) 延胡索(炒,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酒或米汤任下。 
x猪肾子饮x(产宝) 治产后蓐劳,寒热如疟,咳嗽头疼,自汗体瘦,腹中 痛。 
猪腰子(一对,切作四片) 当归 白芍药(各一两) 
上以当归、芍药二味细切,用水三碗,煮至二碗,去渣,将腰子 
切碎,如骰子状,入前药汁内,用晚粳米一合,香豉一两,葱白五七 
根,同煮糜烂,空腹食之,日进一服。 
x当归黄 饮x(产宝) 治产后阴脱,谓阴户中宫脱下也。 
当归 白芍药 黄 人参(各二钱) 升麻(半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煎温服。未收,再服。 
x当归散x(产宝) 治妇人阴脱,又名疝 。 
当归 黄芩 白芍药(各一两) 皮(半两,烧存性) 牡蛎( ,二两) 
上为细末,温酒或米汤调下。忌登高、举重。 
x桃仁膏x(产宝) 治产后阴疼烦闷。 
桃仁 五味子 枯矾 
为末,研桃仁膏拌敷。 
x硫黄汤x(产宝) 治产后玉门不敛。 
硫黄(四两) 吴茱萸 菟丝子(各一两半) 蛇床子(一两) 
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碗,煎汤频洗之,自敛。 
妇人乳汁不通有二种∶有血气壅盛,乳脉滞而不行者;有血气 
虚弱,乳汁绝少者。夫虚者补之,用钟乳粉、猪蹄、鲫鱼之类;盛者 
行之,用通草、漏芦、土瓜根之类。方见于后(产宝)∶ 
x漏芦汤x(产宝) 治妇人肥盛,气脉壅滞,乳汁不通,或留结为壅,肿痛将欲成脓者。 
漏芦(二两半) 蛇蜕(炙,一条) 土瓜根(十根,切片,炒焦) 
按∶土瓜当作王瓜,《礼记》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物也。 
其实如栝蒌而小如荔枝,色黄、藤蔓、叶圆无缺者是。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仍吃热羹汤助之。 
x钟乳散x(产宝) 治妇人气虚血少,脉涩不行,乳汁绝少。 
钟乳粉(细研) 
每服二钱,浓煎漏芦汤调下。 
x母猪蹄汤x(局方) 治乳汁不通。 
母猪蹄(一只) 通草(四两) 
用水一斗,煮取四五升,取汁饮之。未下,更作一料服之。 
(丹溪活套)云∶新产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能伐发生之气(十日之内忌之),只以黄 四物汤为补虚之要药,以 
黄易芍药是也。如气虚者,本方加参、术、茯苓、甘草。发热者,加干姜。自汗多者,少用川芎,勿用茯苓,倍蜜炙 
黄。如口渴,加五味子、麦门冬。如腹痛者,非芍药不可,虽新产亦用,但以酒炒不妨。如恶露不尽作痛,四物汤煎 
调香附、五灵脂末服,甚者,加桃仁泥四、五分。新产子宫未敛作痛,名儿枕痛,又名瘕母块痛。用醋炒芍药、粟壳、 
甘草,水煎,入少米醋。或以三物为末,醋汤调服,酸以收之之义也。产后有恶血不去,发寒热成 瘕者,四物汤加三 
棱、蓬术、乳香、没药、香附、五灵脂、干漆、桃仁、红篮花之类。产后腹痛不息,宜四物汤加乌药、香附、桂心、高 
良姜、陈皮,童便和醋煎服,甚效。产后月余,经血淋沥不止,四物加白芷、升麻,调血余灰。产后阴痛,四物加 本、 
防风。产后通身浮肿,四物加乳香、没药、桂心、木通、大腹皮、高良姜、血竭、槟榔、海金沙。产后子肠不收, 
八物汤加升麻、防风,须以酒炒黄 为君。产后中风,口眼歪斜,八物加附子、荆芥,少加防风、羌活,煎服。 

卷之八
小儿科
属性:x论x 
尝闻小方脉科,古人谓之哑科,最费调治,诚哉是言也。盖以婴儿之流,难问证,难察脉耳。抑且脏腑脆嫩,而孟 
浪之剂,与夫峻寒峻热之药,俱不可轻用,试详论之。夫孺子之在襁褓中也,内无七情六欲之交战,外无大风大寒之相 
侵,奚其幼科之疾,若是之繁且甚欤?抑考其证,大半胎毒而少半伤食也,其外感风寒之证十一而已。曰变蒸,曰痘疹, 
曰斑烂,曰惊悸,曰风痫,曰发搐,曰痰壅,曰赤瘤,曰白秃,曰解颅,曰重舌、木舌,以上诸证,岂非孕母不谨胎毒 
之所致欤?夫小儿之在胎之,母饥亦饥,母饱亦饱,辛辣适口,胎气随热,情欲动中,胎息辄躁,或多食煎 ,或恣味 
辛酸,或嗜欲无节,或喜怒不常,皆能令子受患。其为母者,胎前既不能谨节,产后又不能调护,是以惟务姑息,不能 
防微杜渐,或未满百 ,而遂与咸酸之味,或未够周岁,而辄与肥甘之物,百病由是而生焉。曰吐泻,曰黄胆,曰五疳, 
曰腹胀,曰腹痛,曰水肿,曰疟,曰痢,曰痰喘,岂非吃食过伤,调养失宜之所致欤?先正所谓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 
座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等语,厥有旨哉。其余饮食男女养胎幼幼之法,必深得造化生生不息之意,故古人多寿考、 
儿少夭折者,即此之由也。尝见今有禀性温良之妇,有娠不嗜欲纵口,生子少病而痘疹亦稀,亦可以为师法矣。为儿医 
者,临证之际,宜察色观容,不可卤莽。假如额赤知为心热,鼻红知为脾热,左腮青知为肝有余,右腮白知为肺不足, 
颏白知为肾虚之类,更参之以虎口三关之脉,其小儿之病情,斯过半矣。传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人之心,斯言 
其可忽诸? 
又论变蒸∶夫小儿之初生,血气未足,阴阳未和,脏俯未实,骨格未全,有变蒸之候,每三十二日一发热,或吐或 
汗,或呻吟不食,此为长血脉、全智意之常候,不须治而自愈。按诸家所论,皆谓乃小儿长骨脉脏腑与神志也。自生之 
日始,每三十二日一变,凡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四十五碎骨外,止有三百二十骨,自生下骨而上,一日十骨,三 
十二日乃为一变,骨气始全。一变生一脏或一腑,十变则脏腑始足,每变发为虚热诸证。亦有胎气壮实,暗变而无发热 
证者。此骨节脏腑由变而全,胎毒亦因变而散也。为儿医者,可不审乎? 
x脉法x 总论 
按古法曰∶凡小儿证候,难以手太阴尺寸脉诊。如一岁至六岁曰婴孩,惟以男左女右手次指三关之脉,以为验病轻 
重死生之诀。第一节名风关,无脉则无病,有脉则病轻。第二节名气关,脉见则病重,尚可药治而已。第三节名命关, 
脉见则病剧,乃九死一生之恶候也,多不可治。七岁、八岁曰龀,九岁、十岁曰髫,始可以一指探掌后尺寸三部之脉, 
而以一息七、八至为无病之常脉。十一岁至十四岁曰童稚,而以一息五、六至为常脉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浮则为 
虚为风,沉则为实为积为痛,浮而数者为乳痫惊悸,虚而软者为慢惊螈 ,紧而实者为风痫,牢而革者为便秘,沉而弦 
者为食积为腹痛,紧而弦者为气急为风寒,洪数者为热,伏结为伤食,软细者为虫疳。若气促脉代、散乱无伦次者,死 
在须臾而不治也。业幼科者,其可不尽心于此乎? 
r图p01…e27a2。bmpr 
今将手指三关之脉,绘图分注开列于后∶ 
一、风关易治。 
二、气关病重。 
三、命关死候。 
三关青是四足惊。三关赤是水惊。三关黑是人惊。 
如有此三关通度脉候,是极重之证,必死,余并可治。 
r图p01…e27a3。bmpr风关青如鱼刺,易治,乃初惊之候也。黑色,难治。气关青 
如鱼刺,主疳芬身热,易治。命关青如鱼刺,主虚,风邪传脾,难治。 
r图p01…e27a4。bmpr风关青黑色如悬针,主水惊,易治。气关赤色如悬针,主疳 
病,兼肺脏积热,犹可为治。命关凡有此脉,不问五色,皆是死候。又三关通度如悬针者,主慢惊风,难治。 
r图p01…e27a5。bmpr风关如水字,主惊风入肺,咳嗽面赤。气关如水字,主膈上 
有涎,并虚积停滞。命关如水字,主惊风,疳极夹惊候,不拘五色,三关通度者,不治。 
r图p01…e27a6。bmpr风关如乙字,主肺脏惊风,易治。气关如乙字,主惊风,病重。命关如乙字,青黑色,主慢 
惊风,难治。 
r图p01…e27a7。bmpr风关如曲虫,主疳病积聚,胸前如横推 子,肚皮如吹胖 
猪脬。气关如曲虫,主大肠有秽积。命关如曲虫,主心痛传肝,难治。 
r图p01…e27a8。bmpr风关如环,主肝脏有疳积积聚。气关如环,主疳入胃,吐逆,不治。命关如坏,恶候不治。 
r图p01…e27a9。bmpr此纹若在风气二关,易治;若在命关通度,难治。 
r图p01…e27a10。bmpr此纹若在手上,或面上,或左右腹胁上,或在左右脸边,皆死候。 
r图p01…e27a11。bmpr脉曲向里者,是气疳。 
r图p01…e27a12。bmpr脉曲向外者,是风疳。 
r图p01…e27a13。bmpr脉斜向右者,是伤寒,身热不食无汗。 
r图p01…e27a14。bmpr脉斜向左者,是伤风,身热不食有汗。 
r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